家庭德育教育,我國家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甚至可以說是核心教育,就是我們的德育教育。
德育,就是育德。家庭決定著德的內容、方式和程度。家長要聽過自己良好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習慣;同時又要重視道德的社會適應性養成,確立面向未來的嶄新道德觀,使家庭品德教育更具有時代性、針對性,取得更大的成效。
家庭德育的主要內容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包括哪些的內容:
首先要熱愛祖國,培養孩子愛國主義品德。歷史上的眾多偉人,無不是熱愛祖國的典范:(舉例子:蘇武牧羊、岳母刺字、木蘭從軍等);近代中國,也有許多愛國人士:李大釗、方志敏、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愛國,是由人的自然屬性決定的社會屬性。一個人若要有成就,就不能不愛國。
其次,刻苦勤勞。
中國歷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發明家、科學家、軍事家無不是刻苦勤勞的典范;
再次,要儉樸節約。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聽說過沒有。司馬光不光是個樂于助人的人,也是古代的一名大文豪,他本人就是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同時,他還以自身為榜樣,對其兒子進行“勤儉節約”的教育,他對自己的孩子說: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什么意思:就是說,勤儉節約是各種美德的基礎,奢侈浪費是最大的罪惡。所以,在座的家長,你們能不能像司馬先生一樣,先從自我做起,然后再去影響自己的孩子啊?無論如何,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勤儉節約習慣;
還有,就是要尊師重教。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但近年來,這種傳統有點向下走的趨勢,在這里要強調,尊神重教,也是一種大德,是美德。古往今來,不僅三教九流尊師重教,即便是貴為九五之尊的皇上,也都非常重視對教師、教育的尊重。給大家講個故事:(乾隆皇帝“娘娘免進書院,違者斬”的故事,人/p88-89)
最后,就是要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魯迅的故事
現在的助人為樂,變得有點走味了,有個小朋友,在家里看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后,大受啟發,在幼兒園里給小朋友們分水果的時候,以孔融讓梨的風格,給別的小朋友大的,最小的留給了自己。老師自然很感動,當眾表揚了他的行為。但,回到家之后,就被家長罵的狗血噴頭,被罵成“傻瓜、”,后來,家長不依不饒,找到學校,當面斥責老師,沒有跟上時代,教育自己的孩子吃虧,將來無法面對社會競爭,等等。大家看,這樣的家長,怎么能培養孩子的美德。
以上五個方面,看似口號性的內容,卻是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每時每刻都會遇到的問題。所以,我們家長的所言所行,勢必影響孩子對德育方面的看法與習慣。也希望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同時,也對照這五點,進行自我修煉啊。
思想品德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思想品德對孩子學習的影響,先談最根本的影響——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的影響,學習動機由學習需要引起,而這些學習需要必須在德的范疇內,才會形成影響現在乃至未來的卓越學習成果。
學習態度是在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對學習活動比較穩定的反應傾向,學習態度受環境影響,并同時影響環境。
我們剛才談到了德育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的影響,那到底什么是學習動機呢?
我們說,學習動機是激勵一個人去學習的一種心理狀態。學習動機主要來源于三類需要:(1)興趣愛好的需要;(2)成就欲望的需要;(3)社會贊賞及社交的需要。
學習動機由學習需要引起,當孩子有了學習需要,同時又明確意識到滿足需要的可能性(考高分、或嘉許),才會形成學習動機。
下面我們來簡單的看一下,學習動機的分類:
就動機的動力來源分,可以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例如:我要上北大,是自己需要,那就是內部動機,如果說,我學習好,爸爸會給我一個好手機,那就是外部動機;
根據動機內容的性質,分為正確與錯誤的,高尚與低下的。
根據動機持續作用的時間,分為長遠動機和短暫動機。
根據動機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分為直接和間接學習動機。
學習的目的
知道了學習動機,就不可避免的要談到學習的目的?這個也是學習動機的根本所在,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是一兩句話能解決的,那在這里我們只是簡單的陳述一下:
學習目的是指學習所要達到的結果和目標。當孩子確立某種目標,認識到它的意義并為實現這種目標而努力學習時,這種帶有動力色彩的心理傾向,就稱作為學習目的。它既是學習活動的出發點,也是學習活動的歸宿點。
學習目的分類
(1)從學習目的的方向上,可分為正確的目的和不正確的目的。
目標的選擇與理想有關。理想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個文從事學習的內部驅動力。一個人只有樹立了崇高的理想,才能具有遠大的奮斗目標,從而產生巨大的動力,激勵人奮勇向前。
(2)從學習目的的水平上,可分為遠大的目的和短淺的目的。
高爾斯基說:“一個人的志向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一個人有崇高的學習目的,其責任感就強,學習勁頭就足。
說完,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最后我們就要說到學習態度。那,什么是學習態度?學習態度是在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對學習活動比較穩定的反應傾向。學習態度與三個方面有關:(1)對學習的認識(看法):(2)學習的情緒情感:(3)學習行為;
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學習態度是不是一成不變的呢?我們來看一看學習態度的有哪些特征(1)后天養成;(2)相對穩定;(3)能夠測試;(參考見《人人可以上北大》第93頁,適當的展開來講)
北大學生的學習態度的主要有:(1)勤奮刻苦;(2)積極主動;(3)頑強有毅力;(4)虛心好問;各位家長對照一下,看我們的孩子需要在上述哪些地方需要提升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