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教育郝珊麗、行動教育集團怎么樣
“人才決勝”系列丨第2篇
2017年12月31日24點,對郝珊麗校長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凡的時刻——當零點的倒計時戛然而止,她所帶領的行動教育上海分公司成功實現業績翻番,以1.03億的年度總成績,創造了行動教育史上第一個分校破億紀錄。
破億那一瞬,就在公司上下集體亢奮之時,這個一向鏗鏘激昂的女子臉上,卻并未流露出過多的驚喜感。她悄聲告訴她的團隊:保持淡定,繼續沖刺。
一切只道是平常。在上海公司看來,任何目標一旦確立,都必須是板上釘釘的事兒。想到就必須做到,這是“皇家軍”的光榮符號。
這已經是上海公司第6次蟬聯集團年度總冠軍,究竟是哪些堅定不移的特質,成就了這支永爭第一的隊伍?
新春的花瓣樓清晨,在郝總的辦公室,一個讓人“心疼又心動”的冠軍故事娓娓道來…..
第一章
冠軍基因:拿不到第一是一種莫大的恥辱
每個團隊都有它獨特的基因。從我2009年入職到現在,上海公司的基因就是對最高榮譽的追求。其中有兩年,我們把冠軍‘弄丟了’,那對所有‘皇家軍’成員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恥辱。
1.初帶團隊,業績沒達標,自摔200次
郝珊麗老師從軍校畢業后就加入了行動教育上海分公司,經過兩年的一線磨礪,她漸漸褪去了少女的自卑與怯懦,初露鋒芒。2011年,她開始帶新團隊。因為缺乏團隊管理經驗,每月的業績總是不達標。為了激勵自己,她許下承諾:再不達標,自愿做200個俯臥撐。
結果,多月之后業績仍未有起色,郝總選擇自罰:當眾完成200個俯臥撐。這對一個纖瘦的小女子來說并非易事。做到第30個的時候她就起不來了。
為了兌現承諾,郝總強咬著牙,用兩個胳膊做支架,慢慢地把身體推起來,但起來后就再下不去了,只能索性將整個身體砸到地上去。每一次摔下,都能聽到膝蓋骨撞擊瓷磚地板的咚咚聲。就這樣,起來,摔下……起來,摔下……當郝總汗淚俱下中完成第200次“自摔”時,她的團隊撲過來抱住她哇哇大哭。
那一刻,我才知道什么是團隊管理者,什么是責任。慢慢地我開始明白,帶團隊,就是要對別人負責,對你的每一位成員負責。
2.丟掉團隊前三,給全公司人擦皮鞋
這200次的“摔打”,隱隱激發了郝總對于贏的渴望。帶新團隊近一年,郝總又奉命帶起了老團隊,原有的新團隊被打散。此時正值年底沖刺,上海公司業績并不理想。
為了捍衛“皇家軍”的最高榮譽,郝總當眾定下目標:她所帶領的團隊,一定要沖進集團前
三,代表上海公司站立在最高領獎臺上。
同時她再次承諾:進不了集團前三,就給全公司的人擦皮鞋。
喊出目標后,整個團隊在開策略會議時都淚眼婆娑。沖刺時間所剩無幾,肩負著整個上海公司榮譽的他們,該如何打個翻身戰?因為肩上的這份冠軍包袱格外沉重,他們選擇了在別人下班之后,依然堅持發短信、打電話、服務客戶……
只可惜,兩個月后,成績放榜,這支承載著上海公司冠軍希望的隊伍只拼到了集團第四名。
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又一次的抱頭痛哭后,似乎所有畏怯與遲疑都被洗刷了,郝總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對行動事業的愛越來越深厚,對冠軍榮譽的敬畏越來越堅定。
3.升級副總,百轉千回練就強者內心
就在這時,入司時間最短、年齡最小、總監資歷最淺的郝總被破格提拔為上海公司副總經理。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兌現輸掉集團前三的承諾:給全公司的人擦皮鞋。
大丈夫’能屈能伸,千百次卑躬屈膝,只為挺直身板奪回榮譽的那一刻。
因為資歷尚淺,上任后許多老總監并不積極配合,許多工作無法順利開展。每天晚上,公司辦公室的燈一盞盞暗下去,郝總的燈卻徹夜通明。她反復自問:為什么會這樣?我該怎么辦?
在翻來覆去的自我反省中,郝總漸漸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其實不是別人不配合,而是自己不夠強大。你之所以會感到被欺負被冷落,是因為你自己太弱了。“我”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并非別人的錯。
從那以后,郝總開始轉變觀念。一種“強者自強”的思維讓她原本柔軟的內心日漸堅毅起來。
緊接著,挑戰馬上來了。郝總迎來了第一次獨立組織大型論壇的機會。為了不負心中的最高榮譽,郝總事事都“變態”般自我苛求。短短十幾頁的動員PPT,她在床上坐了一夜來回修改。然而,就在論壇開幕前夕,郝總突然收到一個消息:因臨時安排沖突,校方取消會場授權。
上千人的開課通知都發出去了?這下該怎么辦?我聽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打車往大學趕,路上我想好了,去了我就給校長跪下來,誓死要把會場拿到!打定這個主意后,我既緊張又興奮,我想,我終于攤上大事了!我特別渴望經歷大事,只有經歷千百種事,才能有豐富的經驗和成長。
4.晉升總經理,發誓奪不回最高榮譽就剃光頭
2013年,因公司人事大調整,全國副總職位被取締,郝總深陷兩難困境:撤了副總職位,意味著只能當回總監,但眼下公司并不準備擴團,更沒總監能讓出位來。難道只能離開了嗎?
短暫的茫然后,郝總在心里做了一個決定——
回想從畢業到現在,我從一無所有到略有成就,所有的地位、金錢、榮譽都是公司給的,公司拿回去,理所應當。它已經培養了我,成長了我,給我立足社會的能力,我還怕什么呢?突然我就想開了。我決定做回伙伴,到一線去照樣可以為團隊貢獻力量贏回榮譽。
于是,接下來的兩周,郝總開始拿起本子,一一盤點大客戶,像剛進公司時一樣,默默發短信、打電話、拜訪客戶……
但公司層面卻做了另一個至今看來非常正確的決定:為了人盡其才,再次破格,為郝總特別保留副總職位。
直到2013年10月,郝珊麗老師被正式任命為行動教育上海公司總經理。
從伙伴到總監到副總,再到總經理,郝總心中的冠軍信念未曾改變,上海公司對最高榮譽的捍衛未曾改變。上任后,她定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沖擊集團年度總冠軍,贏回“皇家軍”的最高榮譽。
為了“逼自己也逼團隊”,郝總又一次立下“毒誓”:如果這次拿不到年度總冠軍,就剃光頭!此時距離沖刺截止只剩短短兩個月!昆明公司的業績一直遙遙領先。
我做完這個承諾以后,就發現已經把自己逼到絕路了!我根本沒有任何退路。深夜里,整個辦公樓都空了,我還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想我今天還能做什么。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團隊看到我這么拼命,他們也被我激發了。
通過最后的“全員拼命”,上海公司一天就做了過去一個月的業績,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創造了過去三個月的業績。就在沖刺倒計時的最后一天,上海分公司成功逆襲,超越一路領先的昆明公司,成為2013年度集團總冠軍!
一片驚嘆中,昆明公司總經理不禁感慨:“我們做了364天的冠軍,居然在最后一天被上海公司顛覆了!”
通過這次奪冠,郝總和她的“皇家軍”看到了目標與信念的力量。從此以后,他們敢于制定一個又一個 “駭人聽聞”的大目標,最終都能以每年翻番的優異業績如愿以償。
第二章冠軍復制:讓拿冠軍成為一種“家風
作為“皇家軍”的領導人,在行動教育不斷發展蛻變的浪潮中,多年來郝珊麗老師的初心始終如一:傳承并捍衛冠軍的最高榮譽。
其實沒想那么多,就一個簡單的心愿:上海公司的拓荒者將冠軍的基因注入到‘皇家軍’里,對最高榮譽的追求一路激勵了我、成長了我、成就了我,我只想將它堅守住、傳承好,去激勵、成長、成就更多冠軍。
冠軍招選
從源頭鎖定冠軍苗子
1.專找爭強好勝、渴望不一樣的人
冠軍的團隊,只能找冠軍。從一開始,上海分校就只鎖定必然會成為冠軍的人。
面試時,郝總通常會問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從小到大,讓你最引以為傲、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以此來探詢候選人內心是否有爭強好勝的那股勁兒。
第二個會問:“你覺得你和一般人有什么不一樣?”,以此來找不同,發掘內心對于非凡的渴望。
郝總回憶道,比如她在面試吳滿老師時,就看到她身上“憋足了一口氣”,因為創業剛失敗,非常渴望重新站起來,大干一場。
2.必要時的特殊考驗:“零底薪”
針對部分心中有冠軍的種子,但缺乏經驗的特殊候選人,郝總會設置特殊的考驗。上海公司大客戶開發明星劉澤老師就曾是這樣一位“特殊的冠軍候選人”。
劉澤剛進來時人才委員會不太看好,因為剛退伍,缺乏社會經驗。但我們想看看他有沒有被激發的可能性。所以就故意跟他說‘沒有底薪’,是否愿意干。結果他接受了。這當中,他心里會憋著一股勁兒,覺得你們不看好我,讓我沒底薪干這么久,我就一定要證明給你們看。于是好勝心就被激發了。
3.反復集訓、反復通關,反復篩選
候選人入職后并不被正式錄用,上海公司設置了為期一周的超高強度新人集訓。經過培訓的新人均感慨,一周的收獲比大學4年還要多。然后就是實戰模擬通關,反復通關,反復篩選,最后留下很小一部分“冠軍苗子”。
二
冠軍培育
點燃與激發偉大的愛與夢想
1.營造“家風”:讓拿冠軍成為一種習慣
關于冠軍的日常培育,郝總說:什么樣的激勵,都好不過營造一種“家風”。
“
家風是會傳染的,可能你什么都沒做,就能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強大力量。拿冠軍,爭奪最高榮譽,就是上海公司的家風,我們把拿冠軍變成了一種習慣,就像吃飯一樣,哪天不拿就覺得太不正常了。
我們塑造了冠軍的標準和氛圍,每個人都必須制定冠軍的目標,讓每個人看到別人都做幾百萬上千萬,心想我也不能落后。同時,我們不認為只有誰能做冠軍,人人都是我們的冠軍培養對象。我們不斷地告訴每個人,你身上就是具備冠軍的基因,曾經的冠軍就是像你這樣的平凡。
為了營造好冠軍的氛圍,上海公司會保證每天、每周都有單出。每時每刻塑造標桿、學習標桿。出了單的伙伴,會被邀請到臺上做分享,分享背后的方法與心得。分享完之后,還要做精心的點評。讓團隊成員彼此收到心里最真實的聲音。
人前分享,是一個賦予伙伴成就感的過程。同時也激勵其他伙伴,讓他們看到他人的目標和做法。可能只是一句話、一個細節,就能點燃一個冠軍的夢想。
2.每日專業提升:大講師+讀書會+集訓通關
教育者先受教育,上海公司對員工學習高度重視。每月讀書會,員工內外部課程學習從不間斷。學到任何好東西,都會第一時間進行轉訓分享。
同時,為了持續提升每位伙伴的公眾演說能力,上海公司每個團隊每天都會進行“大講師”分享。每人45分鐘,分享后全員打分、點評。
白天忙于業務的集團冠軍團隊“狼牙隊”,大講師經常在晚上進行。一年365天,風雨無阻。
除了會講,還得有過硬的業務素質。不定時的集訓與實戰演練通關,讓練兵成為日常。比如說,圍繞“講案例”這一重點,每天每人都要講兩個案例,講完之后,一個個進行實戰通關。能講到讓“客戶”買單,這個知識點才算得上掌握。
3.抓典型互助成長法:問題=課題,人人都是專家
在推進業務的過程中,每個人、每個團隊面臨的問題層出不窮。針對每一個新問題的發生,上海公司團隊會形成特別課題,選出最擅長解決它的一個標桿,對全員進行特別指導培訓。
比如,某個伙伴近期在拜訪上遇到障礙,那么公司會找到最擅長拜訪的一位伙伴來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跟進指導,形成一種“人人都是某一領域專家”的互助氛圍。
4.“特殊冠軍苗”培育:付之以愛,終將成才
冠軍的成長,往往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很多伙伴心中都有一顆“冠軍的種子”,也灌之以辛勤的汗水,但這顆“種子”的成長總是緩慢。有的冠軍在爆發前漫長的時間里,幾乎都處于電網邊緣。
為了呵護與激發這些“發育遲緩”的“冠軍苗子”,上海公司選擇從各種小事著手,賦予他們成就感,激發他們追逐更高榮譽的自信心。
湯曉老師就是一個典型,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她的業績始終平平。但她的團隊總監李馳老師從未停止對她的鼓勵,他相信她就是能成為冠軍,只是這一天會來得晚一些而已。
于是,他就讓湯曉老師組織晨會,不斷站上大講師的講臺,通過這一次次的公眾呈現,讓她不斷沉淀成就與自信。終于,在2017年12月,湯曉老師實現業績的大爆發,榮膺集團月度冠軍。
對郝珊麗老師所帶領的上海“皇家軍”來說,拼最高的成績,“誓死”捍衛冠軍的最高榮譽,是愛的最深刻表達:對父母的愛,對公司的愛,對客戶的愛,對365天并肩戰斗的同伴的愛。
最高榮譽,意味著最高標準。只有不斷追求更大的目標,堅守最高的標準,才能不負愛的重托。
“
我們從不把上海公司看做是一家分公司,我們把它看做是行動教育的最高標準,是責任與榮譽的象征。我們不只要做業績標桿,更要成為行動軍團的精神榜樣。
更多人才選育用留攻略,
敬請關注行動“人才決勝”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