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魅力 青年教師成長鑰匙、青年教師成長鑰匙心得
我們在學生時代或許曾遇到這樣的老師:學識淵博、幽默風趣、平易近人、富有愛心,甚至畢業多年仍然念念不忘。當我站上講臺時,也渴望成為這樣的老師,用知識澆灌出美麗的花朵,用熱情去感染每一顆心。但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我感到無比挫敗。一遍又一遍認真備課,一次又一次課后輔導,為什么還是起不到多大作用,問題究竟在哪里?
帶著疑問,我翻開了特級教師于漪主編的《教育魅力:青年教師成長鑰匙》,從開始的漫不經心到后來的迫不及待,那些教育故事帶給我巨大的沖擊。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今天我們特別強調認清教師的工作性質: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傳遞者,他跟孩子一起創造他和他們的每一天的學校生活,也為學生的未來生活作創造。”創造是一種自主行為,意味著探索和開創,意味著“人”是最重要的。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生為本,把“育人”放在教育的首位,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關注其個性化發展。但捫心自問,我真的轉變觀念了嗎?能夠創建一個開放和諧的課堂嗎?回想起許多次,當學生高高地舉起手想要提出不同見解,我卻生硬地讓他們記下標準答案。我看得出來,學生在課堂上并不快樂,只是坐在座位上被動地接受著,那些知識并不真正屬于他們。如果這種情況形成惡性循環,學生將越學越累,時間耗費更長,效率卻越來越低。
科學家錢學森不止一次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是學生不夠聰明嗎?當然不是,當舉起的手被忽視,當個性被磨平,學生的創造力也在迅速消失。沒有創造力,發展又從何說起。于漪的一段話振聾發聵:“我反躬自省,課堂教學中學生完全有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機遇與空間,遺憾的是自己往往‘麻木不仁’,無意中掐掉了機遇,剝奪了空間,讓創造意識的萌芽輕易消失?!钡拇_,教育不應成為流水線,更不能讓學生成為流水線上的標準產品。
于是,我試著在課堂上放手,在提醒注意事項的前提下鼓勵學生自行探索。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問題,但讓我驚喜的是,他們熱烈交流彼此的意見,并在思想碰撞中自發地改進。于是,電路故障在互相幫助下順利解決,材料極具創意的小孔成像儀做出來了,變色陀螺也在反復嘗試后成功了。從前的我害怕學生犯錯、失敗,因而寸步不離。其實偶爾犯錯又何妨,試錯同樣也是促人成長的寶貴經歷。
教師是一個職業,又不僅僅是一個職業,我們還肩負育人的重要使命。每一個人都是唯一的、不可復制的,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要拿到高分,他們可以在其他方面有閃光之處。當我試著把目光從分數上移開,便發現了更多學生的優點。以愛為原點,用欣賞作為引領,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臺,這才是教育的目標吧。
合上書卷,我獲益匪淺。那些素未謀面的前輩將一生踐行“育人為先”的教育理念和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青年教師。太多的文字,太多的思考,我愿意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努力實踐。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為充滿魅力的教師,做好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寧波市春曉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2年12月21日第9版
作者:宋艷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