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教育,周星馳信息
周星馳的《長江七號》是非常成功的影片,在影片中周星馳飾演的父親和自己的孩子小狄相依為命,為了不讓孩子和自己一樣沒有出息,他用盡所有方法,想要讓孩子好好讀書,出人頭地。
孩子總是會犯很多錯誤,對此周星馳的教育就是反復對他講同樣的一段話:
我們雖然窮,但不亂講臟話,我們不去偷,不去搶,不屬于我們的東西,我們不會拿。你要好好讀書,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同樣的一段話周星馳在劇中反反復復的說,甚至后來講得孩子都煩了,生生打斷他的話。
周星馳的教育是失敗了嗎?沒有!
在耐心的教育下,小狄雖然成績不好,但記住了父親的話,在課堂上當老師問學生的理想時,他回答的是,只要有骨氣,不吹牛,不打架,好好讀書,就算是個窮人,走到哪里也會受到尊重的。
老師因為他家的窮困而嫌棄他,但孩子在意嗎?并沒有在意。后來因為買不起新鞋,在體育課上罰站,他也沒有在意。同學問他的鞋子是不是都是撿來的?他大大方方得承認。
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父親反復教他,“我們雖然窮,但沒關系。”
看到影片中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我被深深打動,有多少孩子會因為家里窮,經濟條件比不上其他的孩子,而自慚形穢呢?小狄能夠坦然面對這一切,足以說明其父親教育的成功。
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點,要有耐心。
在他父親反復耐心得教導下,小狄在迅速成長,考試成績可以從零分考到及格。他在父親“重生”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抱住了父親,說了父親經常教他的那段話。“我一定好好讀書,不吹牛,不打架,以后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可見,耐心的教育總會有回報。
1.保持耐心,是與孩子逐漸建立信任的過程。
張家輝拍攝的《激戰》也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片子明面上的主題是搏擊,事實上是一部溫暖的親情片。
片中的阿輝搬家,和一對母女做了鄰居。這對母女遭遇不幸,母親精神方面有了問題,小女孩年紀很小,已經很懂得照顧母親,阿輝剛剛搬到這里時,和小女孩的相處并不愉快,小女孩為了保護自己的母親,總是虎視眈眈得防備著阿輝。
阿輝的做法就是保持耐心。
他嘗試著幫助這對母女,幫她們維修水龍頭,扮成大灰狼逗她們開心,下雨天幫著接孩子,做錯了事就向小女孩道歉,發自內心同情她們,盡可能讓她們生活好過一點。
阿輝的耐心收到了回報,小女孩解除了對他的戒備,開始和他分享月餅,跟著他學打拳,慢慢對他形成依賴,將他視為自己的父親。
孩子都是很脆弱,很敏感的,與孩子相處時,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耐心,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所有作為,若有過錯,要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包容,耐心足夠多,得到的信任就足夠多。
2.保持耐心,嘮叨是一種愛的表達。
很多人提到自己的母親,總會說母親太喜歡嘮叨,然而多數人在長大離家后,最掛念的也往往是自己的母親。
曾經有一個相聲,說每個人都和自己的母親最親。放假回家時先找的就是媽媽,跟爸爸打招呼的第一句話也是,爸,我媽呢?
為什么會和母親親近?是因為那些嘮叨。一遍遍的嘮叨,或許孩子會煩,但每當孩子做錯了事,一定要耐心得提出來,幫他糾正錯誤。
他一次改不掉,就嘮叨一次,再改不掉,就繼續嘮叨,就好像《長江七號》中的周星馳一樣,將正確的觀念傳輸給他,一遍遍透到孩子的心里去。
孩子小時候會煩,但隨著他的不斷長大,他會感受到來自母親的愛意,會懂得這些嘮叨都是一種愛的表達。曾經有一位朋友,他的母親不幸去世,他對我說,再也聽不到媽媽的嘮叨了,說著就潸然淚下。
3.教育孩子是持久戰,不要想著一舉拿下橋頭堡。
嘮叨也分很多種,不能是疾風驟雨一樣的嘮叨,那會耗盡孩子的耐心,而應該是和風細雨式的,輕柔的雨連綿得落,所謂潤物細無聲,會悄然間改掉孩子的壞習慣,樹立起正確的做事態度。
教育孩子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時間會很漫長,從孩子不懂事到逐漸懂事,時間跨度很大,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對于生活會有自己的認識,會和父母的看法有出入,這就是所謂的代溝。
遇到代溝時要保持耐心,耐心與孩子交流,他的看法中總會有正確的一面,而自己的看法也未必全都是對的,用一種理性的態度,耐心溝通交流,就不會衍生矛盾。
總有很多家長說,不談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做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
其實大可不必,無論在父母眼中孩子有多冥頑不靈,都要保持耐心,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不要想著一舉拿下橋頭堡,那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