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資源-高校教育資源不平衡
中央7月19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會上,懷進鵬就“如何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更加有效服務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回答記者提問。
懷進鵬表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校是國家最寶貴的資源。近年來,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下一步,教育部將優化高等教育布局,著力強化高校有目標有組織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加強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分類推進高校改革。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上對學校和人才的需求是多樣的,在高校中既需要“全能選手”,又要有“單項冠軍”。將明確各類高校發展定位,建立分類管理、分類評價機制,引導不同類型高校在不同領域、不同賽道塑造并發揮高校的優勢,追求卓越、辦出特色。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實施一流學科培優行動,聚焦優勢突破方向,打造一批一流學科標桿,在重大任務完成中提升學科建設能力。
二是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之教育培養創造之人才,創造之人才造就創新之國家。將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科技發展態勢,動態調整高校學科設置,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深入實施國家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戰略行動,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打造一流核心課程、教材、實踐項目和師資團隊,強化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以學生人文底蘊的提升促進科技創新思維的提高,構建高質量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體系。
三是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將實施基礎學科與交叉學科突破計劃,提升基礎研究的組織化程度,把重大任務作為科教融匯的“發動機”,引領學科交叉融合,推動產出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特別是將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通過長周期穩定支持、長周期評價,引導支持一批具有家國情懷、創新能力突出的高校青年教師,開展高水平自由探索,挑戰科學“無人區”。將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打造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加快布局建設高等研究院,推動高校和企業“雙向奔赴”,促進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創造、高效率轉化,不斷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來源:中國網(中央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圖文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