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線上教育,個人如何實現網上授課
如何做好“停課不停學”工作?2月初,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了明確要求,即“各地要結合本地學習資源,統籌安排,針對不同情況,實事求是,避免‘一刀切’,特別要防止各地各校不顧條件都組織教師錄課,增加教師不必要的負擔”,這給學校組織開展基于網絡的學習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性空間。
從近幾周各地推進情況看,在較早嘗試在線組織學生學習的地區,教師已經逐漸度過了適應期,獲得了一些成就感,正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這種略顯被動的推動下,許多教師對于基于網絡的信息技術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有了深層次認識,開始感受、體驗、反思基于網絡的學習組織過程及其與課堂教學的諸多不同,嘗試扮演新的角色。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強大實際需求的推動下,就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和能力而言,這次疫情所帶來的沖擊和產生的客觀效果,可能會比一些主動組織的、針對教師的培訓效果還要好,還要扎實,幾乎給全國教師提供了“大練兵”的機會。
關于在線學習的問題,我認為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預期和評價。教育部的文件明確指出,此次疫情期間的“停課不停學”,“學”指的是廣義的學,“要堅持國家課程學習與疫情防控知識學習相結合,注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限時限量合理安排學習,鼓勵學生鍛煉身體、開展課外閱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身心健康”。不同地區、不同學段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點需要明確:課程只是“學”的一部分內容,而且不能替代開學后組織的課堂教學,也不應該針對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習做硬性要求。同時,我們也應該深刻意識到,學生居家學習期間環境和心理都有所變化,不可能像在學校一樣處在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管理模式之下,因此學生的學習效率不能硬性對標在校正常學習期間的學習活動。無論是管理“停課不停學”的工作者,還是一線實施教學的教師,抑或是為孩子學習殫精竭慮的家長,我們都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焦慮感。這個階段應該關注的是對已有知識的鞏固,是全方位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培養道德情操,以及特殊時期對于重大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參與精神,抓住這個階段塑造學生的人格,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念,而不是僅僅聚焦于課業知識本身。
如何提供給學生適切的學習資源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要“做好開學后教學與居家學習的銜接”,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加以梳理:一是本校組織教師實施制訂的學習計劃或者課程準備活動,這些最切合本地區的教育實際和各校實際情況。二是省市一級資源平臺提供的各類學習資源,目前全國有25個省級單位已通過自有省級平臺開展“停課不停學”工作,其中有14個省級單位在各地市也有相應平臺在提供服務,部分省份還通過電視頻道發送課程資源,能夠兼顧多種需求。三是通過教育部的權威平臺——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ykt.eduyun.cn)獲取面向全國學生的免費資源服務。平臺上提供的所有資源都來自國內最權威的教育、媒體機構,同時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錄制,技術上有權威企業提供網絡支持服務,能夠從根本上保障資源的穩定提供。解決了課程資源來源問題,教師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對學生的知識鞏固、組織管理和心理建設上,彌補學生居家學習期間自制力欠缺的不足。
“停課不停學”,開展在線學習,并無意給教師增加過多壓力,只是要改變在長期傳統課堂中形成的思維模式,所以教師應放松心態,自我減壓,加強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融合。相信經過這次疫情下的教學方式變革,教師無論是在意識上還是在技能上,都必將迎來華麗的蛻變,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也必將得到進一步的延伸和生長。
(作者系中央電教館培訓中心副主任)
《中國教師報》2020年03月11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