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永教育局—深圳福永小學入學條件
“模擬聯合國未來領袖峰會”演講比賽、“梁山故事集”特色活動……課后服務時段,深圳市寶安區新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各學科競相開展多姿多彩的學科活動,僅幸福樹校本課程就提供了近百門社團課程。
由于寶安區課后服務堅持全覆蓋、創新重實效,該區課后服務有效解決了區內人民群眾子女接送難、輔導難等多項煩心事。寶安區更對標學生、教師、家長“三滿意”,以“互聯網+”全息化管理為治理手段,力促課后服務全面提質促優。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項目、品類,已筑成寶安區“五育融合”的金字塔堅實“塔基”。
以問題為導向做優做實做細方案
全區現有154所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近35萬名,義務教育體量居深圳市前列,學生數比部分縣區總人口還要多。這組數據背后是沉甸甸的壓力和責任。面對體量大、分布廣、需求更多元等嚴峻挑戰,如何答好課后服務全覆蓋的問卷?
“我區在深入提煉總結6年‘四點半學校’‘課后延時服務’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做好頂層設計。”寶安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區以問題為導向,制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實施方案。
寶安區財政局以每生每年1000元的標準編制預算,按經費包干、按實申報、專款專用、增效賦能的原則,統籌安排公辦學校開展課后服務課程經費。該區將學校課后服務開展情況納入督導,定期開展審計工作,實施經費年度績效評價制度。
實現資金有保障后,寶安區今年在全區154所義務教育階段公民辦學校,全面推進課后服務提質促優工程,豐富學校課后服務內容。寶安要求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做好調研、摸清需求、因校制宜,促進課后服務“一校一案”。
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結合辦學特色、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優化課后服務項目供給。全區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項目平均數超過60項,其中海韻學校、福永中學等50余所學校課后服務項目設置過百項。
用智慧平臺對課后服務進行全流程大數據管理
課后服務在全覆蓋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實現流程精細化、發展全面化、反饋及時化、監管常態化?這成了寶安區教育局力求課后服務“上臺階”的思考題。
寶安區教育局以“互聯網+”為切入點,與享譽全球的高科技民族企業緊密合作,創新構建寶安區中小學課后服務信息管理平臺,共促課后服務治理模式創新。該平臺設置項目制度、許可、管理、內容、審計等六大板塊,具有層級分明、安全可控,操作便捷、一鍵成表,分類管理等特點。
“在平臺上,學校課后服務開設項目、課程內容、報課條件、授課教師等情況,一目了然。”寶安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學生可根據興趣愛好等,自主選擇相應的課程,實現“線上一鍵下單”,平臺自動生成一師一課表、一生一課表。
如何清晰地核算教師課后服務課時費,把課后服務經費更好地用在刀刃上?這曾是讓寶安區鳳凰學校課后服務負責人倍感費心的一件事,現在學校只要把課時費標準輸入平臺,就可以看到一年的課時費預算,課時費結算不再需要人工計算,經費使用標準更加明晰。
寶安區引導學校通過信息管理平臺,進行項目經費申報、校內課后服務實施方案等情況錄入。機構和教師還可在平臺上傳課后服務項目開展情況,總結和展示教學成果,共享優質課程內容、特色教學方法等資源。
據了解,每學期末,寶安區引導學校利用信息平臺,開展過程性管理、學期考核評價等。平臺按學生綜合素質呈現、師生家長滿意度調查、集中展示等多維度評價標準,最終形成學生、教師和機構考核評價結果,建立優秀項目、機構、教師名錄。平臺將評價較差的供應機構和個人列入提醒名單,實行淘汰機制。
平臺賦能助力寶安區對課后服務管理制度、項目許可、過程管理、績效評審等關鍵環節,進行全流程大數據信息管理。寶安區學校課后服務初步實現了制度化、可視化、數據化。
家校社合力打造高質量課后服務
中科院博士以科學巨人為引線,以科普講座穿插多樣趣味科學實驗的形式,帶領新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八年級學生共同體驗物理探究的樂趣。在課后服務時段,寶安區中小學充分利用社會優質資源,邀請專家學者、行業精英等,深入校園講授精品課程,幫學生拓寬視野、豐富學識。
“我區努力推動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為課后服務提供更多元的師資。”寶安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循序漸進地發揮本校教師的主體作用,并適當引入高校、社會的優質校外資源。區內學校在自身精品課程、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引進校外優秀師資和精品課程項目,拓展課后服務課程體系。
為嚴格把關即將引入的校外教育資源,濱海小學組建了一支17人的課后服務課程管理小組,包括7名家長代表和各年級級長、教學處主任、副校長等,在今年召開的課后服務項目評審會上,學校課程管理小組聽取了兩家人工智能公司對課程實施、師資等介紹后,擇優引進其中一家。
課后服務除了請進來,福永中學等學校還帶著學生走出去。福永中學組織學生到鄰近的社區活動中心、少年宮、科技館等機構,開展系列課程實踐和創新活動。教師還帶著學生開展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勞動教育等活動。寶安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突破“校內校外”壁壘,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參觀、訓練、體驗、勞動教育、科技制作等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提升實踐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化、體系化、制度化的課后服務,進一步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據統計,寶安區100%的公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現已開展課后服務,區財政預算專項資金年投入預計超過1.7億元,超過95.34%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加課后服務,學生、家長滿意度超過95.1%。
《中國教育報》2021年12月27日第3版
作者:本報記者 劉盾 通訊員 連燕純 黎鑒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