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教育網(桂林市全州縣教育局官網)
原標題:全力守護好災區每名學子——全州教育系統抗震救災紀實
本報記者 趙淑嫻
地震來襲,他們相互關心對方的安危,用愛詮釋著師生真情;
大災面前,他們快速行動,組織分派人手前往各個學校,安置師生;
震后復課,他們選擇帳篷復課、異地復課,只是為了讓師生平安;
他們,就是全州教育系統的教職員工,一個用愛凝聚的堅強團隊。
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積石山縣6.2級地震發生后,教育部黨組高度重視,要求及時妥善安置受災學校師生;省教育廳立即作出應急響應,成立工作組,第一時間趕赴一線,指導各學校開展抗震救災工作;全州教育系統各級黨組織和廣大教育工作者從四面八方趕往災區,在第一時間履職盡責。一場緊張有序、爭分奪秒的抗震救災行動迅速展開。
強化部署 建立救災應急體系
2023年19日凌晨3時,由省教育廳主要負責人帶隊的工作組到達積石山縣,迅速成立了教育系統抗震救災指揮部,省、州、縣教育部門第一時間抽調40多名工作人員,補充到指揮部各個小組,明確人員工作職責和具體任務。
凌晨5時10分,工作組在積石山縣教育局召開線上調度會,成立一線指揮部,下設組建3個摸排組、1個機動數據統計組和1個輿情分析組。
凌晨6時,州教育局抽調4名縣級干部和16名工作人員,與工作組隊員分赴受災嚴重的大河家鎮、劉集鄉、柳溝鄉和石塬鎮,初步摸排師生、家長傷亡情況,并登記記錄學校災損情況。
上午9時,州教育局會同縣教育局,抽調80余名工作人員組成工作組,再次分赴全縣17個鄉鎮開展學校災情調查,詳細摸排學校及建筑物受損情況,并組織全縣校園長、教師共2000余人返校,開展師生傷亡、學校受損情況排查工作。
下午,在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從蘭州交通大學、蘭州理工大學和蘭州工業學院等高校抽調119名土木建筑類專家和研究生,精準摸排244所學校的受損情況,逐校建立工作臺賬,初步提出修復、改造、重建的評估方案。
為確保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工作順利進行,省教育部門啟動緊急預案,指導我州教育局第一時間摸排臨夏考點,仔細排查監考教師和考務人員及家屬。同時,成立專班,一一對應聯系積石山縣籍參加考試的60名考生,確保他們如期參加考試。
快速行動 妥善安置在校學生
學校是師生的堅強后盾,教師是學生的最大依靠。
“一定要讓所有學生安全撤離!”地震來臨的瞬間,積石中學校長、山東援甘教師董洪海來不及想太多,第一時間跑回學校,和教師們一起組織把學生疏散到操場等開闊地方避險。當夜,積石山縣氣溫在零下15度左右,很多學生披著被子、穿著拖鞋跑下了樓,凍得發抖。為了取暖,點燃廢舊書本和樹枝,圍坐在一起,一邊唱歌,一邊互相安慰、打氣。
“學校發了通知,讓家長來接孩子。當時,學校住宿生有1800人,連夜疏散1700多人,到清晨還有幾十名。為確保把每一個孩子平安交到父母手里,學校租了一輛大巴車,把剩余學生全部安全送回了家。”董洪海告訴記者。
19日凌晨,在柳溝鄉尕集春蕾小學,79名寄宿生按照日常演練模式,在教師們的組織下迅速安全轉移到了操場。
“地震發生之后,我們迅速把學生帶到安全地方,并通知家長,讓有條件的家長有序把學生領回家。從地震發生后一直到19日上午10時,我們把79名學生安全送回了家。”尕集春蕾小學副校長張順山說。
……
地震發生后,州教育局主要負責人第一時間與分管安全工作的負責人趕赴積石山縣,會同縣教育局負責人實地深入學校查看災情,現場指揮寄宿制學校學生有序疏散到安全區域,以防發生次生災害。截至19日中午,有序將14845名學生全部安全送回家中。經各縣市反饋,全州在校師生無人傷亡。
穩步復課 確保師生停課不停學
地震發生后,我州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積石山縣各級各類學校全部停課。為盡快恢復教學秩序,快速啟動災后重建工作,成立了復課教學、受損校舍核定評估、災后建設、督導檢查、綜合協調5個專班,制定了《臨夏州積石山縣各級各類學校地震災后復課方案》《積石山縣中小學校災后復學復課工作實施方案》《積石山縣帳篷學校常規管理要求》,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學校教學與帳篷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積極組織師生復課、返校工作。
線上教學。12月22日起,對3所普通高中4999名學生,全面開展線上教學;12月25日起,對初中和小學4-6年級的134所學校學生全面開展線上教學,部分不具備線上聽課的學生,由教師下沉安置點開展教學輔導,并積極運用國家、省、州智慧教育云平臺資源,廣泛開展“同步課堂”等教育活動。
帳篷教學。全縣所有教師于12月21日起下沉安置點,并從其他縣市、州直學校抽調207名教師下沉到安置點,設立152個“帳篷學校”,為不具備線上教學條件的學生、小學1-3年級學生和幼兒園學生開展心理疏導、安全教育、思政教育、游戲活動、答疑解惑和公益服務等工作。城區和鄉鎮沒有設安置點的地方,組織學生集中到學校操場開展心理輔導、教育教學和科創藝體活動。利用“互聯網+教育”模式,借助國家、省、州三級智慧教育云平臺資源,州內外學生與“帳篷學校”學生“同上一堂課”。
線下復課。對受災較輕的學校進行排查和鑒定,條件成熟的迅速消除安全隱患,12月24日起,逐步在學校恢復線下教學。在放寒假前,有18所學校排除安全隱患,線下返校復課。55所學校的1209個活動板房已搭建完畢,桌椅、黑板、火爐等設施設備安裝配備到位。截至2024年1月4日,已有30個“帳篷學校”搬入安置點板房教室開展線下教學。
異地復學。12月27日起,對全縣1498名高三學生進行異地復學,分批轉運到臨夏州職業技術學校。12月30日起,所有高三年級學生在臨夏州職業技術學校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
強化協同 合力筑牢發展基石
情暖寒冬,眾志成城。地震發生后,全州教育系統積極響應州委、州政府號召,發動倡議,廣大師生累計向地震災區捐款655.79萬元。
積極協調各級各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和高校心理援助專家,開通14條心理援助熱線,組建14個心理援助團隊,下沉安置點開展心理輔導和游戲活動,為災區師生及家長提供心理輔導援助服務。
積極協調三大運營商,中國電信向災區學生和家長贈送線上教學流量,為“帳篷學校”免費安裝移動WiFi、贈送50臺電視,為積石山縣高三年級學生免費提供1600臺平板電腦,并在大河家鎮和柳溝鄉設置“云”教室;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為積石山縣學生(家長)贈送線上教學流量;騰訊公司為積石山縣民族中學158名教師贈送視頻會議會員賬號,助力線上復課。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對積石中學、積石山縣民族中學的維修加固進度,2024年春季開學后,積石中學和民族中學學生可以返校,大河家中學部分學生分流到民族中學和積石中學,另一部分學生安排到州職業技術學校和原州衛校等學校異地線下復課。加固維修任務將于2月20日完成,爭取春季學期投入使用。對需拆除重建學校中已搭建活動板房的,2024年春季學期在板房教室開展過渡性上課,2024年秋季學期建成正常投入使用,全部學生返校上課。”州教育局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