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報—上海市教育局官網
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如何讓傳統的應試教育向更適合孩子們身心健康的素質教育轉變,上海市人大代表們給出了很多建議,相關部門也予以積極的回應。
資料照片
“空中課堂”如何做強做優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的要求。
在新冠疫情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上海方案——“空中課堂”為超過140萬的中小學生帶來了全覆蓋的線上課程教學服務,有效解決了學生不能到學校上課學習的難題,同時實現了線上課程教學服務從“無”到“有”。
市人大代表金世偉指出,目前的“空中課堂”課程教學通過錄播形式播放,缺少師生現場互動,學生參與度不足;缺少學習效果反饋,家長對學情了解不夠精準;以課內教學大綱為基礎,標準統一,但知識重點不突出,無法滿足不同學生差異性需求等。
他建議在未來打造義務教育階段高質量線上學習服務的過程中,加強課堂體驗友好化,如通過5G網絡的應用,使在線課堂音質、畫質傳播更加清晰,課堂體驗更加優質。他還建議研究將VR等技術應用在未來的在線教學中,營造實時學習場景。同時利用堂測、教學互動、專注度評估等手段強化學生在線學習的參與感,同時對學生的線上學習狀態進行綜合評估和反饋。在深入研究學科課程內容,準確把握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實現線上課程制作的多樣性,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兒童戶外運動空間不足
近日,教育部表示,在“雙減”落實的同時推動“雙增”,即增加更多參加戶外活動、體育鍛煉、藝術活動、勞動活動的時間和機會,增加學生接受體育和美育方面課外培訓的時間和機會。
要做到“雙增”,還需加強硬件上的投入。據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對全市1543名0-12歲兒童家長的調查顯示,在亟需的各項社會服務中,對社區范圍內戶外兒童娛樂設施場所的需求高達80.1%,位列各項社會服務需求第一位。目前大部分社區建有成年人的健身步道、老年人的運動園地,但可供兒童在家門口運動的設施場所極度缺乏。在諸多妨礙孩子參加戶外運動的因素中,缺乏合適的運動設施場所排在首位。
為此,市人大代表徐楓建議各級政府要將增設兒童戶外運動設施場所作為重要民生工程,納入總體發展規劃,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全民健身行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等工作有機結合、整體推進。
各級政府要建立兒童戶外運動設施場所建設和管理財政保障機制,將經費列入各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和實事工程項目,對兒童戶外運動設施場所建設、管理、運營和日常維護等給予保障,形成長效穩定的投入機制。鼓勵支持、積極培育社會組織參與兒童戶外運動設施場所的建設和運營,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科學合理的運營服務機制,提高設施場所綜合利用率。
同時,徐楓代表還建議,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規劃布局學前、小學、中學各年齡段社區兒童戶外運動設施場所,滿足兒童全天候、多樣化運動需要。對設施場所建設條件相對不成熟的區域,應鼓勵依托商業設施、公園、公共綠地、廣場等資源配套增設兒童戶外運動設施,靈活布局管理。
市體育局:相關文件正在制定,推進兒童健身器材進社區
據悉,“十三五”以來,本市通過市政府實事項目先后推進了一批健身步道、多功能運動場、市民益智健身苑點建設;通過體綠結合、體教結合,采取在公園綠地中設置體育運動設施、推動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向居民開放等措施,進一步增加市民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供給。同時,本市相繼出臺《關于加強本市中小學體育藝術工作的指導意見》《上海市中小學體育工作管理辦法》等文件,明確要求促進中小學學生每天體育運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進一步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
市體育局在對市人大代表的答復中表示,根據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青少年器材配制指南要求,市體育局結合本市實際情況正在制定相關文件,在“十四五”期間,將逐年推進兒童健身器材進社區建設工作,市體育場館設施管理中心制定了器材配制方案,結合市政府實事工程建設項目在市民健身苑點中配制兒童、青少年器材,在場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滿足全人群健身需求配制安全、相適應的器材。
各級體育部門也將確保政策的落地,并啟動科學指導健身服務團隊,指導健身市民科學健身,安全防范和專業化服務,場所設立標識指導牌,開通線上教程、手機小程序等線上線下指導服務。
在設施規劃與布局上,市體育局將力求科學、規范、合理,聽取周邊健身市民的意見,進一步健全完善管理機制,同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對設施進行綜合評估,做好投保、設施安全防護措施,確保兒童、青少年健身有安全保障。
記者 | 陳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