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思教育;艾利斯美妝連鎖學校好嗎
【安寧融媒體中心訊】加強基層民生服務力量,破解基層民生服務能力不足的痛點和堵點。近期,隨著安寧區社工委機制運行工作的不斷推進,以“黨工委引領、社會化共建、社區化共治、鄰里式共享”基層治理新模式正在不斷發揮積極作用,充分調動起來的轄區各類優勢資源,通過共駐共建共治,更好地解決轄區居民群眾的所急所需所盼。
“小區干凈整潔,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每天都圍著小區走上幾圈,愜意的很……” 10月14日,正在南街社區鍛煉的居民孫常斌對家門口的變化連連點贊。老舊樓院折射城市民生形象,十里店街道南街社區“社工委”組織師大附中學生定期開展愛國衛生志愿服務實踐活動,對轄區老舊樓院環境衛生比較突出的重點院落進行環境衛生大整治,為轄區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此舉也影響著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園藝社區“社工委”切實把防災減災宣傳科普實踐活動與安全生產、文明創城、經濟發展等重點工作推進緊密結合起來,針對現存短板弱項經常性開展科普宣教、應急演練活動,未雨綢繆筑牢全民安全防線。橋頭社區“社工委”積極解決制配廠小區因劃線不明造成的車輛亂停、亂放問題,協調蘭石物業在轄區范圍內及時劃線并進行停車勸導,避免消防等逃生通道亂停放造成安全隱患,不僅使小區居住環境及停車環境得以改善,同時也保證了生命通道暢通無阻。
“兩代表一委員”、物業企業負責人、律師等是培黎街道五個社區“社工委”委員的重要成員,諸多有影響力、有熱情的社會人士加入到了“社工委”之中,充實了社區社會治理力量,豐富社會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在街道各社區“社工委”第一次會議中,共認領民生實事項目6個,涵蓋道路維修,供暖問題、法律援助、防范電信詐騙等多項群眾反映集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其中,在培黎社區瑞南紫郡B區籌建邱家灣社區;鼓勵和支持超市、電信、郵政、金融等服務企業到社區設立服務站點,大力發展市場化服務和便民利民服務;著力打造“社區+”平臺,重點為居民群眾提供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文化教育、體育健身、公共法律、社會救助、養老助殘、優撫安置、就業培訓等服務,將貼心的公共服務延伸到社區。
優化社區治理體系,完善社區治理結構,充分利用轄區共駐共建資源,最大限度吸納轄區多元主體參與共治,努力構建社區黨委引領、社會化共建、社區化共治、鄰里式共享新格局是社區“社工委”的重要職責。工作共推、黨員共帶、服務共擔、難題共解、資源共享讓服務基層的力量更加強大。西路街道蘭飛、長風、交大、水掛莊、費家營等社區“社工委”積極發揮聯盟作用,著力解決居民煩心事、難心事、揪心事。著力拓展“先鋒議事之家”內涵,促成轄區單位甘肅艾利思藝術交流中心為社區老年合唱團免費提供活動場所及輔導教師,幫助合唱團后期更好的開展活動;“區域聯動融合之家”,最大限度聯合轄區各類資源,使“社工委”委員認領了安裝共享充電樁、定期走訪服務“困難、殘疾等五類老人,成立軟式曲棍球隊等惠民、敬老、愛幼項目;以“校社聯建共駐之家”為契機,著力推動社區15分鐘“便民、健民、樂民、安民、連民”五民服務圈優化升級;以“志愿者服務之家”為平臺,結合轄區學生多為外來打工人員子女的現狀,與安寧區云田公益發展中心達成協議,定期在社區開展“兒童閱讀營”活動;發揮“黨群議事之家”作用,與蘭州旅游學院,合作開展“情暖重陽.幸福守望”項目活動。
“社工委 " 要以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以赴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使其最大限度發揮參與社區治理建設的引領作用。銀灘路街道農大社區“社工委”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收集轄區困難群體“微心愿”,強化聯絡市區級聯建單位力度,動員黨員志愿者,為轄區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提供走訪慰問、精神撫慰、扶貧濟困、幫扶濟弱等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服務需求。為困難群體送去點讀機、心靈書籍等慰問品。每逢佳節,區檔案館黨員志愿者“自掏腰包”,上門拜訪看望困難群體,為他們送上牛奶雞蛋等生活物品,同時鼓勵他們樹立起生活信念與信心,經常參加社區公益活動,共建和諧大家園。
“社工委” 的成立搭建了各種新的平臺和載體,推進了利益和資源整合,協調各方行動,形成治理合力。如何正確戴口罩,垃圾如何分類、油鍋著火了如何撲救……沙井驛街道景宜家園社區“社工委”將常態化科普知識宣傳志愿服務活動作為為民興辦實事之一,定期向轄區居民介紹生活中良好的衛生和健康習慣,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通過與居民互動、小游戲的方式讓大家懂得了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及分類的意義。
確保五保戶度過一個溫暖、祥和的冬天,是孔家崖街道孔家崖社區“社工委”每個委員的心愿。近日,委員們為轄區五保戶送來了煤炭等物資,讓老人在寒冬來臨之際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看著志愿者們卸在屋角堆好的一噸煤碳,老人心里暖烘烘的。
作為基層治理、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安寧區“社工委”針對社區經濟、社會、服務發展的瓶頸,充分發揮多元主體的優勢資源,不斷拓展和豐富社區精準治理的內容和手段,使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記者:王宏岳;實習生:杜甜甜 樊艷鳳;編輯:馬玉茹;審核:牛育霖 董振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