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的特殊原則有哪些_學前教育應該注重哪些方面
一、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結合幼兒發展特點)
(一)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的原則
1.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
2.保障兒童的合法權益
(二)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原則
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原則指的是教師在制訂教育計劃,設計教育活動時,應當注意:
1.兒童的發展是整體的發展而不是片面的發展
教育必須促進兒童體、智、德、美諸方面的全面發展,不能偏廢任何一個方面。
2.兒童的發展應是協調的發展
協調發展包括幾個方面:(1)兒童身體的各個器官、各系統機能的協調發展;(2)兒童各種心理機能,包括認知、情感、性格、社會性、語言等協調發展;(3)兒童的生理和心理協調發展;(4)兒童個體需要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協調發展。
3.兒童的發展是有個性的發展
教育除使每個兒童達到國家統一要求的標準之外,還允許根據每個兒童的特點和可能性,充分發揮他們各自的潛能,讓不同的兒童在不同的方面能夠實現自己有特色的發展,而不是千人一面。
(三)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在關注全體受教育對象的同時,還應重視兒童的個別差異,因人施教,有針對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進每個兒童的發展。
1.教育要促進每個兒童的發展
教育必須面向每個兒童,使每個兒童都能達到教育目標的要求。教師要保證每個兒童在幼兒園里有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必須平等地、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的兒童。
2.教育要促進每個兒童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
由于每個兒童的需要、興趣、性格、能力、學習方式等各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教師必須考慮每個兒童的特殊需要,因人而異地進行教育,使每個兒童都能發揮優點和特長,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
3.多種組織形式促進兒童的發展
集體活動是我國教育機構目前進行教育的主要組織形式,而小組活動、個別活動相對較少,這樣不利于充分滿足不同兒童的不同需要。教師應注意在教育中靈活地使用集體、小組、個別的教育組織形式。
(四)充分利用兒童、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的原則
教育必須認識到兒童自身、兒童群體以及家庭、社會都是寶貴的教育資源,要充分發揮這些資源的教育作用。
(五)發展適宜性原則
學前教育的出發點和最后歸宿都是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促進每一個兒童在現有的水平基礎上獲得充分的最大限度的發展。教師進行學前教育與課程的設計、組織、實施都應著眼于促進兒童的發展。所提出的教育目標,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滯后。按維果斯基的理論來說,即要找準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要“跳一跳,摘桃子”。
二、幼兒園教育的特殊原則
(一)保教結合的原則
保教結合的原則是我國學前教育特有的一條原則。教師應從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在全面、有效地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同時,重視對幼兒生活上的照顧和保護,保教合一,確保幼兒真正能健康、全面地發展。把握這個原則應明確以下幾點:
1.保育和教育是幼兒園兩大方面的工作
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聯系,互相滲透
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過程中實現的
(二)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游戲最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最能滿足幼兒的需要,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具有其他活動所不能替代的教育價值。
(三)教育的活動性和活動的多樣性原則
幼兒園教育應從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水平出發,以活動為基礎展開教育過程。同時,活動形式應多樣化,讓幼兒能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得到發展。
1.教育的活動性
活動是幼兒發展的基礎和源泉。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中小學生那樣,主要通過課堂書本知識的學習來獲得發展,而必須通過活動去接觸各種事物和現象,與人交往,實際操作物體,才能逐步積累經驗,獲得真知。
2.教育活動的多樣性
幼兒園的活動不應當是單一的。因為活動的內容、形式不同,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注意教育活動的多樣性,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
(四)發揮一日活動整體教育功能的原則
幼兒園應充分認識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種活動的教育價值,通過合理組織、科學安排,讓一日活動發揮一致的、連貫的、整體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動之中。
幼兒園一日活動是指幼兒園每天進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動。它包括由教師組織的活動(如幼兒的生活活動、勞動活動、教學活動等)和幼兒的自主自由活動(如自由游戲、區角自由活動等)。
(1)一日活動中的各種活動不可偏廢
(2)各種活動必須有機統一為一個整體
三、經典真題解析
1.你們班有調皮學生。總是吵著問你問題,你怎么解決?
第一,正常教學。教學活動中有合適這個幼兒回答的問題,及時讓他回答。
第二,課后溝通,提供指導方案,讓他自己去找出答案。
第三,想方設法引導學習興趣,化“調皮”為好學。
2.學生來告狀,說同桌偷吃了他的蘋果,怎么處理?
及時處理。
第一,了解清楚情況,安撫他的情緒。
第二,課后單獨找到他的同桌,了解具體情況。如果真的是同桌吃了,讓同桌向小朋友道歉,想吃東西向老師要。如果不是,詢問原因,及時解決。
第三,幼兒園時期,兒童對于食物的控制能力還不是很強,注意處理的方式。今后協同配課老師注意觀察,通過組織各種游戲,讓小朋友明白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東西是別人的。
3.當遇到屢教不改的學生時,應該怎么辦?
第一、應把對孩子的信任、尊重、理解,貫穿于廣義的教育活動中,而不應拘泥于孩子一時所犯錯誤上,不因為孩子說謊而不信任學生,幼兒園時期對于語言、邏輯的認知弱,我們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
第二,要“蹲下來,和孩子平等交流”,主動開發孩子的潛能,要通過理解去激勵孩子。要善解人意,要靠淵博的學識來維持,要靠高尚的價格魅力來升華,理解學生,不失嚴格要求;平等待生,不失師者的風范;賞識學生,不失諄諄引導。
第三,要主動進行家訪,與家長一起做好學生引導工作。
4.當學生頂撞教師時,應該怎么辦?
保持冷靜。
第一,小孩子對于語言、事物的認識等方面都非常的淺,有時候喜歡和老師對著來,這時候我們需要做好判斷,看具體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為好玩,就做好榜樣,正面引導。如果不愿意做,可以舉其他孩子的例子做好正面的榜樣。
第二,對于孩子的引導,要注意多方面思考,不能單一判斷。
第三,要主動進行家訪,與家長一起做好學生引導工作。
5.小朋友上課調皮搗蛋,罰蹲跳之后還不聽話怎么辦?
第一,不能簡單粗暴地用體罰代替教育和批評。
第二,要認識到年齡較小的幼兒經常是通過搗蛋方式吸引教師注意,要培養學生正常的表現熱情,安排其他方式讓他獲得心理滿足。
第三,以后備課時注意分析學生情況,合理設計活動環節。
6.有個學生的回答總是讓同學們哄堂大笑,怎么辦?
其他問法:
某同學很愛回答問題,但每次回答都很奇特。班上同學都會笑他,怎么辦?
保持冷靜。對于這個給課堂帶來歡笑的學生要“愛護”。
第一,不要簡單粗暴地批評這個孩子,而是借機通過這種回答的內容來引導教育該如何回答。
第二,再出類似的問題考察大家,保證大家學會該如何正確的回答。
第三,以后備課時注意分析孩子情況,合理設計問題。
7.班里有個同學因為長得丑被欺負,你怎么辦?
兒童對于美丑的判斷是很簡單的,老師在日常教育中要正確地引導孩子,對于美好事物的判斷,尤其是美好品質的判斷。對于被欺負的孩子要給予鼓勵,尤其是做好解釋,樹立自信心。對于兒童的價值觀的引導可以借助影視作品、小游戲等等多種方式,同時注意兒童的心理變化會有反復的時候,時刻注意心理的變化。
8. 對于性格孤僻、膽小、不愛說話的孩子,教師如何處理?
對這類學生,教師首先應該在感情上關心和信任他們,多接近他們,善于走進他們的心靈,使他們愿意說出心里話。其次,教師要多給他們創造與別人交往,在集體中發言的機會。鼓勵他們合群,使他們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從而克服憂郁、多疑、多愁善感的消極心理。不要在公共場合批評他們,避免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出現意外后果。
9.小孩孤僻不愛說話,一個老師說不用管他不會鬧事就行,你贊同嗎?
我不贊同。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作為一名幼兒老師,要對班級上的所有幼兒負責,公平對待每一位幼兒。尤其是對于一些特殊的幼兒,更要因材施教,特別關注。小孩孤僻不愛說話,教師要更加關注其身心發展,仔細觀察幼兒的表現,如果是伴隨重復動作加上言語不清,要考慮自閉癥的可能并請專門的心理醫生診斷。如果發現幼兒只是不喜說話,不擅表達或交流,教師要著重引導,引導他和其他幼兒多接觸,多參與到集體游戲中,享受和同伴相處的快樂,發展其社會性,改變孤僻的性格。
10.有些小朋友一生氣就喜歡撕書扔書,然后李老師和他們講了一個小人撕書的故事,從那之后小朋友們就很少有撕書了,你認為這位老師這樣做,對嗎?
不對。寓教于樂,作為幼兒教師不能只是說教來幫助幼兒改變壞習慣,因為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道德發展水平低,說教的效果很差。但是如果利用講故事或者玩游戲等生動形象的方式來教育幼兒,幼兒更易理解并接受,尤其利用故事中的人物行為來教育幼兒,更能讓幼兒移情并接受教育。
11.在玩游戲的時候。一個小朋友不愛遵守游戲規則 ,表現的很消極。你怎么辦?
耐心詢問,鼓勵積極參與。
第一,共同制定游戲規則。對于游戲規則,可以在游戲開始前由老師和幼兒一起商議,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第二,分情況有針對性解決。如果是幼兒的認知能力不足,對“秩序”沒有明確的概念,那么我會耐心講解,并請已經知曉規則的幼兒進行配合演示幫助其理解。如果是由于淘氣或者是為了獲得老師關注而故意不遵守規則,我同樣會耐心指導,并且通過榜樣激勵的方式,激起幼兒競爭的欲望,從而使其參與到正規的游戲規則中來。如果是游戲缺乏新穎性和挑戰性,幼兒對游戲不感興趣,我會對游戲進行調整,根據幼兒的能力發展情況開展相關訓練。如改變任務的引導語,分解游戲完成的步驟:調整游戲的難度,以適應幼兒的能力水平;設計可供幼兒選擇的游戲(或者材料、操作工具等)等。
第三,給幼兒鼓勵和表揚。我會在游戲過程中積極評價鼓勵幼兒參與,通過賞識教育的方式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