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開羽教育—宜昌十大教育培訓機構排名
即將結束的暑假,在不少家長看來,是應該被寫進“大事記”的一個假期。重磅政策接二連三出臺,教育利好消息力度空前。其中,家長議論熱度最高的話題,當屬7月24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
何為“雙減”?核心內容就是,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有識之士和家長紛紛為中央決策叫好。一位資深媒體人坦言,因為分數的“內卷”,扼殺了孩子們寶貴的接觸自然、洞察社會、創新創造的時機,如果說40年前,我們社會普遍缺知識,現在更缺的是創新,更多缺乏回歸教育的本質。
截至今日,“雙減”政策落地“滿月”,新學年開學也進入倒計時。宜昌不少中小學和教培機構做出調整,用實際行動積極配合“雙減”,為教育“內卷”降溫。8月26日,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
課后托管、晚自習、提高作業設計
宜昌中小學將出臺“硬核措施”
就在培訓機構陸續發布官宣的同時,伍家崗區教育局的一則通知也下發到各培訓機構,要求校外培訓機構必須不折不扣落實“雙減”文件要求,規定擬開展學科類教育培訓的機構于9月2日復學復課,學科類教育培訓時間為周一到周五學校托管結束以后到20:30分以前,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不得開展學科類教育培訓,一旦發現將停業三個月。
此外,學科類教育培訓機構于8月31日下班前,交秋季學期教學計劃、課程表、教師花名冊電子版等資料,送到教育部門審核備案,審核不通過不得開始營業。
在對培訓機構嚴管的同時,各所學校也積極行動。
8月25日晚,宜昌市金東方小學召開線上家長會,宣布從秋季學期起,放學時間推遲30—40分鐘,如果家長有特殊情況,可在學校托管至下午6點半。
記者從城區多所中小學了解到,目前正在制定開學后“5+2”托管的實施方案,初中學校也將在開學后開設晚自習,爭取讓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或者全部的作業。
今年8月12日,宜昌市教育科學院召開了中小學“提高作業設計質量”調研座談會,其中統整作業內容、落實分層設計、明確作業總量、豐富作業形式、跟蹤作業反饋、注重激勵評價等成為眾多代表發言中的高頻熱詞。不久后,《宜昌市中小學作業設計指導意見》也將出臺。
一位資深校長告訴記者,“雙減”文件出臺后的第一個學期,學校將力爭讓廣大學生和家長感受到切實的變化。“不僅僅是校外學科類培訓的減少,更是校內的新變化、新氣象。同層次學習狀況的學生,作業會更精煉,會有更多針對不同學生特點的個性化作業,孩子們不用每天放學或者周六周日趕著去上各種學科類輔導班了,可以在校內和小伙伴一起參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社團或素質類課程,每個家庭的親子時光相信也會越來越溫馨。”
多家教培機構發布官宣
或關閉學科課程或轉型
3天前,宜昌城區辦學規模數一數二的“開羽教育”學校,通過官方微信推送了一則300多字的通知。這則通知發布了兩個核心內容:開羽教育決定所有校區自2021年9月1日起暫停開展小初高文化課培訓業務,“未消耗完課時費的家長可辦理退費”。
8月26日,宜昌故得新教育發布告家長書:西陵校區自2021年秋季起,周末將不再開設學科類課程,秋季上課時間調整為周一至周五晚;伍家校區、中南校區從2021年9月1日起,將暫停小學、初中、高中文化課培訓業務。
8月25日,辦學22年的宜昌佳豐學校發出通知:決定自2021年9月1日起暫停開展小初高學科類培訓業務。
近半個月,類似的消息不斷,宜昌家長心目中的知名教培機構紛紛做出調整。
宜昌小新星官宣:所有校區積極響應“雙減”,將合規開設周內課程,將以往周末的學科課程調整到周中,同時新成立小新星素質成長中心,開設全新素質課程,供有需要的家長及學員選擇。
8月20日,宜昌“學而思”對“雙減”政策做出回應:決定從秋季學期開始,周末不再開設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至初中)學科類課程,并合規開設部分周內課程,供有需要的家長及學員選擇。
8月13日,新東方宜昌學校明確表示:2021年秋季周末不再開設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至初中)學科類課程,僅在周中開設部分課程,同時全新上線素質類課程。
金方法教育也成立素質教育中心,布局藝術、科創、口才、閱讀等業務板塊。
部分教師仍在觀望
部分教師迅速抽離
宜昌各大教育培訓機構的學科類課程調整,或者直接關閉,影響最大的群體,就是學科類培訓教師。
今年28歲的華華(化名)曾任職于上海一家私立學校,3年前回到宜昌,在城區一家教培機構擔任英語老師。按照暑假前的安排,7月份和8月份,她要承擔2個班、共60多個孩子的暑假英語培訓。突然起來的疫情讓她的“線下課”變成了“線上課”。8月中旬,暑假班結束后,她還沒來得及休息,就接到了負責人通知,秋季班取消,讓她自謀出路。
“‘雙減’政策出來后,我反復研究了好久,這是大勢所趨,與其被動選擇,不如早做打算”,已經踏上南下火車的華華告訴記者,她已經聯系了深圳市一所私立學校,去當英語老師。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還有不少老師仍在觀望。
相比單身且自由的華華,拖家帶口的某機構數學教師趙飛(化名),在學校內部的“雙向選擇”下,決定繼續留在培訓學校,擔任周一到周五的課程教師。在他看來,“雙減”政策出臺,雖然收入會降低,對他最實際的好處就是雙休和假期終于能陪伴家人了。
作為“開羽”的掌門人,翟申平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國家從治理的層面出臺這個政策,是經過了多方面的論證,我內心是擁護、支持的,但在情感上,我也是舍不得共事多年的老師們。”
翟申平告訴記者,在做出暫停業務決定前,他已經在積極為老師們謀出路,通過他的人脈和資源,介紹部分老師去其他省市任教,部分到城區公辦學校擔任代課教師,再爭取通過教師招考入編,還推薦部分教師進入了私立學校任職。
家長為中央決策叫好
專家建議家長盡快適應
“為中央決策叫好。”8月26日,市民唐先生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國家出手對培訓機構進行最嚴格的監管,避免家長和社會因為分數而“內卷”,這樣才不會扼殺孩子們寶貴的接觸自然、洞察社會、創新創造的時機。在唐先生看來,“如果說40年前,我們社會普遍缺知識,現在更缺的是創新,更多缺乏回歸教育的本質。”
記者在對一些學生家長隨機采訪中了解到,對于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長們通過學習政策,也慢慢改變了自己的觀點。
六年級學生家長孫先生告訴記者,兒子從小學四年級起,每個雙休就奔波在各個培訓班之間,成績也沒有像預期的提高很多,反而犧牲了大量休息、運動時間和親子交流的時間,從秋季學期起,他決定不給兒子報任何文化課培訓,增加一門體育特長培訓。
家長們在普遍認同“雙減”政策的同時,也存在擔憂。
“課外班的‘內卷’終于能消停一會兒,但孩子馬上就要上初中,不加把勁兒,會不會跟不上”,“我是支持‘雙減’的,但現在升學壓力比較大,孩子偏弱的學科還是要補課提升”……在一個家長群里,不少家長都表示,自己和孩子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變化。
在宜昌家庭教育專家覃老師看來,“雙減”政策對家長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家長要盡快適應變化,多學習,不是說讓家長去學習學科知識,而是要學習怎樣從孩子的個性愛好出發,幫助孩子選擇適合的教輔材料、安排適合的活動,應該怎樣設計家庭教育才能既保護和發揮孩子的個性特長,又能補齊短板,家長還需要學會跟孩子溝通。要安排好孩子的居家生活,細心關注孩子的思想情緒變化,傾聽孩子心聲,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溝通互動模式。要指導孩子合理用好在家時間,督促孩子按時就寢,確保充足睡眠。”
(三峽晚報全媒首席記者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