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培根教育(培根新工具讀后感)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歷來是黨領導教育事業的根本問題。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四十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從新中國誕生之日起,黨就高舉起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始終強調教育的政治屬性。毛澤東同志在1957年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鄧小平同志曾強調,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澤民同志在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胡錦濤同志在2007年的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實現了黨的教育方針的與時俱進,深刻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精髓,是推進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
立德樹人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創新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黨關于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逐漸完善。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首次提出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黨的十八大報告則進一步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將“立德樹人”的定位置于“全面發展”之上,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豐富和發展黨的教育方針的集中體現,是黨的教育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有以下四個層面的深刻含義:
一是立德樹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這是古今中外的共識。黨的十八大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無疑是對教育如何培養人這一本質的新認識。二是強調立德樹人是德智體美勞“五育”的共同任務,只有堅持“五育”并舉,才能培養全面發展的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三是立德樹人揭示了德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突出地位,強調促進人的德性成長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四是立德樹人揭示了道德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辯證關系,強調德性成長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保障,體現了黨對教育規律的深刻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必須堅持立德樹人。他在會見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時寄語全國各族少年兒童,要學會做人的準則,就要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學習和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熱愛生活,懂得感恩,與人為善,明禮誠信,爭當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小模范。他在給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全校學生的回信中,要求學校承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在致清華大學建校105周年賀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清華大學要堅持正確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服務國家、堅持改革創新,面向世界、勇于進取,樹立自信、保持特色,廣育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各類人才,深度參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努力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方面走在前列,為國家發展、人民幸福、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立德樹人是人才成長的根本規律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育人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辦學要尊重這個規律,否則就辦不好學。習近平總書記在堅持立德樹人,豐富、完善和發展黨的教育方針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主張。
一是強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二是強調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三是強調理想信念教育。志向是人生的航標。一個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應該同祖國和人民聯系在一起,這是人們各種具體志向的底盤,也是人生的脊梁。四是強調加強勞動教育。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要教育孩子們從小熱愛勞動、熱愛創造,通過勞動和創造播種希望、收獲果實。五是強調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育人規律的深刻把握,深刻回答了如何培養人的重大問題。
立德樹人是教育評價的根本標準
立德樹人必須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體現到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建設各方面,培根鑄魂、啟智潤心。
立德樹人必須堅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的根本宗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同時,更加重視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立德樹人既是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標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不斷擴大優質教育機會,不斷開拓人民接受教育機會的新途徑;必須讓每個孩子都成為身心健康的人、遵紀守法的人、誠實守信的人、積極向上的人;必須為每個人的就業謀生、幸福生活、終身發展奠基。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立德樹人必須全面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2020年10月,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針對黨委政府、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用人五個評價主體,推進教育指揮棒的變革,其主要原則就包括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展方向。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1年07月01日第15版
作者:張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