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昂立教育(昂立教育是不是倒閉了呀)
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通報,標稱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交大昂立”)委托旗下分公司生產的2批次昂立多邦膠囊,乳酸菌含量均低于標準最低限值。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目前電商平臺上在售的昂立多邦膠囊僅標注了產品生產日的乳酸桿菌含量,未明確標明貨架期內活菌數量。而根據相關規定,活菌類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貨架期內活菌數不得少于100萬CFU/ml(g)。
1月26日,交大昂立官方客服對此解釋稱,涉事產品不合格主要原因系超市儲存不當,陽光曝曬、溫度過高導致益生菌死掉。
2批次膠囊乳酸菌含量低
通報顯示,標稱交大昂立委托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松江分公司生產(簡稱“交大昂立松江分公司”)、上海大潤發食品有限公司楊浦店銷售的昂立多邦膠囊[0.3克/粒(0.3克×24×9/盒),2020-08-10 ],乳酸菌(乳桿菌計數)檢測值為54萬CFU/g,低于(保質期)≥100萬CFU/g的標準值。
另一批次標稱交大昂立委托交大昂立松江分公司生產、上海世紀華聯超市虹口有限公司水電路店銷售的“昂立多邦”膠囊[0.3克/粒(0.3克×24×9/盒),2020-08-06],乳酸菌(乳桿菌計數)檢測值為27萬CFU/g,僅是標準最低限值的27%。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表示,乳酸菌是一種益生菌,能夠將碳水化合物發酵成乳酸,主要功效是調節胃腸道菌群,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對脂肪的代謝也有重要作用。乳酸菌不達標的原因,可能是制作過程中的成分配比不達標,或者是運輸儲存方式造成。
新京報記者1月26日咨詢交大昂立官方客服,工作人員解釋稱,涉事批次產品乳酸菌數量不合格主要系超市儲存不當導致陽光曝曬、溫度過高,致使產品中的益生菌死掉。如果消費者買到的不是涉事批次產品且儲存得當,則不存在問題。
產品未標明貨架期內活菌數
公開資料顯示,益生菌在調節人體腸道功能、免疫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不過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云無心認為,益生菌要發揮作用,必須要有特定功能的細菌、有足夠量的活菌達到胃腸、對人體產生明確的健康好處三條基本要求。益生菌商品中是否含有宣稱的菌、菌的活性在產銷鏈中能否得到保證,消費者都無法判斷。
根據原衛生部2004年的《益生菌類保健食品評審規定》,活菌類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貨架期內活菌數不得少于100萬CFU/ml(g),即單位含量需達到百萬級別。新京報記者此前就市面上10余款嬰幼兒益生菌產品進行統計發現,僅2款產品對貨架期內的活菌數予以明確標注,其余產品僅標注了出廠時添加的活菌數,或模糊地標注“添加量”“含量”,產品貨架期內的活菌數量普遍成謎。
上述昂立多邦膠囊均為擁有“藍帽子”認證的保健食品,主要應用于緩解體力疲勞、輔助降血脂(單項調節血脂)、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在昂立天貓旗艦店,昂立多邦膠囊稱采用先進技術凍干,保留有益成分,產品生產日含乳酸桿菌≥10億個/克,這一數字與網友展示的產品外包裝標稱相符,但同樣未標明貨架期內活菌數量。
交大昂立官方客服表示,其產品如果按照說明書儲存,把產品放在陰涼干燥處,溫度不超過40℃,在貨架期內的活菌數量能夠得到保障。如果產品已拆開了鋁箔紙包裝,則建議放在冰箱儲存。
一位益生菌行業專家曾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由于益生菌研發屬于尖端科學,國內外尚沒有相關標準,很多專業機構都無法對產品中含有的益生菌種類以及活菌數量進行辨別,這也導致益生菌產品魚龍混雜。“據我們摸底調查,市面上90%的益生菌產品中活菌含量非常低,甚至沒有,這就導致消費者服用一些產品后沒有效果。”
母公司連虧兩年被*ST
官網信息顯示,昂立多邦膠囊屬于交大昂立旗下營養品業務單元。昂立營養是集科研、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自負盈虧、獨立運行的實體。該業務依托上海交通大學組建了昂立健康研究院。近年來,該研究院在益生菌領域的研發上取得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目前益生菌菌粉已銷往歐洲、東南亞等地區。
不過,作為中國保健食品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的交大昂立,卻游走在退市邊緣。資料顯示,交大昂立是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眾出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茸北工貿實業總公司等9家發起人股東在原上海交大昂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基礎上發起設立的股份公司。2001年7月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實際控制人為大眾交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2019年,交大昂立營收分別為2.7億元、2.49億元、3.3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億元、-5.06億元、-7779.43萬元。由于連虧兩年,交大昂立股票自2020年4月30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交昂”。
截至2019年底,交大昂立產品主要分為食品、保健食品及相關原料,其中保健食品主要是以腸道微生制劑益生菌和中草藥提取物為核心開發的昂立一號口服液、昂立多邦膠囊、昂立一號益生菌顆粒等。此外,交大昂立對交通銀行、興業證券、工業富聯等多家上市公司進行過金融投資,并對港股上市公司泰凌醫藥進行過長期股權投資。
然而,對外投資并沒有給交大昂立帶來理想收益。2018年,交大昂立當時持股22.28%的泰凌醫藥連同附屬公司虧損約9.64億元。虧損加上長期資產減值損失,給交大昂立同期凈利潤造成-5.35億元的影響。
2019年,交大昂立出售所持有的興業證券全部股票及大部分泰凌醫藥股份。而出售泰凌醫藥對交大昂立同期凈利潤產生了合計-1.49億元的影響,進而導致全年虧損。
2020年上半年,交大昂立不再持有泰凌醫藥股份,下屬全資公司北京昂立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出售一套房產收益預計約1140萬元(未考慮相關稅費)。2020年前三季度,交大昂立營收為2.52億元,同比增長2.11%;凈利潤為5456.1萬元,同比減少41.34%。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圖片來源 官微截圖
編輯 李嚴 校對 危卓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