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電化教育館—安徽電化教育館官網
中新網安徽新聞4月28日電(記者 張俊)近日,《2023年中國互聯網學習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安徽蕪湖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教育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
該《報告》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立項,北京師范大學數字學習與教育公共服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聯合國內多所知名大學、行業專家和研究機構共同編寫。
《報告》顯示,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基于互聯網的數字資源和智力資源正在成為重構現代教育系統、變革教與學方式的重要引擎,“互聯網+ 教育”的融合模式已經成為推動基礎教育領域數字化、現代化的關鍵動力。
會上,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華強調,教育數字化是構建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教育體系的關鍵,對于中國從教育大國走向教育強國具有重要意義。他提出,應以國家政策為引領,以實踐創新為導向,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教育公平和個性發展。
安徽省電化教育館館長閆明圣表示,《中國互聯網學習發展報告》是反映互聯網教育應用實踐現狀和趨勢的年度性報告,對推動教育信息化具有重要作用。蕪湖市政府副秘書長孫萬勝則分享了蕪湖市基于大數據的“1452”教育信息化模式,展示了蕪湖市在教育現代化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實踐。
《中國互聯網學習發展報告》主編郭炯深度解讀了報告內容,指出互聯網學習在教師數字素養、精準教研、智慧教育平臺等方面的發展,并從能力、應用、支持、環境四個維度反映了教師和學生的互聯網教學與學習體驗。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佳峰在主題報告中探討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強調教育大模型將成為教育數字化的新型基礎設施。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院長武法提教授則從數據采集與處理、模型功能、資源開發等方面,闡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下的教育場景變化。
高端對話環節中,五位專家圍繞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和管理全過程的問題與挑戰進行了深入交流。蕪湖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兵分享了蕪湖市教育數字資源的建設與應用實踐,展示了蕪湖市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成果。
《中國互聯網學習發展報告》項目已開展11年,為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實踐、互聯網教育應用實踐現狀和動態趨勢提供了重要指導,為實現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力量。隨著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未來教育將更加注重個性化、智能化,為培養時代新人提供更加豐富、高效的學習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