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縣教育培訓;戶縣補課機構排名
來源:鄠邑區教科局
為全面落實西安市及鄠邑區基礎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根據西安市教育局《百所學校大提升 千名校長大培訓 萬名教師大家訪”活動的安排,鄠邑區教科局審慎謀劃,扎實安排,在努力擴大培訓參與度和覆蓋面,精心設計培訓內容的同時,以“培訓+”的方式,創新培訓形式,豐富培訓內涵,擴大培訓外延,助力鄠邑教育品質不斷提升。
每一份培訓通知的最后,鄠邑區教科局都會要求全體參與者在規定時間內,上傳自己的心得體會。篇幅字數不做限制,但一定是結合自己所聽、所感、所悟,結合自身以及學校工作實際撰寫的真實的體會感想。培訓組織者會對所有的心得體會進行篩選、整理,按不同的類別進行匯集,通過美篇或者“鄠邑教科”微信公眾號進行推送,讓參與培訓的學員相互借鑒交流,未參加培訓的校長、老師們領略到培訓中的最精華。新區小學楊丹校長在疫情期間的一場網絡培訓后的分享中寫到:當校長就是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為了教育的情懷。柳袁照校長的分享讓我受益、思考。他提出“校長就是老師,老師就是校長”、倡導校長教師平等地位;指出校長注意“一枝獨秀不是春”、“大樹底下無芳草”等給我警示!
每一場培訓結束后,授課的專家會被學員團團圍住,記者會般采訪式問與答;與學員促膝而坐,圍繞問題個性化指點;在舉辦者現場建立的專場微信群中有問必答……這些,均已成為鄠邑區校園長及教師培訓工作的一種常態。在鄠邑區2020年“名師的專業成長與突圍”培訓結束后,甘亭中心學校付東方老師含著淚,拉著楊永厚專家的手連連道謝:楊老師的報告,終于讓她再次找到了職業發展的方向,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
2019年鄠邑區鄉村教師學科培訓以“集中培訓+名師大篷車”的形式展開,活動覆蓋到了全區所有學段,所有學科的在崗教師。為了檢測培訓效果,真正提升教師基本素養,切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培訓結束后,區教科局隨即展開了所有參訓人員參與的“說課”競賽活動,從學校,到片區,再到區級決賽,培訓專家與名師全程評審,全程指導,以賽促學,以賽促評,以賽促教,以賽促提升。
為切實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提升農村義務段學校辦學能力,2020年,為全區90余名完全小學校長、鎮街轄幼兒園園長量身打造了一系列課程,從學校規劃,課程建設,文化引領,智慧管理等多個層面,邀請區內外知名專家、校長集中授課并下校實地指導,為檢驗他們的學習狀態,同時,督促他們積極主動學習黨的教育政策法規,認真研讀教育理論,鉆研教育教學管理方法,5月19日,組織了“鄠邑區首屆校(園)長教育管理專業知識測試”,以“測”促學,以“測”促推進。
海外校園長培訓,國內知名高校研修培訓,市內名校跟崗培訓等較高層次較小范圍的研學培訓結束后,鄠邑區均會組織開展參訓人員的分享交流報告會,讓培訓者把自己在培訓中的見聞感受,結合實際工作后的思考領會,進行再講解,再分享,再升華。同樣的規律,參加區級相關學科、學段或者主題培訓之后,以校,以年級組,以教研組,以學科組等為單位進行分享交流活動也已成為固定的模式,在全區各級各類學校中扎實的推進著。讓培訓的分享更加理論化,更加具象化,同時也讓培訓的覆蓋面和受益群體不斷擴大。
2020年鄠邑區“名師的專業成長與突圍”以及“完全小學校長崗位能力提升”兩大主題培訓結束后,組織了優秀學員進行視頻專訪及分享活動,對受訪者關于培訓主題,培訓內容,培訓效果,特別是各人結合培訓內容,對于學校的工作謀劃、設計、具體落實后的情況進行了下校專訪拍攝。“專訪”既是對培訓效果的實地檢驗,亦是將教師和校(園)長培訓工作信息化、網絡化的一種嘗試。
有好校長才會有好學校,有好教師才會有好教育。引導教師及校園長們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掌握學習方法,通過持續、高效的培訓學習,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適應教育改革發展和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需要,助力鄠邑教育品質提升,是教師培訓工作的初心與使命,擔當與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