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合時代教育怎么樣(時代教育)
來源:北戴河桃罐頭廠電影修士會
8月18日,《小時代》原著作者兼導演郭敬明先生在微博上發(fā)布顧里生日的臺詞,順帶把#顧里生日#送上了熱搜前排。
小時代劇組還在郭導微博底下評論團建,于是乎,眾多“小學家”又開始了文藝復興。
拋開“爛片”這個固定思維,面對《小時代》和“小學家”,或許《小時代》的優(yōu)點,更需要認真地研究一下。
在今天,人們或許可以不知道“最后的晚餐”,但不能不知道“顧里生日會”,甚至連王俊凱都因為“顧里生日會”gucci過,這也成了帝國女孩大戰(zhàn)被路人拿出來調(diào)侃的梗。
“顧里生日會”和不論何種性質(zhì)的扯頭花大戰(zhàn)匹配性都是100%,只要有吵架的地方,整棟樓整張貼就會變成臺詞接龍大賽,更準確地講,是《小時代》金句集錦。
“吵什么吵,就這么一點事。今天我們大家之所以歡聚在這里,是為我們從小到大的好朋友顧里,慶祝她的生日……所以今天,我要敬我的好姐妹,感謝她,分享我的悲慘人生。我也發(fā)自內(nèi)心地祝愿她,從此以后,和我的人生一樣,開始發(fā)爛,發(fā)臭!”
“穿件衣服吧你,你自己不覺得惡心(sin)嗎?”
“林蕭,你現(xiàn)在講話還真惡毒啊,沒點歹毒的智商還真聽不懂。”
“顧里生日會”這個場景來自《小時代2青木時代》,此時林蕭和男友簡溪的感情非常糟糕,顧里和顧源各種冷戰(zhàn),唐宛如暗戀著衛(wèi)海,南湘正被男友席城家暴,這個渣男為了搞錢下藥睡了顧里,顧里以為所有人都不知道,其實所有人都知道,于是一切就在顧里生日會上爆發(fā)了。
如果你們覺得這一場還不夠,那么《小時代4靈魂盡頭》別墅這一場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顧里因為患癌癥想要顧源離開自己,所以又和席城睡了一次(假裝),被眾人發(fā)現(xiàn)。整場吵架一氣呵成,由滑稽變得荒誕最終滑向殘酷,臺詞之犀利簡直是當代文學之楷模。
每個人都不說人話,全場唯一普通話母語者林蕭仿佛臺灣阿婆上身,口齒不清顯然表現(xiàn)了角色的不知所措。一群錦衣華服的帥哥美女瘋瘋癲癲毫無邏輯的互罵互毆更凸顯了當代年輕人精神上的混沌。
加上隨心所欲的移動鏡頭,完全無視空間的越軸,仿佛是斯科塞斯掌鏡,杜可風看了也要搖頭稱贊。郭敬明,當之無愧開創(chuàng)新派電影技法的帶導演也。
如今小學家們層出不窮,似乎重新回到了7年前在論壇上的腥風血雨。其實這個系列能夠爆紅,很大原因是來自于這個故事本身的特質(zhì)。
首先在人物層面上,《小時代》的人物群像其實做得非常有效。
僅僅主角就有林蕭、顧里、南湘、唐宛如、顧源、周崇光、宮銘、簡溪八個人,而重要的配角還有顧準、Neil、Kitty、葉傳萍、衛(wèi)海、席城等等,這些人物身上的經(jīng)歷和性格特征都能很快地被觀眾捕捉到并記住,雖然人物本身因為情節(jié)內(nèi)核有非常嚴重的問題經(jīng)常出現(xiàn)邏輯錯誤,但是在人物塑造上仍舊具有閃光點。
而在故事上,選擇“平凡”女孩林蕭作為視點,則是非常“小妞”電影的常規(guī)做法,能夠很快把觀眾帶入敘述,此時“顧里”“南湘”這樣不夠?qū)嶋H的角色也會被“林蕭”視點很容易地拖進觀眾的自我世界里,而“唐宛如”這樣比較無厘頭的角色則會被中合得合理許多。
每個女孩可能都自我代入過“時代姐妹花”
情節(jié)無非是戀愛、分手、劈腿、、和好以及一些沒有什么意義的商戰(zhàn)。
這些強情節(jié)內(nèi)容一旦被填滿,觀眾很難在內(nèi)容強度與情緒強度都很強的故事里停下來去思考邏輯,而“”這種人物之間情緒張力非常強的場面,無論邏輯、表演多么的over,也會讓人有觀看的欲望。
它的服化道至今沒有作品能夠超越,女演員們用總價數(shù)千萬的各式奢侈品珠寶、高定、成衣、皮具、配飾打造的奢華造型,《三十而已》的“愛馬仕”看了都要跪著唱征服;
校服是Burberry定制的
這個鐲子4800w
片尾鳴謝
還貢獻了《時間煮雨》《我好想你》這兩首中國新時代影視OST代表之作以及男演員們被鏡頭一寸一寸舔舐過的健碩酮體。
無數(shù)帖子蜂擁而出,無數(shù)模仿爭奇斗艷(不過都是野雞罷了),甚至有人問“如果小時代重映大家會去看嗎?”,底下附和者不在少數(shù)。
那么不得不發(fā)出靈魂拷問:小時代值得被嗎?
當顧里披著可以掃干凈整個上海國際展覽中心雪地的私人訂制大裙擺晃蕩著比上海中心還高的優(yōu)越感。
在除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臺詞課程分數(shù)以外,從頭到腳哪里都沒寫著平平無奇的鄰家少女林蕭面前,來凸顯某些人的世界你在夢里才能想象。
當南湘還在用硬拗的北京腔混著濃郁的發(fā)聲特色為“小學”金句注入靈魂,當唐宛如依然茁壯地扮演著三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角色生活里煙火氣的點綴時。
我們還可以感嘆一下,爺?shù)那啻哼€沒有結(jié)束。
當然,在看到本來會成為初代流量混戰(zhàn)的一員大將顧源在銀幕上和其他男演員一起滿足郭導的惡趣味時,還是要怒罵一句,房祖名!你欠我的拿什么還。
從2013年暑假第一部上映到2015年寒假第四部公映,這套陪伴著大部分“95后”、“00后”青春時代的系列,或許從更早開始,2008年小說第一部《小時代:折紙時代》起,早已成為中國當代流行文化最轟轟烈烈的一個符號,從來沒有退出過時代舞臺。
三本小說、八本漫畫、四部電影,從2008年跨到2015年,現(xiàn)年20歲到30歲的這一批人幾乎很難有人的人生里沒有參與過這一場郭敬明策劃的盛大狂歡,而當代影視文學類娛樂產(chǎn)業(yè),也很難擺脫《小時代》的光輝。
現(xiàn)在我們看《小時代》的演職人員表,會認為這是一份相當隆重的名單,所謂眾星云集也不過如此,當時還紅火的樂視賈躍亭保駕護航,臺灣青春偶像劇教母柴智屏壓陣,大陸選秀元帥龍丹妮領軍,聲音指導甚至請來的是《牯嶺街少年事件》《一一》《春光乍泄》的杜篤之。
然而推回2012年電影剛官宣選角的時候,郭敬明還是賣雜志和各種限量版裝幀書籍的文學家,楊冪剛憑借《宮鎖心玉》爆紅了一年已經(jīng)成為“勞模爛片女王”。
“我牙疼”曾經(jīng)一度是硬照模板
郭采潔是只主演了幾部臺灣電影電視劇的清純歌手,在大陸最知名的是《愛情公寓》主題曲原唱。
她是個甜妹,和顧里相差巨大
郭碧婷如果沒有益達廣告則幾乎與新人無異,而謝依霖還只是畫著“變裝皇后”式妝容到處變格格的通告咖。
男演員方面更是除了柯震東幾乎集齊了全華語圈最帥的一批“無名之輩”,真正的男主角陳學冬當時的作品除了低低低配版《小時代》電視劇,就剩下天涯著名的“金絲雀”帖了。
五年前,《小時代》還標榜著中國電影的最低水準,四部電影憑借豆瓣4.8、4.9、4.6、4.8以及九尊金掃帚獎杯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爛片”最好的代名詞。
與此同時,它也接連收獲了4.88億、2.96億、5.22億、4.89億人民幣的票房實績。
那還是5年前,任誰看了不說一句牛逼。
這種割裂感,被第一個“日”了。
官方發(fā)話后,各家媒體下場,指責其赤裸裸地揭示了當代中國的階級分化,過度浮夸拜金,沒有任何價值可言,讓這個系列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仔細去看《小時代》的話,還是能看出一點點學術價值的。
從劇本角度來講,郭敬明的確有努力模仿經(jīng)典商業(yè)類型片的三幕劇結(jié)構(gòu),情節(jié)點設計都非常清晰,故事也勾連得相對完整,即使人物眾多,群像戲也能很精準地把人物性格塑造得鮮明而具有記憶力。
臺詞聽起來無病呻吟、矯揉造作,但拿出來當脫口秀小品來聽要比《脫口秀大會》的某些參賽選手好笑得多。
而影片整體的視聽設計和調(diào)度手法,更是非常適合拿來做教學案例,作為新人導演初學的作品,《小時代》各方面都呈現(xiàn)出了相當?shù)幕A,手法是非?;A的影視理論,而問題也是處處出在基礎上。
幾乎每一個有興趣學習拍電影的人,都能很輕松地把自己看到的理論書籍在《小時代》上找到對應點,也能很輕松地自己發(fā)掘《小時代》的優(yōu)點和缺點,這或許就是“寶藏”電影。
而作為一代流行熱潮,《小時代》確實集合了影視與文學界前前后后所有的流行熱點,不僅可以說是承上啟下,甚至可以說是當代流行文化的預言書。
“香奈兒路易威登造句法”可以說是郭敬明為網(wǎng)絡文學時代提供的最為重要的修辭手法瑰寶,不僅能提升整條句子的視覺效果,凸顯了“上流社會”主人公們的生活特性,更能夠為作者提供豐富的湊字數(shù)方式。
在充滿了“Hermes”和“Bottega Veneta”的各種句式中時不時插入一兩句有人味的“雞公煲”和“大娘水餃”,還能有效地豐富閱讀時的趣味性。
霸道總裁式的人物設定,被郭敬明原封不動地設計出了“宮銘”,又掰開來揉碎了分配到“顧里”“顧源”“周崇光”等等各種人物身上,讓人物顯得不那么刻板,這樣的手段在近期的愛情類韓劇里幾乎部部可見。
在“綠茶”這個詞還沒正式貫徹到形容詞這個詞性上時,郭敬明就創(chuàng)作出了“綠茶女孩”典型代表南湘,巧合的是,最近“茶藝”也短暫地在短視頻和圖片類社交軟件上流行了一陣。
至于因為兩次“夏日限定”而即將迎來的網(wǎng)劇后IP時代的“耽改101”井噴,郭敬明早在14年就通過“Neil”和“顧準”這對人物完成了兄弟情的完美嘗試。
雖然在2013年初公映時,《小時代》成為了“爛片”的代表,但時光荏苒,中國影視產(chǎn)業(yè)和市場早已經(jīng)不是當年的那個市場,而《小時代》的內(nèi)容卻依然被銘記著。
當我們在這個故事徹底完結(jié)的五年之后還在不斷地回顧《小時代》,《小時代》的臺詞與梗一遍又一遍成為網(wǎng)絡流行語。
故事中的情節(jié)、人物被不同年齡、層次、文化水平的觀眾拿出來討論,無論是為了懷念還是嘲諷,都代表了這個故事本身仍然是具有相當?shù)膬r值。
郭敬明表達的那些“階層分化”、“拜金主義”、“物質(zhì)與理想矛盾”其實恰恰是最寫實最有價值的,這不正是當下的中國社會嗎?
五年過去,經(jīng)歷了《爵跡》慘案的郭敬明又卷土重來甚至在導演類綜藝節(jié)目上和陳凱歌平起平坐徹底拋棄了“流量作家”的身份。
無法確認《小時代》是否會被,但同為爛片代名詞,誰還記得《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講了些什么,遑論臺詞。而可能畢志飛再執(zhí)導筒的時候,大家還會繼續(xù)品咂著郭敬明“發(fā)爛、發(fā)臭”的《小時代》。
Anyway,讓我們舉杯共飲,一起慶祝顧里的生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