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業認知;教育培訓行業
優質教育資源稀缺,教育資源地區及校際間分布不勻、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尚未完全實現。這一現象的產生,衍生出了校外培訓機構的大肆發展。
校外培訓機構的出現,也給大部分家庭帶來更多的便利。
在如今強調男女平等的社會中,女性已經不滿足于當個家庭主婦。她們更希望去工作,去接觸更多新鮮事物,去跟著社會進步。
但是,當家中有小孩時,女性的想法一般會首先被剝奪。當然有人會說:可以把孩子交給老人來照顧。首先,必須承認大部分的老人受到的教育程度已經不適用于當今社會。再有,隔代陪伴所帶來的問題,相信新聞或者日常中沒少聽聞。
所以更多地家庭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培訓機構。
而且現在的競爭壓力那么大,花錢補習,提高孩子的競爭力,讓孩子能考上好的學校。這也是大部分人喜聞樂見的。
這么多校外培訓班的誕生,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哦,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然而,教育部已經發文,今年將會大力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并且出臺多項整治方針。
校外培訓不是利好于社會的嗎?為什么要大力整頓呢?
原因可能是:
截至去年,全國的校外培訓機構將近100萬家。這是什么概念了?已經超過同期義務教育學校的數量。而且同一家培訓機構可以多地辦學,所以校外培訓機構的影響力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有官方媒體就曾發表評論稱:培訓機構正在構建一個新的教育體系。
教育?。∵@可是個關乎民生、未來的重要事情。怎么可以由資本決定。
而且現在大部分的機構 過于急功近利,并沒有注重全過程的教育,并沒有教孩子如何思考,只告訴孩子遇到什么樣的題目,應該怎么解答。
把孩子培訓成做題工具。教育商業化,教學套路化。學習樂趣變成了刷題的過程。而評價全部取決于孩子的成績。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進步了,就會更加證明校外培訓的必要性。
可是問題來了。有錢的家長可以花錢讓孩子接受培訓,那沒錢的怎么辦呢。我們常常告誡身邊的人:學習是我們拉近和富人差距的重要途徑。
如果說花錢才能買到更好的教育。那么窮人的孩子想要通過接受教育改變命運這個希望將越來越小,越來越渺茫。
所以只有讓所有人都能看得到向上的希望,才能更加促進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行業未來將如何發展呢?綜合各路信息來看,大致的方向應該是:
校外培訓加強監管,從嚴審批。設置行業“天花板”。不能再讓校外培訓喧賓奪主,由小吃變成正餐。校外教育可以存在,但是不能超過紅線。
當然這不是單純依靠校外教育就能解決的。
所以校內教育也需要加大供給力度, 只有大家覺得在學校就能得到足夠的教育了,才不用再多花錢接受校外的培訓。
孩子們也不用開心得太早。畢竟還有很多藝術類興趣班,體適能訓練班,在等著。畢竟未來藝術和體育在成績中的占比將會越來越大。
家長們也不必焦慮。未來要報的補習班減少了,要交的費用變少了。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多了。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這次的政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