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鳳凰教育、北京看不孕鳳凰
科教新報全媒體記者 王燕 通訊員 吳瑋 龍志先
“此行責任重大,我們一定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在農村學校干出一番天地,不破樓蘭終不還,不獲勝利不收兵!”11月6日,鳳凰縣教體局和教師發展中心15名干部背負行囊,在奔赴該縣臘爾山、禾庫、兩林3處最偏遠的農村學校支教的“出征儀式”上發出了錚錚誓言,踐行鳳凰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莊嚴承諾。
這幅畫面是鳳凰縣筑牢鄉村振興教育陣地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該縣堅持將教育融入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局,著力發揮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以“四個堅持”為著力點,扎實做好控輟保學、精準資助、基礎建設、師資配備等方面重點工作,農村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教育教學質量大步提升,城鄉教育差距進一步縮小。
鳳凰縣教體局對縣域農村學校實行的學區化管理改革工作進行現場調研
堅持控輟保學一個不落,努力夯實根本
絕不讓一名適齡兒童輟學失學!鳳凰縣始終秉持“一個不少、一個不落、一個不漏”的原則,持續在“控”上發力。
“在農村,許多學生家長長期外出務工,缺乏對子女的陪伴和關愛,加之其他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厭學情緒比較突出。”該縣教體局基教股股長向紅云向記者介紹了該縣控輟保學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該縣教體局副局長龍建明表示,鳳凰縣建立了“包片領導—鄉鎮干部—村支兩委—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教體部門—學校校長—班主任”控輟責任體系。鳳凰縣分類施策,精準控輟,抓住春節前夕以及秋季開學前兩個重要時間段,大力開展寒假重點走訪和暑期“萬師訪萬家”行動,全縣參與走訪教師2023人,走訪家庭14664戶,走訪學生32422人次;村干部、鄉鎮干部、駐村干部共參加勸學行動200多人;針對因病、因殘學生對象按照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個課時,每年送教上門教學不少于10個月的送教要求落實送教上門工作,本年度共195名送教服務對象,累計送教3050人次。同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備專兼職教師78人,建有心理咨詢室43個,采取積極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遏制輟學傾向。
堅持落實精準靶向資助,全力守住底線
“決不能讓農村家庭因學致貧和返貧!”鳳凰縣堅持底線思維,在財政資金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按照保重點、保運轉、保民生的原則,優先保障教育資助資金支付,確保中央民生資金及時發放到學生家長手中。
僅2023年春季學期就發放了1450萬余元,惠及學生23684人次。2023年秋季學期目前已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共1383萬余元,惠及學生21388人。
同時,鳳凰縣精心組織鄉鎮及學校認真落實“一單式”信息比對核查工作,對“一單式”系統反饋的未匹配學生基礎信息進行線上比對、線下核查,確保了“應助盡助、一個不漏、一個不落”,實現了資助全覆蓋,因貧而失學零發生。
堅持改善辦學條件,全面筑牢基礎
“辦好農村家門口的學校,讓教育化為鄉村振興的實效,實實在在的惠及人民群眾。”鳳凰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闕德用介紹,“鳳凰縣以人民滿意為目標,大力推進鄉村小規模學校優化提質和學區化管理改革,扎實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讓最好的建筑在學校,最美的風景在校園”。
按照“統一融合提質、統一師資調配、統一教育管理、統一經費使用”和“一個鄉鎮一所法人學校”的原則,實施了鄉村小規模學校優化提質和學區化管理改革。三年來合并優化教學點71所,保留43所,近1100適齡鄉村兒童進入了鄉鎮優質學校就讀。優化整合鄉鎮小規模學校15所,精簡行政和后勤管理人員釋放師資78人,在有效彌補農村學校師資不足的同時,極大地提升了農村教育質量。
按照“改造薄弱校、做大名牌校、做強中心校”的思路,從2021年以來,實施完成鄉鎮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建設12所,新增學位2200個,同時共投入4000萬元,實施了信息化、教學儀器、課桌椅等配備購置。基層教育優勢資源不斷擴充、農村辦學條件不斷優化、教育均衡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不斷縮小。
堅持優化師資隊伍配置,大力匯聚動能
振興鄉村教育,鄉村教師是關鍵。鳳凰縣全面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著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動能。
2023年,該縣為農村學校安排教師192人。同時加強教師交流輪崗,2023年全縣共交流教師108人。2021年起,按照“一年試點、兩年半覆蓋、三年全覆蓋”的步驟,依照“定編、定崗、定人、定責”的方式,3年全面完成教師競聘上崗改革任務,落聘55人,經過集中培訓合格之后,重新安排崗位。
振興鄉村教育,離不開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農村教師。鳳凰縣嚴格教師調配機制,出臺了《鳳凰縣教師調配管理辦法》。此外,嚴格外縣調師簽署農村工作協議,定向師范生落實5年定向服務期限,在學校嚴重缺乏學科教師的情況下,緊缺學科的教師在未落實教師補充前不予調動,種種舉措為鄉村教育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