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貫通教育-北京貫通學校名單
芥末堆 子航 6月7日報道
“在這邊上學壓力還可以,沒有高中那么大,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會一直完成七年學習,不會參加高考。”北京市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貫通培養”項目基礎教學部的一名高二學生這樣告訴芥末堆。
貫通培養項目是北京市于2015年正式推出的7年制人才貫通培養試驗項目。具體形式為,以北京市重點職業院校為招生單位,允許其優勢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生,支持其與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國內外企業合作。學生在基礎文化階段學習兩年后,接受三年高等職業教育和兩年本科專業教育。
北京市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是項目第二批試點院校,基礎文化教育階段對接北京十一學校,本科教育階段對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作為一項開展不到三年的項目,貫通培養并無案例。對于來自北京十一學校的貫通培養項目基礎教學部校長劉笑來說,如何根據培養目標設計出可以對接專業的基礎教育課程,完成學生培養,建立教師團隊,都是從無到有。
北京勞保學院貫通培養基礎教學課程分為必修課,必選課和自選課三部分,課程嫁接十一學校的課程,實行選科走班制。但事實上課程的具體實施卻并不容易,如何建立適合貫通培養學生成長需求的課程體系,是劉笑來到北京勞保學院后最大的壓力之一。
“第一個學期我們實際上是把十一學校的課程體系搬過來的。”但劉笑同樣清楚,照搬的課程體系并不適合貫通培養。劉笑認為,貫通培養基礎教學部的課程首先應有三個特點,即多樣性、選擇性和適切性,而十一學校的課程僅滿足前兩點。
芥末堆了解到,貫通培養學生在高一年級與普通高中同樣學習國家規定課程,并參加學業水平考試。劉笑表示,貫通培養基礎教學課程在高二完全發生了改變。她認為,貫通培養基礎教學課程的首要痛點在于如何滿足貫通性和課程銜接,即課程不僅要滿足高中階段需求,還要能連接學生在高職和本科階段的課程。
劉笑舉例,在普通高中物理課中傳感器內容不是重點,但對于選擇智慧城市專業的貫通培養學生來說,這將是其高職課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如果不做提前認知會對后續課程產生影響。她表示,在高中基礎課程中適當加專業基礎課程,是滿足課程貫通性的方法之一。
此外,貫通培養基礎教學部的高二課程中也添加了專業相關選修課、增加學生與往屆學生溝通、引入高職教師授課、企業實際參觀等,幫助學生探索未來職業。
在幫助學生選課方面,劉笑表示,基礎教學部首先會對學生進行課程手冊的輔導,幫助學生了解課程的實際情況。同時,在新生入學時還會對學生進行基礎測試,根據其測試水平來進行推薦,引導其對未來職業的選擇。
芥末堆了解到,基礎教學部實行雙導師制度。一個導師為學業導師,平均管理10到12位學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職業輔導和學業指導。另一個導師為輔導員,平均管理60-70位學生,負責業余生活。
“貫通和銜接要求我們老師需要了解高職乃至本科的課程,因此我們與高職的教師一同備課,以滿足課程內容的銜接性。”劉笑說。
由于實行選科走班制,學生并沒有固定的教室。中午下課后,可以見到三三兩兩的基礎教學部學生在走廊閑談,討論即將到來的研學旅行的目的地,或準備下午的社團。另外與許多高中不同的是,北京勞保職業學院貫通培養基礎教學部允許學生使用手機。
“手機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個學習的工具。”劉笑認為,不應杜絕學生使用手機,而應引導其正確使用手機。“學生在手機上見得不都是壞的東西,其獲取知識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我們通過規章制度來引導學生使用。”劉笑說道。
在規章制度方面,劉笑表示,基礎教學部會綜合學生的學分成績、日常過程性評價和學業水平測試分數三方面對學生評估,評估結果將直接影響學生從基礎教育階段轉向專業教育階段。“排名靠前的學生可以優先選專業,不合格的學生將進行重修。”
其中,日常過程性評價便是基礎教學部管理學生的方式之一。例如,基礎教學部每個教室前面都放有手機袋,教師會對本堂課的手機使用情況作出要求,如果有學生違反要求,則會被扣分。與此同時,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則會獲得相應的加分。
芥末堆了解到,2018年學院貫通培養招生計劃招生360人,專業共五個,分別為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智慧養老與健康管理、智慧城市設施安全管理和智能樓宇信息技術。不過學生并不必急于在中招志愿填報時確定專業。學院按照大類招生,等到基礎文化教育階段結束才劃分專業。
對于這些學生未來會走什么樣的路,大學課程具體將會如何進行,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副校長表示,一切還在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