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誠財經—和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徐丹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今年5月剛收購歐菲光蘋果相關資產的聞泰科技(600745.SH)又出手了。
7月5日晚,聞泰科技旗下全資子公司安世半導體正式確認收購英國芯片廠Newport Wafer Fab(以下稱NWF)。隨后,7月6日,安世半導體宣布,總部位于荷蘭奈梅亨,由飛利浦于1991年創立的半導體設備制造商ITEC成為獨立實體,獨立后ITEC仍然是飛利浦集團的一部分。
聞泰科技表示,交易標的NWF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資產總額占上市公司相關財務數據比重較小,對公司生產經營不存在重大影響。因此,本次交易無需提交上市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但交易涉及的相關協議仍在執行過程中,尚未完成過戶工作,仍存在不確定性。
而根據聞泰科技2020年年報,ITEC是安世半導體的核心競爭優勢,與荷蘭光刻機制造商ASML保持著良好合作關系。“通過此舉,IETC能夠及時解決第三方市場的問題,滿足對半導體的井噴式需求。”
從最初中低端手機代工,到如今半導體高新技術千億“白馬”,聞泰科技被看作業內最擅長資本運作的企業之一。但此次收購的NWF雖是英國最大芯片廠,其產能卻并不突出,產線也并不先進,去年凈利潤虧損1.66億元,聞泰科技此刻入局并非穩操勝券。
7月7日,聞泰科技方面對時代財經表示,標的去年虧損主要是受歐洲疫情,尤其是英飛凌砍單的影響,“標的產品肯定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全球缺原材料,這個廠有現成的設備,能立刻生產晶圓,對公司后期產能提升很有幫助,并且收購過來沒有攤銷,公司沒有額外的負擔。”
NWF芯片廠位于英國南威爾士的紐波特,始建于1982年,主要生產用于汽車電源應用的硅芯片,以及研發更先進的化合物半導體。該廠原屬英飛凌,2017年被NEPTUNE 6 LIMITED收購,目前是英國僅存最大的半導體工廠。
該廠主要生產8英寸晶圓,官網顯示目前產能為3.2萬片/月。其今年1月公布籌集了5000萬美金用于擴產,預計兩到三年投產后,產能達6.4萬片/月。
該產能并不算高,作為對比,國內的汽車芯片制造商華潤微晶圓月產能已有20萬片。且8英寸也屬于較落后的晶圓產線,不少芯片廠商已經在布局12英寸晶圓。
從財務情況看,NMF公司2020年收入目前核算約為2.75億元,凈利潤為-1.66億元,處于虧損狀態。且據CNBC報道,有消息人士稱該公司欠匯豐銀行2000萬英鎊(約1.8億人民幣),欠威爾士政府1800萬英鎊(約1.6億人民幣),這些債務都將在出售后償還。
目前為止,雙方未對本次收購交易的財務細節做具體披露,但據兩名CNBC消息人士稱,此次交易價值約為6300萬英鎊(5.64億人民幣)。
Forrester分析師Glenn O’Donnell對CNBC表示,“大多數晶圓廠的成本遠遠超過10億英鎊,即便NWF的產線和技術都不先進,這筆交易也便宜得離譜。”
另有知情人士對CNBC透露,NWF的首席執行官德魯·納爾遜(Drew Nelson)將獲得約1500萬英鎊(約1.3億人民幣)。根據交易,納爾遜將被允許剝離NWF的化合物半導體部分。而他計劃將所得收益繼續投資于這家新的化合物半導體企業。
聞泰科技為何要收購一家產能小、不先進,且尚在在虧損的公司?
7月6日,和誠咨詢創始人顧成建對時代財經表示,此次并購主要出于兩方面原因,首先從大背景看,今年上半年全球缺芯,晶圓廠產能受限。“國內在汽車芯片方面發展較弱,只有比亞迪發展得好一點,聞泰科技收購NWF可以借機擴大產能。”
汽車使用的芯片需要達到車規級標準,對芯片的要求比消費電子更高,因而也更為緊缺。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汽車廠商因缺芯停產,NWF生產的用于汽車電源的硅芯片也出于嚴重缺貨狀態。
另外,汽車芯片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今年6月,中國汽車工業協議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中國半導體自給率為15%,其中汽車芯片自給率不足5%。
“NMF廠原來屬于老牌汽車芯片廠商英飛凌。聞泰科技可以通過這次收購吸收英飛凌的汽車芯片技術,可以幫助國內芯片公司進入主流的汽車芯片供應體系。”顧成建說。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報告,2020年英飛凌在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中的份額達到13.4%,排名第一。
通過并購,加強企業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對聞泰科技來說并非首次。
成立初期,聞泰科技只是一家手機ODM企業,且代加工的基本都是中低端手機,技術含量并不高。2016年,其借殼中茵股份在上交所上市進入資本市場,并最終通過2019年收購安世半導體,一舉成為高科技公司,市值也從最初的35.8億元,一躍達到2019年巔峰時的1800億元。
安世半導體是分立與功率芯片IDM廠商(IDM:垂直一體化,集芯片設計、芯片制造、芯片封裝和測試多個產業鏈環節于一身),總部位于荷蘭奈梅亨,主要市場包括汽車、移動及穿戴設備、工業與電話等,產品包括雙極性晶體管和二極管、ESD保護器件、邏輯器件以及MOSFET器件等。2019年前后,該公司被聞泰科技并購。
根據聞泰科技2020年年報,安世半導體出貨量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其中二極管和晶體管出貨量全球第一、邏輯芯片全球第二、ESD保護器件全球第一、功率器件全球第九。
目前,安世半導體正在布局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功率器件 (GaN FET),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或純電動汽車中,氮化鎵技術是其使用的牽引逆變器的首選技術。目前該公司650V 氮化鎵(GaN)技術已經通過車規級測試,2021年將開始交付給汽車客戶。碳化硅(SiC)產品目前已經交付了第一批晶圓和樣品。
值得一提的是,聞泰科技在年報中表示,安世半導體位于荷蘭的工業設備研發中心ITEC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
“ITEC主要負責公司半導體裝配和測試設備的研發、更新改造及維護,并為大批量生產提供快速解決方案。ITEC與周邊大學、科研機構及其他半導體設備廠商如ASML等均有良好持久的合作關系,在人才交流、技術研發、專利互授等領域均有深度合作。”
聞泰科技財報顯示,2017年末,其凈資產僅有35.39億元,凈利潤3.35億元,但當時安世半導體估值達到300多億元,凈利潤超過10億元。根據收購預案披露,收購完成后,聞泰科技要在5年內還清境內50億元并購借款,此外,安世集團還背負境外銀行借款56.32億元。
2020年年報顯示,聞泰科技2020年末負債合計約308億元,去年同期負債合計約437億。但聞泰科技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還在持續。
去年8月,聞泰科技宣布將投入120億元在上海建設一座12英寸的晶圓廠,生產用于電動汽車的功率芯片和晶圓管等分立器件,該廠預計將于2022年7月投入運營,年產40萬片晶圓。
今年6月,安世半導體還宣布了擴產計劃,擬在未來12-15個月期間,投資7億美元,用于擴建歐洲晶圓廠、亞洲封測中心和全球研發基地。同時啟動位于英國曼徹斯特的新8英寸晶圓生產線。目前,安世集團已經有兩家位于德國漢堡和英國曼徹斯特的前端晶圓加工廠,三家位于東莞、菲律賓、馬來西亞的后端封測廠。
“國內做資本運作做得好的公司寥寥無幾,聞泰科技是個典型的成功案例。”顧成建說。
不過,截至7月7日上午收盤,聞泰科技股價為99.79元/股,市值1242億元,去年同期股價為164.75元/股,市值1852億元,一年間已經蒸發了610億元。
圖片來源:wind金融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