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旅游市場 中國旅游市場發展趨勢
中國已成為國際旅游最大客源國和主要目的地 中國旅游業已形成“最大市場”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商務部8月30日介紹,當前,中國旅游業已經形成全球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中國已成為國際旅游最大客源國和主要目的地。
2023年,中國旅行服務進出口規模居全球第二位。今年上半年,中國旅行服務進出口9617億元,其中,出口額同比增長131.9%,進口額同比增長41.5%。旅行服務貿易占我國服務貿易整體比重達26.7%,比上年同期提升6.1個百分點,旅行服務重新恢復到中國服務貿易的第一大領域。
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王東堂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與有關部門一道,進一步研究完善促進旅行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升供給水平和服務質量,同時進一步深化國際旅游交流合作,歡迎各國人士來華旅游、經商、留學。
大陸將于近期恢復福建居民赴金門旅游
文化和旅游部8月30日發布消息,應金門縣民意代表參訪團請求,大陸將于近期恢復福建居民赴金門旅游。
China Travel風靡全球!入境游推動中國旅游市場 “量變到質變”
來源:財見
(財見2024年9月26日訊)近日,一只中國“石猴”橫空出世,在海外持續刷屏,獲得廣泛關注。雖然“齊天大圣”孫悟空跟隨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早已落幕,但隨著《黑神話:悟空》的上線,這款以《西游記》為藍本創作的國產3A游戲再次將中國傳統文化帶到海外,悟空也又當了一把文化傳播的“西行者”。
悟空向西 外國游客向東
《黑神話:悟空》的動畫場景中展現了大量的中國古代建筑,取景地的廣勝寺在中秋假期迎來不少外國游客,如陜北說書等傳統文化也被海外博主們不斷傳播。不久前,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美國華盛頓中國文化節上就呼吁,“大家從電腦游戲中領略了《西游記》,更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東游行’,體驗一次‘China Travel’。”
“China Travel” 在近幾個月頻頻登上海外熱榜,越來越多的海外博主選擇來到東方,親身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負責人馬力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今年1月到7月,入境旅游人次大幅增長,外籍人員來華觀光達到572.2萬人次,會議商務活動380.3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403%、81.5%。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也顯示,今年前7個月,共有1725.4萬人次外國人入境,同比增長129.9%。
在上海星景旅游有限公司品牌拓展部總監張靈婕看來,壯麗秀美的自然風光,豐富多樣的自然奇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中國人民熱情好客、質樸親和的民俗民風都是中國旅游突出的吸引力。同時,在郵輪口岸免簽整團入境、144小時免簽等入境簽證便利化政策的持續加碼,以及對入境游客在華支付消費、住宿登記等便利措施的支持下,中國入境旅游市場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星景旅游是復星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集團旗下,專注打造國際化高品質旅游列車的鐵路文旅品牌。2022年,其打造的“呼倫貝爾號”旅游列車問世。今年7月6日, “絲路夢享號”旅游列車又正式開行。旅游列車在國外擁有上百年的歷史,市場成熟,民眾接受度高,所以入境游客也成為星景旅游非常重要的客源組成部分。
張靈婕就親身感受到了入境游的火熱。她介紹,隨著外國?來華旅游利好政策的持續出臺,2024年“呼倫貝爾號”境外游客(含港澳臺地區)占游客總數的43.4%,較2023年的16.89%顯著提升。“絲路夢享號” 境外游客(含港澳臺地區)占游客總數的3.5%,還吸引了包括英國知名博主“亞亞亞亞當”等外國友人的關注。
深度體驗 入境游市場 “慢下來”
入境游客因為有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也營造出不同于國內游的市場特點。
星景旅游在國外市場調研時發現,入境游市場通常有預定周期長、停留時間長、行程規劃細致程度更高等特點。外國游客通常喜歡提前1-2年規劃旅行,這與國內流行的“說走就走的旅行”差異很大。同時他們更傾向于通過官方網站、電子郵件等相對“傳統”的方式接收旅游資訊,這也與國內 “短、平、快”的信息接收方式不同。
而在旅程中,相比國內近些年流行的“拍照打卡”的旅游方式,外國游客更加重視“體驗式”旅游。豐富的文化體驗活動,深入社區,與非遺傳承人交流、沉浸式互動等成為入境游別樣的“磁吸力”。入境游客不僅親身體驗中國文化,還會將其拍成短視頻發布到社交媒體,再次帶動“China Travel”傳播。
今年,更多入境游客進入相對小眾的目的地。以往類似西寧、格爾木、海拉爾、牙克石等地區由于國際知名度和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的限制,外國游客相對較少。如今在旅游列車的串聯下,“一條龍”提供“食、住、行、游、購、娛”,為游客體驗小眾目的地帶來了極大便利。攜程數據同樣顯示,入境游客除了選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也同樣喜歡縣域旅游。今年暑期縣域市場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大漲102%,高于整體大盤。
張靈婕認為,面對入境游市場,國內旅游從業者需要在產業發展日新月異的大環境下學會如何“慢下來”,打造出市場穩定性高、具有可持續性的旅游產品。
中國旅游市場進一步“從量變到質變”
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入境游的升溫也給整個旅游市場帶來新機遇。根據國家統計局2023年公開數據,來華旅游外國人日均消費是3459元,預計可以直接拉動消費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張靈婕認為,越來越多外國游客來華旅游將推動中國旅游市場進一步實現“量變到質變”。這體現在:外國游客人數的增加可以帶動目的地經濟,將旅游產業的各個環節效能進一步釋放;入境游帶來的商機將促使從業者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打造文化兼容性更強的多元化旅游產品,并推動旅行社地接能力的提升;而對于部分經濟不發達地區,入境游也將有機會“倒逼”地方政府著力推動地方基礎設施的迭代升級。
客源結構更多元 旅游業態更豐富
“毫無疑問,入境游市場整體發展會呈現上升趨勢。”對于入境游市場未來的發展,張靈婕信心堅定,同時她也發現了一些變化趨勢。
日前,一個由多名美國洛杉磯地區旅行商代表組成的考察團在中國考察線路,他們到訪了北京、西安、長江三峽、上海等多個地方,為進一步拓展美國赴華旅游市場做著準備。張靈婕表示,“我們關注到?些同?在為歐美?境游客?準備定制化產品。”星景旅游?前的境外游客中,來?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國家的游客多于歐美等國家的游客。但在????周期間,意?利知名旅?家維娜將參加“絲路夢享號”敦煌-?寧的旅?,通過旅游列?向外國游客展現絲綢之路的時代魅?。
因此短期來看,?境游的客源構成有“由近及遠”的特點,即港澳臺地區及周邊國家恢復較快,與中國距離較遠的歐美國家還有很?的?境游市場拓展空間。?遠來看,在未來1-2年之后,?境游的客源結構有機會更多元化。
9月10日,維京游輪針對歐美入境賓客的中國沿海郵輪旅游項目起航,這是我國首個針對入境游客的沿海郵輪項目。此外,旅游列?作為能“?站式”解決外國游客旅游需求、在國外擁有百年歷史且市場普及度極?的旅游項?,具備繼續發展的主客觀條件。再比如,以 “?部?機游云南”、“?部?機游上海”為例的智慧旅游和針對外國游客開展的東方文化、美食等各類“主題游”。隨著越來越多外國人來華,中國入境旅游業態也將朝著更加成熟豐富的方向發展。
十一黃金周即將來臨,攜程預測,入境游增速高于出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60%。“北京中軸線”將迎來申遺成功后的首個“十一”黃金周,成為部分中外游客觀光的首選。“China Travel”持續風靡全球,中國旅游市場做好準備吸引更多外國游客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