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寧旅游景點介紹(洛寧旅游景點有哪些)
洛寧全域皆美景,處處藏古韻,作為洛陽傳統古村落最為集中的縣
城市舊宅位于洛寧縣城東北十五公里處的東宋鎮張莊村,系清朝初年康熙二十年赤峰蕭騎將軍陳福亮故居。大院由官府樓、繡樓和五座大宅組成,占地二十畝。院內有二成祖慈,慈內有二成夫子慈悲。系清乾隆二八年四月由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總督直隸軍務,心有八貢方關城傳文。清代著名書法家程志玲楷書。
東宋宅院的繡樓為當地一景,福晉藏莊便能看到一座十幾米高的巍峨建筑,遠遠望去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碉堡。走近細看,繡樓為典型的磚木結構傳統建筑,共三層五間。第一層構造有如窯洞,為磚拱結構,無梁。第二層和第三層之間為木質樓板。繡樓足有四五層樓高,正面只有七扇小小的窗戶。
這座繡樓已經三百多年了,依然很結實。五個宅院共有主房一百三十六間,裙房十八間。整座成家宅院氣勢恢宏,古色古香,翠竹片片,堪稱古代封建等級建筑的典范,具有極強的文化考古價值,也是一部研究古建筑和封建社會人文歷史的活詞典。
洛寧縣“八景”的由來
"八景"沒有統一固定的概念,也沒有準確的起源時間,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理景象、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也就有不同的"八景"。
一般認為"八景"源于宋朝沈括《夢溪筆談》,其中提到了宋迪的八幅得意畫作:平沙雁落、遠浦帆歸、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魚村落照,這幾幅畫稱之為"八景"。
后來,"八景"延續成了一種文化現象,各地人們紛紛效仿,選取當地的著名自然景觀及人文名勝作為"八景",如:燕京八景,西湖八景,蘇東坡筆下的《虔州公影》,青島“八景”,保定上谷“八景”,這些景觀通常代表了當地的地理特色,自然景色和歷史文化底蘊。
總之,“八景”是一種文化地域特色的文化現象,它反映了人們對自然和人文環境的感知和評價。
我們洛寧縣,層巒疊嶂,彌望無際,洛水中貫。北有九轉之阻,南有金門、白馬、神頂、女兒之雄,東有河底之隘,西有九嶺十八盤之險,自古就是扼雍豫之咽喉,關秦晉之門戶。左界三箱、刀環所護;右據二崤、嶕峣所依;帶以洛河、元滬之川。有史以來都是兵家逐角爭雄之地,亦是干戈扶攘之場,而且風景秀美,文化積澱深厚,它也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
有軒轅黃帝南巡至洛水玄滬水交匯處,有"洛書出處”,有黃帝史官倉頡在黃帝南巡時授命在玄滬洛涯對岸的陽虛山設立的造字臺遺址,造出了28個字(后來李斯只識6個),結束了中國挽繩紀事的歷史;有大禹得賜"龜負洛書"法而陳之,開山引河治水的禹門,并在龍頭山上做"洪范九疇",引領了治理天下的九類大法,開啟了中華文明社會的歷史新紀元;有軒轅黃帝問道廣成子,修道養生圣地嶕峣山修行處。
還有黃帝樂師伶倫取山辟谷之竹,制笙管創律呂的"律管山",被稱"中國音樂的發源地;兩崤山之間,有周文王避雨處和夏后皋之墓;道家鼻祖老子李耳陵墓也在崤山余脈壽安山上;這里是九星八曜之地,西漢末年赤眉與劉秀部將馮異、鄧禹大戰于崤底;南宋岳家軍將領楊再興率軍火燒葫蘆峪,剿滅金軍都統孫洪于孫洪峪,岳飛岙來山石壁題字:“宋岳武穆行軍到此”石刻蒼勁有力;明末李闖王進攻洛寧縣城古戰場遺址(闖王坡),在見證著洛寧時代的變遷;還有三國曹植寫的《洛神賦》中的洛神即密妃義殞洛水的"洛神廟"遺址,就在洛寧西長水,當地先民尊其賢淑愛民遂蓋"洛神廟",每年正月十五,在洛河上放花船、河燈以作紀念。
還有多處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新舊石器遍地,黑陶彩陶碎片俯拾皆是,歷代多少學者著文確認。
由于我們洛寧山川秀麗,文化燦爛,吸引歷代名家詩人如唐代的韓愈、白居易、岑參、李嶠,宋朝的司馬光、二程,元代的元好問、杜仁杰,翰林大學士薛友諒,明代詩人書法家王鐸,清代河南府尹張漢,民國洛寧知事車云等都曾多次赴洛寧游山覽水,欣賞美景,并留下許多描述和贊頌洛寧"八景"的和"八景"以外的人文觀景和自然景觀,這樣可以推斷:洛寧"八景"始于明初,定于清朝乾隆年間,逐漸形成。
洛浦晴舟即洛浦泛晴舟
洛水距縣城有二里許,兩岸青山,波澄一水。縣知事車云贊云:氣清天朗靜天塵,有客扁舟泛洛濱。日映澄波涵鹢影,風平細浪散魚鱗。
金門竹韻即金門竹韻幽
金門山在城南三十里,有竹可為笙管,一名律管。張竣詩曰:翠條依山靜,娟娟入坐清。密陰含晚照,疏葉亂新晴。瀑落山成籟。霜乾夜有聲。伶倫披拂后,誰聽鳳凰鳴。
鳳翼秋風即秋風摩鳳翼
鳳翼山在城北里許,形如鳳翼得名。張璇《鳳翼秋風》寫道:梧葉莆蕭下, 攜筇跨鳳游。千林疏曉日,萬井動深秋。沙靜寒初斂,鳳高籟不休。振衣思浩蕩,寒雁過南樓。
龍頭夜雨即夜雨沐龍頭
龍頭山在城西西十五里,其山四絕孤峙,為縣內勝境,引無數文人名士贊頌,明張鼎延《龍頭夜雨》:空山人靜百泉鳴,知是蒼龍挾而行。風起林巒群爪動,電開滬洛一珠明。懸崖噴處天常溫濕,晴穴吹來夜有聲。誰道岱宗膚寸出,此時天嬌更難名。
玄滬靈書即玄滬靈書出
陽虛山和玄滬水在城西五十里處,是《洛出書處》永寧知事車詩云:績奏平成蓋父愆,神龜錫禹紀堯年。漫好遺跡探元滬,應是靈書出洛川。
峣巔仙跡即峣巔仙跡留
此山在城西北三十五里,《十道老子》廣成子往嶕峣放逸峪即此。廣成子談道啟黃軒,羽化于今跡尚存。來往嶕峣堪想象,溯洄山水費評論。
香泉雨霏即香泉澄霏色
延壽山在城西五里,即王范北里許,側出香泉飲之則壽,好多文人游客稱頌之如:靈山新雨店,圣水初微瀾。殿古云生日,泉深日到寒。金潭情映菊,玉甃潤隨蘭。何必餐露侶,長生每大丹。
大觀勝概即勝概大觀收
城北有大觀亭,公頌曰大觀勝概。明崇禎丁丑進士鎖青縉《大觀勝概》寫道:偉構傍城應地靈,游人時作醉翁亭。一灣洛水環襟帶,百丈金門展錦屏。過去繁華說蝶夢,望中煙火哭晨星。登臨不盡悲歌意,領略南山終古青。
因為我們洛寧自然景色優美和人文、歷史文化的底蘊深厚,洛寧“八景”與其他地方的"八景"媲美絕不遜色。
然而,經過歲月風雨洗刷,洛浦兩岸青山,洛水波澄依舊,而晴舟不見;金門的幽竹蒼翠,而笙管無韻;壽山仍在,而香泉無飲;曾被譽為醉翁亭的大觀亭也杳無影蹤,無人問津。唯獨龍頭夜雨、嶕峣仙跡、鳳翼秋風及其他"洛寧八景"的遺址,仍在默默地伴隨著洛寧兒女,更新變換著服飾和外觀,見證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加之神嶺景區、西施湖風光等風景新秀的涌現,人們不斷有了新歡,"洛寧八景"便漸漸失寵,門庭冷落,黯然色褪。可我始終如一鐘愛八景,更愛"洛寧八景",因為"人間煙火千千萬,唯獨故鄉扶人心"。
作者簡介:張文林,男,1948年生,洛寧縣底鄉東磨頭村人,1987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哲學系社會管理學專業,中學高級教師,多年擔任校長職務和中學畢業班教學工作,2011年退休,曾在全國多家CN刊物雜志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10余篇。
河南洛寧自駕游好去處推薦
工作太辛苦,不如趁著假期跟隨小編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自駕游,放松一下緊張的心情。
一.神靈寨
位于縣城東南17公里處熊耳山北麓三官廟林場境內,東距古都洛陽90公里,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級地質公園,景區總面積5300多公頃,有2200多種植物,300多種動物,景點160多個,是一座以典型花崗巖石瀑地貌、水體自然景觀、自然生態景觀為主,河洛文化為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
神靈寨是大自然的杰作。山青蔥嫵媚,水澄清繽紛,竹翠綠蒼郁;山依水,水繞山,樹在水邊長,水在林中流,山水相映,林水相親,景色秀美,環境清新,集色美、形美、聲美于一體的綜合美、原始美的和諧統一,是人類風景美學法則的最高境界。置身在這方天地里,人的五臟六腑無不得到凈化,紅塵中的恩怨離合瞬間煙消云散,從此,身邊再無紛擾,從此,心中再無羈絆。似有仙人指點之神情愜意,頓悟生活真諦;似有醍醐灌頂之感恍然大悟,啟迪人生大義。
神靈寨得名,取之《史記.封禪書》中秘說的“神靈之休,福佑兆祥”。神靈寨頂的神靈岳廟起始為觀,后被漢高祖劉邦封禪后方稱為廟。神靈寨貴在有神靈。集天地之靈氣,啟迪人的心智,古廟猶存,香火不斷,歷來為道教朝拜之圣地。
門票:60元
二.西子湖景區
故縣水庫,又名西子湖。西子湖旅游風景區位于洛寧、盧氏、靈寶三縣交界處,是我國五十年代修建的洛河大型水利樞紐設施。壩高125米,庫面35平方公里,庫容13億立方米,水質清潔,為二級用水,素有“豫西小三峽”、“高峽平湖”和“北國漓江”的美譽。相傳,西施和范蠡在吳國用“臥薪嘗膽”之計,協助岳王勾踐重振河山以后,吸取伍子婿的教訓,隱退山水,周游世界,有一天來到湖邊的小山村,見這里風光秀麗,靜謐安詳,便在這里生活了一段時間。
故縣水庫建成后,當地群眾又稱水庫為“西子湖”。現在的西子湖是垂釣、劃船、野炊、露營等活動的理想之地。同時,周圍的龍泉觀、千年姊妹銀杏樹和蓮花寨等,也讓你探古訪幽。
三.綠竹風情園
綠竹風情園內現有原生態淡竹680多畝,其他觀賞竹50余種。園內有鄭板橋竹詩照壁、清代王鐸著名詩句石刻、竹林賓館、竹亭、竹文化長廊、竹茶樓、石桌椅。自然形成的五園翠竹與金門河環抱相擁,碧水翠竹,路橋相連,景色宜人。黃帝樂官伶倫曾在此取竹制作樂器,這里被認為是華夏音樂的發源地。清代大書法家王鐸游經此地,曾留下“三步兩孔橋,四面五園竹”的精美絕句。竹園西南一株1500余年的太子柏,三爪抓地,傲然挺立,被當地居民奉為“神樹”,更增添了竹園的“靈氣”。
四、愛和小鎮
位于洛寧縣羅嶺鄉,也叫洛陽三彩國際陶藝村,省道S323(八官線)邊,交通便利。靜美的愛和小鎮是一座鄉村藝術公園,占地面積約3000畝。入口處,上千只水缸和水藝術地搭配在一起,形成的缸湖頗為壯觀。沿路的垃圾回收桶、地面的踏石板竟也由水缸構成,頗有文藝味道。這里原始氣息濃郁,頗具世外桃源氛圍,是由國際陶瓷藝術大師郭愛和先生傾情打造。
安靜的小鎮,沒有住戶,沒有商鋪,沒有街道,沒有喧囂,只有恬靜和清靜。可以閑庭信步,可以席地小憩,可以賞花,可以發呆,可以沿谷底小河漫步,看山水多嬌,聽鳥叫蟬鳴,完全放松心情,尋找原始韻味,復得返自然。這里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積淀,錯落有致的梯田,儼然一副山水畫卷呼之欲出。
五、全寶山森林公園
位于洛寧縣西南部的秦嶺余脈熊耳山主峰--全寶山。全寶山林海萬頃,山巒連綿起伏、雄偉壯觀,山青水秀、氣候宜人,有豫西“天然氧吧”之稱。森林公園包括南北兩個氣候帶的植物群落,植被發達,竹木蔥郁,有多種稀有動物棲息,形成了獨具魅力的自然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經濟、科研和觀賞價值。
全寶山分四個景區、八條景線,著名景點數十處,每一個景點都獨具特色。主峰海拔2103米,山勢峭險,高聳入云,清晨立于峰頂看林海萬頃,聽陣陣松濤,觀林海日出,令人震撼。小連溝瀑布高約百米,寬1-2米,飛流直瀉,銀光奪目。天然青蛇洞,洞寬1.5米,深10余米,洞底有一清泉水質甘甜可口。另外,石柱嶺、亂石灘、水石庵、獅子石、圣泉水、舍身崖等處,不僅風光壯麗,而且傳說故事也一樣美麗動人。
六、嶕峣山
俗稱廟山,海撥1100多米,位于洛寧縣小界鄉北部。此山雖稱不上巍巍壯觀,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每年春季,特別是農歷三月十二日廟山會時,四鄰八鄉的人們,尤其是城里的一些文人墨客,大都要慕名前來,登臨嶕峣之巔,觀賞山水風光,尋找傳說中的遺跡,每每陶醉其間,流連忘返。
嶕峣山有石燈、風潭、雷潭、雨潭等許多美妙動人的傳說,更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如軒轅問道、秦晉崤之戰等都發生在這里。洛寧抗日名將李桂梧,當年在嶕峣山樹起抗日大旗,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嶕峣山奇峰參天,巨石兀立;松濤陣陣,繁花似錦;蒼鷹盤旋,山鳥啾啾;瓦川水庫,高峽平湖。這里,春來槐花飄香,夏至綠陰滿山,秋到紅葉遍地,冬臨銀蛇蠟象,是個旅游觀光、休閑避暑的好去處。
說到這兒,屏幕前的你是否心動呢?歡迎在評論區給小編留言,表達出你的見解吧! 喜歡的話記得點贊收藏+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