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資源單體調查表(旅游資源單體代號查詢)
拉薩市城關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啟動
“文化凝結著歷史,文化開拓著未來。而文化只有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才能推動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發揮其對社會和經濟的促進作用……”日前,在拉薩市城關區檢察院三樓會議室里一堂別開生面的講座正在進行。
原來,受城關區邀請,拉薩市文化產業辦公室主任、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尕藏才旦就《城關區發展文化產業的現實意義》向城關區相關領導,以及各鄉、街道、 區直各部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民間藝術團等主要負責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100余人進行專題講座。
在這次講座上,尕藏才旦結合大量城關區文化產業案例,深層次、全方位地分析了城關區發展文化產業的現實意義。并結合當前形勢,對城關區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進行了全面解讀。
優勢集聚——
文化產業發展有著“厚底子”
的朝拜者,刻著經文的轉經筒,金碧輝煌的布達拉宮,湛藍如洗的天空,神秘而深厚的宗教文化,純凈而原始的自然風景,以及被眾多背包客盛贊為“凈化心靈”的城市力量,近年來,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往拉薩。
而位于拉薩市核心城區的城關區,更是各種資源的聚集地。這里除了聞名于世的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八廓街等,還有區屬不可移動文物216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以及藏歷新年、雪頓節、沐浴節(嘎瑪堆巴)、望果節等民族節慶活動和藏戲、諧欽、囊瑪、堆諧、阿諧、果諧、鍋莊等民族民間藝術。
科學規劃——
助推文化產業發展“撐竿跳”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也是城市的形和體。城關區文化資源豐富獨特,底蘊深厚,可以說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提供了充沛的活力。
據了解,自去年11月開始,城關區文廣局相關負責人就已經開始與有關專家就城關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思路、前期摸底調查等事項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另外制作了《拉薩市城關區文化旅游資源單體調查表》和《拉薩市城關區文化經營單位(企業)調查表》,并向各鄉、街道印發了《關于開展全區文化產業摸底調查統計工作的緊急通知》,對各鄉、街道轄區內的文化旅游資源和需要重點扶持的文化經營單位及企業進行摸底調查。同時,采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搜集資料等形式,對全區特色文化資源進行全面了解。
“文化是城關區重要的特質和資源,要充分利用獨具高原特色的歷史文化,重點培育壯大民族工藝品等產業,并積極營造內化心靈、外化言行、凝神聚力的文化環境,使傳統文化煥發生機,提升城市軟實力。”作為編制小組負責人的尕藏才旦親自到許多點進行調研,并反復地進行比較、論證。
“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前期的認真摸底科學規劃。”尕藏才旦強調到。
政策引領——
文化軟實力凝聚發展“新磁場”
“經濟工作做到極處,就是做文化。文化工作做到實處,就是做經濟。”從事經濟管理工作多年的尕藏才旦對此深有感觸。
據了解,城關區此次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將緊緊圍繞建設“文化強區”和“文化興市”的發展目標,以市場化、特色化、品質化、產業化為發展方向,實施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帶動廣大農牧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戰略,最終實現骨干龍頭企業“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的發展目標。
“其中,2014-2015年為全面啟動階段。正式出臺城關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建立城關區文化產業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完成產業布局及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的詳細規劃。2015-2020年為重點推進階段。將啟動3-5個大型文化項目工程建設,建成一批現代化文化設施;爭取引進文化產業項目10個以上,總投資50億元以上,擁有自治區級重點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集聚區)4-5個,較有影響力的優秀文化企業6-8個,市場認可的特色文化產品10個(種)以上。力爭使文化產業成為城關區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尕藏才旦告訴記者。
【專題專欄】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工作全面展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關于旅游資源普查的決策部署,摸清全省旅游資源家底,提高保護利用與管理水平,以精準的靶向推進文旅強省建設,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啟動實施了全省旅游資源普查工作,目前,各項工作已全面展開。
科學搭建省級平臺。印發了《關于開展旅游資源普查工作的通知》,先后完成《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實施方案》《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工作技術規程》《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工作手冊》編制,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確定了技術支撐隊伍,研發并上線了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野外數據采集APP,完成了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系統普查數據采集、產品設計、業務應用、在線普查、普查動態、普查反饋等模塊的全部設計研發,組建了全省旅游資源普查專家團隊全程指導參與工作開展。
有序指導任務推進。繼全省旅游資源普查培訓會議后,各市(州)、縣(區)分別結合工作實際編制了具體工作方案,白銀、慶陽、臨夏以市(州)政府辦公室文件印發實施;成立了以市、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自然資源、林草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普查工作機構;省廳推動、專家指導、技術團隊培訓,截至目前,全省14個市(州)實現了市級層面普查動員和縣級層面專業培訓全覆蓋。
有效實施資源普查。自全省旅游資源普查工作啟動以來,省級團隊實地蹲點指導,初步完成了23個亞類旅游資源單體調查表(樣表)編制;各市(州)結合旅游資源實際情況,積極對接技術支撐,編制普查預目錄,已有10個市(州)正在開展對各縣區旅游資源預目錄的審核工作,酒泉市、隴南市通過陽光采購平臺招標采購方式確定了市級旅游資源普查技術支撐單位;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綜合管理系統已完成云門戶,普查一張圖,旅游資源普查運維管理系統的研發,旅游資源普查數據管理系統,普查數據采集APP已經投入使用,根據運行結果和反饋意見,更新資源普查數據采集APP及數據管理系統10余次,對接各市(州)、縣(區)文旅部門進一步確認了旅游資源普查賬號并強化了安全防范和管理。
靜海區政協關于征集靜海文化旅游資源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在靜海召開現場辦公會議提出的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根據區政協2018年重點工作安排,現面向全區征集文化旅游資源,為助推我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獻計出力。
一、活動目的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政協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扣我區大力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認真履行政協職能,通過廣泛征集,搜集整理挖掘文化旅游資源,摸清我區旅游資源底數,掌握實際情況,為加快我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提供資政參考。
二、征集內容
靜海區域內自然存在或已經建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景點或項目;具有歷史文化意義或現代文化旅游開發價值,需要建設、打造的景點或項目。主要包括:
(一)自然風情類
我區范圍內以“綠色”為基調,以“生態”為主題,林、泉、河、湖等具有欣賞價值的自然景觀帶。以賞花、踏青等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旅游觀賞區域。景色優美的自然生態保護區、鳥類自然保護區,洼淀濕地、葦蕩草甸、郊野公園等。
(二)現代產業類
以現代都市農業為主題,具有觀光旅游、休閑度假、采摘垂釣、農耕體驗、農產品展示銷售等功能的生態園、農家院、民宿區等。以工業旅游為主題,在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方面具有一定引領作用的龍頭企業或重點企業。循環經濟、健康產業、商貿物流等現代產業或新興產業的規劃展廳、實驗示范基地、高科技研發基地、現化代生產車間等。具有參觀欣賞價值的動漫、音像、傳媒、表演藝術、工藝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文化創意產業。
(三)特色村鎮類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發展成就顯著的鎮村。樂器、自行車等名、特、優、新產品生產專業鎮村或園區。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方面優勢明顯,特色突出,發展前景廣闊的村街。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精神文明建設成就突出,獲得全國榮譽稱號或入選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的村街等。
(四)歷史古跡類
分布在靜海區域內具有一定保存價值的車站、橋梁、水利工程、消防水會、古院落等歷史古跡。百年以上古樹。具有保護和開發利用價值的歷史名人生活過的場所。以大運河為主線,記載運河歷史文化,體現沿岸文脈傳承和風土人情的博物場館。在我區范圍內傳承久遠的歷史事件、民間傳說和動人故事等。
(五)文化非遺類
充分展示靜海“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民間特色藝術之鄉”魅力,體現文學、書法、繪畫、攝影等藝術成就,形成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文學藝術場館。分布在各鄉鎮的有特色和規模的“文化大院”。在國際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體育名人紀念館。在本區域內舉辦的國家級各類比賽和藝術節。傳承靜海文化、彰顯地域特色的民間花會、傳統技藝、民俗活動、節慶活動、治漁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六)傳統美食類
在靜海乃至京津冀地區知名度較高的土特產品,繼承傳統風味、發展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的各類食品生產加工基地。薈萃我區及全國各地知名小吃、名優菜品的大型飲食經營場所。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稱謂的傳統名品等。
(七)紅色教育類
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主題的各類青少年教育基地、科普基地、勞動實踐基地、游樂園等。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題材的各類紀念館。津南支隊等中國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在靜海的活動。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抗戰堡壘戶的故事等。
三、參加范圍
各鄉鎮、園區、區直部門,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群眾。
四、報送要求
圍繞以上文化旅游資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搜集和整理,并填寫《靜海文化旅游資源單體調查表》(附后)。1.已經存在或建成的景點項目,重點介紹其現狀、發展情況、運營情況,今后擴大發展規模或增上新項目等情況。2.需要建設或打造的景點項目,重點介紹該文化旅游資源的歷史背景,開發意義、建設規劃、發展思路和具體措施等。
有條件的單位或個人,可搜集該項目的歷史圖片資料,拍攝現存景物的影像資料。以圖文并茂形式反映這一文化旅游資源。
請報送單位或個人將調查表報區政協專委二辦。投稿截止時間:2018年9月30日。
五、評選表彰
區政協將聘請專家教授及本區專業人士組成評審團,對所征集的文化旅游資源進行評審,評出不同類別的優秀項目。適時召開工作總結會,對優秀組織單位、獲獎項目的推薦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聯 系 人:強 夕
聯系電話:68618015 68615977
電子郵箱:jhzxwsw2018@163.com
區政協辦公室
2018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