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房產的,金科地產最新好消息
昔日千億級房企金科股份正式開啟破產重整,為近年來A股首家
從去年5月被債權人提出破產重組,到今年2月主動申請破產重整,金科股份對這條“自救”之路一直表現的較為積極且反應迅速,歷經近一年的努力,金科的重整終于獲得了正式受理。
4月22日晚間,金科股份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收到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2024)渝05破申129號及(2024)渝05破申130號《民事裁定書》,法院裁定受理金科股份的重整申請。
至此,金科股份成為近年來A股首家正式進入重整程序的大型全國化上市房企。
業內人士指出,重整申請獲批,也證明金科股份的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得到了地方政府、監管機構及法院等多方的認可與支持。
此前在2月21日,金科股份曾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
金科股份當時表示,通過重整及預重整能夠有效避免其債務風險及經營風險的進一步惡化,實現重整戰略投資者引進,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幫助其盡快恢復盈利能力,重回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4月10日,法院組織召開聽證會,參加聽證的大部分債權人表示支持金科股份重整。
此次公告中指出,據法院查實,目前金科股份已經無法清償到期債務,雖然賬面資產大于負債,但現有流動資金嚴重不足,主要資產變現困難,可以認定其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據金科股份去年三季度報最新披露,截止2023年3季度末,金科股份的累計負債已達到2271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達到350.6億元。
金科股份表示,公司一直在積極主動謀劃相關工作,具體包括債務人財產狀況債權債務等全面調查,基本確定意向投資人(長城國富置業有限公司)、主要債權人基本同意、重組協議基本可行。
對于金科股份來說,通過重整引入戰略投資人可以為公司帶來資金的“活水”,幫助其緩解短期的債務壓力和資金壓力,改善公司的經營情況及盈利能力。但重整過程較為復雜,涉及債權人、股東等多方的合作,最終能否化解金科的經營和債務問題,還有待觀察。
金科股份是典型的渝派房企代表,成立至今已有20余年,自2018年跨進千億門檻后,迅速發展,至2020年公司的簽約銷售已沖破2000億元,從一家區域性房企躋身到全國性房企的頭部陣列。
按照金科此前的規劃,到2025年,金科銷售規模將要達到4500億元以上。但近兩年來隨著整個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金科股份也面臨著銷售額的下降與虧損的逐年增加,陷入債務困局之中。
在2020年以后,金科股份的銷售額已連降三年,2021年為1876億元、2022年為681億元,到最新披露的2023年前三季度只有218億元。
并且在過去兩年,金科股份也陷入巨額虧損之中,2022年凈利虧損213.9億元,同比下降了694.13%,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虧損48億元—78億元,兩年凈虧損總額超260億元。
而除了破產重整外,金科股份目前所面臨的訴訟和仲裁問題也非常多。
據金科股份4月19日披露,目前除已披露過的訴訟、仲裁案件外,金科股份及公司控股子公司收到的新增訴訟、仲裁案件金額合計22.23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7.86%。
其中,該公司作為原告起訴的案件涉及金額0.13億元;公司作為被告被訴或第三人的案件涉及金額22.1億元。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收到的新增案件中,進入執行階段的案件金額合計為0.07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0.06%。
天眼查APP顯示,目前金科股份還存在500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61億元,此外,還存在多條限制消費令、失信被執行人及終本案件信息。
“在重整期間,公司將繼續在現有基礎上積極做好日常經營管理工作,并全力配合法院、管理人推進重整相關工作,力爭盡快完成重整,恢復公司持續盈利能力”,金科股份表示。
據悉,目前金科股份的生產經營、保交樓、白名單融資上賬等工作均在正常推進。
截止4月17日,金科股份已有82個項目被納入“白名單”,分布于全國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部分入圍“白名單”的項目已開始對接融資,并獲得銀行支持;另有16個白名單項目通過新增融資上賬、調整貸款還款節點、降低貸款利息等方式,成功從工行、中行、建行等銀行獲得支持。
更多項目進入“白名單”,實現融資落地,也將對金科股份的經營及保交樓工作的推進提供保障。
另外,金科股份因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該公司的股票也于4月23日停牌一天,并自4月24日復牌交易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也將由“金科股份”變更為“*ST金科”。停牌前,金科股份報收1.20元。
金科股份成為首家主動申請重整的千億房企,業內認為可“減輕企業財務負擔”
每經記者:陳利 每經編輯:陳夢妤
2月21日晚間,金科股份發布公告,公司及公司全資子公司重慶金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已于當日正式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重整申請相關資料,五中院經審查后接收公司重整申請材料,案號分別為(2024)渝05破申129號、(2024)渝05破申130號。
金科股份表示,法院接收重整申請材料后,公司將合法合規穩步扎實推進重整工作,系統化解決公司債務風險,推進公司加快實現良性循環。不過,對于公司的重整申請能否被法院裁定受理,尚存在不確定性。
至此,金科股份成為首家主動申請重整的千億房企。
在此之前,主動申請重整成功的是前百強房企隆基泰和。
上海市光明律師事務所律師陳鐵嬌、付永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金科股份選擇在此時進行重整程序,可能是意識到:
“重整目的在于通過司法程序解決債務問題,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恢復盈利能力,從而保護債權人、股東和員工的合法權益。”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也表示,在此程序中有可能會削減債務本金并重新確定計息方式,從而大大減輕企業債務負擔。“這也是市場化、法治化化解風險的有效方式。”
從2023年8月1日發布公告擬主動向法院申請重整及預重整,到如今正式向法院遞交重整申請,金科股份用了近7個月時間。
在彼時的公告中,金科股份表示,通過重整及預重整能夠有效避免公司債務風險及經營風險進一步惡化,能夠引入重整戰略投資者,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幫助公司盡快恢復盈利能力,重回可持續發展軌道。
事實上,在金科主動申請重整之前,就已有債權人對公司申請了重整。
2023年5月22日,由于約2791.5萬元商票未按時履行承兌義務且已逾期多時,重慶端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下稱重慶端恒)向重慶市五中院申請對金科股份進行重整。
這次重整申請引來了深交所的質疑與問詢,要求金科股份核查并說明雙方是否存在關聯關系,重慶端恒向法院提出重整是否受金科股份方面驅使,金科股份是否存在通過破產重整進行逃廢債、損害債權人及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情形。
對此,金科股份一一否認,并表示“公司不存在借助破產重整逃廢債的任何企圖”。
時至今日,重慶法院方面一直沒有宣布是否受理重慶端恒提出的重整申請。
在最新的公告中,金科股份表示,申請重整涉及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公司前期已成立專項小組并在市政府工作專班和區政府的指導幫助下積極推進各項工作,并系統性開展了債務人財產狀況和債權債務全面調查,與意向投資者簽訂《戰略投資框架協議》并按照協議穩步推進各項工作。
如今,金科股份正式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請,意味著公司已完成相關要求,只待法院裁決。
不過,金科股份并非近兩年首家主動申請重整的百強房企。
2023年7月26日,前百強房企隆基泰和在官微發布公開信,宣布公司向法院申請重整,并已被裁定進入司法重整階段。
“重整可能包括債務重組、資產重組等方式,這將減輕企業的財務負擔,特別是利息負擔。”柏文喜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玉臣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指出:
至于向法院申請重整后的具體周期,因案件復雜程度和法院效率而異,通常會持續幾個月到一兩年,甚至三四年不等。
根據金科股份此前披露,從法院收到債權人提出的重整申請到作出受理裁定,需要履行的主要程序有:
預重整備案、預重整、重整受理;法院將結合上述流程綜合判斷公司是否符合重整條件、是否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能,并依法裁定是否受理。
此外,法院在正式受理上市公司重整申請前,還需要獲得省級政府、中國證監會、最高法院審查支持。
而重整后的發展走向,則取決于重整計劃的實施效果。
“如果能夠順利完成重整,企業的債務負擔將大大減輕,有利于恢復運營能力,從而重回良性發展軌道。”柏文喜續稱,但重整過程復雜,需要法院、債權人、股東等多方合作,最終結果具有不確定性。
對于遞交重整申請后,金科股份表示,“如法院裁定受理對公司的重整申請,公司將依法配合法院及管理人開展相關重整工作,系統化解決公司債務風險,推進公司加快實現良性循環。”
王玉臣解釋,重整和債務展期是企業在面臨財務困境時的兩種不同策略。重整破產法律流程中的一種,要嚴格按照上述流程推進。而債務展期則是將債務的償還期限推遲,以便企業有更多時間籌集資金。
在王玉臣看來:
金科股份2023年三季報顯示,負債合計2271億元,較2023年半年報時降低139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50.6億元。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目前金科股份債券余額為122.39億元,其中違約債券金額合計37.04億元。
另據金科股份業績預告,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額在48億至78億元之間,較上年同期213.92億元的虧損大幅下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額在36億至66億元之間,上年同期虧損為205.2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