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房產網,上海浦東川沙二手房出售
川沙一手樓盤,明天開盤,周邊配套齊全,地鐵2號線僅500米
到了一百四十六平的樣板間,這邊是入戶換鞋的小的玄關。像李來朝南,這邊有一個次臥室,是飄窗的設計。再向這邊來看一下餐客一體的開闊視野。北邊是廚房加一間書房,南邊是客廳。
先看餐廳的區域,餐廳是做了一個六人的長桌,而且這邊做了一個一體的島臺,蒸烤一體全部在島臺就可以完成了。里面是廚房,廚房是u字形的設計,而且朝北是有明窗的。北邊這邊是朝北的一間書房,是一百四十六平四房,兩房朝南,兩房朝北。看一下飄窗,四個房間全都是飄窗的設計。
像這邊來,這邊是客廳衛生間,而且是干濕分離的灶臺坐在外面。里面是朝北的一間次臥室,而且也是飄窗的設計。看一下客廳,客廳整體的面寬是非常的寬的,而且是南北通透的。客廳朝南,帶了一個八平方的大陽臺,陽臺空間非常的大,而且外面的視野也非常開闊。
這個房子全屋可以看一下,從這里是可視對講,加上全屋的全都是智能的模式,而且主臥也做了一個小的玄關,下面是放鞋,上面擺一些其他東西。靠內的衛生間也是全民的戶型,干濕分離。這邊就是主臥,主臥前面也是飄窗的設計,采光是非常好的,這邊是做了衣柜。
在川沙這個地段,步行到地鐵二號線僅需七分鐘左右就可以到達地鐵站。如果您對這樣的房子感興趣,歡迎來看,而且房子是全屋豪華裝修,可以做到拎包入住,拜拜。
浦東川沙的規劃,你聽一下就好
川沙命運曲折。
八九十年代川沙是上海第一強縣,全國都數得著。
1992年川沙撤縣,變為浦東新區下屬鄉鎮,轄區為原縣政府駐地城廂。
此后川沙開始被打入冷宮,長達20年發展緩慢,一座太平橋就修了十幾年。
這段時間陸家嘴、外高橋、金橋、張江迅速崛起,紅花川沙瞬間成了綠葉。
2012年合并了六灶,形成如今的版圖,然而也只是增加了一些樓盤開發而已。
川沙新鎮位置
眼看著各個小弟紛紛穿上喇叭褲,手持大哥大,自己連萬元戶都沒混到,川沙心里急啊。
2018年,機會終于來了。
這一年公布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中,川沙被納入主城區。
看地圖就知道,這四個主城區明顯向外突出。
實際上主城區就是外環內+寶山部分+大虹橋+閔行浦西部分+川沙部分。
有人問突出的為什么不是唐鎮,為什么不是周浦。因為他們不夠格。
川沙繁榮時,你們還都是農村。
主城區是一個區域概念,更像是一個榮譽稱號,或者家長的期望。
如何實現這個期望,還需要更具體的動作。
而且97平方公里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也需要拿筆圈一下重點。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又提出打造川沙副中心。
上一波副中心是徐家匯、五角場、花木、真如,大哥徐家匯現在已經是家族主要話事人之一,五角場在北上海也是一呼百應。
不過花木、真如發展的并不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現在又選了6個深度培養。
憋了20多年的川沙,能把握住嗎?
說現在的川沙是綠葉并不過分。
川沙著重打造的經濟體是川沙經濟園,整體以工業為主,并沒有貢獻太多數據。
迪士尼開業后周邊民宿開始活躍起來,六灶的不少村民有了新的收入來源,酒店餐飲也有較大帶動,不過受益對象更多的是浦東整體。
迪士尼南部的民宿
這些改變與張江、金橋、陸家嘴的大國重器比起來,還是上不了臺面。
所以川沙更多的淪為一個居住區。
城廂社區這里原本就有大量居民,大量老房子;城南社區開發了陽光城愉景灣、凱佳公寓、華府188等商品房,居民以川沙、六灶改善為主。
川沙城南社區
后來六灶也開發了一些項目,吸收了部分張江、陸家嘴的客流。
其他廣大地區基本是原生態的農村,對外相對封閉。
(備注:大量1990年以前的小區房齡不可考,因此存在低估)
實際上川沙近些年商品房開發也不多,大部分小區都是2000年以前建成。
2015年后川沙開發的項目寥寥無幾。
川沙做過短期努力,原本想在地鐵站附近打造一個商務中心。
成功運營的是百聯和綠地的商業,建了兩棟寫字樓,招商也不是很順利。
百聯與綠地東海岸
百聯和綠地是徹頭徹尾的社區型商業,并沒有對外輻射能力——唐鎮、祝橋的居民都很少過來。
學校上依舊是當地的觀瀾小學,醫療上主要依賴1980年創建的浦東新區中醫醫院。
沒有大規模的開發,即使有2號線也只是方便了當地居民出行。
所以川沙的當下的定位是:以當地居民為主、吸收了少量張江、陸家嘴客群的大型居民區。
沒有莘莊這樣輻射閔行、松江、奉賢的能力,也不像九亭一樣完全的成為市區睡城。
當然我們更關注的是未來。
未來,川沙將成長為九大副中心之一。
副中心的意思是,成為城市擴展區域的凝結核,引領片區發展。
就好像東京銀座、上海徐家匯一樣,成為新開發片區的中心。
然而直到現在,我們也不知道川沙的副中心該怎么建設。
大虹橋不用說,核心區已經基本成型;
莘莊CBD也在持續招商運營,七莘路一帶初具規模;
大家瞧不上的寶山也公布了吳淞副中心設計方案,工業、服務業有序分布。
吳淞副中心控詳規劃
真如、花木、五角場幾個老一輩副中心規劃都改了好幾次了。
川沙副中心到底核心區選在哪都不知道。
三年了,連張圖紙都出不來。
江湖傳言核心區將選在城廂社區西側,這里是大片的待開發區域,土地獲取成本低。
然而浦東新區用地規劃上,這里2035年仍舊是一片綠色,倒是迪士尼東部規劃了大量商辦用地。
不管怎樣,大概率都會位于迪士尼周邊,川沙東南部廣大的農村地區仍舊沒有開發計劃。
實際上川沙被劃進主城區的只是西北角很小一部分,以華夏東路、迎賓高速、南六公路為界。
不過看到這張圖就會感到非常壓抑:九大副中心,浦東就占了4個,三個都在川沙周邊。
川沙的幾個弟弟張江、金橋前幾年出國留學,成績提升很快,自己在國內被冷落了很久。
等了二十幾年,家里終于給安排了大廠實習機會,卻發現弟弟們都一起去。
海外鍍金回來的弟弟們自然混到風生水起。
張江副中心如火如荼,設計了雙子塔高達320米,即將完工;
金橋副中心設計方案恢弘龐大,地標高達330米,即將動工。
金橋副中心渲染圖
沒辦法,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張江、金橋更具實力,也更加迫切:
張江的科技企業、金橋的制造企業都誕生了不少商務需求,必須要有商務區承載,否則就外流他區。
川沙只能在廠里繼續坐冷板凳。
不僅如此,幾個副中心還聯合起來,搞了一個金色中環,對的,又沒帶上川沙。
金色中環一出來,川沙更加失落:
楊思恒大市場要建設,御橋要開發,前灘南還沒動工,滬東船上大家盼了這么久。
什么時候才能到川沙?
不過這次失落沒多久,就又受到一擊:
上海東站要打造商務區,定位下一個大虹橋。
這次規劃來的迅速而猛烈,定位清晰、規劃詳細,一幅很認真的樣子。
川沙只能再次懷疑人生:說好的九大副中心,你成下一個大虹橋,豈不是十大副中心了?
當然這次又沒能懷疑多久……
關于浦東的謠言終于落定,這里要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其中重頭戲給了張江和臨港。
今年的兩次集中土拍,浦東共計出讓12幅土地,其中10幅給了臨港。
臨港這個小弟正式成為爸爸媽媽心頭肉,誰都取代不了,要啥買啥,不要也買。
川沙只能感嘆一句:生不逢時。
錯過了過去30年的高速發展,現在真的是狼多肉少,周邊一圈強鄰。
7公里之外,張江副中心還在緊鑼密鼓的施工,招商工作尚需一定時日,誰敢去開發川沙?
這也是川沙副中心圖紙都沒出來的原因。
據說今年年底一定會出川沙詳細方案,我們拭目以待。
看目前的進度,圖紙到施工需要多久更是一個未解之謎。
不過不影響川沙的房地產市場,浦東共計出讓12幅土地,其中10幅給了臨港,張江周邊供需極其失衡。
大量外溢需求會持續流入川沙。
只是建議大家置業時多考慮居住體驗、生活場景,川沙的規劃聽聽就好。
更重要的是,川沙尚未開發,并沒有針對外來客群供應土地,偶爾上市一兩個項目都是給當地居民改善。
你看看華府188、凱佳公寓,戶型基本120平起步,業主基本清一色川沙、六灶本地人,即使張江的高薪碼農也搶不過他們。
畢竟不是給你準備的。
▼
以上為正文
編輯∣環線咨詢
?本文版權歸“環線房產咨詢”所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川沙,憑什么賣這么貴?
在《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中,川沙被列入了主城區,與大虹橋平級。
這也是上海歷史上首次將主城區拓展到了外環外。
和現在炙手可熱的大虹橋相比,川沙就顯得冷清很多。
唯一讓人有主城區感覺的地方,就是房價。
即將開盤的陸家嘴錦繡觀瀾以6.4萬的均價直逼大虹橋。
這個價格,泡沫到底有多大?
現在的川沙已經經歷過幾次拆遷、發展,配套資源齊全,只是能級不高。
尤其和97平方公里的總面積相比,資源并不夠用。
川沙整體狹長,從北到南分為川沙鎮區、國際旅游度假區和張江科學城南部區。
主要的居住區和資源都集中在川沙鎮區。
地鐵依賴2號線華夏東路站和川沙站。
雖然2號線是上海的黃金動脈,但從川沙站開始足足需要7站到龍陽路才能開始換乘。
而且地鐵1公里范圍內覆蓋的小區大部分都是老房子。
只有個別幾個次新房才是地鐵房,大部分人出行還是需要依靠自駕。
好在自駕便利,周圍有迎賓高速、華夏高架,上外環非常方便,甚至比周浦要更加方便一點。
整個浦東外環外的醫療資源都是短板,川沙也不例外。
板塊內的浦東新區中醫醫院和浦東新區人民醫院都是二甲水平。
但在更遠的祝橋板塊卻在建一個三甲醫院—第九人民醫院,屬實有點沒把我們主城區放在眼里的架勢。
和醫療、交通相比,商業和學校的資源在外環外很有優勢。
川沙地鐵口南部有由百聯、綠地東海岸組成的商圈,百聯能夠滿足大部分人的購物需求。
錦繡觀瀾旁邊的兩塊商業用地也將由陸家嘴集團打造,未來的商業圈將進一步擴大。
再加上川沙老鎮底商非常豐富,平時買菜、買水果非常方便,宜居性強。
在外環外的位置,這樣的商業體量算是很好的,能夠滿足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學校上有百年小學觀瀾小學,目前在浦東排第三梯隊。
外環外的學區房,本身就很難得,尤其今年民辦開始搖號后,學區房更是熱門。
但學區房的價格棘手,現在連對口觀瀾小學的動遷房均價都達到了4.7萬。
川沙還有四大中學,川中南校、華夏西校、僑光中學和五三中學。
都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學校,其中九年制公立的川中南校是市重點水平,很受家長們認可。
雪莉在放學的時間路過學校門口,看到家長們在門口停著很長的一排車來接孩子,教育氛圍濃厚。
只是對口學區的次新商品房確實價格高、數量少,現在600多萬的學區房連不帶電梯的多層選擇都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川沙的環境非常宜人,水系很多,道路干凈。
迪士尼是定位為國際旅游區去發展的,當年政府親自派人把附近的水系都打撈了一遍,而且對清潔人員要求嚴格。
造就了現在鳥語花香的川沙。
只是內部資源齊全,就能支撐起現在的高價嗎?
川沙內部資源豐富,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獲取外部資源能力有限。
這也是為什么新上海人買房一定聽過大虹橋,卻鮮少聽過川沙。
虹橋緊鄰長寧、閔行、普陀,6站20分鐘就可以到中山公園。
而且虹橋自身已經引入了大量的企業,人才流入量大。
而川沙位于浦東機場和張江之間,哪怕2號線直達,到陸家嘴還需要55分鐘的時間!
開車也需要45分鐘,更別提去往浦西會有多遠了。
到市區的絕對距離就是遠!
為什么大多數人買房都要盡可能靠近市區?因為即使內部資源不夠用,去市區方便就夠了!
青浦新城當地的資源難道不比川沙還要好?但因為到市區更遠,很多人并不認可。
與外部聯系差還體現在一個方面,就是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不足。
在產業方面,浦東樞紐附近的產業并沒有起來,現在只有部分商飛的人才在此工作。
川沙自身雖然擁有迪士尼樂園,吸引了一部分目光。
但旅游產業并不能留下人來,而且迪士尼周圍都是大量的酒店和民宿,并沒有成熟的居住區。
好在到張江近,開車只需要20分鐘。
所以川沙在產業上只能依托于張江,承接部分來自張江的人才。
“宇宙中心”張江雖然確實厲害,人才濟濟,購買力強。
但是張江上班的人選擇也多,并是不非川沙不可。
除了自身消耗一部分外,
想要更好的學校,為什么不選唐鎮?
想要性價比更高的房子,為什么不選周浦?
想要靠近市區,為什么不選北蔡、三林?
總之張江分流到川沙的只占一少部分。
川沙,更多的是本地人在此置換,但現在卻連自己人都覺得房價虛高。
雪莉還對川沙未來的發展表示擔憂。
實在是因為川沙的發展速度過于緩慢,從近30年的照片對比中可以看出幾乎沒有大的變化。
而過去的30年是上海發展最快的時間。
現在城市化的進程已經放緩,2500萬的人口上限即將到頂。
每個區都開始為最后的搶占人才開始努力。
而川沙,似乎并不著急,沒有行動。
川環南路以北是川沙的老鎮,大量的老房子沿街而立,人口密集,底商豐富,生活氣息濃厚。
但上了年紀的老房子并不能吸引到現在的購房主力—追求居住品質的90后。
川環南路以南是新城片區,集中了川沙大部分的商品次新房。
即將開盤的錦繡觀瀾就在南部,知名的還有華府188、凱佳公寓、陽光城愉景灣等。
但也僅此而已。
川沙的商品房小區太少了,尤其是知名房企的項目,簡直屈指可數。
而且日常斷供。
2016年以來,川沙等了4年才有了一個錦繡觀瀾,誰也不知道下一個商品房什么時候到來。
所以想要改善生活,提高居住品質的人只能在為數不多的幾個次新房中挑選。
這也使得剩下的次新房價格水漲船高。
或許有人會質疑,大虹橋的宏大規劃什么時候能落地,落地后到底是什么樣子都是未知的。
但川沙,卻連藍圖都沒有。
除了未來有機場聯絡線、地鐵21號線的利好外,就是現在的錦繡觀瀾、以及項目旁邊自帶的兩塊商業用地和一些動遷房待建。
除此之外,短期之內再無大的規劃。
現在的川沙,幾乎所見即所得。
沒有規劃足夠的商品房,又拿什么去吸引人才過來呢,川沙在這一點上顯得毫無誠意!
即使被列入了主城區,有了一定的戰略高度又怎樣?
前面就有真如和徐家匯的慘烈對比,如果政府不去推動變化,主城區又如何?
要是下一個30年依然沒有大的改變呢?
這次陸家嘴的價格突破了6萬,是新房斷供太久造成的結果,供需極度不平衡。
加上本身供應的房源套數就少,本地人旺盛的置換需求都難以滿足,目測日清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但并不代表這個價格是合理的,而且二手房的價格水分更大。
北部老鎮大部分的老房子均價在3.5萬到4萬左右。
但南部次新商品房的價格卻要高出一截,均價高達5.8萬。
區域內的標桿華府188還曾經掛出過7萬的價格試圖提高川沙的天花板。
但價格虛高,不被市場接受。
最后一套也沒有成交,誠心賣房的業主都在悄悄降低價格。
足以看出川沙二手房的價格水分有多大。
其實川沙板塊,現在外地人和本地人的占比達到了6:4。
但并不是指外地人在此買房,而是因為川沙有很多的民宿、民房每個月低至800元就可以租下來。
川沙吸引的更多是低預算的租房人群,而不是高素質的置業人群。
很多二手房有價無市,次新房完全沒有流通起來。
所以對于看中主城區規劃,想來川沙投資的人,雪莉勸你們慎重。
現在從陽光城愉景灣的高處往周圍看,南部還有大量的空地和農民自建房,仿佛給人無限的希望。
但土地本身不值錢,有規劃的土地才值錢!
配套沒有亮點,政府沒有規劃,地理位置到市區太遠,新房幾年才有一個。
空有主城區的名頭和與現實不匹配的房價。
川沙更適合世代生活在此的本地人,或者是準備長期在此自住的人。
說不定再過幾年出來一個新房,會刺激二手房的價格再提高一波。
畢竟泡沫再大,當地人也不能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