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寧房產中介,睢寧房產網二手房出售
#一個敢說真話的房產人
跌多不賣,跌少不買。
到底是狂跌的這股風還沒吹到睢寧,還是睢寧自動形成了保護罩,擋住了狂跌的風。大家也都能看到,外地哪怕就是徐州、宿遷,價格也是跌的一塌糊涂,可能就是買房人感覺不到,但是賣房人是絕對實實在在體會到了。
睢寧也跌,但是是屬于那種陰跌,跌個10%。房齡十多年的那種老小區,步梯的高樓層或者高層的頂低樓,能跌個20%、25%。像徐州3萬跌到2萬的,2萬多跌到1萬多的那是比比皆是。大城市更不多說了。
在跟賣房接觸的過程中,確實會有很多這樣的聲音,就是在跌到什么價格我都不賣了。說明什么問題?就是沒有那么多必須賣房的房主。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是什么?就是一旦一個小區有一個急賣的,破了價,這個小區很難再賣回到原來的價格了。
這里面也不完全就是中介在兩頭壓這個問題,就是因為現在網絡的發酵太厲害了,真正一個小區出現特價房的時候,大家都在抖音上宣傳,哪個買房子的現在不是關注多少個房產博主。有的買房,你跟他聊某一個小區,他關注到哪個小區,他比你還更了解某一個小區的情況。
所以買方關注到的這個小區的價格,之后再出來價格高的房源,你們覺得他還能接受嗎?
【春節特供·小鎮青年】縣城里的房產中介江湖
記者|傅林林
大年初三早上,慶超拉開了喜臨門中介店鋪的卷簾門。
過年期間,親友們都在忙于奔走赴宴,但對于近2個月沒有收入的慶超而言,生意高于一切。
“行業慘淡,最近兩個月別說來看房了,連電話咨詢都沒有接到過。”
在一線中介品牌沒有下沉到的江蘇徐州市睢寧縣,中介行業就是雜亂無章,草莽遍地的江湖,中介門店山頭林立,甚至一百米不到的路程就有6家中介并存,而像我愛我家以及21世紀這樣的機構則真假難辨。
1年前,慶超接手了喜臨門房產中介的一家門店,這是他妻子家人創立的品牌。目前,在縣城已經有了10多家分店,累計的房源數量已經過千,但這些加盟店基本上都是親友,加盟費只是象征性的給一點,房源則是共享,店鋪自主管理,品牌方從交易中提取一部分收益。
在房地產市場火爆的那兩年,門店每月能夠成交4到5套二手房,中介分別從買方和賣方收取1%的服務費用。
“縣城的購房者主要是偏向新房市場,二手房市場其實并不活躍,但是前兩年行情好,新房的價格持續攀升,二手房也跟著火了起來。”
不過在2018年,新房銷售狀況不佳,慶超接到了多家開發商的合作電話,希望他能代理新房樓盤。在縣城的這個江湖中,并沒有清晰的規則可言。
此前,他曾經代理一家樓盤,帶客去售樓處后,這些購房者很快便被銷售人員消化成自己的客戶,而代理的費用至今仍沒有拿到。
當然,開發商也有被“套路”的時候,睢寧縣碧桂園一個項目開盤的時候,其他開發商雇了一大批人去繳納誠意金,最后,這些人又統統要退還這些錢。
在區域面積并不大的縣城,任何一家中介都難言房源優勢,他們獲取房源的方式除了在58同城和安居客這樣的平臺上尋找外,就只能去小區里詢問了。
實際上,已經有一批大型的中介機構看到小鎮中介過于分散,品牌影響力不強的弱點,乘機開始進入了。
像北京風光和小城租房這樣的機構已經在三四線城市鋪開。這兩家都是由中投風光(北京)國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成立的,前者是全國連鎖大型不動產綜合服務機構,后者是租房O2O平臺。
這對于縣城的中介經營者來說是不小的沖擊,如果你打開小城租房的官網只看內容的話,VR看房,線上流程、過濾虛假房源、云服務等等,讓你以為進入的是貝殼的主頁。
“2017年,北京風光在本地開了很多店,不過2018年也關了不少。”慶超在接手喜臨門之前正是在北京風光工作。
北京風光崛起的關鍵在于,他們能在短時間內拿下了很多獨家房源,這在縣城是一大優勢。
“實際上,他們拿下房源的方式是在透支品牌信譽,比如一套在其他中介能掛60萬左右的房源,北京風光的中介會去跟房主說談,其他中介把價格估低了,他們可以賣到68萬左右,而這些房源很快便由他們獨家代理。”
在拿下這些房源之后,一方面因為價格并不具有優勢,購房人轉而關注新房市場,另一方面,在2018年整個房地產市場行情不佳的背景下,縣城的房源滯銷嚴重,這使得他們不得不把房源價格降下來,但房主認為自己受了欺騙,最終不歡而散。
“他們的思路是,先快速拿下一批房源,趁著行勢不錯出手,但市場并沒有他們想象的好。”
另外,吃差價的現象在這家中介機構里也存在,“在與房東商量好價格后,賣給購房者時會再次加價,賺取這部分差價,一套房源在收取近萬的中介費后,差價也能上萬,最多的時候一套房子的差價能夠達到5萬。”
在慶超的觀念里,現在縣城中介行業的管理很粗糙,在流程上也不規范,甚至會出現辛辛苦苦幫客戶把房子賣了后,中介費卻收不回來。另外,購房者對市場了解不足,“購房者希望買到好房子可以理解,但很多需求聽起來都像天方夜譚,比如,40萬,不貸款,要買一套80到90平的房子,還要求樓層,太難了。”
“其實我還是很想學習大公司的管理經驗,在縣城的朋友很多都進入體制內,經商的環境也并不理想,如果自己的管理再跟不上,很難維持下去。”
如今,在這個房價在6000元/平米的小城,他還在努力為自己的女兒買一所學區房,這里的人經常會自嘲縣城的“國際化”,中午在威尼斯(威尼斯廣場)吃飯,下午在曼哈頓(曼哈頓商業城)喝星巴克,晚上住馬德里(皇家馬德里小區)。
當慶超這樣的創業者騎著電瓶車在縣城冬天的寒風中疾馳的時候,這樣的生活,又何嘗不是他所期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