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政策新聞-房產政策一覽表
一攬子政策出爐,力促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來源:
原標題:打出組合拳,力促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當前房地產市場熱點問答
制圖:張丹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
9月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要回應群眾關切,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近期,有關部門指導各地迅速行動,抓存量政策落實、抓增量政策出臺,打出一套“組合拳”;地方政府因城施策,取消或調減了限制性措施,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這些舉措釋放出強烈的穩增長、穩樓市信號,將進一步提振信心、改善預期。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月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介紹,國慶期間,一些房地產樓盤的到訪量、成交量有明顯改善。根據市場機構不完全統計,國慶期間新房成交面積增長102%,二手房成交面積增長205%。“這個變化非常明顯,我們有理由相信,房地產市場會出現積極變化。”盛來運說。
如何看待當前房地產市場的運行態勢和發展趨勢?購買的住房能否按時交付?針對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一攬子政策效果如何?
——10月份以來,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大幅增長,大城市土地市場也出現回暖
近期的房地產優化調整政策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效果如何?
“‘組合拳’怎么打?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作了具體介紹——
四個取消:取消或調減限購、取消限售、取消限價、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充分賦予城市政府調控自主權,城市政府因城施策,調整或取消各類購房的限制性措施。
四個降低: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降低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貸款利率,降低“賣舊買新”換購住房的稅費負擔。其意在于降低居民購房成本,減輕還貸壓力,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兩個增加:一是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二是今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元。
“組合拳”發力,政策效果已經逐步顯現。
“10月份以來,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大幅增長。剛需積極入市,帶動普通商品房樓盤銷售。大城市土地市場也出現回暖。”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住房和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虞曉芬說。
不少人關心,降低存量貸款利率有多大實惠?
中國副行長陶玲介紹,預計大部分存量房貸利率將在10月25日完成批量調整,部分中小銀行完成調整的時間可能略晚,總體預計會在10月31日前全部完成。
“預計存量房貸利率將平均下降0.5個百分點左右,總體上將能節省利息支出1500億元,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居民。”陶玲以北京舉例,原房貸利率如果是4.4%,利率調整以后為3.55%,100萬元、25年期的等額本息房貸每個月可少付月供469元,共節省利息支出超14萬元。
針對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政策,財政部部長助理宋其超表示,目前正抓緊研究明確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相銜接的稅收政策。這些政策將統籌把握相關城市房地產調控的節奏和地方財政收入形勢,作出科學合理安排;賦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權,保持政策穩定性和公平性;有效降低房地產企業和購房人負擔,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財政部表示,具體政策正在抓緊履行相關程序。
倪虹認為,房地產市場經過三年調整,在系列政策作用下,已經開始筑底,“我們判斷,10月份的數據會是一個積極樂觀的結果。”
國家統計局對70個大中城市在9月下旬開展的月度房價問卷調查顯示,預期未來半年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保持穩定或上漲的受訪從業人員占比分別為58.3%和45.4%,對比上月調查結果,分別提高10個和6.5個百分點。
保交房工作進展怎樣?
——已經交付246萬套,“白名單”項目已審批通過貸款達到2.23萬億元
保交房是防范化解房地產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有力措施。如何打消購房人對交付安全的顧慮?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舉措?
當前,保交房攻堅戰有力推進,已經交付246萬套。甘肅、福建、重慶交付率超七成,江西上饒、貴州銅仁等城市交付率超八成。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截至10月16日,“白名單”房地產項目已審批通過貸款達到2.23萬億元。
“目前,將商品住房的房地產開發貸款項目全部納入‘白名單’的條件已經具備。”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表示,為做好房地產項目融資,保障房屋建成交付,還會進一步優化完善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融資機制,做到合格項目“應進盡進”,進入“白名單”的項目“應貸盡貸”,資金撥付“能早盡早”。廣東省住房和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采取這一舉措,將使房企資金鏈緊張得到緩解、風險得到控制,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
資金解決了,還要抓進度、抓質量,讓老百姓早日拿房。倪虹表示,接下來要通過全國保交房信息系統,對每一套交付任務都做到建檔立卡,交付一套、銷號一套;把保交房項目作為加強房屋質量監管的重點,既要把房子建成,又要把房子建好,將驗收合格的房子交到購房人手上。
怎樣守住兜牢住房保障底線?
——今年前9月已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148萬套(間),年底前可讓450萬新市民、青年人入住
對于一些新市民、青年人來說,短時間內很難攢夠錢買房,租賃市場又存在租金高、租賃關系不穩定等困擾,如何更好解決這些群體的住房問題?
“解決好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問題,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是城市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各城市政府在結合當地實際優化完善房地產政策的同時,一定要加大保障力度,兜牢住房保障這個底線。”倪虹說。
一手抓市場,一手抓保障。倪虹表示,要通過市場來滿足群眾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以政府為主保障群眾基本住房需求。“保障又分為租賃和購買兩種方式。”倪虹說,目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通過公租房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針對新市民、青年人的需求,將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租房,以‘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等方式,讓他們‘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有一定經濟能力,但是買商品房暫時還有困難的,可以購買保障性住房。”
今年1至9月,我國已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148萬套(間),年底前可以讓450萬新市民、青年人住進保障性住房。
如何看待房地產市場發展前景?
——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增量市場轉向增存并重,潛在有效需求規模依然較大
長遠看,房地產市場發展還有潛力和空間嗎?
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增量市場轉向增存并重。虞曉芬介紹,202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超過40平方米,已處于較高水平,疊加人口下降和城鎮化速度放緩,房地產需求量很難再回到2021年高達18億平方米銷售面積的高位。
“但潛在有效需求規模依然較大。”虞曉芬說,參照韓國、日本經驗,兩國1991年城鎮化率分別達到74.79%、77.47%,高于我國2023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66.16%水平;1991年至2007年,兩國平均每年每千人新建住宅套數分別達到11.35套、10.34套,按照70%需求在城鎮、戶均建房面積110平方米保守估算,我國城鎮新建住房合理需求量應該在10億平方米以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化深入推進,房地產市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然比較大。
“以戶均建筑面積100平方米計算,100萬套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有望釋放約1億平方米剛性購房需求,相當于今年前8個月全國新建住宅銷售面積的近20%。”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吳璟認為,這部分剛性購房需求在短時間內集中釋放,并疊加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將為推動全國范圍內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供重要的需求支撐。
“接下來就是要同心協力,把‘組合拳’打好,狠抓落實,讓這些政策的效果能夠充分顯現,讓人民群眾能夠享受政策紅利。我們對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充滿信心。”倪虹說。
多地房地產利好政策“上新” 提振居民預期與市場信心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當前,市內六區取消限購、降低首付比例等新政策,進一步降低了普通百姓的購房成本,實實在在地為我這樣的購房者帶來了實惠,也堅定了我購買城六區特別是和平、河西、南開(區)房產的想法。”日前,在北京工作并考慮在天津買房的胡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享了自己對樓市新政的切身感受。
胡先生的情況并非個例,不少購房者受惠于新政,使得市場交易日益活躍。
10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情況。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介紹,關于解決群眾住房問題,一方面以政府為主,保障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市場來滿足群眾多樣性的剛性和改善性需求。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相較此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表述,釋放出更加明確的信號,顯示了中央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決心。
事實上,自9月下旬,房地產利好政策不斷。9月24日,中國、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部門推出多項重磅政策,包括降準、政策利率下調、存量房貸降息、降二套首付比例、提高再貸款中央資金支持比例、續期“金融16條”等。
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地持續加大力度,以優化和調整房地產市場。例如,天津16日出臺《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等六部門關于進一步優化房地產政策更好滿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若干措施的通知》,不再對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上限實施指導;四川資陽發放購房消費券,最高補貼14000元;浙江杭州取消了首套和二套住房的區別,將最低首付款比例統一設定為15%;山東發布了《關于落實金融支持政策促進全省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通知》,提出了19條具體的貫徹落實措施。
記者梳理發現,四大一線城市迅速對房地產調控政策進行了優化,并趕在國慶節前實施。其中,廣州的政策調整相對徹底,宣布全面取消當地的住房限購措施,還成為本輪調控中第一個全面取消限購的一線城市。
同時,各地還積極推進房地產“白名單”擴面增量。黑龍江發布通知,明確表示力爭在2024年10月底前,“白名單”項目的放款總量將超過50億元,到12月底前授信總額預計達到90億元左右。而在重慶,各銀行已為當地133個“白名單”項目放貸142億。
對于房地產市場,倪虹表示,相關政策效果已經開始顯現,房地產開發投資、新建商品房銷售等主要指標降幅繼續收窄,特別是9月底以來,一手房看房量、到訪量、簽約量明顯增加,二手房交易量持續上升,市場出現了積極的變化。媒體報道,多地房地產政策支持力度加碼,一線城市樓市全線回溫。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白名單”房地產項目已審批通過貸款達到2.23萬億元。預計到2024年底,“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通過金額將翻倍,超過4萬億元。
對此,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國家明確釋放了“止跌企穩”的信號之后,市場普遍認為房地產的穩定已成為新的調控目標。只有在達到這一目標之前,政策才會持續實施,這一情況極大地提振了人們對市場將逐步觸底的預期。
從供給側來看,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收購已建成的存量商品房來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應。例如,多個地區組織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的價格購買一部分已建成但尚未售出的存量商品住房,將其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中國為此設立了3000億元人民幣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以支持地方國有企業進行收購,并預計將帶動5000億元人民幣的銀行貸款。
需求側也釋放出強勁的經濟動力,多個地區的房地產市場正在升溫,特別是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新房和二手房的客戶咨詢量、帶看量以及成交量均呈現上升趨勢。其中,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深圳全市二手房(含自助)成交量達到2316套,環比增長高達649.5%,創下近3年來的單周成交量歷史新高。
樓市持續釋放新的活力,推動著房地產市場朝更加健康、繁榮的方向發展。
如何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對此,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房地產市場的進一步企穩回升,取決于居民對收入預期的持續改善,以及各方對房地產市場未來發展信心的進一步增強。但目前來看,房地產市場依舊處于調整階段,政策的協同發力和精準度提升仍是未來需要關注的重點。(實習生孫晨子對本文亦有貢獻)
多地房地產利好政策“上新” 提振居民預期與市場信心
來源:人民網
“當前,市內六區取消限購、降低首付比例等新政策,進一步降低了普通百姓的購房成本,實實在在地為我這樣的購房者帶來了實惠,也堅定了我購買城六區特別是和平、河西、南開(區)房產的想法。”日前,在北京工作并考慮在天津買房的胡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享了自己對樓市新政的切身感受。
胡先生的情況并非個例,不少購房者受惠于新政,使得市場交易日益活躍。
10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情況。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介紹,關于解決群眾住房問題,一方面以政府為主,保障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市場來滿足群眾多樣性的剛性和改善性需求。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相較此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表述,釋放出更加明確的信號,顯示了中央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決心。
事實上,自9月下旬,房地產利好政策不斷。9月24日,中國、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部門推出多項重磅政策,包括降準、政策利率下調、存量房貸降息、降二套首付比例、提高再貸款中央資金支持比例、續期“金融16條”等。
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地持續加大力度,以優化和調整房地產市場。例如,天津16日出臺《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等六部門關于進一步優化房地產政策更好滿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若干措施的通知》,不再對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上限實施指導;四川資陽發放購房消費券,最高補貼14000元;浙江杭州取消了首套和二套住房的區別,將最低首付款比例統一設定為15%;山東發布了《關于落實金融支持政策促進全省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通知》,提出了19條具體的貫徹落實措施。
記者梳理發現,四大一線城市迅速對房地產調控政策進行了優化,并趕在國慶節前實施。其中,廣州的政策調整相對徹底,宣布全面取消當地的住房限購措施,還成為本輪調控中第一個全面取消限購的一線城市。
同時,各地還積極推進房地產“白名單”擴面增量。黑龍江發布通知,明確表示力爭在2024年10月底前,“白名單”項目的放款總量將超過50億元,到12月底前授信總額預計達到90億元左右。而在重慶,各銀行已為當地133個“白名單”項目放貸142億。
對于房地產市場,倪虹表示,相關政策效果已經開始顯現,房地產開發投資、新建商品房銷售等主要指標降幅繼續收窄,特別是9月底以來,一手房看房量、到訪量、簽約量明顯增加,二手房交易量持續上升,市場出現了積極的變化。媒體報道,多地房地產政策支持力度加碼,一線城市樓市全線回溫。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白名單”房地產項目已審批通過貸款達到2.23萬億元。預計到2024年底,“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通過金額將翻倍,超過4萬億元。
對此,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國家明確釋放了“止跌企穩”的信號之后,市場普遍認為房地產的穩定已成為新的調控目標。只有在達到這一目標之前,政策才會持續實施,這一情況極大地提振了人們對市場將逐步觸底的預期。
從供給側來看,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收購已建成的存量商品房來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應。例如,多個地區組織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的價格購買一部分已建成但尚未售出的存量商品住房,將其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中國為此設立了3000億元人民幣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以支持地方國有企業進行收購,并預計將帶動5000億元人民幣的銀行貸款。
需求側也釋放出強勁的經濟動力,多個地區的房地產市場正在升溫,特別是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新房和二手房的客戶咨詢量、帶看量以及成交量均呈現上升趨勢。其中,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深圳全市二手房(含自助)成交量達到2316套,環比增長高達649.5%,創下近3年來的單周成交量歷史新高。
樓市持續釋放新的活力,推動著房地產市場朝更加健康、繁榮的方向發展。
如何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對此,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房地產市場的進一步企穩回升,取決于居民對收入預期的持續改善,以及各方對房地產市場未來發展信心的進一步增強。但目前來看,房地產市場依舊處于調整階段,政策的協同發力和精準度提升仍是未來需要關注的重點。(實習生孫晨子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喬業瓊、呂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