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南山風景區旅游攻略(鎮江南山最厲害三個景點)
鎮江南山景區,讓你流連忘返的地方!
鎮江南山??景區,位于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竹林路,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也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名山。
鎮江南山景區
南山景區自然風光秀麗,山巒起伏,樹木蔥蘢,空氣清新。這里有招隱寺、文苑、竹林等景點,讓你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招隱寺
招隱寺是南山景區的核心景點之一,寺內建筑古樸典雅,香火旺盛。寺內還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和歷史遺跡,如招隱山碑林、昭明太子讀書臺等,讓你領略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苑
文苑是南山景區的又一重要景點,這里是紀念我國南朝著名文學理論家劉勰及其文學理論巨著《文心雕龍》的場所。文苑內建筑風格獨特,環境清幽,是游客們品味文學、感受文化的好去處。
除了自然風光和文化景點,南山景區還有許多娛樂項目和活動。你可以在這里進行徒步旅行、登山、騎行等戶外運動,也可以參加各種文化活動和節慶慶典,如南山廟會、茶文化節等。
總之,鎮江南山景區是一個讓你流連忘返的地方。無論你是喜歡自然風光還是文化歷史,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如果你還沒有來過南山景區,那么一定要來一次,感受這里的獨特魅力!
#鎮江南山景區 #自然風光 #文化歷史 #旅游攻略
老船游記~值得一游的鎮江南山
-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唐代詩人李涉在游覽了鎮江南山后寫下的傳唱千古的經典詩詞,尤其是最后一句,一個“偷”字把詩人平時生活的忙碌深刻地反映出來了!我們何嘗不是,趁著周末,疫情基本解封,去鎮江南山看看鎮江的這座名山。
- “壽比南山不老翁”,“南山南,北海北”,“菜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很多歌曲、詩詞贊美南山的美好,久聞鎮江除了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外,市區還有一座很有名的城市山林—南山,南山的名氣很大,古代很多文人雅士不是定居在山中,就是攜友探訪此地,留下了眾多墨寶和遺跡,最著名的就是南梁蕭統太子在此讀書,編纂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地位的《昭明文選》,鎮江去過多次,南山沒有進去過,趁著假日爬爬山,鍛煉一下身體,也可適當增加自己的一些閱歷,學習一點歷史和文化,不亦樂乎!
鎮揚汽渡很安全、而且很快,關鍵還便宜
南山招隱景區大門——城市山林,據說是真跡,米芾所書
進門就是一池塘,荷葉長得正茂盛
池塘旁的《尋于亭》,它的對聯很有意思
《選亭》,正中的碑刻記載此亭的來歷
- 剛開始聽鎮江同事說從北門可以免費,于是開車到了那里,只可以雖不要錢,但此處是個平坦的小丘,要進入景區必須有當地人帶路從小路上山,如果自己走估計要捉瞎,趕緊撤,從招隱景區進,因為第一次來,而且南山景區很大,一個人走,估計體力不支!找度娘咨詢,從招隱景區進,那里是南山的精髓,趕緊駕車前去,北門離招隱景區有5公里多,好在駕車可開到山門,駕車爬山時的風景的確不錯,無怪乎鎮江人有福氣,有這么一座坐落于市中心的城市山林,太爽了!竊自認為:一個城市,有山有水、有湖,那么這個城市就是福地!各位看客,不喜勿噴,畢竟是自己的觀點[呲牙]
水榭小軒
招隱牌坊—-讀書人去留蕭寺,招隱山空憶戴公
- 買票進山,門口就有一池塘,池塘里的水由山泉匯集而成,池塘邊建有水榭小軒,估計是方便文人看荷賞月聚會之所。順著山道往山上走,走不了幾步就是一個古老的牌坊,后來據說是民國立的,其中對聯很有用意,把招隱景區三個重要的人物凸顯出來,一位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南梁太子蕭統、一位是南朝著名音樂家雕塑家戴顒。另一位就是北宋著名書畫家書法家米芾。
- 據說招隱寺位于招隱山。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32),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原為戴顒私宅,戴公仙逝后,其女矢志不嫁,舍宅為寺,遂名招隱寺。唐宋以來,寺廟幾經興廢。太平天國時期毀于戰火,如今只有招隱山,寺廟已不見。在進山的山道上,牌坊上的“招隱”的來歷是這樣:戴颙(讀“yong ”)才華橫溢,在音樂和雕塑上有十分深厚的造詣,南朝宋武帝劉裕對他極為賞識,屢次招他出山做官,但戴颙拒詔不出。一招一隱,便有了“招隱”二字,這個山因招隱寺而得名。招隱景區屬于南山景區里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景區,其他還有竹林寺、九華山、黃鶴山三個景區,由于景區太大,全憑步行,只好游覽最美的景區—招隱山。
沿山道流淌的溪流
- 一路向上,走過和暢軒、高情盛氣軒,路旁山泉流淌,叮咚不絕,感覺此山真有靈性,山不高,但風景獨特,關鍵的是還有泉水奔騰,比之去年游覽的敬亭山生機盎然多了,因為山上有兩個泉眼“虎跑泉”、“鹿跑泉”,有了活水就有了山的靈性,無怪乎南梁太子蕭統、南朝音樂家戴顒、北宋書法家米芾(讀“fu ”)都喜歡在此定居!山中空氣清新,而且遠離城市的喧囂,林木茂盛、山泉汩汩,大隱隱于市,這里就是城市中的清凈處,故名云“城市山林”
茂密的山林遮蔽了陽光,今天走在下面舒服極了
不知道叫啥的建筑
- 繼續爬山,沿途有虎跑泉、鹿跑泉,看來山中水源豐富,無怪乎隱者紛至沓來,自己想想如果生活在古代,不求功名,擇一方美地,吃有自種的糧食、飲有可口的山泉、住有深隱中林木深處的茅舍,讀書、彈琴、沽酒,遠離人世的紛擾,人生且不快哉!所以古人擇此地隱世、創作,因為城市中鬧中取靜,終成大事!蕭統含辛如苦奮斗之十年撰出了流傳千古的《文選》;戴顒作出了《廣陵》、《游弦》、《止息》三部樂壇驚世之作;米芾在此書畫造詣聞名全國,最后家人遵從遺愿歸葬于南山風景區的鶴林寺前。
映山廳
芝蘭堂
“虎跑泉”來歷如同杭州“虎刨泉”
昭明太子讀書處
書臺遺址
濟祖殿—-供奉濟公活佛的寶殿
“讀書臺”
讀書臺的簡介
文學垂范—-蕭統
- 啰嗦了半天,沒有講到重點,招隱景區最核心的建筑就是招隱寺,如今寺之不存,過了招隱坊,虎跑泉就見到了昭華樓,昭華樓是南梁太子蕭統在此編纂跨時代的《昭明文選》,他的成就在歷史上也是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在濟祖殿右側,便是昭明太子的讀書臺。讀書臺內有昭明太子坐讀像。在他面前的書案上,刻有“普通元年歲在庚子”字樣,“普通元年”是他父親執政的年號,即公元520年,“歲在庚子”指昭明太子來此讀書是正值二十歲。蕭統年少聰慧,“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熟通諷頌,十歲便能博覽群書”,當時,人們稱他是梁朝神童,青年文學家。作為長子,他居于宮中,每日忙于宮中事務;但他志不在此,他希望能好好讀幾年書給后人留點有價值的東西,于是,他便向他的父親提出要求,找一處清靜之所。梁武帝同意后,便帶著老師(庚信、徐陵)與一批文人親信沿著揚子江尋找讀書靜地。根據史料記載:他曾到過江陰的顧山、浙江的天目山、常熟的虞山,最終還是選中了招隱山。因為招隱寺四周環山,在半山腰中建起,遠離塵囂,他決定在此建兩座樓,一座讀書臺,另一座便是增華閣,樓與樓之間用天橋相連接。當時,他還移來藏書三萬卷,這些書上起周秦,下至蕭梁,相距七八百年的歷史。蕭統上午在讀書臺讀書,下午在增華閣與召集而來的梁朝各地的文人雅士論文選文,從三萬卷書中吸取精華,編纂了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由于腦力勞累過度,蕭統三十歲雙目失明,他父親便把他接回建康(今南京),三十一歲病逝。因為此處是他讀書之地,所以稱讀書臺。沿讀書臺往上走,便看到了增華閣。昭明太子與一批文人在增華閣從三萬冊藏書中選出129位文學家的文學作品。他在編纂時,十分謙虛,請來《詩品》的作者、當時的評論家鐘嶸及《文心雕龍》作者劉勰共同商討、一起編纂。《文選》共三十卷,三十八類,寫成七百余篇,古代竹卷寫了三萬卷。《文選》的完成,體現了昭明太子思想深遠和他獨特的見解,對發展我國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段來自百度,引用而來。
《文選》名言選介
太子讀書房的陳設
讀書臺里布置
- 看罷讀書臺、增華閣,感嘆蕭統太子研究學問的精神折服。身為太子,完全可以像康熙一樣,安排人編修字典、自己還可以游山玩水,而他事必躬親,為了《文選》殫盡心血,導致英年早逝!不過他也給我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一部經典的文學選集!集他之前時代文學的大成!
- 光說人文歷史,讀書臺、增華閣處的環境清幽,閣旁林木蒼天,郁郁蔥蔥,幾叢挺拔的翠竹掩映在書閣的一角,讀書臺坐落在半山腰,一段臺階而上就是一道門,門楣書寫“書臺遺蹤”,過了這個門就是一個小院,院內就是讀書臺.過了讀書臺上行就是增華閣,太子編纂書籍累了,可以登閣遠眺。院子背靠山,院前有一塊平地,游客可以停車在此處。
- 繼續攀登,山上能找到的景點就是“太平天國戰壕”,走過去看了看,戰壕深不過半米,最深處估計有近一米,長度有幾百米,據說是太平天國攻天京(今南京)所掘,戰壕已廢棄,雜草灌木叢生,沒有端頭上的“太平天國戰壕遺址”石碑,誰也看不出,這里發生過戰爭。
遺址石碑
過了戰壕,繼續往上走,不遠發現一個大型信號塔,并掛有警示牌,估計是輻射嚴重,趕緊下山,去另外的幾個景區的精力沒有了,爬山太累 !基本一口氣爬上來的,看毒毒的太陽照在走在山脊的我身上,喝一口水,準備下山、走了近百米發現山脊有一條通往山頂的鳥以亭,既來之則安之,去看看。
到了山頂,山頂建有鳥以亭,亭子是鋼筋混凝土建筑,分兩層,有不銹鋼扶梯上樓,樓上風景很靚,可以遠眺鎮江市區,還可看到連綿不斷的青山,滿眼都是綠色。鎮江這個城市,市區有山有湖,市民要想休閑,不用去外地,本地就可滿足。
鳥以亭
遠眺鎮江,風景秀麗
- 到了山頂,渾身已汗濕,帶的礦泉水已喝完,山上沒有售賣機,趕緊下山。下山順便把沒有看的風景一道逛逛,免得遺憾。
音樂雕塑家戴顒與友人及女兒一起彈琴
如斯亭,三角形的亭子,不多見
上山的梯道,梯道兩側有水溝方便排水
城市山林,走在其中,很是感慨
云錦茅屋
景區門口的指示牌
- 偷得浮生半日閑,我也是趁周末跨江而來。游覽了近三個小時,才逛了一個景區,人累的氣喘吁吁,看來自己缺乏鍛煉!鎮江南山這么大的景區門票才30元,實在厚道,可惜體力不夠,下次再游覽其他景區了!看看米芾和家人定居的地方、逛逛竹林寺,留點遺憾也好,以后有理由可以再次游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