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中介調研【房產中介調查表】
貝殼“再下場”,但租房還是門好生意嗎?
5月底,自如在北京悄然上線了四家Z-Stay門店,Z-Stay是自如新推出的酒店集中式長租公寓產品。無獨有偶,天貓好房也向長租公寓行業發起號召,試圖尋求租賃行業的發展新模式。去年年底貝殼找房成立的租房業務,近日也宣布今年年底將通過多元化的方式供給超過10萬間租賃用房。
租賃賽道的市場前景也不容小覷。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超過2億國民選擇長期租房生活,這一數據與貸款買房的規模持平。
在新時期的發展背景下,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在釋放居民消費潛能、提高新型城鎮化效率、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提高城市綜合治理等方面意義重大。
與此同時,租賃市場正在步入從數量到品質提升新階段,供需矛盾進一步升級。不過,人口結構和需求變化,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和機會。盡管租賃市場始終在深度調整中艱難前行,但資本依舊看好這一巨大的市場,并在不斷尋找新的突破口。
國內最大的房產交易與服務平臺貝殼找房(BEKE),在租賃市場潛行多年,不斷在行業變化尋找新的運行模式和增長點。這一次,貝殼找房推出更強調品質服務的貝殼租房。
第二增長點貝殼租房
當下大城市房價高且上漲快,外來群體越來越難以通過購房融入城市,更多是通過租賃解決居住問題。隨著消費升級及新生代租賃住房需求提升,租賃矛盾進一步凸顯。
2017年,住房租賃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央提出了“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戰略。在過去幾年的發展中,住房租賃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房源有效供給量提升,租客權益保障加強,但也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亟需解決。
貝殼找房調研發現,在房源端,供給分散導致管理難。重點城市的供給主要來源于家庭散戶出租,占市場租賃房源的90%以上;以散戶為主的住房租賃市場涉及千家萬戶,個人二房東轉租、租賃合同不規范等亂象難以全面制止,主管部門監管難度大。
在租客端,保障不足導致體驗度不高。由于房源供給以散戶業主出租為主,出租家庭隨意縮短租期、單方提高租金、驅趕租戶等問題時有發生,租客的租住保障不足。
在機構端,機構化率較低導致專業服務欠缺。全國規模前100家的住房租賃企業管理房源總數約為400萬套(間),機構化占比約為5-6%。相對于美國54.7%,英國66%,德國48%,日本83%,法國71.2%的比率較低。租賃機構是專業服務的載體,過低的機構化率導致專業服務欠缺。
貝殼找房高級副總裁、貝殼研究院院長李文杰認為,過去房地產的繁榮是要素投入、金融驅動,下一個階段的繁榮則是服務主導、技術驅動。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隨著住房從投資和生產屬性向居住和消費屬性的轉變,居住服務業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度會越來越高,居住服務創造就業的能力也遠遠大于住房投資。
而租賃從增量向后服務時代發展的轉變趨勢,已在過去數年表現明顯。作為居住產業數字化服務平臺,2021年11月底,貝殼找房積極響應國家“租購并舉”的政策號召,提出了“一體兩翼”發展戰略。一體指代主營業務,即存量房和新房經紀交易服務賽道;兩翼分別為整裝大家居事業群與以租房業務為主的惠居事業群。
在貝殼找房2021年業績發布會上,董事長兼CEO彭永東提出這樣一個判斷:當下有兩個突出的時代變化:第一,消費者開始從“買到房”轉向“住得好”;第二,中國企業從追求商業價值轉向追求商業和社會價值并重。
無論是從商業價值還是社會價值來看,機構化長租房都是住房租賃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認為,從去年兩會首次提出“完善長租房政策”“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這一提法的轉變,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即長租房市場在過去一年中已取得了重大的發展成果,未來將成為保障民生穩定、促進消費增長、穩定房地產市場、促進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其中,發展機構化長租房,已成為相關部門完善住房租賃體系建設、解決城市居住問題的重要工作思路。
租房是大居住服務鏈不可或缺的一環——前端服務租房、中端服務房屋買賣,后服務則是裝修、家政等;發展租房業務實質上是在構建更長的居住服務鏈條、更長的用戶生命周期。貝殼租房重新鋪開,具有與存量房和新房經紀交易服務、家居同等戰略地位,正是貝殼找房應對時代變化而提前埋下的種子。貝殼租房或將在未來為貝殼找房創造理想的業績收入。
微利可持續
超過2億租賃人口造就了巨大的租賃市場,但身居其中的租賃企業發展并不順遂,盈利仍是老大難問題。
作為互聯網房產中介,貝殼重新鋪開租房業務,定位是 “微利可持續”,通過規模和延伸后服務,實現可持續發展。
租賃市場發展多年,已經有各類資本和企業入局。萬科、龍湖等房企系運營商具備拿地優勢,城家等酒店系運營商在運營上更富經驗,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具有資金優勢,而中介系入我愛我家等則背靠海量用戶規模。
相形之下,貝殼租房入局優勢主要有兩種:一,利用海量房產信息資源、巨大的用戶規模、服務黏性獲取市場。二,通過標準化、數字化改造的豐富經驗,實現管理和服務溢價。彭永東曾說,“我們在過去21年里,迭代了產業互聯網一整套從零到一的方法論,對每個節點關鍵能力的搭建,過程中團隊節奏的把握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訓。這套方法論,讓我們在各個新業務領域的拓展上充滿信心。”
基于對市場判斷和自身優勢,貝殼租房通過租賃經紀服務、公寓運營服務、專業機構托管服務、投資共建房源等輕重方式,在短時間內就獲取一定規模的分布式和集中式房源。
在分布式方面,通過租賃經紀服務,貝殼租房連接了鏈家、德佑、21世紀不動產等經紀品牌,以經紀服務方式提供超150萬套租賃房源。貝殼租房推出省心租模式(分布式房屋租賃托管服務),將市場上的分布式房源轉為專業機構化的長租房源。
在集中公寓領域,今年2月,貝殼租房投資共建的首個青年公寓項目在上海徐匯區正式落地。目前貝殼租房在管公寓達27個,覆蓋6城超8000套房源。
租房如何才能成為一門好生意?
貝殼租房相關負責人稱,以貝殼省心租為例,截至2022年6月底,貝殼租房通過專業機構托管方式,已進入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杭州、蘇州、寧波7個重點城市,累計托管房源超過30000套。
貝殼省心租從設計之初,就摒棄了二房東吃差價的模式,而是鎖定管理溢價率。在鎖定了溢價率這個變量后,盈利模式的設計必須要從平臺能力建設、管理效率提升和服務品質保障三個方面進行挖掘。
以 “出房率”為例,房屋托管行業通用標準是,業主將房源委托給運營方,會設置空置期。如果空置期是30天,那空置期內是不付錢給業主的;但是,運營方如果在30天內或更短時間完成出租,就能產生正向收益。正向收益考驗的是運營方的運營效率,出房周期越短,效率越高。
同樣,托管機構服務業主和用戶的管家人效(每個人有效管理多少套房源),也是重要運營指標,人效越高分攤成本就越低。此外,線上成交占比(更低的成本)、付費增值服務的滿意度等也都是重要指標和方向。
在服務品質側,針對租賃市場中用戶關心的收費不透明、逾期交房、提前解約等問題,貝殼租房推出涵蓋7大服務承諾的微光服務保障體系,以及保潔、洗衣等租后服務。面對2022年的全日制應屆畢業生(專科、本科、碩士),貝殼租房在北京等5個城市開啟“傭金減半”的“新青年計劃”。
對貝殼租房來講,只有倒逼自身建立起這些運營能力,提升各鏈條的效率,才能“算過來帳”。這與貝殼找房堅持“難而正確、長期主義”的商業理念一脈相承。
商業模式貫通后,貝殼找房對貝殼租房設定了明確目標。根據彭永東計劃,2022年貝殼租房將通過多元化的方式供給超過10萬間租賃用房。
這一量級目標恰巧說明,貝殼發揮規模化的帶頭作用,承擔更多緩解城市居住難題的職能的決心。房屋租賃是一個多邊網絡效應的業務,平臺屬性強,但供給端的極端非標性,讓行業無法形成一個類似攜程的入口。只有做重去解決供給端問題,才能驅動交易平臺效應,解決今日租賃行業的難題:運營效率和居住體驗問題。
當然,貝殼能否解決非標供給、服務方差和交易的不確定性,轉化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還待時間給出答案。
銀發經濟駛入“快車道” 房產中介機構緊盯“風口”
重陽節剛過,銀發經濟的熱度再次提升。銀發經濟的發展利好養老產業鏈,也將推動房地產市場發展模式的改變,一些房產中介機構也緊盯“風口”。
記者從貝殼了解到,貝殼公益已聯合貝殼租房,以銀發群體的居家安全守護為切入點,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訊等先進技術,為居住生活具有較大風險的老年群體提供“硬件+軟件+服務”的居家智慧守護方案。據悉,這一方案將24小時監測被守護群體的行為并響應需求,降低意外風險。
記者也走訪深圳多個養老機構和長者服務站。在深圳羅湖區洪湖苑的水貝社區長者服務站,記者見到幾位正在就餐的老人,他們表示,希望可以提高老人使用移動設備的便利度。貝殼公益調研則發現,不少社區的老年居民,把使用智能手機作為最迫切的需求。智能手機不僅能滿足老人們的一些日常生活需要,也能帶來極大的情感連接價值。
有業內人士表示,老人們提出的問題,或許正是“機會”所在。以社區養老服務為例,國企、民企、物業服務機構甚至房產中介門店都可以“打開門”,將一些助餐等服務推廣到周邊社區的老年人身邊。銀發經濟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銀發一族”的租賃服務市場也值得關注。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12.0萬億元,同比增長16.50%。預計到2035年,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左右,占同期GDP比重約為10%,我國銀發經濟處在加快發展階段。
一線城市樓市調研:利率降了 中介忙起來了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通過調研北京、上海、深圳樓市了解到,房貸利率出現松動,放款明顯提速。多位房產中介從業人員表示,帶看客戶多了,忙起來了。機構數據顯示,2月,監測的全國103個城市中有87個城市的主流房貸利率環比下降。業內人士表示,房貸利率是樓市需求端重要的影響因素,未來信貸環境有望持續改善。
利率松動
中國證券報記者對深圳幾家國有大行及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股份制銀行調研發現,最近幾個月,深圳地區房貸利率確實有松動。
“最近一段時間申請房貸的人不是很多,貸款額度比較充裕,放款速度也比較快。”中國銀行深圳分行個貸經理林先生表示,目前該行執行的房貸利率是在最新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基礎上分別上浮30BP和60BP,換算下來首套房貸利率是4.9%,二套房是5.2%。
林先生稱,去年5月,深圳首套和二套房按揭利率在LPR基礎上分別上調45BP和95BP,對應年化利率分別是5.1%和5.6%。進入2022年,各家銀行陸續下調上浮標準為30BP和60BP。1月20日后,隨著5年期LPR利率下調,房貸利率隨之下降。
1月20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1年期LPR為3.7%,比上月下降10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4.6%,比上月下降5個基點。
記者調研了解到,春節過后,深圳房貸利率比較平穩,較1月下旬變化不大。
上海、北京房貸利率同樣松動。“銀行放款已經寬松了,現在新房首套房貸利率是4.95%,名下有房或有過住房貸款記錄的是5.65%。”上海徐匯區某房產中介對記者表示。
光大銀行北京某行個貸經理告訴記者,首套房貸款基準利率現在是5.15%,之前是5.2%。現在貸款審批是T+1個工作日,批復后一般5個工作日可以放款。“這比年前快了很多。”
貝殼研究院監測的全國103個城市1月主流首套房貸利率為5.56%,二套房貸利率為5.84%,均較上月回落8個基點;2月有87個城市主流房貸利率出現下調,惠州、中山、呼和浩特主流首套房貸利率下調幅度較大,達到30BP;重慶、南京、紹興下調25BP;無錫、溫州、常州下調20BP。
記者調研了解到,銀行放款也在提速。有深圳國有銀行個貸經理稱,目前二手房從準備材料到審批放款,一般一個月內就可以完成。一些新樓盤,在材料準備充分情況下,有望一周內放款。貝殼研究院監測的全國103個城市1月平均放款周期為50天,較上月縮短7天。
成交有差異
“最近房貸利率降了,現在入手正是時候。”北京某房產中介從業人員對記者表示。
北京西城區某房產中介從業人員表示,最近成交的多是大標的房源,而且主要偏向學區房源。北京海淀區某房產中介從業人員告訴記者,2月21日,他一整天都在帶看,當日成交了一套房。
上述上海徐匯區房產中介從業人員說:“去年7月至10月看房人數比較少,但11月、12月變多了。”據他介紹,近期成交的多是9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的小戶型房源。“我們組一共五個人,每個人平均一周帶三個人看房,上周末我們組就成交三套二手房。而徐匯南站區域上周末成交四套新房。”
但記者調研發現,房貸利率松動并未對深圳地區購房者帶來明顯正向刺激。深圳福田區的一家房產中介從業人員任女士稱,“由于疫情因素和新盤較少,當前現場看房的人不多。不過,隨著房貸利率下調,年后線上咨詢客戶多了起來。最近幾個月深圳地區新盤數量較少,二手房交易量也不是很大,很多客戶還在觀望。”
“如果首套房貸款是100萬元,利率下調后每月可以少還一百多元。”任女士告訴記者,相對于房貸利率下調帶來的實惠,很多人更看重的是房貸利率下調給市場帶來的回暖信心。
信貸環境料改善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6%。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上漲1.0%、0.6%、0.5%和0.5%。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1%,漲幅與上月相同。其中,北京、上海分別上漲0.5%和0.6%,廣州、深圳分別下降0.2%和0.5%。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還顯示,1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降勢減弱,同比漲幅總體回落。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分別有39個和55個,比上月分別減少11個和8個。
近期,菏澤等非限購城市及區域首付比例松動。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負責人王小嬙告訴記者,自2021年10月起,信貸利好政策頻頻。菏澤率先調整首付比例,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市場信心。
億翰智庫認為,首付比例下調是一個積極信號,尤其是商業貸款方面,不排除后續有其他城市跟進的可能性。
平安證券房地產行業分析師楊侃認為,盤活地產的核心仍在于銷售端回暖帶來經營端現金流改善,后續需求端政策有望進一步發力。房貸利率作為需求端的重要影響因素,未來信貸環境料持續改善。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