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觀察-360網房產網
經濟觀察 | 房地產政策“組合拳”重磅推出,重慶如何發力?
前不久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宣布,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迅速行動,抓存量政策落實,抓增量政策出臺,推出一套“組合拳”,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組合拳”怎么打?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
這是對近期一系列房地產止跌回穩政策的總結,也是對下一階段政策細則進一步落地的部署。“組合拳”發力點在哪?將給我市房地產市場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政策“組合拳”助房地產市場活躍度提升
“近期,央行、發改委、財政、住建部等中央部門圍繞我國經濟面臨的問題,采取一攬子宏觀調控措施,房地產是其中之一。”中指研究院西南分院院長汪勇認為,此次政策“組合拳”是對9月24日央行等部門出臺降準降息降首付比例等一攬子金融政策以及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延續和落實,顯示了各方把房地產業搞上去的決心。
在他看來,在房地產領域,財政、貨幣、土地、監管等一系列政策的協調配合起到了一定作用,對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剛閉幕的秋交會線下展會期間,全市商品房成交面積環比增長161.9%、同比增長12.3%,就是一個證明。但他同時提醒,政策“組合拳”出臺需要一定周期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市場反饋。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政策執行到位,市場會有正向反饋,延續此前良好發展態勢。
10月9日,2024重慶秋交會線下展會,市民正在了解改善型住房。 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為什么多部門要以“一盤棋”思維打出“組合拳”?“這是因為在經濟復蘇過程中,房地產業聯動金融、消費、建材、服務等眾多行業發展,沒有哪個行業像房地產業一樣有如此強的帶動能力。”汪勇表示。
重慶博眾城市發展管理研究院院長、研究員閻占斌留意到,此次“組合拳”中提到“兩個增加”——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以及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元。“兩個增加”通過增加市場供應和改善供應質量,實現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成為政策“組合拳”的一大亮點。
“房地產市場調控,需要‘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共同發力。”閻占斌認為,“組合拳”將財政和貨幣政策相結合,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了積極的刺激作用。在改善型需求和剛性需求方面,預計有30%左右的消費潛力將會得到充分釋放。此外,白名單項目信貸規模增加,可使房企資金鏈緊張的狀態得到緩解、風險得到控制。“企業有活力了,才有能力擴大生產、刺激消費,市場信心才能得到進一步提振。”
重慶積極跟進落實,適應供求關系新變化
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增量市場轉向增存并重,潛在有效需求規模依然較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成為關鍵。
“重慶房地產政策的制定和出臺,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中央出臺多項重磅穩樓市政策后,重慶迅速跟進落實,主動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新變化。比如,我市從調整新購住房再交易管理、進一步優化住房信貸政策、支持住房“以舊換新”、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化和加大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力度等五個方面,對重慶市房地產政策進行了優化。這些舉措不僅進一步釋放和滿足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切實減輕購房人負擔;也釋放出強烈的穩增長、穩樓市信號,進一步提振信心、改善預期。
記者了解到,目前房地產已出臺的政策可梳理歸類為需求端、供給端和化解風險三方面。“保交樓”就是防范化解房地產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有力措施。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累計交付21萬套、占應交總數的97%,交付進度排名全國前列,年底前將實現“保交樓”入庫項目應交盡交。
為給“保交樓”提供有力資金支持,我市積極推進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融資,將符合條件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納入“白名單”,搭建政府、銀行、企業融資協調平臺。截至10月15日,全市已推動155個“白名單”項目獲得授信293.96億元,其中137個項目獲得放款159.3億元。市住房城鄉建委近期已完成全市第四批房地產“白名單”項目推送,下一步將會同重慶金融監管局精準制定項目融資方案,增加調度頻率,不斷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
不僅如此,我市還將城中村和城市危舊房改造作為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一個重點,持續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政策支撐,抓好資金籌措,狠抓項目落地實施。今年,加快實施首批82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扎實推進城市危舊房改造三年攻堅行動,預計可惠及群眾約10萬人。
新質生產力將成房地產業核心驅動力
利好加持、政策到位,我市房地產市場企穩回暖態勢明顯,有望迎來“銀十”行情。從長遠看,重慶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在哪里?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未來的核心驅動力是新質生產力,即住建部所提倡的“好房子”——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高品質住宅。以新質生產力促成新生產關系,推動行業大膽實施產業鏈重組。
在這些人士看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被提出,房地產業進入由規模向品質轉型的關鍵時期。從“有房住”到“住好房”,人民群眾對住房功能的需求正從滿足基本居住,轉為滿足高品質生活需要。為此,政府要牽頭推動將保障性住房建成“好房子”,龍頭房企要帶頭建設“好房子”,還要和居民一起通過科學改造,將“老房子”變成“好房子”。
實踐證明,品質過硬的“好房子”是不愁銷售的。以第四代住宅(通過增設空中花園及空中園林街巷的立體綠化住宅)為例,2024年重慶市場首個推出的第四代住宅龍湖云河頌,項目從入市到售罄只花了三四個月;上月底,海成在中心城區的首個第四代住宅項目云湖郡首開即成交約150套,銷售額約3億元。
閻占斌表示,房地產市場穩步回暖,需要政府、房企、消費者等形成合力、同頻共振。除了好房子外,好配套、好服務是政府和企業應該關注的細節。
他說,打造良好的城市環境,政府應從規劃階段對老百姓的教育、醫療、商業、生活需求等剛需進行考慮,在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也應該注重這些訴求,針對山地城市環境中人們出行不便問題推進的適老化改造不容忽視。
企業層面,房地產開發商應及時回應居住人群對高品質住宅的需求,通過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將醫養、康養等個性化需求融入項目中,不斷苦練內功,煉就核心競爭力,方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藍海”。
名詞解釋>>>
“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
四個取消:充分賦予城市政府調控自主權,城市政府要因城施策,調整或取消各類限制性措施。主要包括限購、限售、限價、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
四個降低:降低了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降低了首付比例,統一首套、二套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到15%;降低存量貸款利率;降低“賣舊買新”換購住房稅費負擔。
兩個增加:一是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二是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
來源:重慶日報
經濟觀察 | 房地產政策“組合拳”重磅推出,發力點在哪?難題怎么破?
新重慶-重慶日報 記者 廖雪梅
前不久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宣布,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迅速行動,抓存量政策落實,抓增量政策出臺,推出一套“組合拳”,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組合拳”怎么打?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
這是對近期一系列房地產止跌回穩政策的總結,也是對下一階段政策細則進一步落地的部署。“組合拳”發力點在哪?將給我市房地產市場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政策“組合拳”助房地產市場活躍度提升
“近期,央行、發改委、財政、住建部等中央部門圍繞我國經濟面臨的問題,采取一攬子宏觀調控措施,房地產是其中之一。”中指研究院西南分院院長汪勇認為,此次政策“組合拳”是對9月24日央行等部門出臺降準降息降首付比例等一攬子金融政策以及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延續和落實,顯示了各方把房地產業搞上去的決心。
在他看來,在房地產領域,財政、貨幣、土地、監管等一系列政策的協調配合起到了一定作用,對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剛閉幕的秋交會線下展會期間,全市商品房成交面積環比增長161.9%、同比增長12.3%,就是一個證明。但他同時提醒,政策“組合拳”出臺需要一定周期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市場反饋。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政策執行到位,市場會有正向反饋,延續此前良好發展態勢。
10月9日,2024重慶秋交會線下展會,市民正在了解改善型住房。 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為什么多部門要以“一盤棋”思維打出“組合拳”?“這是因為在經濟復蘇過程中,房地產業聯動金融、消費、建材、服務等眾多行業發展,沒有哪個行業像房地產業一樣有如此強的帶動能力。”汪勇表示。
重慶博眾城市發展管理研究院院長、研究員閻占斌留意到,此次“組合拳”中提到“兩個增加”——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以及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元。“兩個增加”通過增加市場供應和改善供應質量,實現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成為政策“組合拳”的一大亮點。
“房地產市場調控,需要‘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共同發力。”閻占斌認為,“組合拳”將財政和貨幣政策相結合,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了積極的刺激作用。在改善型需求和剛性需求方面,預計有30%左右的消費潛力將會得到充分釋放。此外,白名單項目信貸規模增加,可使房企資金鏈緊張的狀態得到緩解、風險得到控制。“企業有活力了,才有能力擴大生產、刺激消費,市場信心才能得到進一步提振。”
重慶積極跟進落實,適應供求關系新變化
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增量市場轉向增存并重,潛在有效需求規模依然較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成為關鍵。
“重慶房地產政策的制定和出臺,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中央出臺多項重磅穩樓市政策后,重慶迅速跟進落實,主動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新變化。比如,我市從調整新購住房再交易管理、進一步優化住房信貸政策、支持住房“以舊換新”、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化和加大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力度等五個方面,對重慶市房地產政策進行了優化。這些舉措不僅進一步釋放和滿足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切實減輕購房人負擔;也釋放出強烈的穩增長、穩樓市信號,進一步提振信心、改善預期。
記者了解到,目前房地產已出臺的政策可梳理歸類為需求端、供給端和化解風險三方面。“保交樓”就是防范化解房地產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有力措施。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累計交付21萬套、占應交總數的97%,交付進度排名全國前列,年底前將實現“保交樓”入庫項目應交盡交。
為給“保交樓”提供有力資金支持,我市積極推進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融資,將符合條件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納入“白名單”,搭建政府、銀行、企業融資協調平臺。截至10月15日,全市已推動155個“白名單”項目獲得授信293.96億元,其中137個項目獲得放款159.3億元。市住房城鄉建委近期已完成全市第四批房地產“白名單”項目推送,下一步將會同重慶金融監管局精準制定項目融資方案,增加調度頻率,不斷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
不僅如此,我市還將城中村和城市危舊房改造作為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一個重點,持續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政策支撐,抓好資金籌措,狠抓項目落地實施。今年,加快實施首批82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扎實推進城市危舊房改造三年攻堅行動,預計可惠及群眾約10萬人。
新質生產力將成房地產業核心驅動力
利好加持、政策到位,我市房地產市場企穩回暖態勢明顯,有望迎來“銀十”行情。從長遠看,重慶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在哪里?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未來的核心驅動力是新質生產力,即住建部所提倡的“好房子”——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高品質住宅。以新質生產力促成新生產關系,推動行業大膽實施產業鏈重組。
在這些人士看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被提出,房地產業進入由規模向品質轉型的關鍵時期。從“有房住”到“住好房”,人民群眾對住房功能的需求正從滿足基本居住,轉為滿足高品質生活需要。為此,政府要牽頭推動將保障性住房建成“好房子”,龍頭房企要帶頭建設“好房子”,還要和居民一起通過科學改造,將“老房子”變成“好房子”。
實踐證明,品質過硬的“好房子”是不愁銷售的。以第四代住宅(通過增設空中花園及空中園林街巷的立體綠化住宅)為例,2024年重慶市場首個推出的第四代住宅龍湖云河頌,項目從入市到售罄只花了三四個月;上月底,海成在中心城區的首個第四代住宅項目云湖郡首開即成交約150套,銷售額約3億元。
閻占斌表示,房地產市場穩步回暖,需要政府、房企、消費者等形成合力、同頻共振。除了好房子外,好配套、好服務是政府和企業應該關注的細節。
他說,打造良好的城市環境,政府應從規劃階段對老百姓的教育、醫療、商業、生活需求等剛需進行考慮,在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也應該注重這些訴求,針對山地城市環境中人們出行不便問題推進的適老化改造不容忽視。
企業層面,房地產開發商應及時回應居住人群對高品質住宅的需求,通過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將醫養、康養等個性化需求融入項目中,不斷苦練內功,煉就核心競爭力,方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藍海”。
名詞解釋>>>
“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
四個取消:充分賦予城市政府調控自主權,城市政府要因城施策,調整或取消各類限制性措施。主要包括限購、限售、限價、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
四個降低:降低了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降低了首付比例,統一首套、二套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到15%;降低存量貸款利率;降低“賣舊買新”換購住房稅費負擔。
兩個增加:一是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二是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