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房產;中朝房產股東
朝鮮的福利分房:居住條件看身份地位,房子屬于國家
朝鮮政府在解決人們住房問題上采用了分房制度。這個制度的初衷旨在確保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每個公民都能獲得基本的居所。
政府修建住房,并將它們分配給需要的公民,分配的住房是免費的,水、電、煤氣以及冬季所需的暖氣等基本生活物資也由國家統一供應。
在這個國家,不允許任何人擁有私人住宅,住房全由政府、單位提供。
按規定,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都可以獲得住房,城市居民,每戶能夠獲得一套住房,而對于農村居民,政府也同樣提供了統一修建的房屋。這對于我們許多人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朝鮮
可是,明明采用了分房制度,明明法律不允許有私人住宅,在實行計劃經濟的朝鮮卻有著“火爆”的房地產市場。
到底怎么了?在朝鮮真的每個人都能分到房嗎?為何朝鮮房灰色地帶地產市場“火爆”?
朝鮮
朝鮮是一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和配給制的國家。為了應對國內發展緩慢的經濟狀況和被聯合國安理會大幅限制了的國際發展機會,近代以來這種制度已經經歷了多次變革和調整。
朝鮮的住房制度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制度有很大不同。所有的住房都歸政府或集體所有,私人擁有住房是違法的。住房由國家集中配給政府將住房作為國家資產,所有人都有權利享受國家資產。
朝鮮原是實行完全的計劃經濟和配給制,但經過多次調整后,目前分為兩部分:
教師、學生、公務員和研究人員等非生產型單位人員的住房仍由國家免費配給,而生產型單位的員工住房由國家分配給企業,企業再分配給員工,但是不再免費需要承擔一定的費用。
朝鮮
國家免費分配的部分,基本人人都能有一套住房,但是房屋分為四個級別,一級是集體住宅和一般公寓,集體住宅的房間面積較小,通常不足20平方米,房間布局也比較擁擠,不夠靈活。臥室、廚房和衛生間通常集中在一個區域內,
二級是新型公寓,房間面積相對較大,通常在40-100平方米之間,有獨立衛生間、廚房和臥室。
三級是高級公寓,房間面積僅比新型公寓略大,但是有趨于現代化的裝修,地面、墻面、天花板等各個部位都選用了高品質的裝修材料,廚房和衛生間配套設施更為齊全,社區擁有娛樂設施、運動設施,
四級是高級獨立式住宅,配有獨立的自來水和電力供應系統,管線新穎,供水穩定,水質清潔,用電安全,擁有寬敞的房間和室外空間,花園、露臺、庭院,舒適的浴室和衛生間,有淋浴、浴缸和衛生清潔設備。
還配備了私人桑拿室、按摩浴缸和蒸汽浴設施,廚房通常有大型的爐灶、冰箱、洗碗機和微波爐、烤箱、咖啡機和蒸汽爐等。設置有門禁系統和專業的保安長時間巡邏,有定期的保潔服務和維修服務。
朝鮮
分配時主要以居民的職業和社會地位作為分配依據,每個人身份級別不同,分到的住房也不同。
普通教師、學生是集體住宅,街道級機關指導員等一般干部分是一般公寓,中央機關指導員等科,處級干部是新型公寓,
局級干部、人民演員、大學教授以及企業負責人是高級公寓,而副部級以上黨政軍高層干部則是高級獨立式住宅。
簡單來說,職業和社會地位高的人會被分配到較好的住房,普通人則被分配到較為簡陋的住房。
朝鮮政府
付費分配的部分,這一部分人通常難以保障。
從國家總體上來看,配給到社會基礎建設的資源并不多,而分配的住房完全由國家承建,資源不多的情況下建成的住房完全不夠,住房又會優先保障免費分配的部分,使得付費分配的這一部分人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滿足,十分緊張。
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和貧困家庭中,許多人仍然面臨著住房短缺的困境,不少人只能通過各種渠道盡可能地取得一些建筑材料來自行搭建一些簡單的房屋。
住房
原本的分房制度是公有制的產物,所有人都有權利享受被視為國家資產的住房,現今卻充分體現了朝鮮社會的階級劃分。
而分房制本身也有問題,由于住房所有權集中在政府或集體所有制手中,而不是歸屬于個人,導致住房維修和管理常常被忽視,房屋的質量和狀態往往難以得到保障。
對于朝鮮公民來說,配給后的住所也不是穩定的,政府免費配給住房的人大都工作也是分配的,個人工作調動有選擇機會不多,往往是領導指哪兒就去哪兒,而企業再配給住房的人工作也難說穩定,往往也是聽負責人指揮。
不論是屬于哪種分配,住房終究不是個人的,只要工作調動住所也得跟著變動。
朝鮮
現今,朝鮮官方在意識上仍不承認國內的的商品和市場機制,盡管在現實中,各種市場的存在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了。
這些市場不僅為民眾消費品的買賣、企業生產資料的交易和企業產品的交易提供了一個空間,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調節價格和供需關系的機制在發揮著作用。
除了官方設立的消費品交易市場和綜合市場,朝鮮廣泛而又受到大家默認地存在著處于灰色地帶的不被承認政府的市場,如交易生活用品的“跳蚤市場”和生產資料流通市場,以及勞動力市場、私人金融市場和住宅市場。
其中房地產市場可謂“火爆”,民眾面對這政府無法保障自身住房的現實,盡管政府并不承認私人住房,盡管私人住房是不被法律允許的,盡管這些住房可能會得不到政府的法律保護,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在灰色的地下市場購房自住。
朝鮮城市住房
韓國首爾大學對133名2012年逃離朝鮮的人士進行了調查,發現由政府分房解決居住問題的占14%,而67%的人是購房自住,這一比例高于此前對126名2011年逃離朝鮮人士的調查結果,當時購房自住者只占46%,
雖然該調查只針對逃離朝鮮的一小部分人群,但朝鮮灰色的房地產市場上,房產交易升溫,房價水漲船高,這種缺乏有效的監管和法規的地下市場,竟成為了大部分人解決住房需求的普遍渠道。
2005年之前在平壤購買一套房子只需要幾千美元,而在其他省份,一棟房子僅需數百美元。但是這些價格早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清津市是朝鮮北部的一個重要工業城市,也是朝鮮第三大城市,2009年底一套住宅的價值為3000美元,而到了2014年,已經漲到了10000美元。
據估計,朝鮮的不動產價格在2005年之后的10年上漲了10倍。而據一位于2005年離開朝鮮的生物學家稱,他在平壤的一套公寓如今在房地產市場上價值達到了10萬美元,是10年前購買價格的15倍。
不動產
朝鮮雖然總體上經濟發展緩慢,但是近年來擁有一定資本的人還是變得越來越多,對這些“先富起來”的人群而言,在房價水漲船高的情況下,買房成了最好的選擇,既能改善居住條件,又能作為保值的手段。
人們的需求造就了地下的房地產市場,據報道,平壤的部分地區,“商品房”的存在已是大家默認的了。在“黑市”上,會有房產中介提供待出售的房產信息,這些“房屋經紀人”大多是曾經的權力機關人士,
一旦買賣雙方談成價格,他們就會通過賄賂相關官員來獲得“交易許可”,這份“交易許可”是對于房屋處置的默認和不追究。
據"脫北者"和研究朝鮮經濟的專家透露,朝鮮的房產交易主要集中在首都平壤和中朝邊境沿線,前者用美元貨幣,后者則使用人民幣。盡管在朝鮮買賣房地產是非法的,但這個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
房地產
總體來看,現在的朝鮮只是表象上的福利滿滿,長期的計劃經濟限制住了經濟發展的腳步,而嚴峻的外交關系又不允許朝鮮過于放松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使得國內經濟發展緩慢而國際上又被安理會制裁,國際制裁和嚴峻的外交環境也限制了朝鮮吸引外資和參與全球經濟的能力。朝鮮的經濟并不樂觀。
經濟上不樂觀,而作為福利政策“大頭”住房配給制順理成章地受到調整和變化,現在的福利分房并不是“平均主義”,要論身份地位來決定配給的房屋好壞,也滿足不了每人都有一套住房的需求。
隨著地下市場的發展和民間經濟的壯大,人們開始通過購買房產來保障和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和作為保值的手段。這種房產交易是非法的,卻已經越來越普遍。
對于尋求更好的生活朝鮮的人民來說,他們只能通過各種非正式途徑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物質福利的提高李德一,張培德《世界經濟文匯》1957年第12期
朝鮮富人如何炒房?《上海房地》2015年第12期
金正恩執政以來朝鮮社會主義經濟的新變化韓獻棟《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22第3期
中國出資22億建成中朝鴨綠江大橋,卻8年未通車,問題出在哪?
鴨綠江對于中朝兩國人民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這是世界上少有的不以主航道中心線劃界的界河,是中朝兩國的共有的河流,也見證了一段艱辛的歷史和兩國之間堅定的友誼。
2009年,我國領導人到朝鮮進行訪問之時,曾敲定了在鴨綠江上建造一座大橋,使兩國的經濟和貿易發展更加順暢。
雙方開誠布公的商議了許久,才終于敲定了最終的建造方案。
方案定下來之后,我國當即投資上億,開始了這座大橋的修建工作,作為一個有著“基建狂魔”之稱的國家,我國在修建橋梁的速度上確實是數一數二的,沒過幾年時間,橋梁的主體和基本的架構就已經完成了,這座白色的大橋成了鴨綠江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座我國投資了22億的大橋,卻8年時間都沒能實現通車,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2009年10月,溫家寶總理訪問朝鮮的時候,和朝鮮方面經過協議,決定重新修建一座鴨綠江大橋,來建立起中朝兩國的溝通和經濟往來。
雙方終于開始正式的投入到了建造新大橋的建設中。
這次建造大橋對于雙方來說都是互惠共利的事情,因為中朝兩國自從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后,就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貿易往來,在經濟上有著諸多的關聯。
如今隨著年份漸長,我國的科技也逐漸成熟,兩國之間的貿易體量也開始逐年增長,所以才迫切的需要一座新的大橋來支撐起這幾十億的貿易規模。
而朝鮮同意修建這座大橋,也是因為這座橋可以支撐起他們從2006年就開始推進的“緋緞島自由貿易地帶”的項目。
這座橋的修建原本應該是互惠共利的,我國也在2011年就完成了大橋的奠基儀式,開始了修建。
而在修建之初,朝鮮方面沒有絲毫動土的跡象,我國并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因為按照原本的計劃,這座橋的修建應該是將主體的部分建造出來,雙方再在橋中間進行連接的。
因此我國很快就投入了22億的資金,用來建造這座跨國大橋。
這座大橋主體部分十分壯闊,總長超過3000米,寬度更是達到了33米,為了保證橋體的穩固,這座橋采用的是雙塔雙索面的建造方式,這是一種用鋼箱梁斜拉的吊橋,能夠承受很重的重量,可以極大程度的減少之初,性價比極高。
而我國的基礎建設工能這些年來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這座大橋的建造推進的十分迅速,僅用了3年時間,就將這座大橋的主體部分全部建造完成了。
或許是考慮到橋體的長度,新的鴨綠江大橋的兩邊都有鋼索加固,同時為了減緩橋洞到地面的坡度,還十分貼心的加長的引橋的長度,減緩了車輛到地面的坡度。
然而眼看著這座大橋即將全部竣工,朝鮮方面卻沒有半點動靜,這讓眾人都感到十分困惑。
這座新建的大橋,毫無疑問能夠滿足中朝雙方全部的貿易往來,加強兩國之間的聯系,但朝鮮方面為何遲遲不肯動土?這一拖還拖了8年時間呢?
實際上,鴨綠江上不僅有這一座大橋,還有一座舊橋和一座斷橋,被丹東的人民稱為“姊妹橋”。
這兩座橋都是由來已久,卻在同一時期承擔起了兩岸民眾的往來和貿易。
第一座斷橋是1909年,日軍侵略者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爭奪中國的資產,出資修建的大橋。
這座大橋長度有944.2米,寬度有11米,可以旋轉開合,方便船只的往來,在上個世紀,日本造出的這座橋確實展現出了一定的工業實力,但這座橋在當時并沒有給中朝兩國帶來任何的好處,反而加快了日軍掠奪的步伐。
一直到抗日戰爭結束之后,這座橋梁才被作為兩國的來往,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
然而還沒等到戰爭結束,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的時候,美國為了切斷我國的后方供給線,便在11月8日扔下炮彈,炸毀了這座橋。
如今這座橋只剩下了留在我國的這一截斷橋,沒有絲毫的作用,之所以沒有將其進行拆除,是因為我國將這座斷橋建成了一個抗美援朝的紀念景點,橋身涂成了淺藍色,意思是永遠不忘殖民統治和侵略戰爭,祈盼并維護世界的和平。
斷橋上千瘡百孔的彈孔,無一不在記錄著過去的那段歷史,這座橋見證了志愿軍當年的豐功偉績,見證了當年那段心酸的歷史,并在今日,同樣見證著無數來來往往的人群,觀瞻過去、凝望歷史的沉重。
斷橋已經沒有了用處,但是舊橋卻還在繼續使用。
舊橋是在1937年建造的,一直到1943年才正式投入使用,當時也是抗日戰爭的關鍵時期,侵占東北的日軍為了進一步的擴大侵略范圍,在鴨綠江上選擇了建造這座橋。
結果這座橋建成沒兩年,日軍的這場侵略戰爭就以失敗告終,他們在臨走之時,沒來得及將這座橋炸毀,成了戰后我國和朝鮮互相來往的一個主要橋梁。
盡管這座舊橋的構造在如今看來并不算大,但是對于當時的中朝兩國來說,確實是相當重要的了。
最重要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這座橋僥幸逃過了美國的轟炸,成為了當時我國支援朝鮮的主要通道。
1950年10月,我國數十萬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到達朝鮮境內的時候,大部分的資源都還沒來得及送到,后來還是通過鴨綠江大橋這個主要的交通運輸線,才將這些資源及時的送到朝鮮的志愿軍手中的。
在斷橋被敵軍炸毀之后,這座橋是當時唯一的生命線了。
在美軍轟炸第一座大橋的時候,這座友誼橋實際上也受到了牽連,損傷嚴重。
為了保護大橋的安全,當時的安東鐵路分局職工人員以及駐軍部隊就冒著被敵機發現的風險,全力以赴的修理大橋,敵人轟炸幾次,鐵路部門就修理了多少次,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使得這條鐵路成了當時一條轟炸不斷的運輸線。
為了防止這座大橋再遭遇什么意外,安東鐵路局和當地的軍區防空司令部協同工作,共同承擔起了守橋的重任。
從1950年戰爭打響到1951年這將近一年的時間里,美軍在戰場上節節失利,他們對這座大橋的轟炸工作進行的也越發頻繁。
多的時候每天能達到三次以上,甚至不惜出動大機群,防空部隊也是不甘示弱,據統計,在這段時間里,他們對空作戰次數達到了219次,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守護了大橋的安全。
盡管當時我國在空軍力量上始終是弱勢,但是這也對美國造成了有一定程度的打擊,加速了抗美援朝戰爭的進程。
所幸的是,這座橋始終沒有躲過了美國的打擊,成功地渡過了抗美援朝戰爭,成了中朝兩國那段浴血奮戰的歲月的見證。
一直到鴨綠江新大橋的建造被提上日程,這座舊橋還是佇立在原來的位置,承擔著兩岸來往的職責。
如今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這座橋卻連20噸以上的貨車都難以通行,自然無法承擔起兩國密切的貿易往來,更何況,歷經80年的風風雨雨,又經過幾年的槍林彈雨,這座橋也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問題,一旦出現破損的情況,后果將不堪設想。
我國這才打算重新建造一個新的大橋,重新承擔起兩岸來往的重任。或許是因為這座橋還沒有真正的壽終正寢,因此朝鮮才沒有繼續建造這座大橋的打算。
2015年,我國在完成了橋梁的主體建造部分之后,就開始準備處理配件工程了,為了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我國還特意請國內的專家,一同前去視察,為了這座大橋,我國可以說是拿出了十足的誠意。
但是一直到我國竣工,朝鮮方面卻是連個地基都沒打,一方面或許是朝鮮認為,舊橋的存在還能夠勉強支撐兩國的貿易往來,因此并沒有及時將這件事提上日程,因為朝鮮不比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也沒有那么快,因此在修建大橋的資金方面或許有些捉襟見肘。
這一點從雙方洽談修建大橋事宜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
這座大橋建在鴨綠江下游的位置,朝鮮原本的計劃是在丹東市和新義州市舊市區建橋,越過威化島的位置,可是我國希望能夠向下10公里,在丹東新城區和新義州南部之間建橋。
這個時候,朝鮮方表示,如果采用我國規劃的線路,那么在朝鮮一側建造堤壩的費用,就需要由我國來承擔,這給我國在大橋的建設上增添了些許的負擔,同時也足以見得朝鮮在建橋方面資金緊張的情況。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目前朝鮮基本上已經是鎖國的狀態,由于近些年來疫情的沖擊影響,很少有朝鮮方面的消息傳來。
他們的重心基本上全部都已經放在了防護工作和限行工作上,國內的經濟發展也是一個新的難題。
在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如何能夠保證國家的發展,保證民眾們的生活,才是他們目前最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隨著疫情的影響,雙方的貿易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減少,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舊橋的壓力,所以朝鮮在建橋這方面并沒有十分關注。
這才導致這座大橋的建造工程一拖再拖,這一拖就是8年時間。
而這座橋也吸引了不少的人前來參觀,原本就已經有了一座斷橋,再加上這一座還沒有修建完成的橋,似乎又讓這個地方多了一些觀賞性。
不少人到斷橋緬懷參觀的時候,也有不少人選擇到這個還沒有完工的新橋上參觀一圈。
盡管還沒有建造完成,沒有對兩國的經濟起到任何的聯動作用,但是毫無疑問,這座橋帶動了我國丹東地區經濟的發展。
從大橋建造的時候開始,不僅為當地的人們提供了不少的工作機會,有一些房地產商極其戰略性的看中了附近的土地,在橋頭的位置,建造了不少的新房,吸引了當地的民眾們購買。
這個不到萬人的小鎮,在短短的時間內,不僅被劃分為丹東新城區,還得到了不少資源的傾斜,被大力發展了起來。
若是早幾年到這里,見到的必然是大片大片的農田,可是近些年來,這個地方的建設逐漸朝著現代化、商業化的方向發展,商業區、步行街等商業區域被規劃了出來,帶動了大批的人前來安家定居。
隨著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出現,消費水平也被迅速的拉了起來,丹東地區變得比以往更加繁華了。
而連接朝鮮的新義州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盡管新橋還沒有開通,但是對兩岸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
相信等到這座橋開通之后,一定會為兩個國家帶來更多的收益,同時也必然會帶動周邊國家的發展。
朝鮮擺出對話姿態后 中朝邊境的丹東市房價大漲
2018-05-05 10:04 | 參考消息
英媒稱,中國與朝鮮之間最大的貿易樞紐——丹東的市民將要收獲一個意想不到的紅利,這是朝鮮領導層近來愿意參與國際對話所帶來的。自金正恩今年3月乘坐裝甲列車經過這個邊境城市前去拜會中國領導人以來,丹東房價在一個月之內大幅上漲。
丹東市中心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月2日報道,近一周來,丹東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實行預約發號制度,以應對業務急劇增加的局面。該登記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太忙了,根本顧不過來。自上周以來,有太多的人到我們這里來辦理房屋產權登記手續。”她還說,這是由于當地一些新的樓盤相繼完工并銷售火爆。
報道稱,在金正恩與韓國總統文在寅會晤后,潛在買家對丹東樓市的關注度在過去一周里進一步上升。韓朝領導人上周結束了氛圍積極的峰會,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呼吁實現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的目標。文在寅還表示,他們就“旨在永久結束朝鮮半島戰爭”的和平協議達成了共識。
一名在丹東買了房子的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自金正恩訪問北京以來,丹東的住宅價格已經上漲20%。
一名食品商販表示,自從一個月前傳出金正恩訪華的消息后,他居住的靠近朝鮮海關監管倉庫的地段房價上漲了大約10%。
報道稱,商業地產的價格也在上漲。丹東一名房產經紀人張健(音)說,在丹東市中心與朝鮮新義州市隔江相望的振興區,商業房地產價格在過去一個月里上漲近50%。
記者在丹東市不動產登記和房屋交易大廳內看到,雖然是午休時間,但是依然有30、40人坐在大廳內的椅子上等待辦理業務。
上漲的房價讓丹東房地產市場出現轉機。這座城市更廣為人知的是其失敗的丹東新區房地產開發項目。新區緊鄰新鴨綠江大橋,這座橋原計劃要成為第二座中朝貿易橋,定于2015年末通車,但朝鮮那一頭一直沒有完工。
報道稱,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丹東的住宅價格在截至今年3月中旬的一年里上漲約4%,遠低于最近報告的漲幅。
在遼寧當地人士看來,中朝關系的改善、半島局勢趨于穩定、朝鮮將進行改革開放,都將會對丹東這座中國東北的邊境小城構成實質性利好。
(原標題《朝鮮擺出對話姿態后 中朝邊境出現這樣的動向……》。編輯周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