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資源的特征(旅游資源的三大要素)
秦皇島旅游具有以下特點: 1.?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
秦皇島旅游具有以下特點:
1.?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
- 優質的海濱風光:秦皇島擁有長達162.7公里的海岸線,沿線分布著眾多優質海灘,沙質細膩柔軟,海水清澈湛藍。像北戴河,是聞名中外的避暑勝地,夏季氣候涼爽宜人,空氣清新,游客可以在這里盡情享受沙灘浴、日光浴和海水浴,欣賞美麗的海上日出和日落景色。
- 獨特的山地景觀:秦皇島北依燕山,有祖山、角山等山脈。祖山山勢雄偉,峰巒疊嶂,有“塞北小黃山”之稱,山上植被豐富,景色秀麗,還擁有天女木蘭等珍稀植物;角山是萬里長城跨越的第一座山峰,登上角山可以俯瞰長城的雄偉身姿和周邊的壯麗景色。
- 多樣的生態景觀:秦皇島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如北戴河國家濕地公園,這里生態環境優美,是眾多候鳥的棲息地和遷徙中轉站,每年吸引大量鳥類愛好者前來觀賞。此外,還有河流、湖泊、瀑布等景觀,為游客提供了多樣化的自然景觀體驗。
2.?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 長城文化:秦皇島境內的長城資源豐富,的東北關隘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關”,其城墻高大堅固,關隘建筑氣勢恢宏,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軍事價值。老龍頭是明長城的東部入海處,是萬里長城唯一集山、海、關、城于一體的海陸軍事防御體系,建筑風格獨特,景色壯觀。
- 秦皇文化:秦皇島因秦始皇東巡求仙而得名,留下了許多與秦始皇相關的傳秦始皇史遺跡,如秦皇求仙入海處秦皇求仙入海處、求仙橋等建筑,展示了秦皇求仙的歷史文化。
- 民俗文化:秦皇島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如昌黎地秧歌、撫寧鼓吹樂等民間藝術形式,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此外,還有各種傳統節日和民俗活動,如山海關龍抬頭藝術節、昌黎葡萄采摘節等,讓游客能夠深入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
3.?精彩的旅游節慶活動:
- 國際性節日:秦皇島舉辦的國際性節慶活動眾多,如國際長城節、國際煙花節、國際葡萄酒節、、國際民間藝術節等,這些活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參與者,為秦皇島增添了國際化的氛圍,也為游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
- 國家級節日:七夕·中華愛情節、秦皇島讀書節、全國中老年文化藝術節等國家級節慶活動在秦皇島舉辦,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學習的機會。
- 地方特色節日:秦皇島各縣區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如秦皇島廣場文化藝術節、望海祈福文化旅游節、冰雪花燈節等,這些節日充分展示了秦皇島的地方文化特色和風土人情。
4.?豐富的美食文化:秦皇島的美食融合了海產的鮮美和北方的烹飪特色。海鮮是秦皇島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螃蟹、蝦、貝類等海鮮品種豐富,烹飪方式多樣,有清蒸、紅燒、爆炒等,能夠滿足不同游客的口味需求。此外,還有特色小吃,如四條包子、長城餑欏餅、回記綠豆糕等,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
5.?便利的交通條件:秦皇島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接遼寧,西近京津,地處華北、東北兩大經濟區結合部,是連接東北與華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境內有京哈鐵路、京秦鐵路、大秦鐵路等鐵路干線,以及京哈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等公路干線,交通便利,方便游客前往。
6.?旅游設施完善:秦皇島擁有眾多的酒店、民宿、度假村等住宿設施,能夠滿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同時,景區的配套設施也不斷完善,如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餐飲設施等,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旅游服務。
調研報告丨文旅融合背景下, 佛山紅色旅游資源如何開發?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文旅產業的特殊業態,紅色旅游不僅能向游客提供沉浸式的紅色文化體驗,還兼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功能,這種獨特的精神熏陶與文化傳承,是在其他景點無法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推動文化和旅游實現高質量深度融合的進程中,紅色旅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鮮活載體,對于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位于明城鎮的東門圩1475街區,是三譚故里紅色文化旅游區的核心組成之一。/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洪海攝
現狀
佛山紅色旅游資源開發
尚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佛山共有革命遺址遺跡356處,眾多的革命遺址遺跡反映出佛山深厚的紅色基因底蘊和綿長的紅色文化根脈,也蘊含著佛山特有的紅色革命精神。
近年來,佛山以文旅融合為抓手,在推動革命文物活化、弘揚紅色文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比如,建設了3A級三譚故里紅色文化旅游區;開發了“革命精神精武傳承”等6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佛山粵中抗戰歷史文化游徑入選首批廣東省歷史文化游徑;與高德地圖合作搭建了“佛山紅色地圖”;制作印發佛山紅色旅游宣傳手冊;在線上線下舉辦各類紅色展覽等。但整體來看,佛山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的發展空間廣闊、大有可為。具體而言,佛山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應注重從“淺挖掘”到“重核心”、從“獨發展”到“多聯動”、從“散資源”到“強品牌”以及從“單業態”到“多業態”的轉變。
建議
打造紅色旅游拳頭產品提升紅色文化傳播力
一是科學規劃,打造紅色旅游拳頭產品。首先要編制系統性發展規劃。發展規劃是基石,因此佛山需深度梳理現有的紅色旅游資源,結合各區特點、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制定出一套既符合長遠發展目標又具備可操作性的系統性發展規劃。通過規劃明確紅色旅游發展的總體思路、空間布局、重點項目、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等,確保開發工作有文可依、有序進行。其次要聚焦核心打造拳頭產品。佛山的紅色資源在內容、形式上雖然豐富多樣,但資源覆蓋面廣,相對分散獨立,有的存在地理位置偏遠和交通不便的局限性。鑒于資源串聯和整合基礎薄弱的現狀,應集中有限精力,聚焦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核心資源,打造具有獨特吸引力的拳頭紅色旅游產品。比如,可以優先選擇“佛山十大紅色文化名片”和“佛山優秀紅色文化名片”為開發重點,通過深入挖掘這些名片背后的紅色故事和歷史價值,進行高標準、高質量的開發和包裝。最后要推動“紅色旅游+”多業態融合發展。在打造拳頭產品過程中,還要以產業融合為主導,樹立“紅色旅游+各種業態”融合發展的理念,將紅色旅游開發運營與制造業、美食特產、鄉村振興、綠美佛山、康養休閑、紅色研學、紅色文創產品等方面有效串聯,探索紅色+休閑農業、生態旅游、工業旅游、體育旅游、康養旅游等復合型旅游模式,讓紅色文化以更加多樣化的形式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提升紅色旅游的吸引力和附加值。此外,注重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創新展示方式,讓紅色文化更加生動、直觀地展現在游客面前,增強游客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二是加強區域聯動,共建紅色灣區。革命文化以黨史事件與人物為敘事脈絡,在黨領導的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始終具有緊密關聯和歷史繼承性。因此,各地紅色旅游景區之間,在時間與空間維度上可能呈現出相互關聯、相互呼應的特點。例如,羅登賢事跡遍布香港、廣州、東北等地,這些地方及其發生的事件互相串聯能夠構成一個整體。佛山的革命人物或紅色故事有跨區域關聯性和歷史承續性,尤其是與鄰近的廣州及整個珠三角地區緊密相連,因此具有更廣泛區域間的紅色旅游合作基礎。佛山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極點城市的過程中,應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合作,推動關聯區域紅色旅游資源的聯動開發,共建紅色灣區。比如,可以選擇與廣州緊密相關的紅色資源開展試點工作,從宣傳推介層面開始合作,再深入到共同開發保護、建設營銷和運營管理等層面的合作,并持續向其他城市擴展。以此實現資源共享、客源互送,在講好灣區紅色故事中加強各地的情感紐帶和文旅的深度融合。
三是設立專項經費,多渠道籌措資金。若是缺乏資金,紅色旅游項目的規劃、建設、維護及運營就如同失去了“活水”,難以長期維系。在資金籌措方面,廣西桂林市全州縣建立文旅發展專項資金和紅色旅游發展資金,在廣西率先成立資源、資產、資金“三資”管理辦公室,并成功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4.3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7億元,融資10多億元,撬動社會資本投資50多億元。借鑒這一成功經驗,佛山在推動紅色旅游項目時,也應注重資金的籌措與管理。首先要增強對紅色旅游的投入力度,將紅色旅游發展融入經濟建設規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的大局之中,并設立專項經費,劃撥一定資金作為建設基石。其次要積極爭取國家、省級層面的專項資金。比如,財政部的旅游發展基金、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利用好文旅類項目補助資金政策等。最后要拓寬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紅色旅游項目開發。可以通過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入有實力的企業和民間資本,共同參與紅色旅游資源的建設、運營與管理,實現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良性互動。還可以探索利用互聯網平臺的眾籌平臺,發起具有特色的紅色旅游項目眾籌活動,既能籌集資金,又能增強公眾參與感和文化認同感。總之,通過多種方式籌措資金,能夠緩解財政壓力,確保紅色旅游項目的長遠發展。
四是打造優質紅色品牌,提升紅色文化傳播力。首先要強化品牌意識。在競爭激烈的旅游市場中,一個鮮明、獨特的紅色旅游品牌是吸引游客、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所以必須把佛山的紅色旅游視為一個整體品牌來精心策劃與運營,通過品牌故事的講述和品牌形象的塑造,使佛山紅色旅游在眾多旅游產品中脫穎而出,成為具有鮮明辨識度和廣泛影響力的品牌。其次要深挖紅色旅游文化IP內涵,打造專屬文化符號。換言之,要明確佛山紅色旅游的獨特定位,提煉出能夠代表佛山紅色文化且具有感染力的核心價值。當前,“佛山十大紅色文化名片”和“佛山優秀紅色文化名片”已經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未來,佛山要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元素轉化為具有市場吸引力和辨識度的紅色旅游文化IP,如何通過創意策劃、藝術加工和科技手段,將這些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產品中,形成佛山獨有的紅色旅游文化符號。最后要秉承全媒體理念,構建聯動傳播新格局。在宣發方面,要通過統一的品牌形象設計、系統化的宣傳策略,充分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渠道,搭建聚合式、立體化的融媒體傳播矩陣,構建全新的紅色文化聯動傳播格局。具體而言,通過制作高質量的紅色旅游宣傳片、微電影、VR體驗等多媒體產品,以及開展線上互動活動、直播帶游等新型營銷方式,吸引更多年輕游客的關注和參與。同時,加入中國紅色旅游推廣聯盟,加強與主流媒體的合作,通過資源共建共享、新聞報道、專題節目等形式,提升佛山紅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總之,佛山的紅色旅游品牌的構建和傳播需要全媒體的聯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實現多媒體共融互通和同頻共振的聚集效應。
來源丨佛山市委黨校,有刪改。
撰稿人丨佛山市委黨校圖書館老師佘澤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