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房產、慶陽中產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西門慶為什么不搞房地產
即便在一千年以前,賣炊餅的武大郎也屬于社會中下層,靠賣本小利薄的炊餅糊口——但住房卻寬敞,“縣門前樓上下兩層四間房屋居住。第二層是樓,兩個小小院落,甚是干凈。”
武大郎在清河縣沒有房產。一開始是一家人在紫石街租房住,后來老婆死了,賣炊餅又折了本,只有移在財主張大戶家的臨街房居住。這張大戶有百間房屋,武大跟張宅的下人處得好,所以張大戶房租都不找武大要。等到張大戶把使女潘金蓮許配給武大之后,就更不要武大的房租了——反正他還要時常來光顧金蓮。即便被武大撞見,住著免費房子吃人嘴軟,武大也不敢出聲。
張大戶死了之后,武大和金蓮被趕出了張宅,又回到紫石街租了內外兩間房住,依舊賣炊餅。金蓮太漂亮引得街上的浮浪子弟們風言風語,武大又住不安穩,跟金蓮商議要另找地方租住。租房差不多跟今天一樣,押一付三,每個月付房租。金蓮就嫌他沒氣概,說租房不但每個月都要付房租,而且還要隨時看房東臉色毫無安全感。金蓮說與其租房,不如典房。
典房跟租房不一樣。房主缺錢,急等錢用;典房者有錢,急等房住——于是雙方一拍即合:典房者一次性給房主一筆典房款,差不多在房價的一半左右,在約定的期限內居住。到期之后,房主如果用原典房款贖回房子,典房者就相當于白住;如果房主拿不出這筆錢,那典房者就可以一直住下去。典房的實質,就像房主把房產拿去當鋪典當一樣。
但典房跟租房的最大區別,就是典房需要一次性付一筆數目不菲的現金,所以錢包比臉還干凈的武大才說“我哪里有錢典房”。最后還是金蓮主動提出把自己的首飾換錢典房,放在古代,金蓮這一舉動是典型的賢惠標志。
于是武大就湊了十數兩銀子,典下了縣西街上這棟二層小樓。根據金銀比價或米價來折算,一兩白銀折合如今的購買力可以從200元到800元不等。如果按學者吳思明末一兩白銀大約折合400元的標準,那么“十數兩”按十五兩折中計算,典房價就差不多是6000元,而這棟房產的總價大約在12000元左右。
可是典房住自始至終只有使用權而沒有產權,既然都湊夠了一半房價、已經達到了今日二手房首付五成的標準,為什么不干脆想辦法買下來呢?
因為還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銀行提供貸款,要想擁有自己的房子要不就一次性付款買斷,要不就買塊地先放著,等有錢了再慢慢建。所以武大金蓮的錢只夠典房,離買房還差一半——如果錢夠,金蓮也是想買房的。
清河縣的房價也是按地段和房屋類型來分,房子也不算貴。西門慶的幫閑常峙節沒房又想買房,找西門慶求助,一處“門面二間二層,大小四間”的平房價值三十五兩銀子,差不多14000元。西門慶給了常峙節五十兩銀子,另外的十五兩是給他用門面開鋪子的本錢。
西門慶對兄弟似乎還算大方,但對女人就更是不吝千金。他勾搭上自家伙計韓道國的老婆王六兒,替她在獅子街買了一處房子,“門面兩間,到底四層。”這房子因為在繁華地段,價格就漲到了120兩銀子,約合48000元。
西門慶買這房子金屋藏嬌是有原因的——方便他與王六兒廝會,畢竟好一點的房子自己住起來也舒服些。而韓道國也理所當然地跟王六兒一起搬了進來,但只要西門慶來,韓道國就自覺地在鋪子里打地鋪。反正西門慶一月也就來個三四回,韓道國同志覺得自己還是賺的。
即便在同一條街,房屋的價格也不一樣。李瓶兒的前夫花子虛打了一場官司出來,在獅子街買了一間房子總價是250兩銀子,價格達到了10萬元。購房款本就是花子虛拼湊的,結果住進來又害了傷寒,后來怕用錢連醫生都不請了,于是在二十四歲上就一命嗚呼。他一死,李瓶兒從此才好名正言順地嫁入西門府。
花子虛原來的房子就在西門慶隔壁,打官司的時候不得已變賣家產,求西門慶用了五百四十兩銀子買了。花園住宅,實在還是值二十萬元以上價格的。
清河縣雖然只是小小縣城,但不缺又好又貴的房子。跟百姓家的低門淺戶不同,官宦財主家的深宅大院要價不菲。
西門慶的同僚夏提刑要去其他地方為官了,托西門慶把在清河的房產賣了,西門慶就轉給了正好要到清河縣做官的何太監侄兒何天泉。夏宅“門面七間,到底五層,儀門進去大廳,兩邊廂房鹿角頂,后面住房、華亭,周圍群房也有許多,街道又寬闊。”最后雙方以一千二百兩成交,折合下來相當于48萬元。
西門慶自己的府邸,本來就跟夏宅不相上下。等把花子虛的舊宅買下來,他更把那邊的舊房拆了,花五百兩銀子開始蓋新花園。空間擴大了,才有了之后西門慶在翡翠軒和葡萄架的各種不可描述之事。此外西門慶還用七百兩銀子買下了街對面喬家的舊宅,用二百五十兩買了城外趙寡婦家的莊子擴建墳園。
但除了買這塊趙寡婦的地皮之外,西門慶從不在土地上投資。他是有道理的:土地占據資本但種地的收益低、蓋房出租的收益也低,遠不如生藥鋪、綢緞鋪、典當鋪等商業投資賺錢。跟秦漢以來斂財專注于土地兼并相比,明末的資本主義萌芽造就了遠較前朝繁榮的商業,尤其清河縣靠近運河,從事商業更加有利可圖。所以西門慶雖然是大財主,卻并非跟以前財主一樣的大地主。
西門慶的投資理念是:錢要用起來才能滾動增值。所以他的大部分財產都投在鋪面和貨物上。不動產雖然價值可觀,但住宅房產跟商鋪貨物比只是小頭。西門慶的房產總價超過三千兩銀子,約合120多萬元,在清河小縣也算是一等一的豪宅了——但西門慶臨死前計算家產,總值卻有六七萬兩銀子,折合兩千萬元以上。
大財主西門慶之所以不肯把錢投在房地產上,歸根到底是因為清河縣的地價不高——房屋總價里往往建材就占了一半的比例。敗落的皇親向五要賣祖墳建筑的建材,喊價五百兩;最后西門慶壓到三百兩成交,伙計賁四覺得相當劃算,“休說木料,光磚瓦連土,也值一二百兩銀子。”
所以地價低,房價自然也跟著低;房價低,自然沒有炒房者來炒。在賣炊餅武大郎都能住上二層小樓的清河縣,房子倒確實是用來住的。
參考:侯會《食貨金瓶梅——晚明市井生活》
西門慶的房產往事(1)
評點《金瓶梅》之西門慶的房產往事(1)
作為現代人,房子占據了個人的大部分資產。
作為古代人,房子也一樣。
衣食住行,是人生存必不可缺的。
大概是有錢了,條件好了,都想有個好房子。
今天開始,通過《金瓶梅》,我們來看一下西門慶的房產情況,順便了解一下明代的房地產業。
在第一回《西門慶熱結十兄弟,武二郎冷遇親哥嫂》中,開篇就交待了西門慶的家世情況。
——他(西門慶)父親西門達,原走川廣販藥材,就在這清河縣前開著一個大大的生藥鋪。現住著門面五間到底七進的房子。——
就是說,西門慶是個富二代,他爸是個醫藥經銷商,并且在清河縣城的好地段有個大商鋪,開了個生藥鋪,這是個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來源。
另外,他家住的房子也是一所大房子,在當時也是一個非常殷實的人家。
可能只說這些,我們沒辦法體會。我們通過當時縣城另一個人,來做一下對比。
這個人就是武大。
武大和西門慶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武大是個小個體工商戶,沒有房產,平常都是靠租房住,可見當時的大城市,對于普通生產者,也都存在有很多的租賃房。
——卻說武大自從兄弟分別之后,因時遭饑饉,搬移在清河縣紫石街賃房居住。——
但是,武大生意做的不好,有時候連房子都租不起。為了節省租金,武大租的房子也搬來搬去,從原來的單間房換成張大戶家的臨街房住。
——那消半年光景,又消折了資本,移在大街坊張大戶家臨街房居住。——
應該是這種臨街房比較便宜,或者幾乎沒人管,小說里面說這都是張大戶家下人在打理,平常見武大人比較質樸,又經常給他們炊餅吃,后來干脆也不收房租了。我估計是這種臨街房租金不高,索性也不收了。
后來,潘金蓮嫁給武大之后,張大戶經常拿銀兩過來,再加上潘金蓮自己的金銀首飾。等于還是有一點積蓄。
等張大戶死了之后,張大戶夫人把兩個人趕走張家,他們第一個想法是繼續租房子。
——武大故此遂尋了紫石街西王皇親房子,賃內外兩間居住,依舊賣炊餅。——
但是賣炊餅的小本生意攢不了多少錢。因為門口經常有浮浪子弟來打擾,武大的心中又起了搬家租房的打算。潘金蓮在大戶人家呆慣了,住慣了大房子也不想跟著武大繼續租房住。而且可以看到,以前武大一個租房的時候對住不太講究,單間房、臨街房都可以;但是自從有了潘金蓮,租房子標準都漲了,變成“紫石街西王皇親房子”。
所以這次武大再提租房搬家的時候,潘直接否決,意思你沒錢買房,那我們可以“典房”。
典房在明代房地產業的一大特色。典房和租房都是住別人的房子,但是典房的房產相對來說比較好,一是這種房子是典當行的當物,能作抵押的房產標的應該都不錯;另外,這種典房只要是在房主沒贖回之前,都算是自己的,雖然沒有產權,但是比租房更有保障。
在潘的資金支持下,武大典了套房。
——武大聽老婆這般說,當下湊了十數兩銀子,典得縣門前樓上下兩層四間房屋居住。第二層是樓,兩個小小院落,甚是干凈。——
總結一下:
通過小說第一回了可以看到,西門慶繼承家里的大商鋪、還有一套大宅院,經營著現金流大的生藥生意;同樣的城市,武大居無定所,沒有房產,也只是做著最底層的小攤小販生意。
這是西門慶的第一套房,第一間商鋪,有家底;隨著事業的發展,他以后還有很多套房產、家業。
容我們后面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