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房產(chǎn)(香港樓房多少錢一平方)
瞞不住了!連賣3套豪宅,身價8億的劉嘉玲這是怎么了?
2011年,劉嘉玲買下“深灣9號”房產(chǎn)時,房子價格還在5000萬左右徘徊。
囤貨13年,如今一舉出手,凈賺超2000萬港幣。
除了這套豪宅,劉嘉玲此前已經(jīng)連賣了3套別墅,賺差價超3000萬港元。
這些年,劉嘉玲的資產(chǎn)有增無減,曾霸氣回復“身價8億”。
而作為娛樂圈著名社交女王,劉嘉玲不僅生財有道,更是八面玲瓏、左右逢源。
今年3月,她以出品人的身份推出綜藝節(jié)目《嘉人自友約》,從贊助商到藝人名單,均由其一手包辦。
朱茵、楊采妮、鄭裕玲、莫文蔚上節(jié)目輪番“刷臉”,又一次證實了嘉玲姐強大的社交關系圈。
4月,她又在金像獎頒獎儀式上大出風頭,龍蝦禮服出圈,代老公領獎意氣風發(fā)。
愛財愛名也愛自己,已經(jīng)58歲的劉嘉玲還在濃墨重彩、熱烈潑辣地生活著。
據(jù)媒體報道,劉嘉玲置產(chǎn)橫跨兩岸,香港、內(nèi)地的房產(chǎn)高達10余套。
她本人長居的地方有兩處,位于上海的半島酒店公寓,以及位于香港半山腰的“梅苑”。
都說房間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作為一個喜好華麗的極繁主義者,劉嘉玲的家和她本人一樣,花團錦簇,好不熱鬧。
她在上海的家,室內(nèi)的裝潢出自張叔平先生之手。
整套房子約440平方米,三室兩廳的格局,豪華中不失溫馨。
家中配色多用紅、橙、黃、藍等明亮的色彩,利用擺件和空間,將顏色與物件混搭出老上海情調(diào)。
從壁柜、吊燈、座椅、花瓶,再到紅酒架,室內(nèi)的擺件和裝潢,精致繁復又相得益彰,不會給人“貪多貪足”的觀感。
劉嘉玲最愛中西合璧的裝修風格:
“別人都只說我愛Party、愛麻將、愛五花八門的東西,但其實我最愛家。我喜歡深色和木頭,也喜歡簡潔又帶一點中西合璧的古典味。”
這樣中西合并、深淺錯落的裝潢,在她長居多年的梅苑中,體現(xiàn)得更為充分。
作為劉嘉玲和梁朝偉的婚房,梅苑既有東方古典之美,又散發(fā)著西方的浪漫風情。
站在客廳中,一眼望去,足以見得劉嘉玲裝飾時的歡喜和用心。
餐廳里放著一張巨大的木頭長桌,橘黃色暖光柔柔點亮每一個角落。劉嘉玲最喜歡在這里宴請友人。
在這兩處長居的豪宅之外,劉嘉玲在北京、蘇州等地也擁有多處房產(chǎn)。
在蘇州,她的兩處別墅,一處在拙政園旁邊,名字很直白,就叫“嘉玲苑”;另一處在太湖度假區(qū)。
然而千萬房產(chǎn)不過是富婆標配,這兩年劉嘉玲更為出名的還是她的珠寶私藏。
過生日時她戴了一套紅寶石珠寶,鉆石鑲嵌,保守估計價值千萬級。
她還買過一頂1906年的卡地亞冠冕,這頂冠冕曾被拿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去展覽,價格貴到“不敢告訴梁朝偉”。
除了鉆石,她還特別中意翡翠:“翡翠容易存放,又可以戴出街,買屋好麻煩,要交稅,碰到壞租客還可能被投訴。”
作為香港黃金時代中并不過分突出的一位,劉嘉玲是怎么賺到這么多錢的?
除了樓市、珠寶之外,劉嘉玲的投資也從文娛橫跨到餐飲,遍地開花。
2013年劉嘉玲在劉鑾雄的THE ONE大廈開餐廳;之后創(chuàng)立紅酒品牌Carina Lau以及個人時裝品牌ANIRAC;近幾年又回歸演藝圈,做起了監(jiān)制和出品人……
在各界游走,也讓她結(jié)交到了不少頂級圈層的人物。
現(xiàn)如今,她的人脈圈早就不止香港演藝界,而是輝煌名利場,把自己活成了頂級星光。
如果問劉嘉玲是怎么從一個孤身前往香港發(fā)展的小女孩,熬成如今的“嘉玲姐”?
個中緣由無非可以概括為:能忍、能干、有野心。
劉嘉玲15歲離開蘇州,跟隨父母移居香港,因為不會說粵語,不會打扮,沒少被人嘲諷“土”,但她絲毫沒在怕的。
為了能順利考入香港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她學會了讀報紙逐字逐句糾正發(fā)音,被港媒嘲諷出身低,她也選擇忍下去,默默做事。
那是港臺演員霸占熒幕的時代,但拼命拍戲的劉嘉玲,逐漸在港圈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1991年,劉嘉玲憑借《阿飛正傳》拿下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jié)的影后,并提名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當時所有的媒體都在恭喜劉嘉玲,覺得金像獎影后非她莫屬,結(jié)果頒獎當夜爆冷,得獎的變成了鄭裕玲。
這件事對劉嘉玲的打擊非常大,她那顆迫切想要拿獎的心,明晃晃到路人皆知,可以說是把野心寫在了臉上。
可是偏偏最想要的,就最難得到。
從1991年到2011年,20年的時間里,劉嘉玲陸續(xù)出演了《東邪西毒》《無間道》等佳作,5次入圍金像獎,又5次落敗。
直到遇上《狄仁杰之通天帝國》中的武則天,才圓了自己的影后夢。
客觀來講,這個角色稱不上劉嘉玲過往作品中的最佳。但妙在她內(nèi)心的那股欲望,和影片中的武則天巧妙互文,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這個女人身上的隱忍、抱負與野心。
憑借這個角色拿獎的劉嘉玲,領獎時在臺上大笑了許久,獲獎感言自然也難掩得意:
“失意已經(jīng)成了我的習慣,這次那么得意,我居然有些不習慣,原來獲獎,可以那么開心。 ”
之后劉嘉玲又敏銳感受到香港演藝圈式微,所以,她轉(zhuǎn)戰(zhàn)綜藝節(jié)目,那段時間,靠一個“前輩”的名頭和八面玲瓏的心,成了各大衛(wèi)視的常客。
而今已近“耳順”的年紀,她依然堅持運動,爬山、跑步、滑水一個不落下。
她曾說自己從不相信“懶洋洋的自由”,要的就是用勤奮和努力打開更廣闊的天地,實現(xiàn)更高層面的自由。
多年來,除了拿獎,圍繞著劉嘉玲的另一個話題是:她到底配不配得上梁朝偉這位影帝?
人們曾舉過很多例子,來證明兩人不般配——
比如,在載入影史的經(jīng)典之作《花樣年華》中,梁朝偉和張曼玉各貢獻了最佳的演技與最好的年華,到了戲外,兩人也同樣毫不避諱地表達對彼此的欣賞。
紅毯上劉、梁、張三人一同亮相,梁、張兩人仿佛才子佳人天生一對,只有劉嘉玲才是那個與他們不同頻的人。
再比如,梁朝偉斬獲金馬獎影帝時,劉嘉玲仍未出名,而梁朝偉的纖細敏感和劉嘉玲的潑辣熱烈也毫無共同點;
甚至是兩人天差地別的出身,也被作為“鐵證”,用來力證兩人有多不般配。
凡此種種,讓劉、梁二人這么多年來的婚姻頗受質(zhì)疑。
但是婚姻中的梁朝偉,真就如戲中的他那般,可以獲得萬人寵愛嗎?
劉嘉玲在綜藝節(jié)目中提到過,大家看到的永遠是梁朝偉最好的一面,而“不好”的那面只有她看得到。
和王家衛(wèi)合作時,梁朝偉因為拍戲多次NG,回家邊拖地邊哭,需要劉嘉玲去耐心安慰;
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他拿著一張機票就跑去倫敦喂鴿子,絲毫不和親近的人報備;
家里搞裝修,劉嘉玲一人包辦所有,直到房子完工,梁朝偉才回家;
參加別人的婚宴,新人來敬酒,梁朝偉一臉莫名其妙:“我干嗎要跟你喝酒?”
而自己的婚禮呢?梁朝偉也是毫不上心。
不僅把諸多瑣事都交由劉嘉玲負責,當被記者問到自己在婚禮上負責什么時,他甚至回答說:“我去享受。”
如此活在云端的一個人,大多數(shù)人是消受不起的。
好在,他遇到了劉嘉玲。
只有劉嘉玲的熱烈、務實、入世和強大的賺錢能力,才能守得住梁朝偉的敏感和文藝。
人們總愿意羨慕那些可以活得足夠自我的人,但別忘了有人在面朝大海,就有人得去關心糧食和蔬菜。
對于婚姻,劉嘉玲也自有一番見解:
“對啊,婚姻就是忍,但一定不是你一個人忍。長久的婚姻一定是相互的,你以為自己在忍別人,其實人家也在忍你,你以為自己很好搞定啊。 ”
兩人相互忍了這么多年,就像木棉和橡樹,纏繞生存又獨立生長。
他們攜手共度的風雨和對彼此的愛意,遠比觀眾看到的更多。
現(xiàn)如今兩人的半退休生活也過得有聲有色,旅游、看展、出席活動、當當名譽嘉賓,用行動詮釋什么叫“相知相伴半生”。
港圈黃金時代的女演員中,林青霞、王祖賢早已“封神”,最自由不羈的當屬張曼玉,艷麗無匹的是李嘉欣,還有鐘楚紅、張敏、關之琳、邱淑貞……個個都美得風華絕代。
這其中,有人能仗著天資爭第一,有人能憑借運氣順風順水,劉嘉玲身在神仙打架的時代,觀眾對她的印象極為有限。
但好在她既有心性能夠耐得住,也有眼光助力走得遠。
《吐槽大會》中張紹剛曾這樣“吐槽”劉嘉玲:
“她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能熬,一直熬到梁朝偉是你的,‘大姐大’也是你的。”
雖然有調(diào)侃的成分,但長線發(fā)展、順勢而為,何嘗不是另一種聰明?
有時候,不一定要爭一時高低,只要一直不下牌局,峰回路轉(zhuǎn)后,便能守得云開見月明。
作者:Vita。來源:麥子熟了(ID:maizi8090)。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身價百億,卻穿19元地攤鞋,張曼玉,好拽一女的
文 | 心之助特約作者 戀小暖
走下神壇的張曼玉
一個戛納影后,不到高檔商場購物,而是選擇到地攤選擇衣服,你怎么看?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要么是作秀,要么是炒作,不然怎么可能?
然而,這卻是真真實實發(fā)生的情況。前段時間,沉寂許久的張曼玉突然上了熱搜,原因是她又到平價市場采購了。
54歲的她,在幾十元的鞋墊和內(nèi)衣店之間進進出出,鞋子19元一雙,內(nèi)衣39元一套,而且一買就是一打。
去菜市場買菜她也不會講價。
有一次去買西瓜的時候,付錢時被老板認出來了,要少收5塊錢。
嚇得她英語都出來了:“No No No No,太便宜了不行。”
然后又爆出她從之前的豪宅區(qū)搬到了貧民區(qū),再加上她清瘦的身影,一些媒體開始捕風捉影,將她描述成一個晚景凄涼的落寞婦人。
總有一些人恨不得在她身上貼上四個字:窮、丑、孤、老。
她不是大明星,只是張曼玉
住貧民區(qū),買地攤貨,復出拍綜藝,張曼玉真的很窮嗎?
當然不!
張曼玉在香港的房產(chǎn)就高達1.5億元,還有不知道多少的存款和隱形財產(chǎn),她不僅不窮,還很豪。
對于所謂的名牌,張曼玉說:只要穿得好就有品位,只買名牌好可悲。
張曼玉在一檔綜藝節(jié)目里,給 7 個男孩當師父。路上是她自己開吉普車去跟他們會合。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去得太早了,一個人都沒有。她就干脆躺在地上聽起了歌。
她還講過自己不喜歡買衣服,要費心打理,太麻煩了,因此很多大牌衣服都是品牌商贊助的。
即便是自己買了名牌衣服,也要把商標剪掉,這樣才是人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人。
連平時開的車,都是1988年買的,這輛車陪了她三十年了,她不舍得換掉。
有人說她30年都在談戀愛,愛了11個人,卻沒有真正的修成正果,是一種人生的失敗。
如今55歲的她,穿地攤貨上綜藝,比起昔日的天后光景,實在有些落魄。
也有人說她能夠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她沒有屈服于生活,屈從于一個沒有情感的關系,是一種至情至性的狀態(tài)。
她早已明白,人生不是活給別人看的,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自己活得開心就夠了,外界的流言蜚語,那都是別人的事。
每次一出來都會有人問她:難道就這樣隱退了嗎?會甘心嗎?
張曼玉說:“我沒有退休,我只是在隨它去。演了無數(shù)次別人,終于可以做一回張曼玉了。只是有一次覺得悶了,想演點輕松的。就問賈樟柯:“可不可以寫喜劇,很想演。”
美人也難過情關
有人說,張曼玉情史一尺厚,卻還是自由身——好像是諷刺又好像是羨慕,畢竟張曼玉的數(shù)度戀情,皆慘淡收場。
她剛出道就結(jié)識了設計師男友Eric,兩年后因為他和前女友糾纏不清,張曼玉選擇了分手,之后陸陸續(xù)續(xù)談了幾段戀愛,也沒能長久。
在拍《雙城故事》時,張曼玉和美術指導漢克相戀了,并迅速公開戀情。
但相愛沒多久,漢克為了虛榮心將她的情書高價賣給一家雜志社,雜志社將這些信全部刊登了出來。
信里張曼玉稱男友為“死豬”,自己是“死魚”,還有許多錯別字。
輿論一片嘩然,紛紛嘲笑張曼玉沒文化,不會識人,總被人騙。
之后,張曼玉憑借《新龍門客棧》獲得第12屆金像獎提名。
但在事業(yè)巔峰時,她又一次為了愛情停下了腳步。
對方是地產(chǎn)商人宋學祺,為了他,她推掉許多大片,就連《東邪西毒》,也只出現(xiàn)了三次。
問其原因,張曼玉說不想與男友分離太久。
1995年香港房地產(chǎn)遇冷,宋學祺的公司差點倒閉,張曼玉又拿出全部積蓄幫助男友,只可惜公司還是倒閉了。
但她的傾盡所有,并未換來男友的感恩,而是轉(zhuǎn)頭跟一位富家千金Liza楊戀愛。
后來張曼玉為了散心接拍了《迷離劫》,她又愛上了導演阿薩亞斯,并不顧眾人反對跟他結(jié)婚。
據(jù)說,她結(jié)婚時,只有姐姐陪伴,連父母也不曾參加。
婚后一個月,她接到王家衛(wèi)的邀請,讓她拍《花樣年華》。
電影中與梁朝偉的互動,曖昧橫生。
花樣年華中,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都各自困在各自的情感世界里,好像是囚徒一樣,沒有辦法從自我的牢籠跳脫出去。
仿佛是某種命運性的東西,不能夠讓他們終生獲得快樂。
他們拼命的堅持,卻沒有辦法離開。
就像那句臺詞一樣,我有一張船票,你要不要來。
最終,雙方好像非常無限的接近,就差捅破那層窗戶紙。
但最終這份感情沒有開花結(jié)果,只能遺憾終生。
許戈輝曾經(jīng)在節(jié)目中問過梁朝偉,“人生中有沒有哪段時間,是你最想讓它停留的?”
梁朝偉思緒萬千,糾結(jié)片刻之后說出,“可能38歲那個時候吧。”
38歲那年,梁朝偉拍了《花樣年華》,盡管很難開口,盡管劉嘉玲會看到,但他不想說謊。
的確,愛這件事,嘴上騙得了別人,眼睛也不會說謊,那時候的一顰一笑已經(jīng)表達了一切。
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逃不過的劫難,不是他出現(xiàn)的太早或太晚,而是他的出現(xiàn),就注定影響你,就像梁朝偉是張曼玉的劫難。
只是劫難過后,生活還是繼續(xù)。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花樣年華》可以說是張曼玉一生的縮影,她非常追求一種極致的浪漫,對感情有一種不妥協(xié)的追求。
但是,無論怎樣追求,好像總是和幸福擦肩而過,這可能是命運的玩笑,又或者是注定的悲劇吧。
女神光環(huán)下的自卑
幾乎每次戀愛都是男方離開她,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曾經(jīng)歷過這么多段感情,每一次都是享受到極致。”
她坦言自己年紀輕輕就向往婚姻,用了大半生去追尋愛情,只落得失望的結(jié)局。
小時候她的父母爭吵不斷,再長大一點父母就離婚了,再加上從小母親就說她長得像猴子一樣,所以她覺得自己一點也不美。
因為張曼玉不能接受父母的分開,從此和父親很少來往,長大后,她也很少提到她的父親。
這也是張曼玉的一個傷痛,她沒有辦法去面對父親,她覺得這是對于她媽媽的一種背叛。
她不知道該如何去相信一個男人,不知道如何讓一個男人真正地靠近她的生活。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坑,這個坑就是自身安全感、歸屬感的缺乏。
每個人為了填補內(nèi)心的空缺所采取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通過戀愛,有的通過自我成長,有的人邊戀愛邊成長。
縱觀張曼玉的戀愛經(jīng)歷,每一次她都如飛蛾撲火般用力,仿佛和對方是誰沒有太大關系。
這讓我想到了心理學中的一個理論:“戀愛成癮”。
戀愛成癮者會表現(xiàn)出對戀愛這件事本身的癡迷,他們沉迷于追求并開始一段新關系,以及保持這段關系的過程,而不是戀愛的對象。
他們通常會認真對待這段感情,卻也依舊會不斷投入到新戀情。
為什么會戀愛上癮?
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自我價值感,他們沒有辦法從內(nèi)心賦予自己價值,他們需要從別人身上獲得價值和滿足,需要用別人的東西來填補自己內(nèi)心巨大的坑洞。
如果一個人始終沉迷于對別人的依戀,就會慢慢的迷失自己,永遠得不到自我成長。
但幸運的是,經(jīng)過三十年的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現(xiàn)在的張曼玉已經(jīng)擁有了“粗糙但強大”的力量。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如今,張曼玉重拾自己的搖滾夢,燙著爆炸頭,穿著朋克裝,用自己的老煙嗓唱著跑調(diào)到月球的歌。
又跑去住貧民區(qū),穿地攤貨,在綜藝上談過往,去昆明山區(qū)支教,給熱愛藝術的大學生當導師......
在別人以為她“丑,窮,老”的時候,她的人生正在悄然變得充盈、豐厚。
想唱歌就唱歌,想戀愛就戀愛。
破碎就破碎,要什么完美!
梁朝偉曾這樣評價張曼玉:“一個懂得控制自己命運的人,一個快樂的女人。”
她就是這樣一個瀟灑又炫酷的女人,一個只在乎快樂的女人。
因為唱歌,好多人罵張曼玉,批評聲不僅來自陌生的觀眾,還來自身邊的好友,那段時間,她不敢出門,經(jīng)常一個人躲在家中哭。
即便是強大如張曼玉,在面對這些質(zhì)疑時,也曾在深夜落淚。
但是哭過之后,她又覺得很不公平,為什么因為別人的幾句話,自己就要放棄。
她還是去堅持自己的音樂夢,自己寫歌,自己做剪輯。
很多事情,都會在你一點點的堅持中悄然變化,自己也好,人生也好,都是如此。
張曼玉小的時候很倔強,由于家教很嚴,如果她犯了一個錯,她媽媽就會拿藤條打,犯一次錯就打五下。
但是從來沒有讓她屈服,她會采取各種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去跟媽媽對抗。
所以她的人生是浪漫又倔強的,絕不放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張曼玉一直都在努力,勇敢追求她自己。
其實,女人的幸福來自兩點,一個是堅持一個是成長。
如果只堅持不成長,也許看起來很光鮮,但是對于自己,卻有不為人知的苦澀。
如果有一個人,總是想要成長而不堅持,那就很容易活在夢里面。
就像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很輕易地改變自己的追求,那么他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只有女人不自棄,才能真正的通過學習,發(fā)展自己。就像章澤天去英國留學,林心如開始備考博士。
男人愛你的程度,取決于你愛自己的程度。
唯有自我成長,才是一切向好的起源。
現(xiàn)在的張曼玉褪去了巨星的光芒,她是張曼玉,也只是張曼玉。
就像她說過的那句話一樣,現(xiàn)在的她喜歡銀發(fā)和皺紋。
她能夠坦然的面對自己的老去,人生已美滿。
生活從來不會辜負任何人,無論面臨什么,你都要有面對一切的勇氣。
亦舒在《胭脂》中說:我的歸宿就是健康與才干,一個人終究可以信賴的,不過是他自己,能夠為他揚眉吐氣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歸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歸宿。
就像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我曾經(jīng)想要靠近月亮,即使失敗了,月亮依舊遙遠,我卻變成了見過光的人。
唯有學會讓自己發(fā)光, 才不會容易受傷。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必刪
本文由心之助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