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三塔崇圣寺門票多少錢一張
臺媒看大陸:云南大理標志和象征——崇圣寺三塔
中新網北京2月1日電 近日,臺灣《經濟日報》發表了關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報道,講述了崇圣寺三塔的歷史文化價值。
崇圣寺三塔。圖片來源:臺灣《經濟日報》
報道稱,始建于唐南詔時期的崇圣寺三塔,背倚蒼山,面朝洱海,由主塔千尋塔與南北兩座小塔組成,以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及其獨特的美學價值著稱,是大理的標志和象征之一。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占地千畝,集蒼洱風光、文物古跡、佛教文化、休閑度假于一體,分為兩大部分:前區以三塔為中心,后區是崇圣寺。
崇圣寺三塔。圖片來源:臺灣《經濟日報》
巍巍三塔,屹立千年,永鎮山川。正中間的大塔叫千尋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高69.13米,共16級,塔身呈紡錘形,屬唐代建筑風格。而南北兩座小塔的外觀輪廓為錐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風格,建造于大理國段正嚴、段正興時期。兩小塔相距97米,每座高度為42.19米,是八角形樓閣式10級磚塔,塔身有佛像、蓮花、花瓶等浮雕,層層各異。
建三塔除弘揚佛法外,還因大理古為澤國,多水患,故筑高塔鎮水。三塔采用堆土建塔法,墊一層土修一層塔,待塔建好后,才將土逐層挖去,讓塔顯現,故有“挖土現塔”之說。佛塔氣勢雄渾,顯示出當時蒼洱地區經濟發達,生產力和技術水準高。
崇圣寺為南詔、大理國著名的王家寺院,大理國22位國王中有9位在崇圣寺出家修行。該寺集歷代建筑之精華,匯佛教雕塑、彩繪之經典,寺內599尊(件)銅鑄帖金佛像莊嚴宏偉,白族木雕《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卷》堪稱珍品。據推測,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天龍寺的原型就是崇圣寺。(完)
國家5A級景區之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
云南(1):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是大理的一顆明珠,也是中國的瑰寶。這里擁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引人入勝的民間傳說。它不僅是大理的標志性景點,也是大理歷史文化的載體,更是大理人民心中的圣地。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位于大理市中心,距離古城步行街約1公里。景區內的三塔是明代前期修建的,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三塔高低錯落,造型獨特,氣勢雄渾,是大理古代兼具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的建筑瑰寶。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著游客。這里不僅有古老的三塔,還有眾多的歷史遺跡和文化景觀,如鐘樓、鼓樓、大雄寶殿等,每一處都蘊含著大理深厚的歷史文化。
在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不僅能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古樸的建筑,還能聽到許多有趣的民間傳說。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關于三塔的傳說。相傳在古代,大理地區有三位美麗的女子,她們為了阻止洪水泛濫,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蒼山的穩定。為了紀念她們的英勇和犧牲,人們在她們的墓地上修建了三塔。這個傳說故事不僅令人感動,也體現了大理人民對英勇精神的崇敬。
在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還可以參加許多特色活動,如農歷四月初八的繞佛會。這一天,人們會穿著盛裝,手持各種樂器,在三塔周圍繞行慶祝。還有每年農歷七月舉行的雞足山朝山會,人們會前往雞足山朝拜,祈求平安和健康。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旅游體驗,也展示了大理獨特的民俗文化。
在游覽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的同時,還可以品嘗到大理地區的美食和特產,如著名的砂鍋魚、洱海蝦、烤乳扇等美食,還有扎染、蠟染等傳統手工藝品,這些都將給你的旅行增添更多的樂趣和回憶。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是一個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民俗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在這里,可以感受到大理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大自然的魅力。無論你是歷史愛好者、文化探索者還是自然風光攝影師,這里都將為你帶來難忘的旅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