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帝汶旅游(東帝汶旅游安不安全)
只有2萬華人的東帝汶,怎么去?旅游和美食有哪些?
對東帝汶的印象最早來源于我在北京時,那時北京東直門外有一個飯店,小四合院,地方不大,老板是北京人,專門做一些附近小國家使館的生意,來的客人當中其中就有東帝汶人,喜歡吃炸丸子(肥瘦肉間加碎馬蹄),另外就是古老肉,那是第一次見東帝汶的人(餐廳老板說的),膚色有點棕黑,嘴唇很厚,在熱帶地區來說,他們算是比較壯的也高,他們的使館在使館區中顯得也很小,和這個國家一樣,人均GDP和緬甸一樣,1500美元左右還不穩定,所以很窮,使館也不能修得太大。
東帝汶首都帝邊海邊練拳擊的有為青年
東帝汶離澳大利亞的距離不遠,但她屬于亞洲,她在帝汶島的右面,也就是東面(所以叫東帝汶,西面是印尼的中帝汶,南帝汶,北帝汶,以前印尼殖民過這里),窮弱小(面積比天津大一點),僅有2000多人的部隊還有個總司令,與中國有軍事交流,中國的和平方舟曾經去過(主要是這里的醫療條件太差),中國也送給軍事炊事車,甚至援助過東帝汶警察的等等。從位于北面的首都帝力到東帝汶的上海,第二大城市包考,130公里的距離,開車大概要3小時,這還是兩大城市之間的交通現狀,其它地區幾乎就是原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靠老天爺賞飯吃,女耕男伐(女人勞作最多耕種等等,只是那里沒有老爸茶,男人喜歡喝咖啡)的上世紀之前生活狀態,由于沒有鐵路,所以,民間商旅流動極少,甚至許多地區沒有身份證明,屬于老子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而不相往來的狀態,人們沒啥事,就在市場上聚著,一坐一天,或者就是斗雞,這也是東帝汶獨立之前印尼留下來的傳統。
從包考往帝力的大卡車,裝滿了人
華人的生存技能,開餐廳在哪里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在東帝汶的帝力和包考,除了印尼菜,印度菜之外,就是中餐,你可以吃到中餐中川菜的水煮魚,宮保雞丁,還能吃到北京烤鴨。
而DB也是天生就會的,所以華人也學會了斗雞,只不過他們的DZ更大些(在東帝汶這是合法的),一般東帝汶是兩個村子或三個村子一起來斗雞,在村口一處大棚子里,開出盤口,一場下來大約能達到1000美金的數字,DZ大的一把10美金(人均月收入給180美金),由于很刺激,經常吸引沒有工作無所事事的年輕人來,也發生過華人的DZ被搶的事,兩個年輕人騎著摩托跑了。
村口,斗雞輸了的人
東帝汶人的娛樂,斗雞
東帝汶適合去深度游,獨行,或者發呆,沒什么特別知名的景點,可能比較知名的就是東帝汶帝力海邊的基督君主像,也稱山(東帝汶沒獨立前印尼修的),沿著濱海大道徒步可以去,正門有個拱形門,一個高約4米的大大的白色十字架,登上臺階,十分鐘就可以上去,俯視著湛藍的海水,這附近有一個比較出名的深潛基地,由于游客少,價格是三亞的1/3左右。
在像往下望,前面是那白白的克里斯托雷沙灘,有漁船和漁網,還有賣水果的小販,而在山后面,有一片不知名的沙灘,更加潔白干凈且無人,因為克里斯托雷沙灘附近交通方便,且景觀好,所以大部分的酒店都在這里,由于背包客少,很難找到青年旅館,多為標準間或單間,所以相對于這個國家的旅游知名度來說,酒店比較貴,大概價格是30-70美金,去過一個華人開的商務酒店(里面的玻璃茶幾,沙發,床,電視柜的樣式都和國內的一樣),大約30美金算是比較便宜的,好一點的70-150美金的都有。
帝力的標志,山
在帝力西面有一座東帝汶的名山,也是帝汶島上最高的山了,那就是首都帝力往正南方向行駛70公里左右,你會發現前面云海霧遮中的一座高山,那就是海拔近2900米的拉美勞山,山頂上有圣母瑪利亞的高高的塑像(東帝汶人信仰天主和),這座山沒怎么開發,也沒有找到路上去。
另外有獨立紀念,抗爭紀念館,如果您對印尼與東帝汶的歷史有點興趣,可以去看看,或者閑得慌可以去轉轉,那里沒人沒游客,也不要門票。
帝力沙灘邊的小賣部
帝力中心市場
首都帝力有兩個特產市場,如果去旅游可以逛一逛,一個市場賣特產手工藝品,由于帝力人的口音,我覺得音譯過來應該叫做提絲,這里的攤主主要是女人們(熱帶地區的女人都比較勤勞,男人要么在干大事業斗雞,要么在騎摩托閑逛),她們的紡織物都是手工的,摸起來有點像麻,看起來有點像貴州一些地區的手工針織,色彩更艷麗,在自給自足而物價較高的東帝汶,人均月收入不到150美元的當地人很少來這里買東西,這里一件彩色針織的沙發和被套大約30美元,而一件小的杯托大約2美元,主要是一些歐美窮游的游客比較多,我覺得中國人去旅游,適合在那里買一件不到10美元的披肩送人絕佳。另外就是一個帝力的農貿市場,比三亞的一市場小一半,音譯過來應該叫得拉絲,海鮮水果還有一些叫不上名的藥物和土特產,如果你租公寓的話,可以買點雞蛋回去自己做飯,買點青菜回去白灼。
東帝汶街邊菜攤
東帝汶帝力的得拉絲農貿市場
東帝汶華人大約有2萬多人,絕大部分在帝力,也有一部分在包考,由于受殖民過這里的印尼和葡萄牙影響,所以飲食方面幾乎都是這兩個國家的,而中餐屬于第三類(還有印度菜,越南菜,泰國菜),在椰漿飯,沙爹串,牛肉湯和滿街的咖啡館之外(咖啡0.5美金一杯),在帝力濱海大道那燈塔邊上,還能找到川菜館,這里有水煮肉片和沸騰魚,也算是給這個與世界交流甚少的東帝汶人帶去不少歡樂。在帝力最大的購物中心也是中國人開的,好像叫”帝汶島廣場”,怎么說呢,很像是某個三線城市快要倒閉的商場的附屬建筑,鞋什么的就放筐里,賣衣服的有一間間的小鋪子,還有中餐廳,葡萄酒鋪子和葡國餐廳,倒是很有葡萄牙風格,可以一杯杯的喝,這個曾經叫做葡萄牙帝汶的國家,有許多葡萄牙的影子,甚至能吃到正宗的葡萄菜和國菜馬介休和蛋撻(炒馬介休加上沙拉米飯大約19美元,而牛排一套大約30美元)。
東帝汶街頭美食,都是女人在工作
如果前往東帝汶旅游,中國沒有直達東帝汶的飛機,可以從印尼過去(比如從雅加達坐鷹航,大約160美金左右),前往東帝汶唯一的機場,尼克勞洛巴托總統機場(獨立時的總統),這個總統機場有點像之前大家盛傳的佛山機場的樣子,然后打出租到帝力市內大約10-15美金(祈禱出租車不會發熱死火,那么你將在30分鐘左右到達市區)。
東帝汶首都帝力的黃色出租車
東帝汶對中國是落地免簽證的,但是因為從中國直接到達不了,而是從他國進入,比如印尼,不過好在,印尼也是對中國落地免簽的,所以你持護照到機場,交點錢,大概是25美元左右,蓋上章就可以入境了,可以逗留30天左右。
東帝汶首都帝力國際機場
寫在后面,東帝汶適合去發呆,體驗一下比較原始的生活方式和原始的自然美景,適合從印尼旅游時過去一趟,單獨去一趟意義不大,由于近來華人去得比較多,也有非法居留的(這個思路我不太理解),所以在首都帝力遇到華人的概率特別大,和他們聊聊天就行。
毀我塑我 原創
東帝汶所在帝汶島,擁有美麗珊瑚海岸的國度,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東帝汶本島海域雖然自然純美,不過卻很少見到有人在海中暢游
東帝汶的首都帝力,是座海港城市,到這座城市其實很少人來旅游,一般來東帝汶旅游的人,會去東帝汶外海的阿陶羅島( Atauro),阿陶羅島周邊有美麗珊瑚礁,還能看到當地人的潛水捕魚場面,附近有魚群和鯨魚的洋流遷徙通道,是著名的潛水、賞鯨旅游目的地。
在阿陶羅島可以自由的游泳,而同樣擁有美麗海洋,密集珊瑚礁的東帝汶本島附近海域(包括帝汶島北岸、東岸和西岸),卻因為有大量咸水鱷出沒,有些鱷魚身長超過4米,時常發生鱷魚襲擊人類事件(貌似外海的阿陶羅島,相對就較為安全)。
所以帝汶島上,一般看不到當地人會在海里暢游,就算有也是在淺灘小心的游,同伴或大人會在岸上放哨觀察。在當地我就聽說,有中國人覺得捕魚賺錢好,而下海捕魚,無預警狀態下,被鱷魚偷襲,好歹造成未殘疾,不過被嚇得從此不敢下海。查詢文獻得知,東帝汶區域有公布的鱷魚襲人調查研究報告,鱷魚襲人的數量近年確實在增長,原因是多方面的。
這讓我對于周邊這片美麗的海灣,感到了深深的敬畏,因為當地海邊沒有警示牌子,我初來東帝汶的時候就想下海游泳,現在想想真是后怕。據說當地不斷增多出現的咸水鱷,有些是從遙遠的澳洲游過來(動物通過洋流遷徙的能力,是相當強大的),有些是從印尼環境被破壞的區域游過來的,東帝汶周邊海域自然環境其實非常的好。
由于東帝汶歷史和人文的影響,當地人對于鱷魚還是保護和敬畏的態度,當地也沒有形成海岸旅游產業,所以對于這種鱷魚威脅,人們基本是退讓出大部分海域,讓鱷魚的繼續存在的。帝汶島這里出海捕魚,主要是靠獨木舟漁作;而阿陶羅島區域,卻有傳統的自由潛魚叉捕魚場景。
其實周邊印尼、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不少區域海邊,也是有鱷魚出沒的情況,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珊瑚礁海岸線,都能成為熱門的旅游目的地,水域危險動物的問題,與地方旅游和漁業的發展,確實存在矛盾關系。
- 東帝汶的現代歷史看博物館,過去歷史要去墓地看
東帝汶的首都帝力市內,有東帝汶抗爭檔案館(Arquivo & Museu da Resistência Timorense),以及圖書檔案館等參觀景點。博物館的展廳內容不可以拍照,里面展示的內容以東帝汶反抗殖民、獨立抗爭等為主,有不少視頻和照片,還有遺物和場景復原等等,不過展廳僅有一樓,所以很快就能參觀完。
如果還要了解更多的東帝汶的歷史和故事,還有幾處很冷門的地方,比如圣克魯斯墓園(Santa Cruz Cemetery),華人墓園(Chinese Hakka cemetery of Dili),這里分別葬有葡萄牙殖民時期、東帝汶戰亂時期等,很多歷史名人和當地傳奇故事的家族。
在圣克魯斯墓園,這里發生過近代東帝汶著名的歷史事件"圣克魯斯慘案"。墓園的入口不遠處,就有一座很高的大理石紀念墓碑,是紀念為東帝汶獨立,而作出重大貢獻的西方記者的,墓碑下常年都有人們擺放的鮮花束。不過因為粘貼銀色字體的膠水老化,不少這座墓碑上的不少字母和數字已經脫落,銘文已經變得殘缺。
在墓地里可以見到很多特殊的歷史墓碑和墓志銘,能了解到許多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歷史故事,包括葡萄牙殖民時期夭折的貴族嬰兒、地方官員和藝術家等等,有些棺槨是用高級木材所制,至今木頭尚未腐朽。
這些墓園中,還有大量華人的墓碑,樣式多具有中國特色,有些明顯具有福建地區元寶墓的特色。對于在東帝汶動亂時期亡故的華人,華人墓園還設有專門的紀念碑。一座中國瓦頂的墓碑當地很有名,墓志銘內容顯示,墓主人是位受人尊敬馮姓徒,墓前依然有他的后人祭奠的供品。
這里的很多墓碑文字和照片,講述的故事都很傳奇,包括西方的水手愛上華裔姑娘,最后都長眠于東帝汶的土地上,他們的墓碑最后有一行葡萄牙語,"Nos nossos cora??es viveráo eternamente" Vossos filhos ,Netos e demais cera??es,翻譯過來就是“‘他們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您的孩子、孫子和親人們”。
東帝汶這個新的國家歷史還很短,而東帝汶這片土地的故事和歷史卻源遠流長,東帝汶土地上留下的,有人與自然抗爭和共存的故事,也有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硝煙,同時有著500多年華人通商航海的的傳奇故事(據載,1511年,三個廣東人來到東帝汶歐庫西砍伐檀香木,成為有記錄的最早到達的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