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姑縣旅游景點;美姑縣旅游景點有哪些地方
走,去美姑!
提到美姑,你會想到什么?
是生態、神秘、美麗,是畢摩、摔跤、美女、熊貓、南紅瑪瑙、五大地域名片,還是人文厚重、風光匯集之地?
今天,不如讓我們用更廣闊的視角,重新認識一次更全面、更豐富、更多彩的美姑。
民俗
文化
美姑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種類齊全,而最具吸引力的,民俗文化首當其沖。
美姑地處涼山腹心地帶,彝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98%以上,是典型的彝族聚居縣,也是彝族傳統文化保留最為完整、獨特的地區。
作為“依諾”文化的中心,美姑古老而神秘,被稱為彝族民間文化的寶庫。這里民俗文化風情濃郁,似五彩斑斕的萬花筒。
當“火把節”來臨之時,美姑也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節日——尼姆.約紗茨。俗稱“趕羊會”又叫“剪羊毛節”,是一場慶祝養羊獲得豐收,祈求來年羊群順利發展的民俗盛會。
當天,美姑縣飼養綿羊人家,聚集在山寨、村落、草場上,在畢摩的念經聲中進行“約合”祈福儀式,迎來緊張刺激的剪羊毛比賽。
節日期間,可以品嘗彝家美酒和各種美食,百人畢摩現場念經祈福、非遺展演和文藝表演等民俗表演輪番上演,選美、摔跤、斗牛、斗羊、斗雞、賽馬等比賽精彩紛呈。
美姑“美女之鄉”的稱號名不虛傳,在涼山舉辦的歷次彝族火把節選美中,美姑姑娘多次捧回“索瑪”金獎。而美姑民間選美亦是精彩至極,比賽現場大家能歌善舞,爭奇斗艷。
美姑選美
從古到今,彝族民眾都視畢摩為“智者”和“知識最豐富”的人,美姑的畢摩儀式保留最為完整、畢摩文獻版本繁多、保存完好、內容齊全,節日當天是眾多游客觀摩畢摩儀式的好時機。
每年一度的巖鷹雞選美,對于當地人來說也是一個盛大歡樂的節日。
巖鷹雞是美姑獨有的優良“高顏值”雞種,從2017年首屆巖鷹雞選美大賽開始,每年的選美活動高潮迭起,評選雞王比賽熱鬧非凡。
節日把人們相聚在一起,一個個有趣多樣的活動,吸引著各地游客來美姑打卡,也讓世界更好地認識美姑。
建筑
生活
美姑人民保留了,十分完整的彝族傳統文化。
居住上,“穿斗式”榫卯結構建筑,堪稱彝族傳統民居建筑的典范,整個建筑透露出彝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思想,格調鮮明,配置得體,美觀大方。
2013年,美姑四季吉村和古拖村一道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成為了旅游和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生活上,美姑地區的服飾作為涼山州“衣諾”方言地區服飾的典型代表,是涼山產區彝繡的重要特一,動物、植物、幾何、器物等紋樣豐富。
多姿多彩的服飾,眼花繚亂的民間工藝,都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
美姑也是申遺大縣,“彝族克智、彝族婚俗、尼木措畢祭祀、畢摩繪畫、畢摩音樂”等5項文化項目已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彝族畢摩文獻”納入國家級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這些豐富的民俗風情,為彝族文化增添了更為豐富的內涵。
地域
美景
美姑不僅人美,山水亦是美不勝收,生物搖籃大風頂、鐘靈毓秀黃茅埂,天籟唯美畢古納龍,林木蔥郁,風光秀麗。
美姑,絕佳的資源孕育出無數珍禽,我們深入大風頂,將會看到一片“動植物王國” 。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5萬多公頃,自然景觀資源富集,珍稀保護品種眾多。保護區內已知有大熊貓、林麝、黑頸鶴、赤狐、黑熊、小熊貓等59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紅豆杉、連香樹、珙桐、銀鵑樹等32種珍貴樹種。
這里生物多樣性豐富,原生植被保存完好,是涼山山系大熊貓種群的集中分布區和腹心區,被譽為“熊貓之鄉”。
每年4月伊始,你可以看到“中國植物界的活化石”—珙桐花,在這里成片盛開。
亦或是邂逅一片,驚艷的野生索瑪花海。
此時,黃茅埂的索瑪花亦于靜謐中綻放,花枝鬧猛,壯觀若海。
涼山境內山峰聳立,黃茅埂卻有“涼山第一山”之美譽,是彝人的神山。它將涼山一劈而成二者,東北為小涼山,往西南為大涼山,是進入“大涼山之西門戶”。
天晴時,黃茅埂上彩霞飛,大風車在云層中若隱若現,為涼山提供了豐富的風力資源,日出、云海、霞光、風車,是黃茅埂的獨特景觀。
位于美姑縣蘇洛鄉境內的畢古納龍,原始森林郁郁蔥蔥,高寒草甸、高原湖泊等自然景觀密布,是眾多野生動植物棲息的家園,四季圖景五彩斑斕。
山高、水潤、動植物多樣,原始的風光,讓美姑平添了許多生機與活力,充滿了魅力。
旅游
特產
來一趟美姑,總要帶一點什么回家。
從調味佐料,美姑大紅袍花椒,以“穗大粒多、皮厚肉豐、色澤鮮艷、香味濃郁、麻味醇厚”而久負盛譽,鮮、香、麻特色明顯,是自用及饋贈之佳品。
四季水果,酸甜多汁的葡萄,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到玉石藏品,南紅瑪瑙,古稱“赤玉”,質地細膩油潤,是我國獨有的品種,產量稀少,珍貴無比。
美姑有“南紅瑪瑙之鄉”的美譽,位于美姑縣城西南的九口鄉,是涼山著名的南紅瑪瑙出產地,當紀念品或送親朋好友,南紅瑪瑙都是不錯的選擇。
再到地道風物,苦蕎粑粑是美姑特色美食。
把苦蕎面搓圓再壓扁,一個一個放入沸水中煮,等苦蕎粑粑飄上水面,煮3-5分鐘撈出晾干水汽,香氣四溢的苦蕎粑粑就可以上桌了。
美姑是涼山苦蕎麥的主要產區,2015年,美姑苦蕎栽培系統入選第三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9年12月“美姑蕎麥”獲得綠色食品證書。
“美姑黑山羊”肌肉豐滿緊密、光澤潤滑、水嫩多汁,煮沸后的羊肉湯澄清透明。肉質鮮美,風味十足,具有鮮、香、濃等特色,品嘗過“美姑山羊”湯鍋的人都對其贊不絕口。
崖鷹雞是美姑地方雞種,雞肉的纖維細膩但是又充滿了嚼勁,肉色好,脂肪少,不論怎么烹調,都能感受到滿滿的鮮香,口感風味超級棒。
美姑山羊和美姑巖鷹雞,先后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雙認證。
美姑有太多,美食、美物、工藝品,值得帶走,而帶不走的,都變成了美好回憶。
別樣的民居、獨特的風味、豐富的節慶活動,彝族風情古樸動人,只要來過,便覺得不枉此行。
美姑哪里最美 ,你找到答案了嗎?
—END—
美姑美景 帶你入畫
導讀
四川樂山至西昌高速公路(簡稱“樂西高速”)是首條深入大小涼山腹地的高速公路。今年,先期開通的樂西高速公路美姑至昭覺段,將撩開藏在大山深處的美姑美景的神秘面紗,拉動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讓山高林密的美姑與外界不再遙遠。
5月8日,經建設者1100多個晝夜的奮戰,四川樂山至西昌高速公路馬邊至昭覺段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的蘇壩特大橋雙幅貫通,為后續施工以及全線2025年建成打下堅實基礎。
面臨高速公路即將開通的機遇,時下的美姑縣境內機械轟鳴、吊臂升降、車輛穿梭……,一處處施工現場熱火朝天,一個個重大項目步穩蹄疾,處處能感受到蓬勃發展的生機活力。
定規劃?搞建設?興產業推進文旅高質量發展
4月28日,美姑縣召開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深刻把握美姑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明確當前美姑文化旅游產業所處的發展形勢,充分發揮文化旅游前瞻性視野,科學規劃,精準施策。
立足本土,彰顯特色,深入挖掘以“畢摩文化”為核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打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做到“無特色不旅游”,確保文化旅游項目開發中既能展現美姑獨有的文化韻味,又能滿足游客對新鮮體驗的追求,努力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目標,突出美姑旅游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作為推動文化旅游發展的新引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推動全縣文化旅游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各級各部門聚焦“游客想來、游客能來、游客能留下來”的核心思路,在市場競爭中,面向游客需求、緊跟市場趨勢、積極應對競爭挑戰,為美姑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推進美姑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
目前,美姑縣正著手規劃全面開展自然、文化、農業及工業旅游資源等多領域的旅游資源普查工作,為后續的旅游資源整合與開發提供科學依據。各職能部門強化溝通,確保總體規劃與局部規劃的有機統一,既體現全局視角,又兼顧地方特色。
與此同時,各相關部門和專業團隊深入挖掘美姑文化底蘊,引入高水平規劃設計力量,提升項目規劃與設計的創意性和獨特性,力求每一個文化旅游項目都能成為吸引游客的亮點,形成美姑特有的旅游品牌。
在解決好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方面,美姑將建立多元化融資機制,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文化旅游項目的支持力度;積極尋求國家專項基金、省級旅游發展資金、文化旅游招商引資資金等外部資金支持;加大旅游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利用本地網紅的影響力進行流量引導。同時,有效利用樂山對口幫扶資源,拓寬宣傳渠道,構建一個多元、立體、互動的宣傳網絡,提升美姑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國內外游客的目光。
美姑縣各級各部門樹牢“一盤棋”思想,協調聯動,擊破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難點堵點。縣宣傳部門將利用涼山“東線”彝族風情旅游精品路線的打造契機,立足美姑“畢摩文化”等特色文化名片,充分利用媒介力量、“諾米”等走紅的熱度、流量,對外做好正面宣傳,吸引游客流量;縣商務投資、文廣等部門將做好旅游精品路線的規劃,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點,以點帶面,將全縣旅游資源“串珠成鏈”,充分滿足不同群體旅游需求,不斷提升美姑鄉村旅游重點村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將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切實推動全縣文旅產業的發展,以旅游新業態帶動群眾增收。
借道一條公路?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
美姑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自然稟賦突出,旅游資源豐富,彝族文化底蘊深厚,享有“畢摩文化之鄉”“熊貓之鄉”“美女之鄉”“摔跤之鄉”“南紅瑪瑙之鄉”等“五鄉”美譽。2023年,美姑縣黃茅埂索瑪花景區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并被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命名為四川省森林康養基地。同年,該縣成功舉辦美姑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等文旅節慶活動,全方位展現美姑“彝族文化博物館”的獨特魅力。
美姑縣不僅是“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的核心組成部分,更積極融入“大峨眉”文旅品牌,在全省“十大品牌·四大走廊”建設中處于重要地位。
這里有著天賦秀美的自然環境:境內山巒起伏,林木蔥郁,風光秀麗,有五級旅游資源4個,四級旅游資源35個。享有大風頂草原、大風頂雪凇、黃茅埂索瑪花、黃茅埂日出、黃茅埂云海、畢古納龍、美麗角湖、燕子崖、美女峰、溜筒河大峽谷、“地球邊緣”——龍頭山大斷崖等盛名景點。春來山花爛漫,錦繡滿園;夏至萬樹披綠,郁郁青青;秋季楓樹著紅,層林盡染;冬日玉樹瓊花,景象萬千。
美姑是彝族地區畢摩人數最多、經書最齊、法器最完備的縣。全縣有大小畢摩6000余人,經書種類繁多,囊括天文、歷史、地理、哲學、教育、醫療、音樂、美術等。各類民俗儀式活動達268種,被中外專家學者稱為“人類歷史的活化石”,被四川省文化廳授予“畢摩文化之鄉”。“尼木措畢祭祀”、畢摩音樂和畢摩繪畫榮登國家級非遺項目寶座。
近年來,美姑縣充分發揮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優勢,穩步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將“賞花經濟”和周末鄉村游、休閑游進行有機銜接,在全縣打造了周末鄉村網紅打卡點。不少鄉村結合實際情況、立足特色產業、融合民族特色,積極開發有看頭、有逛頭、有玩頭的特色農旅打卡點、網紅打卡點,既提升了農旅“人氣”,也帶動了村民“財氣”。花經濟夯實了村集體經濟,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賞花經濟”既美了鄉村富了口袋,又成為鄉村振興新動力,讓鄉村走上了一條“農旅結合”的旅游發展之路。
未來,美姑縣將全力做好文旅產業文章,進一步提升完善黃茅埂索瑪花景區、非遺文化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加快大風頂畢古納龍、黃茅埂、龍頭山生態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巴普鎮和洛俄依甘鄉農旅融合、井葉特西民宿、灑庫自駕房車營地等旅游項目建設,整合優勢資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線,著力構建“一園三區+鄉村旅游”空間布局。
同時,以“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和獨具魅力的涼山文藝副中心建設為帶動,依托“古彝圣地、非遺之都”優勢,把大風頂特色旅游開發納入涼山州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經濟,促進美麗鄉村百業興旺、富民增收,描繪美姑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記者?張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