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總局:構建“345”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中新網5月22日電 國新辦2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科技金融政策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會上,金融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郭武平指出,持續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簡單概括為“345”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目的是讓更多的金融活水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流入科技創新的廣袤沃土,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3”是政策體系、產品供給體系和專業組織體系。政策體系,前期總局聯合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出臺了一攬子科技金融政策,包括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產品供給體系,指導銀行保險機構結合科技企業特點,針對性地開展“貸款+外部直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利保險等專業服務。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銀行業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17.7萬億元,同比增長20%,增速遠高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專業組織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優化科技金融管理體制,大中型銀行目前已經在總行和省分行層面都設立了專門的科技金融部門,全國設立科技支行2178家。
“4”是科技金融4項試點,主要是為了讓科技企業獲得更多的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支持。第一個試點是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先后將試點范圍,從上海擴大到全國18個城市及其所在省份,目前簽約意向金額突破了3800億元。第二個試點是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前期最早一批是500億元,第二批試點1120億元,近期還會批復第三批600億元試點規模,三批合計將達到2220億元。第三個試點是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允許部分銀行在18個城市開展試點,將并購貸款的期限從7年延長到10年,貸款占并購資金的比例從原來的60%提高到80%,目前所有的試點銀行都已經全面落地。第四個試點是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總局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推進試點,主要是解決知識產權登記、評估、處置等方面的難題。
“5”是發揮5類金融機構各自服務優勢。推動構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互補充,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共同發力,各類金融機構各司其職、協調配合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政策性銀行持續提升服務質量,為科創提供中長期、低利率的融資支持。商業銀行將科技創新作為重點支持領域,近幾年連續實現貸款余額和戶數雙增長。保險機構完善產品體系,形成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保險保障。資管機構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加大股權投資力度,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其他非銀機構也發揮專業優勢,比如提供融資租賃等特色服務,解決科技設備更新迭代快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