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推進能源科技創新和綠色低碳深度轉型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 呂少威)第29屆世界燃氣大會正在北京舉行。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楊秀玲在大會期間表示,北京將推進能源科技創新和綠色低碳深度轉型,著力加強節能、氫能、儲能等產業創新發展,全面提升能源基礎設施發展質量。
5月22日,大會舉行主題為“數字化與科技創新塑造可持續未來”的全體會議。楊秀玲在該活動致辭時提到上述內容。
楊秀玲說,北京依托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優勢,持續完善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十三五”以來,以年均1.5%的較低能耗增速支撐了年均5.2%的經濟增長,有力保障了首都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北京能源結構實現歷史性優化,全市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比重不足1%,成為中國首個全面實現清潔能源發電的城市。綠電使用比例持續提升,2024年全市用電量1389億千瓦時,其中綠電占比達到29.3%。北京2022年冬奧會在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100%綠電供應。
北京天然氣基礎性保障性作用凸顯,北京市作為全球天然氣消費第二大城市,2024年天然氣供應量達到195億立方米,占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的約三分之一,在發電供熱等關鍵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有力促進了空氣質量改善,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由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30.5微克/立方米,降幅達到65.9%,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北京空氣質量改善成效譽為“北京奇跡”。
北京數字化和科技創新推動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一批能源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一批能源科技企業快速成長。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工程創造了12項世界第一,華易氫元的高溫堿性電解制氫技術、華商三優的充電樁自動化檢測流水線等獲日內瓦國際發明金獎,北京市燃氣集團研制的燃氣智能巡檢機器人可自動完成多項巡檢任務。
楊秀玲表示,面向數字化和綠色化的未來發展大勢,北京市明確了全面推動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目標,展現了“雙標桿引領、雙引擎驅動”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新愿景。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以及天然氣行業的轉型發展,在北京城市發展新愿景的實現中,將扮演關鍵角色。
北京將強化數字產業與能源發展雙向奔赴。為數字產業發展提供優質能源保障,加快創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綜合試驗區,打造國家數據管理中心、國家數據資源中心和國家數據流通交易中心,實施“人工智能+”行動計劃,發展“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新業態,深化能源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智能電網、氣網和熱網,建成全領域、全過程數字化智能化的城市能源系統,建設多能互補互通的能源互聯網和能源大數據平臺。
北京將推進能源科技創新和綠色低碳深度轉型。著力加強節能、氫能、儲能等產業創新發展。依托北京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為能源領域創新型技術的評價、融資、推廣和國際交流提供專業服務。發揮百億級北京市綠色能源和低碳產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推動先進能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全力推進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全面提升能源基礎設施發展質量。繼續堅持天然氣的基礎保障能源定位,利用污泥、垃圾積極有序發展生物質燃氣。
北京將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落實“服務包”“服務管家”制度,積極構建更加開放、包容、共享的發展環境,在更高層次、以更大力度打造“北京服務”品牌。
當天,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節能環保中心共同舉辦第二場北京先進能源產業發展政策宣講會,“綠色北京會客廳”交流合作共享平臺作用凸顯,房山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別與多家外資企業開展深入招商對接,宣介投資環境、產業發展等情況,部分企業擬赴相關區實地考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