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沖擊下,中國經濟何以這么穩?
外部沖擊下,中國經濟何以這么穩?(讀者點題·共同關注)
4月,外部沖擊影響加大,但最近出爐的4月經濟數據亮眼,特別是出口快速增長。外部沖擊下,中國經濟何以這么穩?
——人民網網友
5月19日,我國4月經濟數據發布,“超預期”成為很多業內人士第一反應,有些外媒還給出了“在貿易沖突下,中國成功避免經濟放緩”的評價。
外部沖擊下,中國經濟何以這么穩?不妨從最近的兩件事說起——
也是在5月19日,華為舉行新品發布會,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鴻蒙電腦正式發布;一天后,小米集團宣布,自主研發設計的3納米制程手機處理器芯片玄戒O1大規模量產。
任何形式的遏制打壓都沒有也不可能打亂中國自主創新、發展壯大的步伐。
正是這份自信自立,讓中國經濟在4月有了“超預期”的表現。
4月初,記者來到“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義烏采訪,看到這里的商戶正忙著共創品牌、提升品質。
改代工模式為自主品牌,今年開始,“義烏好貨”品牌出海集合店以整店模式輸出到海外。1月,“義烏好貨”全球首店開張首日簽下1.2億元訂單;2月,歐洲首店落戶意大利威尼斯……短短幾個月,“義烏好貨”已幫助190多個義烏品牌業績增長1億多元,合作國家達11個,多元化布局自然無懼單邊主義挑戰。
不少義烏外貿企業還主動創新、拉長產業鏈提升自身競爭力。義烏一名商戶的話很有代表性:“產品好、銷路廣,就不怕變化。”
正是一個個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積攢起整體經濟的持續向好。
4月,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6%,其中,出口同比增長9.3%。
從出口產品看,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前4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9.5%。
從經營主體看,民營外貿企業通過市場多元化策略等有效應對外部沖擊。前4月,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6.8%。
當然,一個國家的進出口并不是孤立存在的,4月出口快速增長,背后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整體實力躍升。
比如,我國是超大規模經濟體,制造業規模連續15年穩居全球第一,消費市場規模穩居世界前列,具有很好的成長性,這些決定了我國具有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強大能力。
又如,我國堅定不移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做強國內大循環,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為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再如,我國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去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全年經濟運行呈現前高、中低、后揚態勢。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的全國兩會以及今年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做好經濟工作相繼作出部署,保持了政策連續性,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為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
降準降息、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加大服務業開放試點政策力度……可以預見,隨著新的增量政策落地見效,中國經濟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一個經濟體在逆境中的不俗表現,更能體現這個經濟體的真正實力,也更能增強實現預期增長目標的信心和決心。
近期,國際機構紛紛上調中國經濟預期。眾多跨國企業負責人認為,中國已成為“確定性”的代名詞。
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風浪中成長、在磨礪中壯大的。未來,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依然比較多,但實踐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中國經濟回升有基礎、政策有保障、消費有潛力、創新有動能。
“中國發展前景是光明的,我們有這個底氣和信心。”
(人民日報 記者 吳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