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自貿協定賦能海南自貿港外貿發展
【東盟專線】中國—東盟自貿協定賦能海南自貿港外貿發展
中新社海口7月7日電 (記者 王子謙)近年來,中國—東盟自貿協定的升級為各國企業創造了更優的外貿環境。海口海關7日披露,今年上半年共簽發中國—東盟自貿區原產地證書達1421份,貨值12.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幅29.6%,積極助力海南企業擴大外貿“朋友圈”。
在中國—東盟自貿協定關稅減讓的政策紅利下,海南企業擴大外貿市場。海關人士稱,中國—東盟自貿區原產地證書已成為橡膠制品、化工品等產品出口東盟的“黃金通行證”。
海南譽盛貿易有限公司向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盟國家出口五金家具配件產品,上半年向海口海關申辦中國—東盟原產地證書近20份。該公司單證員符麗蝶說,申辦原產地證書后,不少產品實現零關稅,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助力企業進一步開拓市場。
海口海關數據還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口海關共簽發各類出口原產地證書7275份,貨值達4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3%和21.9%,覆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東盟、歐盟等。
近日,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申領了原產地證書,將一批50噸的凍羅非魚片銷往德國。該公司關務負責人陳曉君介紹,上半年企業累計申請原產地證書261份,貨值1764.46萬美元,原產地證書帶來了顯著的成本優勢。
自RCEP全面生效以來,關稅減讓釋放惠企紅利。海口海關介紹,上半年共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205份,貨值1.16億元,水產品、熱帶果蔬等海南特色商品借勢打開日本、澳大利亞等高端市場。
海口海關稱,海關“一企一策”指導企業享受自貿協定項下稅率,還創新推出原產地簽證政策“碼”上講等政策解讀,提升面向東南亞出口的外貿企業知惠享惠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