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質量—健康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郭杰(北京匯文中學校長)
近日,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衛健委、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學校實施、社會參與的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更加完善;到2035年,學校衛生條件、體育設施、健康教育和健康素養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形成高質量的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體系。
五部門《意見》明確了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第一項為“堅持健康第一”。這成為《意見》的一個鮮明、重要的特點。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其中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2020年10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2020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印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都要求樹立和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現在,教育部等五部門《意見》再次重點突出“堅持健康第一”,進一步強化了以“健康第一”理念和實踐促進青少年健康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
五部門《意見》提出,堅持健康第一,教育學生樹牢“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學會和掌握健康知識與技能,為人人終身健康、建成健康中國奠定基礎。這明確了青少年在衛生與健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要求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健康在生活、學習、成長和發展中的重要價值,并且每個人包括未成年人都要對自己的健康承擔“第一責任”。只有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健康切實承擔“第一責任”,國家和社會為公民提供的健康服務和保障,才能通過公民自身努力盡責而得到充分落實。
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首先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的要求,包括學校要開齊開足體育課,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獲得健康發展、實現健康成長。在此基礎上,“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要擴展、提升至“大健康教育”層面,學校體育工作要擴大到提升學生健康素養、加強衛生防疫知識普及教育、加強健康飲食與勞動技能教育、強化心理健康教育、養成健康行為習慣、培養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等全方位衛生健康教育范疇。
“健康第一”教育發展為“大健康教育”,擴大了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的范圍和規模,強化了衛生與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提高了衛生與健康教育的層次和地位,內在地要求相關教育主體積極協同配合,形成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綜合治理格局。為此,《意見》要求各地把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相關規劃,加強統籌協調,落實工作責任,學校要建立校長負總責、分管校領導牽頭抓、相關部門保落實的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只是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也不只是在體育教學中增加衛生與健康的內容,而是要形成一個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中心的教育工作體系。
其次,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應當成為以加強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帶動多方面、多領域相關工作的有力抓手。
“健康第一”教育對中小學校體育教育、衛生與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教育內容方面,學校要構建分學段、一體化健康教育內容體系,向學生提供日常鍛煉、傳染病預防、食品衛生安全、心理健康、生長發育、性與生殖健康等課程學習。在師資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學校要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專門機構,整合校內外資源提升健康教育能力,提供高水平的健康教育教學服務。要加強健康教育師資專項培訓,把健康教育作為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專(兼)職保健教師、健康教育教師、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的重要內容,并通過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醫療機構派駐等多種方式,充實學校校醫和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等等。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并稱教育“三駕馬車”,學校加強衛生與健康教育,積極踐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對推動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踐行“健康第一”理念具有重要作用。加強和改進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以中小學為重點,發揮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牽引輻射效應,將衛生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將“健康第一”理念與實踐融入全民健康發展戰略,將促進全民健康需求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實施全過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實現健康與經濟社會良性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