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健康(免健康告知的保險有哪些)
今日(11月1日)起,香港往來內地關口不用再掃“健康申報碼”。過關往返內地的時間將縮短。有港媒記者一大早就到各個口岸體驗。
記者發現,羅湖口岸北上人流不絕,以往掃描“黑碼”的閘機都打開了,可直行直過。而蓮塘口岸,閘機同樣打開,不用掃描。經深圳灣口岸北上的人流與之前相若,不用掃碼,過程暢順。
一位香港的龍先生對記者說:“回內地更方便,不用掃碼這么麻煩。以前要找電話,放了在背囊,拿電話出來較麻煩。”據過關的市民說,取消健康申報后,過關可節省大約10分鐘,方便很多,可以直行直過。還有跨境學生表示,結束健康申報,可以有效提升過關效率,之前每次過關都要打開健康申報碼,有時遇上網絡不好未能打開很影響出行,現在方便很多。
還有前往深圳的香港市民稱,“過關又快又方便,這個月已經報名了3個內地旅行團,以后會更多返內地嘗嘗不同地方的美食。”
也有到港的內地游客表示,不用浪費時間在排隊“掃碼”過關上,前往香港消費的欲望大增。
圖源:香港01
報道引述直通巴士公司職員的話指,取消“黑碼”后人流和之前差不多,但相信至周末,北上和南下的乘客會比之前更多。
記者還注意到,關口有告示提醒,若有傳染病病征要主動申報。根據當局公告,如隱瞞或逃避檢疫,引起嚴重傳播疾病危險,要承擔相應刑事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旅客如不適需申報,就要在未檢查證件前,主動向內地邊境檢疫人員提出。以深圳灣口岸為例,申報后會帶到一間房間量體溫,留下聯絡電話,簽署采樣同意書,之后采集咽喉拭子樣本,進行新冠、流感和諾如病毒測試。過程約15分鐘,毋須等結果,采樣后就放行,檢測結果翌日才有。
有旅客相信大部分人如很不適,才會主動申報。一位香港陳小姐稱:“普通感冒應該還好,如果很嚴重,大部分人還是會說一下。現在也沒有疫情了,其實還好。”
香港保安局就表示,歡迎取消黑碼的安排,并會與內地單位保持緊密溝通,確保口岸運作暢順。
另外,港鐵也同步推出新優惠,即日起至下年2月,早上9點后,在26個指定車站入閘,前往羅湖站或落馬洲站,車費7折。乘車優惠可于東鐵線、將軍澳線、觀塘線、屯馬線以及荃灣線的指定車站,在入閘前憑八達通,到數碼服務站拍卡領取。
香港立法會今日(1日)三讀通過《2023年香港中文大學(修訂)條例草案》,76票贊成、3票棄權。投棄權票人員包括狄志遠、張欣宇及劉業強。據介紹,港中大校董會人數將由55人減至34人,增加校外校董人數,令校外成員與校內成員的比例改為2比1,同時聘任校長須經校董會四分之三成員投票支持通過。
身兼港中大校董、提出私人草案的立法會議員劉國勛表示,向來以港中大為豪,“但近年中大被叫暴大、校長被人叫段狗,連校徽都鳳凰變山雞,我作為校友覺得真系好傷心”。一同提出私人草案的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表示,不會批評中大校長段崇智在處理改組的態度,但希望他反思“是否要與立法會對著干”。
新思維議員狄志遠就表示,共識一向是大學處理事務的常規,但留意到今次改組未得到校董、校友及師生的共識,因此會投棄權票,亦要求在三讀記名投票。
港中大校董會表示歡迎條例獲得通過,認為是提升港中大管治的重要一步。校董會表示,在條例草案刊憲及生效后,將會按照新的校董會組成安排,盡快訂定方法引入各類別的成員。
香港立法會三讀通過中大校董會改組的草案。(圖源:“香港01”)
會上多名議員批評港中大存在管治問題,形容情況為“無王管”、有港中大高層“繞過校董會做好多嘢(事)”,況且在2019年社會運動期間,港中大遲遲未對局勢作出應對、亦長時間未有召開校董會,令大學變成“工廠”、“中大變成暴大”,加上校長段崇智的表現備受爭議,認為需要改革。不過也有議員憂慮改革過急,對中大有負面影響,指將投棄權票。
討論期間,法案委員會主席、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強調,重組港中大校董會是溫和方案,其他香港本地的大學已經完成相關改組,形容今次改組是追趕落后的進度。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則強調,自己身為議員,要在香港穩定時期爭分奪秒作出改革,以議員草案處理較為快捷,難以理解有人希望沿用舊方式,尤其是以往改革花費大量時間,無疾而終。
三名中大校董劉國勛、張宇人和鄧家彪見記者。(圖源:“香港01”)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今日(11月1日)舉行“應對冬季病毒高峰期”新聞發布會,預料香港將于冬季迎來新冠及流感感染高峰期,調查反映公眾對新冠病毒病及其治療的認知仍然不足,憂慮冬季的呼吸道感染高峰期將對港人構成威脅,呼吁市民切勿松懈。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會長、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連慰慈預料,流感及新冠病毒將在冬季出現感染高峰期,呼吁有較高風險的市民留意身體狀況,染病應盡早求醫。
調查發現,在1109名屬高風險族群的香港受訪者當中,只有三成(30%)人士認為自己屬感染新冠病毒重癥的高風險族群,另有約六成(61%)高風險人士并不認為自己有高風險;在1674名曾經或懷疑曾感染新冠病毒的香港受訪者當中,有逾四成(46%)并未求醫,當中四分之一(25%)人表示不選擇求醫的原因是不擔心癥狀的嚴重程度。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聯同另外兩名學者撰文,指新冠病毒并非最后一場病毒大流行,新發傳染病定必陸續有來,須反思如何預備應對。
文章指,除冠狀病毒外,流感是最具潛力引起大流行的病源,下一場大流行可能由源自禽鳥和豬的流感病毒引起,基因洗牌可能會引致嚴重感染,甚至對抗流感病物和季節性流感疫苗產生抗藥性,認為須建立高質科研、迅速應變計劃,并持續對街市和入境關口進行流行病學監察,港大亦會與各地學者成立大流行科研聯盟,追蹤新發傳染病。
作者丨賴晨露,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
編輯丨曾子瑾,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