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醫療包括哪些內容(數字醫療的意義)
什么數字化醫療?數字化醫療包含哪幾個方面?
什么數字化醫療?數字化醫療包含哪幾個方面?花一分鐘給你講透!
“數字化醫療”是數字化技術賦能的醫療健康產業集合。
是由數字技術與醫療場景融合產生的新型領域。通過健康醫療數據的產生,收集、分析、應用,實現診療全流程優化,為醫療健康行業各相關方及醫療衛生系統的建設帶來全新價值。從上世紀70年代未期起源的醫療信息化發展到20世紀初的互聯網醫療,再到2016年前后開始的數字醫療創新階段,數字醫療行業正在蓬勃發展。
數字化醫療是數字技術與醫療場景融合產生的新興領域,可全面賦能于醫生的診療、教學、研究和管理。數字化醫療在我國醫療系統的應用起步較晚,但發展非常迅速。疫情以來,由于物理隔離的限制,醫療從業者的日常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以5G、A1、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幫助醫療工作者們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揮了巨大的價值。數字化臨床實驗、輔助診斷、疾病管理、數字療法、醫療機器人等全新業態加速涌現,數字醫療領域呈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
(1)數字技術:
人工智能、社交網絡、多組學、機器人、三維打印、區塊鏈、物聯網、低代碼等;
(2)診療全流程:
預防、篩查、治療、康復和健康管理;
(3)醫療健康行業相關方:
公眾、患者、醫生、醫療機構、支付方、監管機構、藥械企業。
數字化醫療產業相對于傳統醫療產業具有數據驅動、客戶為中心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等優勢。
數字化醫療基本特征與數據飛輪
(1)數據驅動:
數據驅動是數字化醫療的基礎特征。數據是數字化醫療企業的生產資料,數字化醫療企業對業務相關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分析,開發相應的產品及服務,其數字產品及服務在應用的過程中又產生新的數據,從而形成“數據——產品/服務”的飛輪,由此數字化醫療企業可以不斷為客戶提供最貼合實際需求的新產品。除了對外提供數字化產品及服務外,數字化醫療企業組織內部的管理和運營也體現出高度數字化的特征。
一個高效運營的數字化醫療企業,其組織的管理經營建立在經營管理數據之上,所有組織內的行為被高效收集、處理及分析,管理者依據客觀數據做出經營決策。組織變得更加敏捷,更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外界環境,組織內部的創新速度也因此提升。特別是在醫療數據體現出來源廣泛、結構多樣、質量不均、時間周期長、數據冗余、隱私性強等特征,針對上述特征,數字化醫療企業需具備相應的技術和運營能力,形成產品和業務的閉環。
(2)客戶為中心:
數字化醫療的另一個特征是客戶為中心。正是由于數字化醫療解決方案實現了業務相關數據的全面采集,數字化醫療企業可以更加精準地發掘客戶深層次的需求,從而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這一特征也正好契合醫療服務的特征。作為專業服務的一種,醫療服務的需求高度個性化,同時,醫療服務的供給同樣高度個性化。
在非數字化時代,醫療服務供給者往往針對個性化的醫療需求提供相對標準的解決方案,而在數字化時代,醫療服務供給者可以通過數字化及智能化的工具,為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時期,提供更加精準的個性化方案。同時,數字化醫療也具有可交豆、可移動等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通用特征,這些特征也進一步促進醫療數字化企業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并創造卓越的患者體驗。
(3)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數字化醫療企業為客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在數字化醫療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邊界變得模糊,產品提供商會提供與產品配套的相關服務,服務提供商也會從數字化服務中抽提相對標準的價值單元,形成數字化產品。無論數字化醫療企業的基因是產品或服務,都會逐步擴展能力的邊界,最終圍繞客戶需求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對于解決方案,如果大家感到毫無頭緒,可以借鑒我們單位的經驗。在進行數字化醫療之前,我們單位會尋找專業的數字化服務廠商,以獲取全方位的落地方案和工具賦能支持。由于數字化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我們沒有任何經驗和概念,因此需要合理且有效地利用數字化專家和工具。如此,不僅能使單位業務高效運行,還能最大程度地確保團隊目標的實現。
以我們單位正在使用的企業級低代碼平臺——【織信Informat】為例,該平臺基于數據模型優先的設計理念,提供了大量標準化的組件,內置 AI 助手、組件設計器、自動化(圖形化編程)、腳本、工作流引擎(BPMN2.0)、自定義 API、表單設計器、權限、儀表盤等功能,可以幫助企業構建高度復雜的核心數字化系統。這些系統涵蓋了 ERP、MES、CRM、PLM、SCM、WMS、OA、項目、企業服務等多個應用場景,全面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戰略目標。
2015年,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發布,對“互聯網+醫療”作出明確說明,提出推廣醫療衛生在線的新模式,并對移動醫療、遠程醫療、互聯網健康服務、醫療數據共享和醫療大數據平臺等給出具體指導意見。2016年10月,《健康中國2030規劃》出臺,也對數字醫療的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高屋建瓴的布局。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出臺,從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支撐體系、加強行業監管和安全保障三方面對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給出了具體意見。2018年9月,《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出臺,從標準管理、安全管理、服務管理、管理監督等方面規定了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服務管理,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具體辦法。
2020年2月,為充分發揮信息化在輔助疫情研判、創新診療模式、提升服務效率等方面的支撐作用,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加強信息化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2020年6月,《醫療保障疾病診斷相關分組(CHS-DRG)細分組方案》出臺,對各地規范DRG分組工作提出四方面要求,進一步推動數字醫療數據的收集與支付平臺的建設。2021年10月,《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出臺,對利用數字化力量來鞏固“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成果,充分發揮公立醫院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具體要求。
2022年10月,《海南省加快推進數字療法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出臺,力求通過2~3年的努力將海南建設成為全球數字療法創新島、創新資源集聚區和產業高地,將數字療法打造成海南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從臨床科研、注冊審批,到應用推廣、支付落地等各方面,中國數字醫療產業正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全國各地也有一系列政策落地,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與醫療產業融合,賦能傳統醫療行業轉型升級:
- 北京圍繞數字醫療發展,提出多項措施,推動數字醫療等領域開展數據采集標準化試點,提高數字技術供給能力,構建數字技術創新生態,加快數字醫療產業發展;
- 上海正在以數字化推動公共衛生、健康等基本民生保障,朝著更均衡、更精準更充分的方向,打造智慧醫院、數字化城區等一批數字化示范場景;
-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方案,鼓勵數字醫療服務發展以及BT(生物技術)+IT(信息技術)融合;
- 南京智慧數字醫療產業創新國際論壇在江寧開發區舉行,6個國際數字醫療項目簽約落戶,努力培育壯大智慧數字醫療產業集群;
- 杭州“數字·健康小鎮”啟動,致力于形成具備較強國際及區域產研合作和競爭能力的高端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產業集群;
- 天津濱海高新區出臺“雙九條產業政策“,進一步支持數字醫療企業加快發展;
- 長沙建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孵化基地,打造湘江數字健康產業園;
- 青島數字醫療科技園啟動,首批8家數字醫療項目集中簽約進駐。
隨著“健康中國2030”的不斷推進,之前三年的疫情導致全球產業鏈面臨嚴重沖擊,人們的健康需求正在由“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健康醫療數字化也正在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行業增速逐年提升,市場規模更是不斷突破。其中“匯聚海量數據,落地豐富場景,激發千億產業集群”仍然是健康醫療數字化產業發展的主題。
首先,數據要素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提升數據要素配置效率、完善數據流動機制、建設數據要素市場必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其次,健康醫療數字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醫藥器械、數字醫療等產業的深度協同,作為健康領域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重要一環,上下游產業間時刻變化的場景需求促進企業不斷優化、創新、豐富服務體系,持續提升服務能力。最終,數據要素、市場要素、載體要素以及金融要素,將會形成多元一體的產業生態,通過實現產業鏈關鍵資源整合,逐步培育和壯大市場活躍度高、專業特色明顯的優勢產業集群。
數字醫學是什么?你真的適合報考醫學專業嗎?聽聽專家怎么說
6月27日,全國數字醫學教育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在重慶成立。
數字醫學在哪些方面影響了醫療技術和醫學教育?想要報考醫學專業的考生應當具備哪些素質?上游新聞記者采訪了與會嘉賓。
“計算機輔助教學早已經應用在醫學教學領域的各方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劉傳勇副校長介紹,隨著網絡化、信息化的推進,數字醫學教育,已經實現了全國乃至全世界教師資源、教學成果、線上課程等資源的共享。
隨著AI的迅速崛起,人工智能、數字機器人等先進技術,可以把醫學教育上原來無法實現的理念,通過新技術來實現。
劉傳勇舉例,在傳統的醫學生培養上,學生用大量時間學知識、記知識、考知識,通過教師指導和自己對于知識的掌握,形成自己的思維和技術。
以往的計算機儲備的知識比人多,但缺乏邏輯思維,但有了人工智能之后,計算機可以實現經過邏輯思維產生診斷學上的初步診斷結果,甚至可以具備一定程度的臨床思維。
“人工智能有可能會重塑醫學教育,在醫學人才培養上不再單純強調知識,而是更加注重能力。”劉傳勇講道。
“首先你要明白醫療是一個發展非常迅速的領域,和10年、20年前相比,現在的醫療技術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想要填報醫學志愿的考生,劉傳勇表示,這就要求醫療從業者要對醫學感興趣,才能擁有學習的內驅力,要有非常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能單純靠著外界壓力學習。
對于學醫的同學來說,大學畢業后絕不是學習的終點,在從業過程中依然會有大量的新知識、新技術需要你不斷地去學習。
另外,劉傳勇強調,醫學的從業者需要有職業精神和獻身精神,在自然災害、傳染病暴發等特殊時刻,需要醫療衛生人員挺身而出,這個時候你是否能有職業精神?是否能夠做好為醫療衛生事業獻身的思想準備?“醫療衛生是一個非常崇高的行業,但希望同學們能在選擇志愿前慎重思考。”
該共同體是在重慶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指導下,由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單位共同牽頭,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等125余家數字醫學教育領域相關機構共同創建。
上游新聞記者 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