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健康管理—什么是健康管理行業
什么是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
什么是健康管理[1]
健康管理是指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檢測、評價和干預的全過程,是建立在現代生物醫學和信息數字化管理技術基礎上的、基于個人健康檔案的個性化健康事務性管理服務,從“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實現對個人和群體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務。健康管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健康管理針對個人、企業,對個體健康危險因素進行檢測、評價和干預。廣義的健康管理指通過吸納多行業相關資源,構建一套完整、科學、現代、多元化的服務體系,在國家層面為全國人民制定一整套完善、強大、周密的健康防御計劃。健康管理的管理學意義在于,研究區域衛生資源的整合以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科學調整我國國民健康戰略,實現健康公平。
健康管理的內涵特征[2]
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一步理解健康管理的內涵:
1.從醫學角度看
隨著疾病譜的變化與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健康管理與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診療模式不同,它是以個人和群體的健康為中心,針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并提供干預與指導的具有前瞻性、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務。
2.從管理科學角度看
健康管理屬于一種流程式的管理范疇,是醫生運用醫學知識、信息技術等科學手段,對健康危險因素、人體健康信息進行監測、分析、評估、指導的服務流程,從而達到對人體健康有效管理與社會健康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
3.從信息技術角度看
健康管理的實現離不開現代的信息科學技術。通過計算機對健康信息數據的收集、存儲、分析和應用網絡進行健康動態管理,能夠提高健康管理的準確性與醫生的工作效率,并為健康管理手段的改進提供了科學的、可供科研的數據資源,是實現規模化健康管理的基礎平臺。
我國健康管理發展現狀[3]
我國健康管理的理論研究與技術應用起步較晚,2001年國內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冊。2005年國家設立健康管理師職業并于2006年成立健康管理師專家委員會,以規范健康管理師隊伍的建設。《中國健康管理相關服務機構現狀調查》指出:截至2008年8月,我國健康管理相關機構數量不少于5744家,其中體檢中心占機構總數的64.5%。體檢中心作為目前健康管理的主要研究與實施機構,在實際工作中,管理的重心大多放在控制疾病危險因素上,與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管理還有相當差距。第3屆健康產業論壇指出,我國健康管理服務形式單一,盲目照搬西方發達國家健康管理經驗和模式,健康管理市場存在無序競爭,而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管理創新服務系統和運營模式尚未建立。同時,也有醫療機構開始在實踐中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健康管理模式,如廣東省中醫院全國首家“治未病” 中心自成立以來,基于中醫藥對人體亞健康與疾病先進的辨識水平和干預方面的優勢,已自主研發了有中醫特色的一套亞健康狀態辨識管理系統,并在多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應用,為中醫理論與現代健康管理的融合打下堅實的應用與研究基礎。
在信息軟件領域,目前應用于健康管理的軟件主要由兩大類組成:一是用于健康體檢為主要目的的體檢類管理系統,國內的代表性產品主要是深圳天方達公司的“杏林七賢”系列產品與北京中科恒業公司的一員體檢管理系統。第二類是健康風險評估軟件系統,在體檢后通過風險評估模型形成健康報告與相關健康指導,國內的主要產品有北京耀華康業公司的知己健康管理軟件系統,愛健康管理公司的健康與疾病評估系統,洪張國際健康管理集團研制的洪張家庭醫生健康評估系統和北京博益美華公司的KYN健康風險評估管理系統等。
健康管理的多層次運用[4]
健康管理主張通過飲食、運動、心理調適等個人養生保健方法和手段維持健康平衡,達到疾病預防目的。健康管理更重視人的體質,從具體人出發,首先對其體質狀態進行識別,然后根據其體質特點進行健康教育干預,全面提高健康知識水平和生存狀態。我們將服務對象分為亞健康人群、老年人群、慢性患者群和康復人群等,并對不同服務人群進行分類管理,制定各類人群的特色健康管理方案。
①健康管理應用于亞健康人群:雖然亞健康人群在臨床檢查上暫時難以發現明確病因及器質性病理改變,但可以根據健康管理理念,針對其亞健康狀態給與及時、有效的干預,以幫助其緩解不適或提高其生活質量、預防和控制潛在疾病的發生或發展。
②健康管理應用于老年群體: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老年群體健康更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我們要以健康文化、健康管理為一體的理念,來促進養老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群體的更高層次需求。目前大部分的養老院僅能滿足老年人的生理、安全和歸屬感。那么健康管理會有效地填補老年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健康評估服務的嚴重缺乏及空白,最大限度地滿足老年人的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高層次要求。
③健康管理應用于慢性疾病、高危人群:將健康管理方法運用到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預防,以消除或減少精神、心理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等致病因素的影響,從而實現健康管理在慢性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意義。
我國健康管理的展望[5]
我國老齡人口的增多、慢病率的上升、醫療費用劇增以及健康保障模式的改變,催生了健康管理在中國的迫切需求。因此,必須加強健康管理研究,為制定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科學可行的依據。筆者認為應著重加強以下幾方面研究:
1.建立人群健康基礎數據庫
人群健康基礎數據庫作為健康評估與健康需求的重要依據來源,其中應該在不同監測水平上,建立包括健康和亞健康狀態人群基本健康水平、生活方式及行為、健康危險因素、疾病危險因素等基礎性數據庫,以提高健康評估的準確率和有針對性的制訂干預措施。
2.科學采集與分析健康管理需求
應該采用多種方式調查并科學分析不同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的人群對健康管理的實際需求,這為我國健康管理模式和戰略框架的建設提供了客觀重要依據。
3.規范評估手段和制定療效評價標準
目前量表評價法與儀器檢測法是評價個人健康狀況較為普遍的方法。而評估方法與干預效果評價均未有統一的標準,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健康管理水平的發展。因此有必要通過大量科學的理論與實踐,來制定評估與干預療效的標準。
4.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管理
健康管理的優勢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實現跨領域、動態化、智能化、個體化的衛生診療服務。同時應充分利用軟件技術,研制系統化、智能化、網絡化的健康管理軟件,提高健康管理的質量。
5.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優勢進行健康管理
中醫藥學有著多年預防疾病的理論與臨床經驗,有著與現代醫學互補且不可替代的對人群健康評估與干預的優勢。中西醫結合防治疾病體現了現代醫學的發展趨勢,我們應加強運用中醫藥手段進行健康管理的科學研究,充分融合中西醫診療智慧于健康管理中,為廣大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 ↑ 吳小明,李安明.我國健康管理的現現狀與思考[J].衛生經濟研究,2009(5)
- ↑ 陳霄.健康管理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衛生軟科學,2010(3)
- ↑ 陳霄,楊志敏.健康管理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0(4)
- ↑ 夏曉莉.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的重要意義[J].吉林醫學,2009(16)
- ↑ 陳霄.健康管理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衛生軟科學,2010(3)
頁面分類: 醫療保健
此頁面最后修訂:14:33,2016年10月12日.
條目由MBA智庫網友創作并享有版權,請保護版權歸屬
什么是健康管理?
追溯健康根源,探索健康之道,主要講身體的內環境和外環境的關系
什么叫外環境?外環境就是我們身體以外的所有宇宙環境,基本上都屬于地球物理環境,換句話說,我們皮膚以外的所有的環境都是我們生活的外環境。
我們身體皮膚以內的,身體的內部的所有環境,相對于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單細胞來講,都屬于細胞生活的內環境。 所以內環境和外環境是有區別的,我們講外環境的時候一定講身體的整體。講內環境的時候,是講某一個單細胞而言的,講到一個單細胞的時候我們很少講他的外環境,如果非要講這個細胞外環境的話,實際上我們身體的內環境就是細胞生活的外環境。
大自然供應生命的要素,通過內環境跟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進行物質交換,也就是說我們身體的內環境是我們細胞和外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中介。我們所有的生命要素全靠外環境的供應,外環境如果不能給我們身體的內環境提供生命要素,人是沒有辦法生存的,但實際上很少有人關注外環境,而是把所有的重點放在內環境上了。為什么?因為我們的細胞是確確實實生活在內環境中的,所以很多人都關注內環境的健康。內環境的穩定非常重要,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內環境發生變化的話,我們細胞就不會健康,細胞不健康就是細胞生病,細胞生病的話,我們都知道細胞組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組成系統,系統再組成人體。所以說不管你表現在哪一個級別的健康,最核心都是細胞健康出了問題。實際上,我們生命的所有要素都是外環境供應的,當我們感受到內環境發生紊亂的時候,我們就要找內環境為什么會發生紊亂?那就是因為外環境的供應出了問題,我們的選擇,給我們身體的供應出了問題。所以你的內環境就紊亂,內環境紊亂,你的細胞就不健康,就表現出疾病的狀態。如果你明白內環境和外環境對健康都有影響,而且他們兩個的地位是不一樣的,表面上看起來細胞直接生活在內環境之中,但是實際上內環境是被外環境所制約的,也就是說外環境是主動的,外環境決定了內環境,所以我們就應該把信心和措施都放在改善外環境的供應上。
當一個人想要健康的時候,你就必須把重點放在外環境的供應上,我們都知道生命生存的要素:食物,空氣和水分。改變外環境的物質供應,把可以控制的環境控制住,這個就叫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