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亞健康數據—2021年中國亞健康
主動健康堅持者不足三成!專家呼吁加強主動健康管理
七成以上受訪者認為自己能做到主動健康,但真正長期堅持做到的不足三分之一,記者近日從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投洽會”)上發布的《2024中國主動健康洞察報告》上獲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最能代表主動健康,相關人士呼吁大眾應加強對“主動健康”的關注和認識,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赫力昂中國副總裁、企業事務部負責人傅悅解讀洞察報告
《2024中國主動健康洞察報告》調研人群涵蓋從一線城市到五線城市161個城市的超千名受訪者,調研項目涉及八大代表性人群的健康自感、主動健康行為表現及其影響因素等。此洞察報告的發布旨在通過深入分析大眾的健康行為,提升大眾對主動健康手段、產品和途徑的了解,讓健康更可及,更包容、更可持續。
七成受訪者自信能定期體檢,但堅持者不足三成
《2024中國主動健康洞察報告》顯示,我國國民健康主觀普信,但與行為表現及客觀事實形成反差,超四成國民健康狀況自感“理想”。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占5%,患病占20%,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這一數據不僅凸顯了全球健康挑戰的嚴峻性,也進一步強調了主動健康管理在我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赫力昂中國副總裁、企業事務部負責人傅悅指出,“要讓大眾盡可能地享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讓健康更公平可及,主動健康是關鍵。”
赫力昂結合各領域專家觀點,提出主動健康是指:“個體為了健康的目的,而自主決定采取對于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維持健康的能力?!焙樟Π捍舜伟l布主動健康洞察報告,對國民主動健康的總體情況有四大主要發現。首先,主動健康存在“三七定律”,一則是對什么能代表主動健康的方面來說,近七成源于良好的生活方式,而積極投入健康措施和主動就醫僅占三成。另外,自我認知和實際行為之間,也存在三七定律。博悅解釋道:“雖然有70%的人表示會定期進行體檢,但真正能夠做到每年都進行體檢的人群只有28%。此外,盡管大家都認識到了營養均衡和保持規律飲食的重要性,但只有29%的人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這些數據表明,雖然大多數人都認同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來獲得健康,但實際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群比例并不高?!?/p>
對此,報告細致分析了阻礙主動健康各項因素,包括經濟、時間、知識限制、產品供給、心理障礙等。博悅指出,經濟因素是最主要的障礙。報告顯示,66%的受訪者表示針對常見疾病的非處方藥價格太貴,63%的受訪者認為因經濟原因,無法達到運動、飲食目標。另外,知識和信息的獲取也很關鍵,58%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哪里能買到常見輕微疾病非處方藥。這也提示了在全面實現主動健康的道路上,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是什么驅動了人們的主動健康行為?”博悅指出,“在健康利益感知中,人們之所以選擇主動健康,更多的是未來的利益,如創造更好的生活品質和更高的人生成就,而不是對疾病等健康威脅的恐懼。健康的利益感大于威脅感。威脅感固然有,但是更多的還是前瞻性、積極性地著眼于健康利益。”
最后,非常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是,家庭是影響人們主動健康行為的重要因素。近半受訪者表示,家人對他們的陪伴和支持是他們能積極堅持主動健康的動力,同時,研究觀察到,家庭因素也影響了在他們的健康效能感,即在對主動健康行為進行自我評估時的信心水平。博悅指出,“家庭不僅是健康行為的激發點,也是人們保持健康的重要動力。例如,為了不給家人添麻煩,許多人會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p>
新銀發男性及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社會關注
不同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健康挑戰,也有主動健康上的不同典型表現。本次研究跨越從25歲到65歲、不同家庭生活形態的八大類人群:職場年輕人、中青年丁克、孩子爸爸、孩子媽媽、新銀發男、新銀發女、空巢與非空巢老人,體現出充分的人群代表性。
在健康表現上,中青年丁克是“健康主動派”。在基于良好的生活方式、積極投入健康措施、及時就醫遵醫囑的多數回答中,丁克群體自評“總是能做到”的比例,位列前茅;而職場小白們則容易忽視健康問題,例如僅18%的年輕人能夠堅持規律且適量的運動或活動,不知不覺揮霍了自己的健康。在健康利益感知方面,博悅介紹道:“中青年人群對高質量的人生、人生更高成就與更好照顧家人多項并重,老人更在意不成為家庭或社會的負擔。”
在“健康障礙”上,不同人群的主要障礙并不相同,不同的人群對健康障礙的感知也不同。中青年人群生活節奏快,可能更關注職業壓力,而中老年人則可能更關注價格敏感度和醫療資源的可及性。然而,對于空巢老人來說,僅27%的空巢老人“能及時尋求、并利用醫療資源或遵醫囑治療”,空巢老人是較難做到及時尋求醫療資源的。
針對需要更多關注的群體,博悅回答道:“新銀發男性及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社會關注,研究中新銀發男性群體,缺乏自律性,在飲食衛生、戒酒、勞逸結合等方面表現較差,對健康的警戒性差,更依賴固有觀念,難以被周邊人或事件觸動;空巢老人生活難以自律自控,對健康利益和威脅均不敏感,同時與外界信息不敏感,難以被商業渠道觸發,并且該人群醫療資源的利用能力相對較差?!?/p>
研究還揭示了不同人群對健康相關信息渠道的信任度偏好:雖然所有人群對專家醫生的信任度都較高,但不同人群之間仍有一定區別,如年輕人是所有人群中對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信任度最高,中青年人群對互聯網醫療科普平臺的信任度較高,而老年人則更相信家人朋友。此外,渠道信任度偏好也受城市級別影響:與低線城市相比,高線城市對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和權威平臺專家科普的信任度更高,并更傾向于使用搜索引擎尋求解決方案;四、五線城市人群對身邊較為可及的“藥店渠道”及“親人朋友”的信任度明顯高于一至三線城市。
倡議多方合作,提升公眾主動健康水平
“針對洞察報告的重大發現和啟示,我們將致力于正確引導公眾對健康的認知,幫助公眾破除追求主動健康的心理障礙,提升自我健康的意識和能力?!备祼偙硎荆樟Π何磥韺⒊掷m投入公共健康教育,助力公眾全方位提升健康素養;開展多方合作健康科普,提升公眾主動健康水平;針對不同地域和不同人群,合理運用信任渠道實現人群的廣泛覆蓋;聚焦公眾未滿足的健康需求,以創新為驅動力,打造多樣化、定制化產品;開拓線上數字化服務平臺,提升公眾健康管理效能。
赫力昂中國副總裁、企業事務部負責人傅悅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采訪
最后,博悅指出:“我們呼吁社會各界,包括政府在醫療價格和藥品服務方面的合理定價,加強醫保管理與調控,提升新藥的市場準入速度,以及提高公眾的健康素養和推動優質醫療服務下沉社區。此外,企業也應該提供更多個性化和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偨Y來說,我們認為未來的健康產業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實現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和產品,更好地幫助大眾采取更自主的健康行為,共同建設大健康生態圈?!?/p>
采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寧玉燕
2024年,亞健康人群的健康生活指南
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亞健康人群的數量正在逐年增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超過20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而在2024年,這個數字預計將進一步增加。面對這種趨勢,亞健康人群需要重視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通過科學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飲食習慣,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量。
首先,亞健康人群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過度勞累是導致亞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2024年,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可能會更大,因此,亞健康人群需要學會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保證每天有足夠的睡眠,以恢復身體的機能。此外,亞健康人群還需要學會放松自己,可以通過閱讀、聽音樂、運動等方式,減少壓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其次,亞健康人群需要重視營養均衡的飲食。飲食是影響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2024年,亞健康人群需要保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以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同時,亞健康人群還需要避免攝入過多的油膩食物和糖分,以防止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
再次,亞健康人群需要進行適當的運動。運動是提高身體健康的重要方式。2024年,亞健康人群需要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此外,亞健康人群還需要進行力量訓練,以增強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最后,亞健康人群需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定期的健康檢查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2024年,亞健康人群需要定期進行血壓、血糖、血脂等檢查,以早期發現并治療疾病。同時,亞健康人群還需要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檢查,以早期發現并處理心理問題。
總的來說,2024年,亞健康人群需要通過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重視營養均衡的飲食、進行適當的運動和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等方式,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量。只有這樣,亞健康人群才能真正實現健康生活,享受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