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凱瑞科技有限公司
廈門生物醫藥踏上新征程
一年來,廈門市、海滄區持續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開拓奮進。17日,總投資超百億元的產業項目集中簽約,以及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新創業中心(以下簡稱協同創新中心)的開園,不僅為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在“十三五”期間的強勢崛起畫上濃重一筆,也為下一個十年的展翅騰飛奠定基礎。
“距離廈門召開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打造生命科技之城的目標不到半年時間。這說明在急劇變化的市場形勢中,海滄區搶先補齊短板,成功卡入身位,加入全球生物醫藥市場分工、合作和競爭,并在特色優勢領域牢牢占據一席之地。”廈門市海滄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波士頓、圣地亞哥等世界前沿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地,無一例外都擁有頂尖的科研和醫療機構。”該負責人表示,要打進“國家隊”,參與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競爭,必須大手筆嫁接高端科技資源。在簽約引進的項目中,海滄聚焦放大優勢特色產業板塊,引入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下稱“蘇州醫工所”)等優勢資源,進一步夯實了科研實力,為產業“二次創業”積蓄后勁。
“協同創新中心的開園,意味著適應生物醫藥產業全生命周期所需要的產業空間在海滄更加成熟。”該負責人介紹,自2006年起,海滄已先后投入18.5億元建成四個生物醫藥通用廠房園區,總建筑面積58.54萬平方米,吸引超過200家生物醫藥企業入駐,構建了“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組成的接力式孵化與培育體系,目前正在規劃第五、第六期園區,以及新一批企業自建區,產業騰飛空間廣闊。
政校企協同
“二次創業”掀熱潮
簽約儀式上,一批海滄本土生物醫藥企業增資擴產項目落錘敲定,吹響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沖鋒號。
當天簽約的萬泰凱瑞醫療器械中心,擬規劃新建符合國內cGMP、醫療器械GMP、WHO、歐盟標準的生產基地,用于生產生物活性原料、化學發光試劑和化學發光儀器研發生產。
廈門萬泰的成長歷程,是海滄生物醫藥創新要素和發展環境不斷完善的縮影。
1999年,養生堂有限公司董事長鐘睒睒走進廈門大學物色生物醫藥項目投資對象,與夏寧邵教授團隊一拍即合,雙方攜手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走上疫苗研發之路;2008年,以雙方產學研成果為核心技術創辦的廈門萬泰滄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入駐位于海滄的廈門生物醫藥港。
“萬泰滄海落地之前,已經在周邊拿到非常好的地塊,但海滄的專業態度最終打動了我們。”廈門萬泰滄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永忠表示,廈門生物醫藥港不僅有完善的工業配套設施,海滄還根據承諾按照公司需求量身代建廠房;2015年企業需要進一步拓展產能,海滄又立即協調落實了用地;而今,廈門萬泰又邁出進一步增資擴產的步伐。
經過十多年持續發展,廈門萬泰已經由1家公司成長為萬泰滄海、萬泰凱瑞、優邁科等3家公司,研發了全球首支重組戊型肝炎疫苗、國內首支HPV二價疫苗等,并且與葛蘭素史克、賽諾菲巴斯德公司等知名企業合作,共同推進疫苗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商業化。2020年前3季度,廈門萬泰營收已突破10億元,預計年底將再創新高。
計劃總投資6億元,達產后預估產值8億元的力品藥業創新制劑產學研一體化企業總部項目同樣令人振奮。力品藥業董事長葉英8年前從舊金山歸國創業,從事化學藥物口服制劑的改良和仿制藥研發。她表示,經過前期研發,力品藥業已經迎來大規模量產的回報周期。“得知我們擬在海滄投建國際標準的創新制劑產學研一體化企業總部,海滄區立即拿出4.6公頃用地,滿足我們總部建設和生產用地需求。”
踏準產業風口
精準補鏈強鏈
今年上半年的防疫工作中,廈門生物醫藥港捷報頻傳——萬泰凱瑞、安邦生物、奧德3家企業獲得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產品批件,14家新冠檢測試劑生產企業進入商務部出口白名單,銳珂、寶太、安普利、安邦等園區企業深入湖北抗疫一線開展服務,艾德、寶太等多家企業的診斷試劑通過歐盟CE認證,實現大規模出口……防疫戰中的亮眼成績,為廈門生物醫藥港產業發展打響了聲勢、打開了局面。
“今年下半年,我們作為產業平臺公司,積極配合廈門市、海滄區走出去,開展各類招商引資工作。立足全市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精神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實際,我們在招商過程中更注重兼顧產業化項目和高科技初創企業的引進,更注重配套環境的打造、產業鏈條的補強。”廈門海滄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呂玉寶介紹,當天入園及簽約的大多數項目,就集中體現了這些特點。
據介紹,在防疫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海滄醫療器械類企業,產值占到全省70%左右。為推動這一規模化產業集群提質升級,海滄生科盯準產業鏈條中的優勢特色板塊加以強化、延伸和放大,精心引進一批優質項目。
“蘇州醫工所考察了全國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多個城市,最終相中了廈門海滄。”廈門健康工程與創新研究院院長汪大明表示,海滄生物醫藥產業尤其是醫療器械行業已經具備相當規模,對技術有著巨大需求,雙方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汪大明介紹,作為廈門市與蘇州醫工所共建項目,研究院可以廣泛承接廈門尤其是海滄生物醫藥企業的橫向課題研發外包等業務,為企業項目研發和產品迭代提供技術難題攻關等科研支持,還可以帶來蘇州醫工所的高端研發項目資源,在廈門海滄落地孵化。
不拘一格巧借力
多管齊下引人才
廈門健康工程與創新研究院的落地,將帶來可觀的智力資源。汪大明介紹,為了籌建研究院,蘇州醫工所委派8名骨干成員組成初創團隊,并借助中國科學院系統招聘研發人員,第一期推出的10個工作崗位已收到300多份簡歷。“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為本地企業的研發人員開展專業化培訓,盡快提升企業科研實力。”
廈門、海滄多管齊下的引才戰略,貫穿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始終。
長期以來,廈門海滄從“引、育、用、管、留”等多個維度做好人才工作,制定產業人才專項政策,在創業扶持、個稅獎勵、人才住房、配偶就業、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全面扶持,實現從創業到生活全方位保障,并創新“企業自主評價+行業專業評價+市場發展評價”的評價模式,率先實施生物醫藥行業職稱評審改革,建立更精準、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今年,海滄區還創新引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資源,與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合作,開展遠程教學13場、遠程會診78人次,覆蓋全區5個基層衛生服務中心,培養基層衛生人才近800人次。
據了解,目前海滄區集聚各類生物醫藥行業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183人次,并被福建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授予全省產業人才聚集基地稱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促進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和工作重點,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把“人民生命健康”列入科技創新的“四個面向”之一。“今后,海滄將以更加完善的產業環境和更優異的服務,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持,與園區企業家、科學家一道,為打造‘一流生命科學之城’共同攜手努力!”海滄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手記>>>
以園丁心態謀劃產業發展
□周思明
春筍拔節,是因為積蓄了一個冬天的養分和力量;海滄生物醫藥產業經歷疫情考驗后的迅猛增長,也飽含十余年的心血積累。
生物醫藥周期長、回報慢。海滄把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戰略總結為“引種子、建苗圃、育森林”——從十幾年前的“不毛之地”到現在生物醫藥港的“草木蔥蘢”,海滄作為生物醫藥產業的園丁,終于守得春來見花開。
長期以來,海滄根據生物醫藥產業特點,前瞻布局、率先發展,堅持硬件、軟件并舉,構建起具有集聚效應的區域產業生態圈,初步形成了自主發展的產業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豐厚土壤。其中的智慧和經驗,值得總結,值得借鑒。
技術和人才是生物醫藥產業最核心的競爭力,廈門一流高校和研究機構、醫療機構資源相對稀缺,怎么辦?為了滿足企業需求,海滄圍繞產業發展重點方向、公共技術需求,搭建專業技術平臺,不僅合市、區兩級之力,依托骨干企業建設多個技術服務平臺,還與廈門大學、海洋三所、北京化工大學、中科院、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產學研技術成果轉化平臺。今年6月,海滄成功與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頂級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填補了產業發展基礎的先天短板。
而今,海滄通過“引種子”“建苗圃”,已經成功打造自有的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推動產業步入協同創新、“二次創業”的全新階段。這片“森林”中會結出什么樣的創新果實?值得期待!
菏澤高新區:助力企業“孵化破殼”激活高質量發展“一池春水”
在菏澤高新區,有這樣一家“年輕有為”的企業,20歲出頭的老板帶著十幾位年輕人,經營著上千萬銷售額的產業,研發、銷售著全國最先進的水質分析儀器。憑借研發生產環保設備,且擁有設備設計智能、操作簡單易懂、超長質保期等性能特點,這家企業生產的儀器備受市場青睞,迅速進入吉林、江蘇、廣東等地的大型污水處理廠和印染廠。
“我們格林凱瑞公司能有現在的發展,孵化基地可幫了大忙!當初,我們對市場、政策知之甚少,加速器對我們耐心指導,在資源、信息、培訓等方面提供了很大幫助。”格林凱瑞公司總經理王一直言,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孵化基地的幫助,加速器一次次耐心指導,一次次孵化助力,為企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王一口中的“孵化基地”正是位于菏澤高新區的啟迪之星(菏澤)孵化基地。該項目采用“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以孵化器、加速器為主體,助力企業破殼,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實現了從“穩下來、走出來”向“好起來、強起來”的華麗轉身,激活了高質量發展“一池春水”。
助力企業破殼發展
在孵化基地“落地生根”
日前,在位于孵化基地的格林凱瑞公司,記者參觀了這家致力于水質分析和消解儀器生產及銷售的企業。
實驗、檢測、分析……在技術人員的操作演練下,格林凱瑞公司生產的水質分析儀器迅速地羅列出一系列相應的參數。
“當前,環保形勢要求高,無論是污水處理廠、印染廠,還是工業企業,只要有工業廢水,都需要對排水進行檢測,市場前景好,水質分析儀器一直走俏。2018年,僅單款產品就斬獲200多萬元的銷售業績。”公司總經理王一說。
公司目前發展勢頭好,但與其他企業一樣,在創業初期,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如發展空間受限、核心競爭力不強等。正是在孵化器的助力下,公司在高新區“落地生根”,開始茁壯成長。
“自從落戶菏澤高新區,啟迪之星不但提供了研發生產所必須的場地,更是在相關培訓、提供多方信息平臺上給予極大幫助。”王一說,今年,他成立了專門的電商運營團隊。
目前,格林凱瑞的銷售業績,電商平臺占60%,傳統經銷商占40%。“線上+線下配合推廣,今年,我們的銷售業績預計能達到1200萬元。”王一說。
據啟迪之星工作人員李帥介紹,打造創業孵化基地是推動當下成功創業的有效手段之一。為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推廣應用力度,提高科技開發能力,提升企業經濟效益,菏澤高新區在醫療器械產業園內,建立了啟迪之星(菏澤)加速器,并通過打造完善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鏈條,幫助初創企業快速發展。
定位“高科技”
為“高新企業”成長加速
從助力格林凱瑞破殼發展,就能看出啟迪之星孵化基地的“加速”方向。自落戶菏澤高新區以來,啟迪之星立足高新定位,不斷協助重點項目做大做強。位于高新區的菏澤力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啟迪之星加速助力的高新技術企業。
據介紹,近年來,國內芯片產業發展迅速,為保障芯片等電子元件的正常運轉,與芯片相關的一系列工作變得尤為重要。力芯電子所生產的芯片清洗設備,就打破了日本和美國在行業內的壟斷,讓國內業界用上了質優價廉的芯片清洗設備。
“公司去年產銷營業額達2000多萬元。今年以來,企業運轉狀況良好,產銷總額預計比去年翻一番,未來不久或將申請新三板上市。”力芯電子公司總經理劉明法說,目前,公司生產的重載卡車尿素泵也被國內某重卡企業采用,主要用于重載卡車尾氣處理,月產尿素泵8000—10000件,為國產汽車環保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打造雙創“生態圈”
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格林凱瑞、力芯電子等企業快速發展,僅僅是啟迪之星孵化基地助力企業發展的冰山一角。落戶菏澤高新區4年以來,啟迪之星已對接項目900余項,服務企業超600家,孵化科技企業113家。
據李帥介紹,他們依托孵化服務、創業培訓、開放平臺、天使投資“四位一體”的方式,為初創型企業提供了一個穩定、安全的成長條件。同時,通過孵化基地的牽線搭橋,在商務法務知識培訓、各種創業補貼政策、資源項目對接、上游供應鏈銜接等方面給企業提供了優質服務,讓企業不斷在專注于高新技術、持續發力,使企業效益再創新高。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菏澤高新區新引進伏羲智庫、精妙堂中藥配方顆粒、智能機器人裝備、科技智慧產業園等過億元項目34個;新開工落地奧邁國家級食品實驗室、國藥醫養健康城、味之友醫食同源等過億元項目12個。
一批批高、精、尖企業落戶菏澤高新區,為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未來,菏澤高新區將不斷優化布局,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以主導產業為依托,以智慧型企業為載體的產業結構,著力提升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能力,全力打造雙創“生態圈”,加快創建國家高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