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保險該不該買(防癌保險該不該買醫保)
知乎熱門提問:防癌險到底值不值得買?答案令人擔憂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巖竹
· · ·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南非的醫療系統非常先進。
一位名叫伯納德的醫學博士擅長心臟和外科手術,在南非首都頗受人敬仰。1980年他治愈了一位患癌癥的中年女性病人,并幫助她申請了當時南非國家的社會保險,支付了相關的醫療費用。
但兩年以后這位女病人前來復查的時候,他發現相關癌癥已經復發,而且治療的時間太晚,兩個月后這位女病人就去世了。
事后他覺得非常奇怪,他就對女病人的家庭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這是一個單身母親帶著幾個孩子的家庭,母親為了孩子的生存,不得不天天辛勤的工作。
然后伯納德意識到社會保險只能涵蓋在醫院的治療,而這些病人出院之后必須保證相關的治療環境。于是他用了兩年的時間說服南非的保險公司,最終在1983年,南非一家保險公司推出了一款針對重大疾病的保險。
這就是重疾險的前身,也是防癌險的由來。
而從某種意義上講,脫胎于重疾險的防癌險,在當前癌癥對于人的影響日益明顯的狀態下,已經成為最適合家庭定制的保險之一。
/ 初始的市場 /
2000年以前,中國并沒有單獨的癌癥保險,相關的功能被重疾險所覆蓋。
重疾險在起源的時候,總共有四種疾病:心肌梗塞、腦中風、癌癥、冠狀動脈旁路手術。傳入到中國之后,最初是6種,后來演化為10種左右。
1995年國內某國企背景知名的保險公司推出了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的附加險,其中有一部分是以重疾險作為核心產品制定的。當時在討論推出附加重疾險覆蓋的范圍時,該公司領導咨詢了幾位保險業的元老后決定,將常見的3種癌癥納入重疾險保障范圍。
這其實意味著不光是重疾險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大地上,涵蓋癌癥的相關商業保險也是第一次在國內露面。
受海外保險公司推出特定疾病保險的影響,在核算之后這家保險公司又于1996年下半年推出了專門的重癥疾病保險,其中涵蓋了幾乎全部的惡性腫瘤。
那時,在推動這樣一個重疾保險市場的時候,他們曾經用過“現在不準備,大病來了怎么辦”這樣的廣告語。
陸續也有幾家保險公司看到商機,推出了重疾險的產品,甚至有的提出可以覆蓋幾乎全部的慢性病。
但是這個階段的重疾險保障有限,并且各家公司對疾病的定義、理賠條件的定義,都有不小差異,在理賠上很容易出現糾紛。
因此,實際上重疾險真正的市場并沒有打開,更多的還是作為壽險的定期附加險出現,而且對于癌癥僅保障部分惡性腫瘤。
再加上當時我國在保險醫學的疾病發生率數據基本為零,無法讓保險公司通過數字調查和分析,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的保險定價數據。這使得保險公司對重疾險乃至防癌險的銷售如履薄冰,只能小心翼翼,而且承保額度低,核保政策嚴格。
在這樣的局面下,一個新型保險不可能形成市場熱門。因此,那時候的重疾險并不能真正起到保障作用。
/ 快速發展 /
2000年中國加入WTO,不光意味著市場開放的契機,也引來了外國保險機構進駐中國的風潮。
而隨著這股風潮,中國的保險市場被迅速地做大。當時國外保險公司看中了中國這塊巨大的蛋糕,爭先恐后進入中國市場。2002年,全國保費收入輕松越上3000億元的臺階。
就在市場形勢一片向好、中外保險公司肆意擴展業務的時刻,重疾險從一開始就存在的潛在矛盾一個個浮出水面,問題接踵而來。
這期間重疾險的病種增加很多,甚至有外國保險公司拿出了保障30多種癌癥的重疾險。這已經跟我們當前所談的防癌險,很多產品內容不謀而合。而在時代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所有的重疾險都被設計成了投資分紅型。
到了2003年,保險監管層認為分紅型重疾險有隱患,所以出臺規定不能將健康保險設計成分紅產品,期望讓重疾險回歸保障的本意。
從這個時間點開始,重疾險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專業化的軌道。
但2006年爆出的某海外保險公司“重疾險事件”,也就是深圳25名投保人集體控訴其重疾險“保死不保生”的事件發生后,2007年8月1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醫師協會共同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險疾病定義使用規范》。
規范中規定了25種重大疾病的定義,其中前6種為必保重疾,其余則是由保險公司依據原的重疾定義規范自由配置。至此,重疾險有了統一的行業規范和監管。
規范把保險公司的重疾險保障范圍擴大到25種重大疾病,其發病率占比約為95%。因此,各家保險公司只能在剩余的5%中自由發揮。
《規范》的出臺,結束了各家公司對重疾定義混亂的局面。而為了體現差異化,很多保險公司就將目標放在了專門疾病的項目上。同時,中國的消費者有了意識專門去購買專業保險,也為專業險種在中國的大力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0年瑞士再保險公司與兩家中國國內商業保險公司合作,將國外防癌險引進中國,推出了真正意義上的防癌險。
沒想到,這種針對癌癥的專門商業保險銷售好于預期。這徹底引爆了各家保險公司對防癌險的興趣。
/ 多樣化 /
2013年原的兩項決議,又為這一場新的保險市場運動添了一把火。
首先是在2013年8月中國原宣布,經國務院批準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改革正式啟動。這意味著新政策將放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定價權交給保險公司和市場。
這使得保險公司越來越有興趣設計新的保險產品,并利用這些保險產品打入細分的保險市場。而已經挑起熱度的防癌險,在這個時候就變成了所有保險公司眼中的香餑餑。
其次是在2013年11月,中國精算師協會發布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沒有自己的疾病發生率表,重疾險產品的定價和法定準備金評估主要依靠國外疾病發生率數據。由于中外的國情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采用國外數據參考下的定價產品嚴重制約了我國疾病保險的發展。
此后,設計新產品時,采用我國的數據更契合市場,推出適合于特定人群的個性化的防癌險產品,使得消費者能夠有更好的選擇。
在這兩個利好消息鼓舞下,防癌險也得到大力推廣。但因為這時候的產品還處于比較初級的極端,產品設計還很幼稚,比拼的還是誰覆蓋的癌癥種類多,對于投保人的服務意識以及后續的人文關懷并不夠。
但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也引來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進軍防癌險市場。而隨著競爭的加劇,保險公司對于客戶需求的統計日益明確,在這樣的基礎上,防癌險的多樣化就逐漸顯現出來。
目前為止,市場上防癌險可以分為幾個類型。有國外和商業保險公司推出的針對高端人群定制化的防癌保險,也有互聯網金融平臺主導的在互聯網直接購買的便宜但保障范圍也縮小的防癌險,當然還有像中國平安剛剛推出的既照顧投保人需求又能提供完善保障的防癌險。
這是一個各顯神通,八仙過海的新競爭時代。
/ 新時代 /
2017年,原通過一系列監管政策要求并呼吁:保險姓保,不忘初心。開始推動廣大壽險公司回歸保障型產品軌道,在頂層設計上解決了產品的問題。
這時候高杠桿率的重疾險和防癌險在業內引起震動,讓健康險成為熱論話題。再疊加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保險終于迎來了波瀾壯闊的歷史拐點,大幕徐徐展開,各路英杰摩拳擦掌。
2017年2月,傳統保險公司紛紛進入百萬醫療險市場,平安e生保上市拉開了保險公司互聯網化的大幕。此后一年,數十款百萬防癌險面世,產品同質化的弊端在互聯網同樣上演。
防癌險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這期間發生了多起用戶與防癌險的保險公司之間的訴訟,投保人對防癌險的期望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關注防癌險差異化的服務。
在知乎上專門有一個防癌險到底值不值得買的問題,下面的跟帖已過千。大部分都在吐槽防癌險的一些糟點問題。例如不能終身保護,例如有免賠額,例如一些治療無法覆蓋等等。
實際上,很多用戶所提出的問題已經成為保險公司改進自己防癌險產品設計的源頭。當前防癌險由于對應的需求較多,發展迅速,開始由覆蓋面廣的比拼,進化到服務上。
最新的消息顯示,平安健康險推出了一款平安i康保·終身防癌醫療,解決了現在很多投保人對防癌險的要求。
比如對于保險保護時效問題,這款平安i康保·終身防癌醫療最大的亮點,就是可以實現終身防護。而且可以實現一輩子的大病治療保障,無懼停售和理賠,這款保險能保證續保一輩子,另外,買后患病賠過之后還能續保。
而且平安i康保·終身防癌醫療投保年齡覆蓋0-70周歲,三高人群符合條件也能買,還有超低投保門檻,亞健康人群符合條件也能投保……基本解決了投保人針對保險時長的意見。
比如大家關心的特需治療問題,這款平安i康保·終身防癌醫療保額高達千萬,涵蓋癌癥醫療+意外+特需+特藥+質子重離子醫療。很多常見的癌癥治療手段這款保險都可以支持,降低投保人的負擔。
比如很多投保人吐槽的免賠額問題,在保障范圍內,這款平安i康保·終身防癌醫療不光承諾零免賠,而且終身累計癌癥醫療費高達800萬,年度最高報銷400萬,保障范圍內癌癥醫療、抗癌特藥都可保,癌癥確診費用也能報銷。
……
關鍵這款保險的費率比較低,投保人如果選擇的話每年最低78元起,如果家庭內有兩人以上一起來買這個保險,可以享受5%的費率優惠。如果加入平安健康HelloRun Club,續保最高可享30%費率優惠。
產品于11月10日正式上線,也算是平安健康險在雙十一之際,為用戶提供的一個重磅好禮,一份可以用一輩子的防癌醫療險。
當一個保險公司從投保人的角度來設計產品,這就意味著這款產品一定會得到市場的認同。
而能得到市場認同的保險,都會有強大的生命力。這是歷史證明的必然,也是市場由衷的反饋。
為什么不建議你買防癌險?
李公子的第17篇原創 | 文章2662字,閱讀需7分鐘
這兩天,接到一個壞消息:身邊一位較親近的朋友H,確診了宮頸癌,正在接受化療。
下午,好友小C知道了H的情況后,著急地來咨詢,讓我幫忙看看,她買的防癌險,保不保宮頸癌,怎么保的。
根據她發來的保單,幫忙做了保障責任的梳理,并作了講解。
根據條款,小C買的防癌險,確診癌癥可以賠付5萬;如果做了放化療,還能再賠1.5萬(一年內只賠1次,最多賠10次),如果做移植手術,還能再賠15萬。
保障責任比較多樣化,遺憾的是保額非常低,真正出現風險的時候,這點保額發揮不了大作用。
趁此機會,跟大家講講,什么是防癌險。
01 什么是防癌險?
防癌險,就是只管癌癥(惡性腫瘤)的保險。相對于普通的重疾險和醫療險(保障的病種多達100多種)來說,防癌險的保障范圍縮小到只限定為「癌癥(惡性腫瘤)」,因此,只有發生「癌癥(惡性腫瘤)」,才得以賠付。
防癌險一般分為兩種,給付型防癌險和報銷型防癌險,接下來分別講下這兩種類型。
性質類似于重疾險,確診癌癥,即賠付一筆保險理賠金。
舉個例子:
40歲的L女士給自己投保了一份給付型防癌險,保額100萬,交費期20年,保障終身。
交費期第五年,L女士確診了乳腺癌,根據防癌險保險條款,保險公司直接賠付理賠金100萬。
后期不管L女士做不做治療,做什么治療,保險公司的理賠金就是100萬。可用于治療癌癥,可用于出院后的營養費、護工費,可彌補收入損失、可供房貸車貸等。
這就是給付型防癌險,賠付多少保險金,是根據投保時約定的保額來確定的:
1)投保的保額高,確診癌癥后,賠付的保額就高;
2)投保的保額低,確診癌癥后,賠付的保額就低。
3)賠付與就醫行為無關,只跟癌癥確診有關。
這類型的防癌險,主流的一般有幾種產品形態。
第一種 單次賠付型
即確診癌癥,只賠付一次,賠完合同終止;有原位癌(輕癥)賠付及豁免。以某產品舉例,保障責任可以長這樣:
保障期可定期,可終身,特點是原位癌額外賠付,并且可豁免未交保費。
舉個例子:
30歲的L女士給自己投保了一份給付型防癌險,保額50萬,交費期30年,保費2900元/年,保障至80周歲。
交費期第2年,L女士確診了原位癌,根據防癌險保險條款,保險公司賠付原位癌理賠金10萬,并且免交后期29期未交保險費共計84100元。
惡性腫瘤保障繼續有效,即L女士后期若是發展成惡性腫瘤,依然可以獲賠50萬保險理賠金,獲賠后,合同終止。
后期不管L女士做不做治療,做什么治療,都是這么賠付。
第二種 多次賠付型
這是相對于單次賠付型防癌險而言的,單次賠付是賠過一次惡性腫瘤保險金后,合同終止;而多次賠付型,則可以針對癌癥的持續、新發、復發和轉移,多賠幾次。
以某產品舉例,保障責任可以長這樣:
針對癌癥的持續治療、新發、復發和轉移,多賠2次,但賠付有條件限制,即兩次癌癥之間,時間需要間隔3年(3年,是目前市場主流的癌癥多次賠付間隔期)。
具體如何賠付?舉個例子:
30歲的L女士給自己投保了一份多次賠付防癌險,保額50萬,交費期20年,保費9900元/年,保障終身。
交費期第2年,L女士確診了原位癌,根據防癌險保險條款,保險公司賠付原位癌理賠金10萬,并且免交后期19期未交保險費共計188100元。
惡性腫瘤保障繼續有效,即L女士后期若是發展成惡性腫瘤,首次癌癥可以獲賠50萬保險理賠金;獲賠后,還剩余2次獲賠機會;若3年后癌癥復發(持續、新發、轉移亦可),仍然可獲賠50萬。
后期不管L女士做不做治療,做什么治療,都是這么賠付。
第三種 賠付形式多樣化防癌險
正如開頭幫朋友整理的保單,這類防癌險會把保障形式設置的多樣化,保費也相對較高:
這類防癌險,把原本可以一次性賠付的癌癥理賠金,分成多種形式(條件限制)進行賠付,比如:
1)癌癥住院津貼,必須住院才可以獲得賠付;
2)癌癥手術津貼,必須接受手術,才可以獲得賠付;
3)癌癥放化療津貼,必須進行放化療才可以獲得賠付;
4)肝臟移植或者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必須進行此項手術,才可以獲得賠付等。
而一般的防癌險,只要癌癥確診即可賠付,不管后續治不治療,如何治療,只要確診即可賠付。
通常認為,確診即賠的防癌險,會比有條件限制的防癌險,更容易獲得理賠。
報銷型防癌醫療險,與一般的醫療險性質相似;不同的是,一般的醫療險,沒有病種的限制,而報銷型防癌醫療險,則報銷的病種范圍限定為癌癥(即惡性腫瘤)。
一般的防癌醫療險可以長這樣:
特點是,保額高,保費相對低,保費隨年齡上漲,屬于消費型。舉個例子看看具體如何賠付:
30歲的L女士給自己投保了一份防癌醫療險,保額100萬,年交保費150元。
交費期間,L女士確診乳腺癌,并因為乳腺癌入院放化療,總花費40萬;根據保險條款,保險公司給予報銷因癌癥住院產生的合理且必須的醫療費用40萬。
屬于費用補償型,報銷因癌癥住院產生的合理醫療費用。
總結一下:
給付型防癌險,確診癌癥后,一次性給付一筆確定的保險金;
報銷型防癌醫療險,需要根據住院治療癌癥,產生的醫療費用來進行報銷,花多少報多少(當然不能超過最高限額)。
02 防癌險適合什么人投保?
先來看看,防癌險有沒有配置的必要。
來自某保險公司理賠年報
從保險公司的理賠年報上看,惡性腫瘤的理賠,占到了79%,超過半數。癌癥依然是高發病種,因此,單獨投保防癌險,從發生概率上來說,還是挺有必要的。
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防癌險。
我們都知道,投保重疾險和醫療險,會有比較詳盡的健康問卷,要通過健康問卷(或者人工核保)后,才可以投保進去。
如果身體出現了影響投保的異常,如三高、糖尿病、慢性病等,則無法正常投保重疾險和醫療險,這時候,防癌險就成了「保底險種」。
防癌險的健康問卷,比起重疾和醫療而言,相對簡單很多。
某防癌險健康問卷
只要身體沒有出現過結節、腫瘤、囊腫等異常(以具體產品的健康問卷為準),大概率是可以投得進去。
因此,只有這幾種情況,建議投保防癌險:
老年人,沒有重疾險可投(或者投保重疾險保費非常高)的情況下;
身體已經出現異常,不允許投保一般的重疾險和醫療險的情況下;
重疾險和醫療險的配置比較完善,也可以多配置一份給付型防癌險,加強癌癥方面的保障。
03 寫在最后
前段時間,剛幫32歲的夫妻配好了兩人的保障。太太是健康體(體檢沒有什么異常),重疾險和醫療險,都能正常承保;先生有糖尿病和高血壓,普通的重疾險和醫療險都無法承保,最后只能給先生配置防癌險。
兩人的保費相差不多,但太太的保障,卻比先生的保障,好了不少。
防癌險,建議在不能投保重疾險和醫療險時,作為「保底險種」;或者作為完善家庭保障配置的一項補充手段;千萬不要等到只能配置防癌險的時候,再來做保障的配置。
越早配置,選擇越多,保障越全。
李公子,二孩美媽
明亞保險資深經紀人
公眾號「李公子說」主筆
知乎專欄「李公子說」主筆
患癌的人越來越多,有必要買防癌險嗎?買保險前要弄清楚這些!
最近有一個工作上認識的朋友,生病了,急性心梗,才36歲,上有老下有小,認識他的時候,工作非常拼,典型的996。
得知他生病后,去醫院看望他,發現醫院有很多跟他年紀相仿的人得這個病。
在經濟不發達的時候,急性心梗的患者多數都是老齡人。
而現在的年輕人,加班、熬夜、壓力、不運動、飲食不規律等,也特別容易生病。
特意去網上查了一下相關數據,被驚呆了,癌癥和心臟病的發病率非常高。
里面有兩條數據很戳心:
全國共有2.9億人患心血管病,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癥。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啦,為什么生病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呢?
一、癌癥、心梗高發原因
壽命越來越長
不同的地區,壽命也有差異,排在第一位的是上海,其次是北京,平均壽命在80歲以上。
都說人們生活在青山綠水的環境中長壽...,可今天一看國人平均壽命, 怎么是哪兒發達、那兒醫療條件好、哪兒工資高,哪兒的人壽命就長?
思來想去除了自然環境和心理健康外,還是與醫療條件、吃的好、喝的好有關。
以前的皇帝都沒有得過癌癥,不是御醫看的好,是因為壽命太短,他們的平均壽命不到40歲,還不到身體器官病變的年紀人就沒了。
★基因突變
我們體內大概有兩萬多個基因,真正和癌癥有直接關系的的大概一百多個,這些癌癥基因中突變一個或者幾個,癌癥發生的概率就非常高。
基因突變和日常生活行為有直接的關系:
★吸煙:研究人員通過計算顯示,每天抽一盒煙的人,一年內會引起與肺癌、喉頭癌、口腔癌相關基因的突變數量,平均分別為150個、97個、23個。
更可怕的是,煙霧中的化合物和有害物質還會阻止基因的修復,從而誘發癌癥。
而且煙齡越長,抽煙對身體的傷害越大,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越高。在導致腦梗死出現的原因當中,抽煙占據了首要地位。
★喝酒:酒精進入人體后會由乙醇變為乙醛,再由乙醛變為乙酸,乙醇和乙酸都不可怕,但中間產物乙醛可以直接誘發基因突變。
喝酒臉紅就是典型的乙醛代謝能力不足的表現,患癌風險更高。
★熬夜:我們身體內有“時鐘基因”,需要睡覺的時候會發起號令,如果身體沒有按照號令及時休息,時鐘基因就會調整步伐來適應你的睡眠節奏。
這個過程會超過1000個基因遭到破壞,其中包含某些腫瘤基因的激活。這也是為什么惡性腫瘤越來越年輕化的原因。
★三高人群:高血壓、高血脂、肥胖,非常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75%的冠心病患者同時也患有高血壓,在血壓突然升高的時候,腦血管就很容易破裂導致腦出血。
高血脂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出現的高危因素,一旦在體檢的時候發現血脂比較高,一定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肥胖人群更加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這是因為這類人群身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相對較低,是導致冠心病出現的常見因素。
你有為風險做準備嗎?“因病致貧”,在我們身邊不停的上演,我見過太多的家庭因為沒錢看病,而放棄治療的,這種無助要遠高于疾病帶來的折磨。
雖然居民目前普遍擁有醫保,但是醫保作為最基礎的保障,覆蓋面窄,轉移財務風險的能力較弱。
所以,國家一直倡導全民都能額外購買商業保險。
★醫療險:醫保和醫療險都是拿住院小票報銷的,但是保障范圍截然不同,醫保有社保目錄,很多藥物,治療手法,治療設備使用都是需要自費的,尤其是在重疾方面,自費部分高達50%以上。
醫療險出現剛好彌補了社保的這一缺口,不限社保目錄,除社保報銷和約定免賠額以外,剩余的部分醫療險可以全部報銷。
★重疾險:醫療險是屬于先看病,住院結束后拿著發票報銷。
重疾險是確診30天以后就能得到保額,保額可隨意支配,購買健康用品,康復治療費,基本生活開支。
老胡建議大家在買重疾的時候,能夠覆蓋輕癥和中癥,很多輕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治愈率在95%以上。
★意外險:現在的意外險設計的都非常貼心,都會把意外醫療包含進來,像日常小意外,摔傷,燙傷住院產生的費用都能覆蓋。
★壽險:如果家庭有巨額貸款的,家庭頂梁柱一定要買定期壽險,額度要能覆蓋貸款。
如果不幸身故,經濟來源中斷,壽險的作用就是責任的延續,防止家庭陷入風雨飄搖的境地,保證正常生活。
買保險就像是量體裁衣,一定要買適合自己的產品,預算充足的朋友可以把自己的保障配置齊全,多方面抵御風險。
歡迎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按鈕,獲得與老胡一對一私聊機會,有任何理財、房產、保險問題,都為您一一解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