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健康 > 健康資訊 > 正文

    醫療大數據上市公司,醫療大數據上市公司有哪些

    掘金醫療健康大數據十年 中電數據遭遇尷尬

    來源:市場資訊

    2018年,北京,科技企業云集的海淀區致真大廈14層。

    一家叫做《新經濟100人》的媒體,來到這里,采訪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數據”)董事長李世峰。

    彼時,這家健康大數據掘金公司,正面臨數億元A+輪融資即將達成的關鍵時期。包括國投、國調基金、騰訊及越秀產業基金等在內的多家投資機構,持幣待發,虎視眈眈醫療健康大數據的機遇。

    整個行業,洋溢著樂觀向上、時不我待的氛圍。

    采訪中,李世峰對《新經濟100人》說,“做事的機會一般就三年時間,你每年要有明顯的成績,如果你三年干不出來像樣的業績,機會就不是你的了”。

    中電數據總經理譚念東則說:公司沒有可復制的模式,只有從頭開始,一路瞄準數據往前沖。

    然而,自這次媒體探訪至今,兩個三年過去了,中電數據依然還在摸索“可持續盈利的數據增值變現商業模式”。

    也許,有一種領先,叫遙遙領先。有一種摸索,叫遙遙無期。

    醫療大數據上市公司,醫療大數據上市公司有哪些

    《新經濟100人》對中電數據的專訪內容截圖

    醫療健康大數據產業盈利困難重重?

    醫療健康大數據產業,看上去很美,實則盈利困難重重。

    作為國內最大的產業企業,中電數據起了個大早,卻不知自己是否趕上了晚集。從2014年成立至今,該公司的數據挖掘生意,做了十年。期間屢屢調整業務線。但目前企業依舊沒有找到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

    即使在已經創立8年之后的2022年和2023年,中電數據還是連年虧損。

    眼看數年一晃而過,有中電數據投資方,開始著急地發函,催問中電數據的后續盈利計劃。

    根據相關財務數據,中電數據在2022年虧損1.99億元,2023年虧損1.65億元。

    十年前的2014年,中電數據成立,試圖搶占醫療健康大數據風口。彼時,中電數據立志要實現的目標,是構建數據驅動下的醫療服務生態。據當時的媒體報道,貼著“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隊”標簽的中電數據,是啟動最早,覆蓋人群最多,最市場化的數據企業之一。

    此后,中電數據還與IBM成立了中電健康云,與藥明康德成立了中電藥明,與飛利浦成立了中電數聯等,組建了超豪華的旗艦團隊。

    人員配置上,也是知名人物匯集。根據相關介紹材料,該公司碩士博士占比超過50%,有10%以上員工有海外工作經驗。董事長李世峰,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院特設國際MBA 、長江商學院EMBA。曾任中國電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創建航天天繪科技有限公司并出任總經理。

    首席科學家劉福寧,曾任職于AMD/Cisco,并是前清華紫光首席科學家。此外,負責區域系統接入的專家,是前中軟醫衛事業部總經理。生態資源戰略合作負責人,曾任職于KKR投資并購部。

    群賢畢至,高朋滿座。市場上對其發展預期抱有很大信心,也紛紛擔憂痛點能否解決。

    但是,10年來,中電數據嘗試了包括大健康軟件開發,產業園投資,上下游投資等多個業務領域,卻依然沒有實現扭虧為盈。

    在中電數據2018年融資之初,市場上對其發展預期抱有很大信心,但也紛紛擔憂痛點能否解決。

    深耕多年中電數據為什么找不到盈利模式?

    攜豪華陣容,大數據產業開掘十年,中電數據為什么一直沒有在商業變現上開花結果呢?

    據悉,中電數據曾經將多年來盈利艱難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健康數據產業的“商業模式瓶頸”。

    中電數據曾表示,“數據產業雖然整體蓬勃發展,但具體的商業模式尚不明確。目前無論上市或非上市企業,均未見合理合法的清晰可持續性盈利模式。”

    一言以蔽之,數據產業雖然充滿了商業價值,但如何實現商業變現,卻無成功案例。

    多年來,中電數據的主業,一直都很模糊。甚至,公司一度還擁有福建和海南的土地資產。后來在2023年的“聚焦、出清、重構、減虧”工作中,才宣告剝離。

    6年前,中電數據的理想曾經是,打造“一個數據搜集、清洗、應用的服務平臺”。

    中電數據首席應用官肖輝說,平臺核心是數據共享開放,我們不做醫療的具體應用。跟騰訊的微信平臺、京東的買賣平臺一樣,上面可能會有很多廠家的產品。

    但6年后,這一平臺并未實現。迄今,公司主業還在持續調整中,甚至準備進軍健康光環境——照明行業,打造護眼臺燈等等。

    對數據變現商業模式的難度,李世鋒也許是有預感的。6年前《新經濟100人》對中電數據的專訪,是這樣意味深長地結尾的:

    “我們最大的敵人是我們自己,這是一個新業務,大家都沒概念。”李世鋒說。他又補充了一句:

    “現在,數據變現的未來,我們隱隱約約能看到了。”

    6年前的李世峰,沒有把話說滿,只是說“隱隱約約”看到“數據變現的未來”。

    但即使在今天看來,這一前景,還是隱隱約約。

    舉個例子,中電數據的三大主要業務線,在公司內外的表述和總結,都是一直在變化。

    以2022、2023、2024這三年為例。

    根據中電數據在官方微信上的《中電數據2022年度盤點》一文,2022年,中電數據的核心主業,是三大塊:個人健康管理、醫療機構數字化轉型、JS數據融合三大業務線。

    其中,醫療機構數字化,是為各城市的醫院數字化轉型,提供針對性支撐服務。比如,在天津,福州,成都有一些項目。

    個人健康管理,是打造個人健康醫療數據空間,代表作是一款叫做“小E康康”的產品。

    JS數據融合業務線,比較抽象。公司稱,是承接國家重大項目,助力國家健康保障體系建設,打造軍民融合產業實踐典范。

    中電數據亮相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的產品介紹資料

    而2023年呢,根據相關資料,上述三大核心業務,變為了:健康管理,數字化工程,和高新業務。

    到了2024年,根據中電數據官微的描述,三大業務又發生了變化,分別是:數字健康,數據智能和數字化工程。

    其中,數字健康業務,包含健康企業和健康光環境兩個方向,健康企業主要圍繞中國電子集團及所屬企業做服務。健康光環境,包括教育照明、企業照明、護眼臺燈。

    數據智能業務,則增加了“布局腦機接口關鍵技術、產品和應用”等新的描述。

    換言之,2024年,中電數據至少又多了兩項“新業務”嘗試:照明+腦機接口。

    為此,在2023年底,中電數據組建了數字光學專家組和數字光學研發中心,構建“數據+光學+醫學”健康光環境。2024年,根據中電數據的官方微信內容披露,中電數據特別召開了業務專題培訓會,各業務板塊和區域公司主要負責人,分別就健康企業、健康光環境、智慧醫院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運營、數字療法、小E康康應用開發等內容開展專題培訓。

    不過,有投資人表示擔憂:通過為中國電子體系內提供健康服務,通過AI體檢,通過進軍燈具領域,能否支撐曾經的豪華團隊和遍布全國的子公司?是否有缺乏對業務的系統研究和長遠的規劃之嫌?

    出清 聚焦 重構 扭虧:中電數據啟動二次創業?

    2023年,已經連續虧損的中電數據,開始尋找突圍路徑。

    公司把2023年打造為“組織變革年”,圍繞“出清、聚焦、重構”工作,形成數據智能(“CECData-inside”)為核心的數字健康主營業務,推進“二次創業”。

    根據中電數據官微的發布信息,當年8月10日,中電數據董事長李世鋒作了《落實集團公司年中工作會要求 出清·聚焦·重構·扭虧 實現中電數據高質量發展》主題報告。

    “扭虧”二字寫在主題報告標題上,也可見形勢的緊迫。

    李世峰在報告中表示,當下公司面臨發展瓶頸,有競爭力且可持續發展的盈利模式尚未形成。下半年,要確保落實集團公司年中工作會要求和中電數據董事會要求,以實現全面扭虧為目標,做好處理無效經營主體、冗余組織、低效業務和可變現資產的出清工作。

    在遲遲不能盈利的情況下,中電數據收縮趨勢明顯。

    首先是關停和清退:對無效經營主體、冗余組織、低效業務及可變現資產進行“關、停、并、轉”。

    全資子公司中電運營、中電浙江、中電廣東,關了。參股公司中電奇安,注銷了。

    海南三亞和福建的地產,出清了。

    隨之而來的還有裁員降薪等。

    眼看十年沒有賺到什么錢,中電數據的一些投資方,開始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著急。

    一些公司紛紛發來函件,催問的問題,從公司核心業務,到收入增長計劃,到下一步融資計劃。

    目前,中電數據的股權架構,由中國電子、國調基金、紅寬大數據產業投資(湖北)合伙企業、北京濟眾股權投資管理中心、嘉興數康投資管理合伙企業等組成。

    中電數據則回復稱,新一輪融資依然在路上,依然在積極和潛在投資人溝通,包括地方引導基金和新成立的國家級數據產業集團。

    中電數據的股東也是豪華陣容

    大股東成立新的“中電數據產業集團”

    中電數據對投資人一直強調,公司戰略定位,符合國家重點發展的數據產業和新質生產力,中電數據依然是醫療數據領域里的優質稀缺標的。

    但是,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跡象。

    2023年4月,一家與中電數據名字非常接近的“中電數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數據產業集團)的公司,橫空出世。

    該公司由中電數據的大股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100%控股,注冊資本高達30億元,是中電數據注冊資本的30倍。

    “中電數據產業集團”的首席科學家蔣國飛,今年7月剛剛入職,曾任NEC美國研究院副總裁,螞蟻集團副總裁、螞蟻數科總裁。

    要知道,中電數據產業集團一出生,就大手筆不斷。

    據公開信息,該公司目前已擁有數字平臺和數據平臺兩大產品線,形成數字政務操作系統(Digital Government Affairs Operating System,DGOS)、數據金庫及數據要素加工交易中心三大基礎產品。

    2023年,該公司與著名的螞蟻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宣稱將打造數據要素流通交易示范標桿,支撐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戰略落地。

    看來,未來的中電數據,不僅需要繼續推進自己的主業,也許還將面臨一個全新的中電數據產業集團的競爭壓力了。

    (轉自:上市星球)

    12家生物醫藥與大健康上市公司走進醫學中心 共話合作新機遇

    9月19日,三博腦科、翔宇醫療、百普賽斯、怡和嘉業、嘉和美康等12家生物醫藥與大健康上市公司代表走進濟南國際醫學中心考察交流,深入了解醫學中心資源稟賦、投資環境及重點項目情況,共話產業新機遇、共謀高質量發展。

    醫療大數據上市公司,醫療大數據上市公司有哪些

    此次活動由濟南國際醫學中心與德邦證券聯合主辦,設置了實地考察、產學研交流會等日程。上市公司代表先后參觀了醫學中心綜合展廳、山東省質子中心、醫療硅谷、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醫學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濟南精準醫學產業園等,詳細考察醫學中心醫、教、研、產重點項目及融合發展等情況。

    產學研座談交流會是醫學中心管委會精心搭建的片區企事業單位與上市公司溝通對接平臺。日前,針對來訪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及其提出的對接需求,管委會聯合德邦證券對片區關聯業態進行精準匹配,邀請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院、濟南微生態生物醫學省實驗室、齊魯中科現代微生物技術研究院、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等單位共同參與。同時,為發揮金融資本賦能作用,共同挖掘產業合作和發展機會,活動還邀請了復星復健資本、中銀證券等金融機構參會。

    交流會上,濟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玉強、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生物醫藥處副處長孔德龍及槐蔭區職能部門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管委會副主任燕曉靜在致辭中表示,醫學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速釋放政策效應,迸發出創新創業的勃勃生機,舞臺無比廣闊,誠摯邀請上市公司在醫學中心投資興業,共享醫養健康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新機遇。王玉強在致辭中表示,醫學中心具備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人才和創新要素,擁有便捷高效的藥械審批審評資源,是優質企業落地發展的一片沃土。

    德邦證券研究所所長程強簡要介紹了活動背景及上市公司情況,并表示德邦證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今年6月,與醫學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深化金融服務、產業投資等領域合作,共同促成頭部企業走進醫學中心、留在醫學中心。復星復健資本投資經理倪鵬尊在發言中表示,復健資本與醫學中心共同組建了創投基金——濟南星未來創投基金,基金參與方始終秉持開放共贏的心態,希望充分依托醫學中心平臺,與行業領跑者共同投資醫療器械、醫療科技等領域優質項目,共享投資收益,助力醫學中心快速發展。

    現場互動交流

    相知無遠近,12家上市公司代表與醫學中心片區企事業單位在交流會上暢所欲言、熱情互動,圍繞產學研融合發展,分享了腦科學、微生態、醫療大數據等領域的經驗成果。上市公司代表分別介紹了業務板塊、產業布局、產融互動等情況,紛紛表示與片區重點項目及主導業態關聯度高、合作空間大,同時指出通過實地參觀交流對醫學中心有了更清晰全面的認識,真切感受到醫學中心創新發展活力,期待共同探討商業合作,尋找產業機遇。

    微生態醫學省實驗室、齊魯中科、山東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在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具體工作,并與上市公司深入探討產學研合作、商業化布局等情況。自由交流環節,片區單位表示本次活動機會難得,與上市公司的交流受益匪淺,希望后續可以通過資源互補、技術交流、供需對接等方式,進一步加強溝通協作,共同探索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

    本次活動既是落實市委、市政府召開的駐魯金融機構座談會、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等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更是醫學中心優化招商引資方式的創新行動,為醫學中心企事業單位與上市企業、金融機構深度對話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機會和高效的溝通渠道。接下來,醫學中心將進一步擴大朋友圈,搭建開放務實的交流平臺,切實賦能項目招引及片區單位發展,形成“近者悅、遠者來”的“磁力場”效應,激發更加澎湃的發展動能。

    醫藥SaaS第一股太美醫療科技上市,生命科學數字化賽道再添新星

    近日,多家公司批量遞表,IPO項目亦呈現明顯的提速,其中不乏市場期待的優質投資標的。10月8日,“醫藥SaaS(軟件即服務)第一股”太美醫療科技正式上市。作為國慶長假后第一只上市的港股,加上有高瓴、騰訊等明星云集的機構投資者背書,太美醫療科技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

    醫療大數據上市公司,醫療大數據上市公司有哪些

    一、他山之石:曾經被美股市場低估的生命科學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域

    太美醫療科技專注于醫藥及醫療器械行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通過設計及提供行業特定的軟件及數字化服務,賦能醫藥及醫療器械的研究、開發及營銷,主要客戶包括醫藥及醫療器械公司以及受托研究機構(CRO)等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及臨床研究機構。

    “生命科學數字化解決方案”,顧名思義,是生命科學與數字技術的交叉領域,指的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先進技術,為生命科學行業(如醫藥及醫療器械行業)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數字化的業務模式,來改進和優化研究、開發、生產、營銷和管理過程。

    過去10年,美股計算機領域誕生了不少表現優異的黑馬,其中之一就有為生命科學及相關行業提供基于云的整套研發、營銷解決方案的龍頭公司——Veeva System(VEEV.US)。公司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滿足生命科學企業對于運營和監管特殊要求,產品定位于滿足客戶從研發到商業化的獨特需求,涉足CRM、內容管理、數據管理等方面,以便于幫助生命科學企業將產品更快、更有效率推向市場,銷售更有效率同時滿足政府監管要求。

    在Veeva System剛上市之時,市場對于相關賽道抱著較為悲觀的態度,認為市場規模較小。然而,股價并不總是與市場關注度成正比——Veeva在過去十年的股價漲幅接近10倍,成為表現卓越的投資標的,為美股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其目前市值已超過330億美金,近人民幣1700億元。這個曾經不起眼的賽道能產生一個如此巨型的獨角獸,這是當初投資者無法想象的。

    資本市場的靚麗表現,充分證明了該賽道具備較高的成長彈性。放眼全球,生物制藥研發、運營模式正面臨多重嚴峻挑戰,包括持續的監管變革、專利獨占權的喪失以及科技的迅猛發展。其中,根據過去14年的分析,德勤指出生物制藥行業的研發成本在上升,研發生產力與內部收益率在下降。此外,德勤咨詢認為,臨床試驗期間產生的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必須對相關數據進行有效管理、處理和利用,以提煉出具可行性的洞見,才能從中充分受益。考慮到技術創新的步伐,相關行業擴大數字技術使用以獲得持久價值的時機已然成熟。

    由于產業發展的邏輯和驅動力相似,中國市場的發展軌跡與美國過去的趨勢相似。隨著中國的醫藥及醫療器械行業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行業數字化需求也在快速增加。灼識咨詢的分析指出,2023至2028年,中國醫藥和醫療器械的研發數字化市場將顯著擴張,市場規模預計從64億元增長到16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0.7%。同時,營銷數字化市場也將快速增長,市場規模預計從33億元增長到8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9.2%。

    這意味著市場規模將在未來快速翻倍,是一個具備充足發展潛力的黃金賽道。

    隨著行業的快速增長,相關投資標的有望展現出較高的股價彈性,類似于美股市場過去出現的投資機會可能會再次出現。也就是說,未來這個賽道有望誕生中國“黑馬”。

    二、太美醫療科技能否成為下一匹“黑馬”?

    在中國生命科技數字化領域,太美醫療科技是少見能夠與Veeva Systems對標的標的。兩者均巧妙運用飛輪效應,通過產品線的不斷擴展與深化,成功覆蓋了生命科學公司從研發到銷售的全流程。

    在經濟學中,“飛輪效應”生動地描述了這樣一種現象:當一個系統或組織的某個部分開始獲得增長動力時,它能夠推動整個系統更高效地運轉,并加速發展,就像飛輪一旦開始旋轉,就會因自身的慣性而持續加速。

    回溯至2019年之前,太美醫療科技深耕醫藥研發軟件領域,以云端生命科學SaaS解決方案助力新藥研發。公司在臨床數據采集、項目管理、文檔管理等多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從而確立了其在生命科學研發數字化市場的領導地位。這一時期的深厚積累,為太美醫療科技的飛輪效應注入了初始的啟動力。

    2019年,太美醫療科技邁出了戰略轉型的關鍵一步,推出了TrialOS平臺,標志著公司成功從傳統軟件供應商向一體化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華麗轉身。TrialOS平臺不僅促進了數據的高效傳輸和流程的無縫協作,還有效打破了信息孤島,為飛輪效應的增速創造了有利條件。

    2021年,太美醫療科技再次發力,推出了專為醫藥和醫療器械營銷設計的PharmaOS平臺。該平臺憑借靈活的開發工具和云端軟件,助力客戶高效管理銷售團隊和分銷商,實現渠道透明化,并優化了客戶關系管理。至此,太美醫療科技的雙平臺架構為飛輪效應的持續轉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此外,太美醫療科技并未止步于此,而是正在積極開發下一代數字化協作平臺,如Trials和,旨在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和協作效率。這些后續的平臺與產品布局,無疑將成為推動飛輪效應加速的強勁催化劑。

    綜上所述,太美醫療科技與Veeva Systems在多個方面展現出了驚人的相似性。從最初的單一軟件產品到構建平臺,再到提供數字化服務,直至完善生態布局,太美醫療科技始終在不斷進化、突破邊界,展現出強大的業務擴展和創新能力。

    除了在同一賽道上競逐,太美醫療科技與Veeva Systems還有很多的共同之處。類似的,太美醫療科技也引領了以數字化重塑生命科技行業的潮流。太美醫療科技在2019年推出的TrialOS平臺,開創了為全球醫藥及醫療器械研發領域提供基于平臺的一體化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先河。據灼識咨詢的數據顯示,太美醫療科技不僅是國內首家,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家能夠為中國醫藥及醫療器械行業提供從研發到營銷一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的供應商,這一創舉同樣開創了先河。

    在行業地位方面,太美醫療科技與Veeva Systems同樣卓越。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以2023年收入計算,太美醫療科技是中國醫藥及醫療器械研發和營銷領域最大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同時,公司也是中國最大的醫藥及醫療器械研發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2023年收入占據了8.2%的市場份額。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按客戶數量計算,公司已成為中國醫藥及醫療器械研發和營銷領域應用最廣泛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

    通過多年的深耕細作與不懈探索,太美醫療科技逐漸走上了用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構建了一個自我強化的良性循環體系,已在生命科技數字化領域嶄露頭角。隨著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太美醫療科技的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有望成為行業內的一匹“黑馬”。

    三、“飛輪效應”驅動未來增長潛力

    當一個原本靜止的“飛輪”被成功啟動并加速至某一臨界點后,它便獲得了一種自我維持的慣性動力。正是憑借著這種強大力量,太美醫療科技在過去三年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中,依然實現了逆勢增長。從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年收入分別達到了約4.66億元、5.49億元和5.7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0.9%;同時,毛利也分別從約1.64億元、1.85億元增長至1.79億元,凈虧損隨之逐年收窄。尤為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約4952萬元,同比增長高達28.6%,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截至2024年3月31日,太美醫療科技在手訂單金額已超過16億元,涵蓋了約3500個軟件產品及數字化服務項目,業績成長的可見性極高。

    展望未來,太美醫療科技計劃通過擴大收入來源、提高利潤率和優化運營效率,來構建一個能夠自我維持并持續產生利潤的良性循環體系。而這些潛在的能量早已蓄勢待發,潛藏于他們的“飛輪”之中。

    具體而言,未來太美醫療科技的“飛輪”將受到以下幾股強勁動力的推動:

    (1)交叉銷售策略顯著提升了用戶生命周期價值:

    在公司內部生態系統的協同作用下,客戶一旦購買了核心產品,便更有可能繼續購買其他產品。這種從單一產品到多品類產品的轉變,即使在客戶基數不變的情況下,也能顯著增加收入。根據招股說明書,每位客戶的平均購買價值正在提高,購買三種或更多產品或服務的客戶數量也在增加。2023年,這些客戶對太美醫療科技的總收入貢獻超過了77%。

    (2)客戶滲透率的提升和客戶粘性的增強:

    太美醫療科技的客戶滲透率不斷上升,同時保持了高客戶粘性,這構成了“飛輪效應”的另一重要驅動力。客戶數量從2021年的908個增長至2023年的1107個,顯示出穩步上升的趨勢。2024年前七個月,客戶總數已達967名,較前三個月增加了100名,顯示出公司強大的市場拓展能力和客戶吸引力。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235家核心客戶,這些客戶為公司貢獻了高達83.8%的總收入,凸顯了核心客戶在業務中的重要地位。同時,核心客戶留存率高達87.3%,整體客戶留存率也達到了77.8%,這充分說明了公司與客戶之間建立了穩固且持久的合作關系。

    (3)規模效應的放大和盈利水平的提升:

    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和品牌認知度的提升,太美醫療科技正逐步受益于規模經濟和網絡效應。這使得公司能夠以更低成本吸引和獲取新客戶,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規模效應的放大也直接帶動了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以毛利率為例,2023年上半年為31.0%,而今年上半年提升至40.7%,與2023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近10個百分點,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

    可以看出,太美醫療科技的未來成長勢能清晰可見。公司不僅在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而且是國內罕見的可以與Veeva Systems相提并論的企業。隨著行業進入黃金增長期,公司自身也步入擴張期,長期成長邏輯清晰,前景值得期待。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cdxdyzl.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真空烘箱-高低温试验箱-防爆烘箱-防爆高低温试验箱-老化房-恒温恒湿箱-高低温试验箱-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厂家—上海标承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线宽测试仪丨光调制分析仪丨调制器 卓越光子-专注于光电解决方案 | 伸缩接头,限位伸缩接头,传力接头,可拆卸接头,橡胶接头,衬四氟橡胶接头,橡胶软连接,橡胶补偿器,防水套管- 巩义市隆盛管道设备有限公司 | 型煤锅炉进煤机|型煤链条炉排 |重型板链除渣机 |丹东刮板输送机|丹东脱硫除尘器-铧洋机械 | 联系我们-99贵宾在线客服开户电话17508888884(99厅) | 济南手板_山东快速成型-山东嘉瑞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婴童人才网-孕婴童、母婴行业人才招聘求职系统 | 钕铁硼-强力磁铁-永磁铁「聚盛磁铁」10年定制加工生产厂家 | 矿用三环链|锻打/焊接三环链|矿车万能环|三环链销子-济宁卓力工矿设备有限公司 | 河南车用尿素设备_郑州车用尿素设备_河南江宇环保车用尿素液厂家 | 水上游乐设备 - 郑州亿浪水上乐园设备有限公司 | 盘扣租赁|盘扣架租赁|盘扣脚手架|盘扣脚手架租赁|盘扣式脚手架|盘扣式脚手架租赁-北京亚欧盟盘扣租赁有限公司 | 青砖厂家,青瓦价格-河北祥庆烧结瓦有限公司 | 欣宇航化工-湖北片碱-冰醋酸厂家联系方式-工业氨水价格-工业片碱厂家-武汉宇航化工 | 郑州离婚律师|婚姻律师在线咨询-河南锦盾律师事务所 | 水环式真空泵-旋片式真空泵-上海飞鲁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 液压万能试验机价格_电子万能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厂家-济南辰达试验机制造有限公司 | 钎头_球齿钎头_一字钎头 - 铜陵狮达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 游离二氧化硅处理仪-恒温恒湿称重系统-智能蒸馏仪-硫化物酸化吹气仪-萃取仪-COD消解仪 | 桥梁养护|桥梁维修加固|隧道裂缝修补|支座更换|管道堵水气囊|衡水众拓路桥养护有限公司 | 郑州润滑油展-第16届中国润滑油、脂及汽车养护展览会-2025年5月27-28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 模压化粪池_三格式化粪池_玻璃钢化粪池厂家 | 龙淼环保-旋流-喷淋塔,高温布袋,脉冲布袋-单机-滤筒除尘器,活性炭吸附箱,催化燃烧设备,除尘器配件-沧州龙淼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搅拌摩擦焊-搅拌摩擦焊接机床-搅拌摩擦焊设备厂家-精科大恒 | 烟台通风管道,烟台风机风管,烟台风阀-烟台福莱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烟台天昊矿业有限公司、滑石、滑石粉、微细粉、滑石矿-烟台天昊矿业有限公司 | 山东凯达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单梁行车,龙门吊,提梁机,门式起重机,悬臂起重机 | 领先的一站式_专利申请代理知识产权服务平台_乐知网 | 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 江西蔬菜配送,南昌蔬菜配送,南昌食堂承包,江西饭堂承包-江西菜篮子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 | 泊头压滤机-隔膜-洗沙-厢式-板框压滤机-河北巨盛压滤机制造有限公司 | 弯箍机_钢筋弯箍机_全自动钢筋弯箍机_数控弯箍机-建科智能装备制造(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 锦州龙威机械有限公司官网 ,锦州医药包装机,包装机,锦州包装机械,小袋颗粒装盒生产线,颗粒装盒生产线,软双铝装盒线,伺服颗粒 | 体育馆木地板厂家_篮球木地板价格_舞台木地板品牌-欧氏地板 | 液压升降机_导轨式电动液压升降平台_别墅电梯生产厂家-海南重康升降机 | 轻型防化服|重型防化服|全封闭防化服|济南三安安全防护设备有限公司 | 吉林市康艺商贸有限公司_吉林市康艺商贸有限公司 | 数控滑台,机床滑台,十字滑台,直线滑台,三轴滑台,立柱滑台厂家-泊头市北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鸿茗商务-杭州鸿茗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 自动超声波清洗机_五金超声波清洗机厂家_超声波模具价格_东莞劲荣自动化 | 永磁耦合_重载永磁软起_能量回馈式调速器_磁力耦合器_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昆山开曼流体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